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石鼓文》(附:译文、高清拓片)
墨客书院 2017-12-12 14:05:12

石鼓文是指春秋战国时秦国刻在十个鼓形石头上的古老文字。十个鼓形刻字石,每个高约100 厘米,后人称之为“石鼓”。

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

世称“石刻之祖”

春秋战国 石鼓

《石鼓文》于唐朝初年出土于陕西省陈仓县石鼓山,即今宝鸡市东南约十余里的渭河南岸陈仓山(现名鸡峰山)之北阪。它用四言诗记述春秋时秦国国君一次猎祭活动,也称“猎碣”。

《石鼓文》刚出土时,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后来由于唐代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大书法家纷纷赞赏它的书法精妙,特别是著名文学家韦应物、杜甫、韩愈等竞相作诗称赞,这才闻名于世。

韩愈《石鼓歌》

“文辞严谨,意义深奥,难以读懂;字体既不像隶书,也不像蝌蚪文。年深日久,难免有缺损的笔画;但笔力刚健果断,就像快剑斩断蛟龙一样。笔势舒展生动,就像凤凰翩翩起舞,或似众仙下凡;笔画瘦硬劲健,纵横交错,就像枝条交叉重叠的珊瑚、玉树,美不胜收”

石鼓文的曲折经历

据马衡《中国金石学概论》所述,《石鼓文》从唐宪宗末年即元和十五年(820)被从野外收回放置凤翔的夫子庙。经五代战乱,又失散了。

  • 宋初司马池将石鼓运置凤翔府学门廊下。大观年间,自凤翔迁于汴京(今开封)辟雍(太学的预备学校),后入保和殿。

  • 金人破宋,将石鼓运归燕京(今北京)。司马池移置时已散失一鼓,北宋皇祐四年(1052)向传师求得之。运到汴京以后,以金色填描石鼓上的文字,以表示不再拓印;入燕京以后,又刮去字上的金色。经过多次厄运,石质逐渐风化脱落,文字之残损者更多;十鼓虽然完备,但第八鼓已无文字。

  • 石鼓在北京放了六七百年,到20 世纪30 年代日军侵华时,得到原故宫博物院院长、著名考古学家马衡先生等人多方护持,随故宫文物南迁。最后转移到四川峨眉县西门外武庙。

石鼓是花岗岩,石质坚顽,但由于在古代多次搬迁,有些字已经脱落,有些字将要脱落。为了防止搬迁时石皮破损脱落,马衡等人先用纸糊在石鼓的文字上面,这样做,即使石皮脱落,还可粘合。然后用棉絮、被单包裹石鼓,用草绳包扎。最后用木箱装好,随故宫文物南迁。于此可见马衡先生等老一代金石学家对文物多么珍爱和尽心保护。1949 年后又运回北京。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乍原”石鼓被切断被掏空

石鼓文字体特点

石鼓文,字体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石与形,诗与字浑然一体,充满古朴雄浑之美。

《石鼓文》线条较金 文更加匀整圆润,字形结构较甲骨文和金文简单,整齐而略呈长方,平行线条多作排列装饰,严谨茂密。

清 阮元《重摹石鼓文记》

《石鼓文》是由大篆向小篆演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被历代书家视为临习篆书的重要范本,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清末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赞它是“书家第一法则”。《石鼓文》对书坛的影响以清代最盛,如著名篆书家杨沂孙、吴昌硕就是主要得力于《石鼓文》而形成自家风格的。

明代大收藏家安国所藏中权本、先锋本、后劲本,均为北宋拓本,是世界上保存字数最多、最好的拓本。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字迹漫漶,加之篆体不易辨认,令初学者无所适从。现以安氏所藏后劲本为蓝本,逐字释音,对释文做了今译(见附一),并将王福庵先生所书小篆石鼓文(个别字除外)对照排列,以便于学者临习。

附一 石鼓文释文及译文

吾車既工,吾馬既同。吾車既好,吾馬既阜。

我们的车已坚固,我们的马已齐备。我们的车多美好,我们的马多健美。

君子員獵,員獵員游。麀鹿速速,君子之求。

公卿大夫去狩猎 ,队伍浩荡旗飘扬。麀鹿惊慌速奔跑,公卿大夫追逐忙。

騂騂角弓,弓玆以持。吾驅其特,其來趩趩。

牛角装饰好良弓,持弓待发不放松,我们驱赶群鹿首,鹿群踟躇向前冲。

□□炱炱,即篽即塒。麀鹿趚趚,其來亦次。

(群鹿奔跑)烟灰扬,进入猎围无处藏。麀鹿仓皇把命逃,它们趑趄且彷徨。

吾敺其樸,其來□□,射其猏獨。

我们驱赶出肥鹿,脚步沉重行怱怱,开弓搭箭正命中。

到墨客书院去下载《石鼓文》高清46页拓片!回复:石鼓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蓬|石刻之祖 石鼓传奇
馆藏品鉴丨清拓本《石鼓文》
北京故宫的石鼓和石鼓文(上)
曾被用来淘米、磨刀,这几块石头却是《国家宝藏》中的无价之宝
《中国碑文化》(二)
辛志辉 | 篆书写的太燥且锋芒毕露怎么医?走进《石鼓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