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锡|惠山泥人|无锡古镇...

  无锡别名梁溪,简称锡,为吴中胜地。

  根据锡山遗址出土的石斧及居住遗址上发现的稻谷凝块、陶杵、印纹陶片等文物证明,大约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锡山、惠山山麓已是无锡原始先民们聚居、从事原始的水稻农耕之地;商代末年(公元前12世纪),古公亶父长子泰伯偕胞弟仲雍自陕西歧山来到荆蛮之地江南梅里(今无锡梅村),开创了吴文化的先河;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66年),封仲雍后人周章为吴君,开创了吴王世系,推动了江南地域经济的发展,惠山脚下山泉溪流之畔,出现了血缘世系为主的先祖们在这里聚族而居的村落和家族墓地;战国时,此地成为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地,在惠山黄公涧至龙尾陵一带构筑陆地陵道和“黄城”,治理古芙蓉湖,筑黄埠墩,后在惠山建有春申君祠,以作祭祀,成为惠山建祠之始。同时,惠山古镇一带也出现了成规模的墓葬区。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正式置无锡县,开始了无锡建城至今2205年的历史。

  东晋孝子华宝在二泉旁华坡手筑舍宅,南齐高帝萧道成于建元三年(公元481年)赐“孝子额”,后捨宅为祠,成为惠山古祠之一

  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僧人把刘宋时期司徒长史湛挺建造的“历山草堂”改为山居“华山精舍”。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年),改华山精舍为惠山寺,成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无锡四大古刹之首,此时惠山已有小墟(集市),古镇雏形业已形成。隋朝大业六年(610年)开凿江南运河,自京口至余杭,途经无锡芙蓉湖旁,紧靠古镇东北而过,水宽10丈,可通700石舟船,在黄埠墩转换小游船经惠山浜可直达各业兴旺的惠山古镇。此后,历经唐、宋两代,天下第二泉水驿递京城,月送百坛,供皇室贵胄享用。惠山寺院、道观、祠庙林立,香火缭绕,钟声不断,整个惠山寺院共有僧舍1048间之多,广及现寄畅园、愚公谷一带。尤其是一年一度的惠山庙会及二泉茶会闻名于吴中,南船北马会集于此,文人墨客络绎不绝。今存的南朝大同井、隋代古运河、唐代听松石床、天下第二泉、唐宋石经幢、宋代金莲桥、龙渊刻石等遗物;唐代陆羽(733~804)《惠山寺记》中关于春申君祠和华孝子祠的记载;唐代诗人张继的诗中“春申祠宇空山显,古柏森森石泉水”均是佐证。元代,佛、道、儒三教同时在这里得到进一步发展。

  惠山古镇的祠堂建筑群,至迟在元、明之间业已形成,明代无锡书画三杰之一的浦长源有“出郭楼台三四里,游人不得见山容”之句。

  明清时期是惠山古镇祠堂群发展的鼎盛时期,基于惠山胜地的吸引力和当时江南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惠山一带寺庙、道观等宗教建筑,二泉庭园等风景名胜建筑,邵宝书院、紫阳书院、碧山吟社等书院建筑,惠麓小圃、愚公谷、寄畅园、棲隐园、一梅园、黄园等山居园林等先后建成。同时,墓祠、神祠、庙祠、宗祠、先贤祠忠节祠等祠堂建筑也相继建成。尤其是明代嘉靖年间,朝廷允许民间联宗立庙建祠之后,无锡境内外的宗族纷纷到名泉胜地、人杰地灵的惠山一带立庙建祠,于是在惠山山麓和惠山浜、寺塘泾——上、下河塘两岸及横、直街两侧,形成了现今所见的祠堂群的基本格局。特别是古运河黄埠墩至龙头下共1400m的惠山寺塘泾,自古就是著名的“黄金游览水道”,舟楫穿梭往来,灯船画舫群集。明崇祯年间(1682-1644)张岱的《陶庵梦忆》中记述:“进桥(宝善桥)店在左岸,店精雅,卖泉酒、水坛、花缸、宜兴罐、风炉、盆盎、泥人等货”是其舟游惠山的实描。清代康、乾两帝先后南巡至此地达十三次之多。

  民国以来,随着无锡民族工商业的崛起,古镇东北端的黄埠墩、三里桥一带,已成为闻名全国的“米市”、“布码头”,无锡大米的年库存量曾达到300亿斤之多,使无锡享有“衣被天下,食供四方”之美誉,大批的商贾巨富云集无锡。同时,西方的工商业文明也渗透到古镇的传统文化之中,在古镇中出现了行业公所、义庄、钱庄、警署、救息会、保墓局、指路牌及驻锡会馆等近代城市功能设施和社团组织。惠山古镇得益于古运河交通之利,已是风光秀丽、商业繁荣、香火缭绕的吴中游息之胜地和南北商贸交通之要冲。但日寇侵华期间,于1937年11月对惠山古镇的狂轰滥炸和占领掠夺,使得寺园胜迹、祠堂建筑、街区民宅损失惨重。1949年解放前夕,据统计资料,此时的惠山古镇建筑面积10万㎡,约420户、2000人左右,祠堂百余处,泥人作坊及泥人店数十家。幸存的古镇祠堂一片荒凉,树木稀疏,杂草丛生,十分萧条。

  解放以来,无锡市人民政府为了保护好这批珍贵文化遗产,从大局出发,一直控制这里的基本建设规模,倾力于锡山、惠山的文物古迹和古典园林的修复及市政建设,在改善生活条件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坚持在古镇内不新建、不扩建大型公建、工业、民用建筑,基本保存了惠山古镇及祠堂群的历史风貌。

  惠山古镇及祠堂群虽历经千余年的沧桑,仍保存着众多的文物古迹,特别是集中分布着118处祠堂建筑及部分遗址,比较完整和系统地保存着中国祠堂文化发展的千年历史,人文史迹丰富,寺、祠、庙、泉、店俱全,为国内外所罕见。它是中国的姓氏谱牒文化的特殊见证,对传统的中华谱牒学及祠堂文化研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惠山古镇及祠堂群是无锡全市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所确定的“大运河的风貌地带”、“历史传统风貌区”和“一城一带一片”基本保护构架中的核心组成部分。2005年,惠山古镇祠堂群被江苏省列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惠山镇祠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责编:惠山古镇办公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惠山古镇历史文化街区
《旅行笔记》无锡(二)惠山古镇
祖国风光(4404)无锡惠山古镇
【旅游】无锡锡惠公园/古迹区:寄畅园、二泉书院(雨中无锡二日游13)
惠山古镇:皇帝常往的地方(叶平)
惠山古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