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汇报
不经意间,老龄化社会的步伐已接踵而至。
  根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提供的数据,2014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2亿,2033年前后将翻番到4亿,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人,最高年份将增加1400多万人。中国老龄化社会已是大势所趋。
  关注长者,这是社会进步提出的现实课题,也是小康社会面对的教育民生命题。虽然长者在社会上是一个常态,老年教育是多元教育的一个分支,并没有多少新鲜可寻。然而,中国老龄化规模的扩大,这是前所未有的现实,一个庞大的长者群体,将日益成为社会的热点。
  市教委副主任、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袁雯认为,面对上海老年人口激增和老年教育需求越来越旺的社会背景,老年教育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老年教育是事关老年人生命尊严和生活幸福的教育。《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终身教育的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市民的终身发展。而缺少老年教育的终身教育是不完整的。对老年教育来讲,快乐是最重要的原则。
  上海市第三次老年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老年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发展老年教育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当前如何让老年人活得自在,活得幸福,活得开心,同时如何让老年人成为社会的楷模、做人的标杆、后辈的榜样,这是老龄化社会亟需回答的课题。上海市教委十分强调在老年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在老年教育工作中,树长者风范,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阐释引导,帮助老年学员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义,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精神境界,进一步推进老年素质教育。
  基于此,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联合静安社区学院等老年教育力量主持编辑、并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今天如何做长者》的系列丛书。
  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副主任王伯军介绍说,本丛书以《今天如何做长者》为切入点,以正面积极的角度从四个方面探讨老年人如何做长者,分别为“健康长者”、“快乐长者”、“智慧长者”、“风范长者”,帮助老年人解决退休、晚年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帮助老年人认识“老年”并欢度退休生活,力求做到给老年人带来有益、有趣、有信心的阅读体验。
  《今天如何做长者》系列丛书,以上海市静安区的乐龄讲坛“感悟生命”系列讲座为基础,由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主持策划,通过有关社区学院收集相关的案例而编写成书,这是一套“长者感悟生命”的“生命教育”的书籍。这套系列丛书具有体验性、实践性、可读性三大特点。所谓体验性,强调长者对生命的感悟,这种生命感悟和体验不同于一般的知识介绍;所谓实践性,是指以上海一部分长者的生命实践为基础,同时以静安乐龄讲坛“感悟生命”系列讲座的教学实践为案例;所谓可读性,是指书中有大量的长者故事,其中绝大部分又是身边长者的故事,可读性强,可学性也强。
  为了使系列丛书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在策划、编写和出版过程中,有关单位还广泛听取长者的意见和建议,并将样稿提供给长者阅读,注重反馈,力图使之成为长者的精神食粮。
  
信息速递 《今天如何做长者》系列丛书将在上海书展首发
  上海书展,是沪上文化生活的盛宴,也是市民快乐淘书的时节。在今年8月举行的上海书展上,有一套丛书不同寻常,将与广大老年读者见面,这就是由上海市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主持编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今天如何做长者》系列丛书。
  这套系列丛书,分为“健康长者”、“快乐长者”、“智慧长者”、“风范长者”4本,将给长者带来全新的启示——健康的提示、快乐的赋予、智慧的滋养、风范的推崇。
  
引领社会风气,提升长者素质丛书导向目标清晰
  目前,市面上围绕老年人生活的图书并不少,能提供给老年人选择的也并不少。但缘何还“另起炉灶”呢?
