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三讲 组织管理与组织变革(一)

第三讲  组织管理与组织变革(一)

 

管理的使命

 

前面对环境进行了解剖,现在来看一下管理者对自身管理使命的解剖。

前边讲到,企业用什么样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在组织管理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组织的文化建设系统中,还有几个非常重要的要素。

 

1.文化要素

简单地说,文化就是“为什么人们的行为会如此”。

北方人和南方人有着文化上的差别。比如,北方人去南方的时候会看到:原来南方人是这样喝酒的,是这样请客的,南方人的婚礼是晚上举行的;南方人到北方也会看到北方人的种种行为,这种现象就被称之为文化异同。

同样,在不同的企业、组织当中,员工的做法也是不同的,他们的行为指导也不一样,这也是文化异同。

 

2.价值观

价值观就是对于一个人或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东西。

人的价值观

 

【案例】

人的价值观不同

对一个人来讲,重要的东西很多,那么最重要的是什么?

在新加坡,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大多数的人会回答:国家。

在泰国,同样的问题,同样背景的人,他们的回答是:国王,王室。

日本的回答则是:我的公司。

在中国得到的答案是多样的,比如健康的身体、稳定的家庭、知识、朋友之间的信任、一份比较成功的事业等。

企业价值观

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有一项很重要的使命——引导并缔造组织的价值观,那对于组织什么是最重要的呢?答案有两个: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的品牌。

 

3.从“文化”和“价值观”角度剖析管理使命

当我们从管理者的角度去探讨在组织管理与变革当中的使命时,我们需要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剖析。

 

【案例】

三个和尚三个庙

过去我们经常说“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挑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人去了三个寺庙进行实地考查,发现了以下的现象。

在第一个寺庙里,三个和尚坐到一起商量,说:“我们要吃水,怎么办呢?”有人说:“这个简单,山上有一段路,我们三个人把这条路分成三段,一个人挑一段,轮流担水。”按照这样的办法,他们的水缸是满的。这是一种管理方法。

在第二个庙,住持说了算。他把三个和尚叫到一起,对他们讲:“要把缸里的水挑满,三个人谁挑得最多,晚上吃饭有菜、有馒头;谁挑得最少,晚上只能喝汤。”于是三个人争先恐后,很快水缸就满了。

到了第三个庙,同样是三个和尚坐下来商量。有一个和尚说:“在山里面什么最丰富啊?竹子,我们把竹子都砍下来连结起来,前面做一个很大的截口,一个人坐到河边,拿桶舀水然后往里面注,水流下去,流到庙里的桶里后,另一个人拿桶,把水再倒到缸里,这样还有一个人没事,大家可以轮流睡大觉。”

这些都是管理方法,他们都实现了自己的目标,都是面向结果的,而这些管理思想正是来自于他们想要创建的文化和他们的价值观。

 

管理的变革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不能过于相信自己的经验

很多人在组织管理的过程以及组织管理变革的过程中,过于相信自己的经验,即使环境变了也不肯改变。

比如某包工头认为给别人盖楼时,别人赚得比自己还多,于是就开始从事房产。成为房地产的开发商后,他认为自己还可以再做物业管理。从事了物业管理之后,又觉得还可以经营建筑材料。也就是说,通常我们都是沿着一个思路去思考问题,绝对不从事自己没有经验的行业,或者自己感觉上没有经验的事情。

 

【案例】

某研究所有一个所长和一个副所长,还有一个新来的研究员。所长在研究所工作得比较早,他是大专学历,副所长是本科学历,新分来的研究员是博士学位,是这个研究所里学位最高的。

星期六,他们三个人一起去钓鱼。所长与副所长基本上每周都要去钓鱼,出于对博士的尊重,就带他一起去钓鱼。

大概过了一个小时,所长要上洗手间,只见这位所长就像金庸武侠小说里面的侠客一样,踏着水就到了对面的洗手间,上完洗手间,哒哒哒踩着水又回来了;过一会儿,轮到副所长了,也是一样哒哒哒跑过去,哒哒哒跑回来。博士研究员坐不住了,他心里想“他俩一个是大本,一个是大专,都能轻功过去,那以我来讲更应该是没有问题了”,想到这里他就站起来,大步流星地就往湖面上奔,刚一起步,就一下掉进水里去了。

所长和副所长赶紧把他捞上来,这个研究员很困惑,他问这个所长:“你们都能过去,为什么我过不去啊?”

所长说:“当初建这个湖的时候我们是参与了的,当时在这个湖底打了好多木桩,我们都知道木桩的位置在哪里,你新来的当然不知道了,不知道你干嘛不问呢?”这个博士非常惭愧。

 

2.管理不是纯理论的东西

我们现在发现一个现象:当企业认识了环境,具备了新的观念,想要发展的时候,却苦于没有知识。那到底怎么办呢?