  市教委终身教育处处长庄俭认为,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是文明的题中之义。而让老年人成为有益于社会的长者,需要在老年教育中注入正能量。
  为此,市教委强调要构建老年素质教育体系。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根本任务,强化素质教育,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老年人身心特点,加强以思想道德为核心、以身心健康为重点、以科技人文为内容、以实践能力为抓手的老年素质教育体系建设。
  为加强“中国梦”的宣传力度,将实现“中国梦”的长远目标与提升老年人综合素养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开展一系列传播正能量、弘扬“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老年学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政治自信、制度自信,在老年素质教育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根据市教委的要求,在市学习促进办的指导下,组织力量着手《今天如何做长者》丛书的编写出版工作。
  这套丛书,将老龄化社会的现实与提升老龄化社会的品质联系起来,将关心老年人与提升老年人结合起来,将生活质量提高与素质提升对接起来,促进长者在欢度晚年生活的同时,发挥正能量,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奉献余热。
  
瞄准共同需求,提供人生指南:四本书籍各有侧重
  老龄化社会会面临许多挑战,老年人的生活并不会是单色调。为老年人服务,就是要为他们设身处地着想。
  针对老年人遇到的共性问题,系列丛书经过调查研究和认真筛选,决定从四个角度,进行有重点、有亮点的阐述。
  健康,是老年人存在的基础,也是最大的关切;快乐,是老年人生活的乐趣,也是最好的福利;智慧,是老年人余热的源泉,也是最好的功能;风范,是老年人的价值所在,也是最好的示范。
  1.《如何做健康长者》
  衰老是个自然现象,任何人都无法抗拒。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项机能的弱化,还有些长者出现了失能的状态。何谓失能?按国际通行标准,生活自理能力包括6个指标: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和洗澡。一两项做不了的,是轻度失能;三四项做不了的,是中度失能;五六项做不了的,是重度失能。
  人生步入晚年,时间增多了、压力变轻了、财富减少了、身体衰老了,人生的得与失都始终在人生的天平秤上摆动以保持平衡。在这个时期,您能主宰的是您的时间、喜好、饮食、习惯、思想、情绪、心态,这些能决定您身体健康的因素千万不容小视,本书和您一起来看看您的生活、规划您的时间、分享您的喜好、讨论您的生活规律、倡导您的生活习惯、分析您的健康饮食、交流您的养生思想,助力您安度晚年,提高您的生命、生活质量,提高您的幸福感受度。
  2.《如何做快乐长者》
  快乐是什么呢?快乐就是一种愉悦的精神感受,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对于老年人来说,快乐就是“身体无痛苦,灵魂无纷扰”。
  本书为老人提供了解除烦恼,获得快乐的方法,通过为老年朋友提供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帮助老年朋友找回生活中的快乐。
  第一章,讲对快乐的认识。快乐很简单,在心灵里播种快乐,就会收获快乐;在心灵里装满快乐,脸庞就会绽放快乐的花朵。第二章,对生活中让我们不快乐的烦恼举例。这些烦恼有些是别人造成的,有些是出于自身的原因。第三章,介绍简单实用的快乐方法。这些方法适合我们老年朋友,因为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因为我们不再追名逐利,更因为我们有让生活过得更好的需求。
  3.《如何做智慧长者》
  长者们饱经风霜,如有的经历过事业的低谷、情感的创伤等,而往往走过这些崎岖的道路,人的精神境界会达到更高的层次,会使人更加珍惜眼前一切,不会因为人生的暂时得失而迷乱心智,因而更有智慧。
  本书根据长者们的特点,将内容分成两个层面、三个篇章,来试图比较完整地呈现如何做一名智慧长者。“两个层面”,指现实层面和精神层面,“三个篇章”即本书的主要内容结构安排:第一章“长者家庭的智慧”、第二章“长者交往的智慧”、第三章“长者内心的智慧”,比较全面地揭示智慧的含义。同时,在一些方法论的选择上也尽量体现出适合长者的年龄特性;在一些案例典故的选取上,能体现时代背景,希望给长者以启发。
  4.《如何做风范长者》
  本书从长者与社会的关系出发,阐述长者在离休、退休以后如何克服退休综合症,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通过走进老年大学等终身学习机构,让自己不断得到充实,甚至圆了自己青年时代未尽的梦想,旨在引导老年朋友学以致用,发挥余热,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全书共分为“终身学习篇”“道德修养篇”“社会风范篇”。每一篇章均由5—6个经过精心筛选的、可读性强且生动典型的案例故事所组成。每个案例囊括了“案例介绍、案例点评、长者感悟、长者箴言、长者思考”等五大部分,部分案例还佐以“小贴士”进行相关的知识延伸。五大部分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告诉大家越是年长,越是要身怀一颗感恩之心,越是要有精神层面的追求,让晚年的每一天都活得精彩纷呈,活得充实,有意义,有价值。
  
多元因素组合,讲究实用有趣:丛书体例富有创新