中国很多企业非常依赖专家

在中国具有这样一种现象:很多企业家认为自己没有学问,因此要听大师或专家的。

专家的理论与实际的组织之间会有隔阂

如果企业只听取专家的意见,让专家来告诉自己怎么管理、怎么变革,这时我们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和距离,这也说明了要完成我们的组织管理,不能仅是纯理论的。

 

(二)正确理解管理

上面我们说:要实现组织管理,不能仅仅凭借经验和感觉,而要把经验和知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那么如何把这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找到我们作为管理者在组织管理与变革当中的角色,完成我们自己的使命呢?

 

1.管理者首先要认识到,自己不能成为哥伦布

分析一下哥伦布的行为,有三个特点:

出发的时候不知道到哪里

到达之后不知道做什么,不知道是留下来传播文化还是开发资源

最可怕的是他回来之后不知道自己到过哪

 

2.管理者应该怎样做

如果说哥伦布的行为在管理当中不可取,那么管理者应该怎样做呢?

做正确的事

正确地做事

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即作为管理者要进行分析,分析什么是正确的事,如何正确地做事

 

(三)现代管理VS传统管理

我们看一下现代管理与传统管理之间的对比。

 

1.产品需求不同

传统管理:产品都是类似的

在传统的管理过程当中,更多的是面对重复的、相类似的产品。

现代管理:产品讲求个性

在今天的环境中,客户越来越多地强调个性化,每一个顾客都会提出符合自己个性化的需求,这就使企业管理的行为面临独一无二的任务。

 

2.管理核心不同

传统管理:面向职能

在过去的传统管理过程中,管理的目的就是把任务按照职能进行分配,所以管理的核心是面向职能。

现代管理:面向成果

今天,对于管理,我们更多地要求面向成果,而这个成果不是以某一个职能、功能为导向的,而是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的。

每一个独立的、个性化的顾客需求,都要求我们在组织当中进行一次多部门的全员协助过程,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仅要履行自己的职能,而且要提供一个客户所描述的成果。

 

【案例】

某小型公司有两个部门,总经理的目标是今年完成100万元的收入,他把这个任务进行分解,A部门50万,B部门50万,是不是到了年底100万元的收入就实现了呢?事实并非如此,因为环境充满了变化。

 

3.管理目标不同

传统管理:单一目标

在传统的管理过程中,目标往往是单一的,因为它是面向职能的,本部门只需完成自己的职能就可以了。

现代管理:多个目标

在现代管理中,由于前面两种特征,导致了第三种特征的出现,就是“多目标的冲突”。员工既要实现本职能的目标,还要实现综合职能目标和客户目标。既要满足客户、满足上司,还要满足自己、满足同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现代管理更多的是强调一种“综合平衡”。

 

【案例】

在上个世纪,我们非常崇拜的是什么?英雄。

大家都喜欢看好莱坞的电影,例如《真实的谎言》,电影一开场就是宏大的场面,犯罪分子到处肆虐,这个时候,观众就会产生一种期待,期待英雄的出现,接着空降兵就出现了,施瓦辛格扛着炮、拿着枪、坐着直升飞机就来了,哒哒哒一顿扫射、一场搏斗,所有人和事都转危为安,他很潇洒地走了,人们留下来收拾烂摊子,继续新的平静生活。

过去的管理主张个人英雄主义。而今天,如果组织里来了一个“空降兵”,对于这个组织来讲,往往会形成一个比原子弹还要强大的威慑力,它会对组织内部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的激发造成巨大的压力。

 

4.工作界限发生变化

传统管理:界限分明

传统的管理过程是面向职能的,工作管理过程中都有一个很明确的界限,什么工作由谁来做,都界定得很清楚。

现代管理:动态管理

今天,很多企业倡导的是一种动态的管理。今天的主角是你,明天的主角是他;今天这个角色是你,明天那个角色就换成另一个人。

 

【自检2-1

比如在公司的走廊里有一堆垃圾,而清洁是张三的工作,请问当您看到这个现象的时候,该怎么办呢?是去替他干,还是视而不见呢?为什么?

 

5.管理的依据发生了变化

传统管理:依赖经验

在传统的组织管理过程中,更多强调的是依赖经验,是做过的或是感觉理解的事情。

现代管理:依据知识

而现代管理更多强调的是要依据知识来创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样的领导力,才是真正的领导力?
绩效管理之用人所长——中国人力资源网
领导和管理的区别
观点 | 好领导常有,而好的领导团队不常有
16
流程再造原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