  “给予老年人看的书,不仅要讲究内容厚实,而且呈现形式也要有趣,让他们读起来能获得多重感受”,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彭海虹说,《今天如何做长者》丛书读者对象设定为55—75岁的老年人,力求能成为老年人喜爱的经典小册子。系列丛书以长者案例故事为串联,试图通过鲜活的故事反映鲜明的主题,分为“案例介绍——案例点评——长者感悟——长者箴言——小贴士——长者思考”等六部分。本丛书做到图文并茂,案例尽量取自身边普通老百姓,给老年读者以亲切感和真实感。同时听取了很多权威专家和长者的建议,力图让系列丛书内容能真正反映时代精神。
  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姚爱芳说,这套系列丛书,各有角度和特点。《健康长者》侧重医学角度,针对老年人关心的健康问题及常见误区,区别于市面上的众多老年健康类书籍,能够展现本系列丛书的特色和部分亮点。《快乐长者》侧重心理学角度,关注目前老年人生活中普遍会遇到的问题,如婆媳矛盾、隔代教养、空巢老人等问题,能引发老年人的兴趣。《智慧长者》侧重社会学角度,教会老年人如何“用智慧来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和矛盾”,立足点是生活中的智慧。《风范长者》从长者素质教育的角度,用大量身边的长者榜样,提供给老年人做典范。
  
先睹为快
  “五动理论”与健康习惯培养
  (《如何做健康长者》节选)
  【案例点评】好习惯是健康的银行,坏习惯是健康的地狱。好习惯又是怎样培养成功的呢?我们可以用“五动理论”来指导大家。第一是“起动”,就是指一旦下了决心要想养成一个好习惯,就要立即行动;其次是“百动”,就是在“起动”后,要不断地动、足够地动,一直动到习惯养成为止;然后就是“自动”,做到了“百动”,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养成了,这时一种奇妙的现象就产生了,即“自动”;随后会进入“永动”,过了“自动”,便会“永动”,即总在自觉地动、长年累月地动;最后也是我们最乐意看到的,就是“乐动”,这时培养习惯到达最高阶段——“乐动”,即这样就舒服,不这样做心就不安。无论做什么,如果能做到一年四季风雨无阻,那么已经是到了“乐动”的阶段了。
  【长者感悟】
  退休后,跑步仍然是我生命之歌的一段旋律。退休后的近二十年来,在二十四节气的每一天,无论阴晴雨雪,几乎天天必跑三千多米。如今,我一无“三高”之虞,二无老年斑之忧,肺活量达4000毫升,腰板硬朗,走起路来昂首挺胸,在团队的旅游中,往往还是达到某某景点目标的冠军或亚军呢。——参加《上海市老年人学习网》学习的82岁老人楼宇生
  我的老年生活“三乐”
  (《如何做快乐长者》节选)
  在老年大学学习是我一生的学历教育中最精彩、最丰富、最快乐和最有收获的学习。退休前我曾经在工厂搞过技术管理工作;在政府机关做过行政管理工作,又在技术学校当过专业教师。退休后最大的改变是有了空闲时间,可以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自己的能量、知识和阅历的积累构成了新的更高的起点,有了更多的选择。现在讲讲我的老年生活“三乐”。
  第一,参加学历班,乐在圆了我的大学梦。
  参加学历班一直是我的心愿,一是我们这代人年轻时正值上山下乡,二是学历教育激发学习的动力,三是学历教育课贴近生活,实用性强,学以致用,效果显著。
  学历教育有专业课、基础课、拓展课和通识课,内容丰富。参加学历教育班三年来,从沪上各个公园的秀美景点到苏浙皖的无限风光,都留下了带教老师和同学们采风的足迹。不管是晨曦初露的清晨,还是夜幕降临的傍晚;不管是风和日丽的初春、天高气爽的秋日,还是寒风刺骨的隆冬、赤日炎炎的盛夏,每一张实地拍摄的照片,都蕴含着我们的苦和累。但我们在光影中捕捉快乐,在实拍中训练技巧,在风雨中强健体魄,在情景中增长友谊,在欣赏中怡养德性。
  第二,参加社会活动,乐在我能发挥余热、学以致用。
  社区是我的用武之地,我参加了社区党员志愿者活动,利用自己“机电、装饰、摄影”的专业特长服务于邻里。平时参与居委和业委会组织的创建文明卫生家园活动,为他们拍摄照片,出黑板报,进行宣传。
  教学是我的老本行,也是我能继续发挥余热的地方。我退休前是教师,执教“室内建筑装饰工程管理”专业。退休后,应邀参与复习辅导的教学。学生要考国家“室内建筑装饰工程管理员”中、高级技能证书,我就认真地帮助他们复习和辅导。和学生在一起,自己也仿佛年轻了许多。当看到学生们手捧技能证书,兴高采烈地走出校门时,我由衷地感到欣慰。
  第三,平凡生活找乐趣,多姿多彩乐无穷。
  学习乐。学历班毕业后,我仍在上海老年大学书画系学习书法,怡养情操。书法是“无声的乐,无言的诗,无图的画,无行的舞。”看书写字,不扰人,静得下,钻得进,调节精气神,健康又长寿。
  阅读乐。我喜欢阅读关于摄影、书画、美术、篆刻、小说和文摘报等书报杂志,品美文妙语,添生活乐趣。我住在虹口,乍浦路上的虹口区图书分馆是我精神上的美食馆。阅读带来的快感,回肠荡气,余甘绵长;读后余思:历经荏苒岁月,饱含风霜雪露,积淀人生智慧,君子修身养德,博学淡泊宁静。
  上网乐。每天上网是我的必修课,晓知天下事,忙于通讯乐。通过网络,了解世界,同时加深了我和老友间的友谊,给我的老年生活增添了一份乐趣。
  动手乐。自做点心,价廉物美。每过一段时间,我会自己亲自动手做法式面包、葱油饼、鲜肉月饼等,分送给左邻右舍、兄弟姊妹,和睦邻里,增进友谊。何况品尝美味佳肴,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不断的学习,丰富了我的人生,改变了我的知识结构。大事明白,小事糊涂,奉行“低调简洁”的生活方式,对人宽容,对己严律,敬老爱小,注重修养。
  (郭亨文,退休教师,上海老年大学学历班学员)
  智慧,独一无二的无价宝
  (《如何做智慧长者》节选)
  世界上万物莫不是要接受岁月之磨砺,方可逐渐趋向成功,犹如种庄稼总须要历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才有硕果累累的那一天,人生何尝不亦如此?人之青年犹如春天,积极地耕耘、投身于各项事业,值至晚年就能品尝丰收的喜悦,收获人生的财富。
  岁月留给人们的不仅是有形可见的物质财富,也让我们收获了无形的财富,比如情感、知识,以及对生命之感悟,而偏偏是这无形之物,却恰恰能成为世上独一无二之无价宝!
  孔子曰:“仁者寿、智者乐”。一个内心充盈智慧的人,他的人生是喜悦的、是幸福的。佛教说:千年暗室,一灯即明。意思是:一间尘封一千年的暗室,可谓黑暗到了极点,然而只需要我们点上一盏烛灯,这光明就能驱散千年来所沉积的黑暗!这个比喻是浅显易懂的,却又意义非凡,那烛光代表人内心的智慧,黑暗就是无明(愚昧)。由此可见,一人若是对内心对人生一无所知,丝毫无感悟,那么一生一世都像是在黑暗中行走。古贤们是永远的智者,他们观察一代代人生活,用心去感悟感想,为后世点起了一盏盏明灯,照亮漫漫人生路,留下一笔笔无价之宝。
  朝气蓬勃的银发志愿者
  (《如何做风范长者》节选)
  【长者故事】在奉贤的教育界,有一位银发志愿者,她以执着的信念、奉献的姿态和非凡的口才,将文明礼仪、家庭教育的新风尚送进千家万户,她就是奉贤区古华中学的退休教师张惠。她1965年8月参加工作,中学高级教师,2000年9月从奉贤区古华中学教师岗位退休。从事家庭教育工作20多年,是奉贤区组织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滨海贤人”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张惠家庭教育工作室领衔人)。2010年被评为“上海市十大杰出志愿者”;2011年获“上海市第八届儿童工作白玉兰奖”;2012年获“全国优秀志愿者”称号;被评为“2013-2014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
  一头银发、一身休闲布装,胖胖的身体和一张盈盈笑脸,这是张惠老师的“招牌名片”。在奉贤菜场卖菜的阿姨、卖鱼的老伯、孩子的父母、在校的学生、社区的居民……都会有人认得她。“我在电视里看到侬了”,“侬是专家,我听过侬讲课,侬讲得老好”,“侬啥辰光有空再来我伲村给我伲讲课”,每当这时张惠总会爽朗地笑着回答:“谢谢你们对我的肯定,我不是什么专家,我只是一个快乐的宣传员,有空我一定去!”2000年,张惠老师退休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教育和文明礼仪的传播宣传工作中。张惠参加的讲师团多得她自己都要数半天,她是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上海市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成员、迎世博上海市“百万家庭学礼仪”宣讲团宣讲员以及奉贤区教育局“老园丁”讲师团、奉贤区关工委“夕阳红”讲师团、奉贤区家庭教育宣讲团、奉贤区“婚育新风进万家”宣讲团等多个讲师团的宣讲员。人家退休在家颐养天年,含饴弄孙,她却走进社区、企业、学校、居民学校、部队等单位到处宣讲,将现代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现代科学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礼仪文明知识等送进千家万户,张老师的宣讲在奉贤区内享有相当的知名度,近几年来,她每一年的宣讲都在百场左右,听讲的人次都在万人上下。
  如今,张惠老师宣讲的阵地越来越大,宣传的领域也越来越宽广。从家庭教育到文明礼仪,从师风师德到婚育新风,从身体健康到心理健康、从在校的学生到社区的老年人,从时事政治到“中国梦”……张老师通过宣传,把文明的春风吹进了千家万户,吹进了人们的心坎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十再启程
【一个父亲的教子智慧:孩子教不好别总怨社会】
宋代的“敬老之礼”体现出了中华“礼仪之邦”的风范
上海市综合为老服务平台推动智慧养老
便民医疗、长者食堂、智慧养老……这个“上海市老年友好型社区”名副其实
智慧养老【588】智慧养老如何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