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孔德独说道德经●第一章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窍。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讲解】

 

   “道”是老子道德经的全部灵魂和本质所在,所以对于后人来说,我们能把“道”弄明白,我们就算读懂道德经了。

   首先要说明的是,“道”这个名词,是老子用以表示宇宙本体自然的内在特质、功用和规律总括的借代名词。借代,就是实在不好用一个最准确的名字称呼它,只好借用一个名词勉强形容。

   道,在中国古代,最早是指官方修建的公路,就象我们现在所说的国道,省道。“道”字在最早篆书里被写成“行”字中间加“首”,意思是首领官长带领军队或民众行进的道路。后来则逐渐发展为更广义的公共交通之道,例如在秦汉时期,“道”首先是国家专用的运送军队以及军事装备、粮萆,或者大批皇粮或官府物质的官道,修筑的结实而又笔直,很类似当今的高速公路。官道在无官运的情况下,允许民间的车马和人员行走,比走乡村里磕磕绊绊、凸凹不平的小路舒服多了,方便多了,速度也快多了。中国字中,“路”比“道”级别小,路是由各个不同乡间小道的人脚和牲畜的蹄足踩踏出来的,所以字的构成是“各”与“足”,表示乡村之路不宽敞,不通车马。所以“道”就成了便利公众而公众又愿意循行的道路。“道”概念的引伸,便有了一种公众只可遵循而不可逾越的规律和法则的义涵。文字发展到正楷字时,“道”字就成了“首”加“之”的字形。据说这个“道”字的构造已经加进了道学的理念。比如说“首”上的两点一横,就是卦象的阴爻和阳爻(两点即两短横,表示阴;下面一长横,表示阳)。而“首”的下部为“目”,“目”跟上的阴阳爻中间有一线相连,表示天地间一阴一阳的“道”是人的眼睛覌察到的。“之”旁则表示“道”是不断运动演化着的。这种对“道”的解释是颇为符合“道”的内含的。

   什么是 “道可道,非常道”呢?

   此句第一个“道”字,指老子表述的本体之道;后一个“道”字指表述,即古文指某人发表言论,行文时会用“某人道”,就是“某人说”的意思;第三个“道”又指本体之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道是可以表述的,但表述只是有限的。用有限的表述去表述道时,常常会落在有限的范围和表象上,其实就不是那恒久不变的本道了。

   什么是“名可名,非常名” 呢?

   此句第一个“名”指概念定义,比如地球、大象、马、茄子、辣椒……这些名称都是对一些不同事物的概念定义;第二个“名”指形容;第三个“名”又指概念定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同“道”一样,对任何事物都可以用一个概念定义的词汇加以固化形容。但当你对你的定义概念用某个词汇加以固化形容时,那个词汇其实并不真实反映定义概念的事物的本质和内涵。就像说“道”,这个名称只是要指向性地去形容宇宙本体自然的样子,宇宙本体自然却无须也不必非用“道”这个名称。譬如天上有个月亮出现在大白天,人们大多看不到,也没有“月亮”这个名称,看见的人就用手去指,这样视力好的人才渐渐看见了月亮。所以,“名”就像指月亮的手指,顺着手指可以发现月亮、感受月亮,但手指并不是月亮。

   什么是“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宇宙自然,它处在本元状态的时候,是没有任何征兆可言的,浑沌虚涵,静寂沉默,这时没有定义概念可以形容。用“极”来表示,这时的状态就叫无极。而正是这种无可名状的本元无极状态,才是一切万物发生的开端。这种静寂沉默的本元状态持续到一定极限,即无极之极,静中会产生出一动。由于这静中有了一动,从此就有了可定义的概念了。也正是有了这极静中的一动,从此动静循环,阴阳交推,宇宙纷纭的现象便发生了。用“极”来表示,有名的状态就是太极。所以说,太极这个最初的可定义概念反映的本质内涵,就像孕生万物的母体。

   那么,“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说一下,敝人对此句中“欲”的断句方式多与他人不同。他人多以“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窍”来断句,意思指人在无欲与有欲的情况下,可以分别体察到道的“妙”与“窍”不同状况;或者明知老子的思想讲无为无欲,而避开“有欲”谈“无欲”,敷衍牵强。敝人认为对于此段文字的断句,要紧密联系前句语义。前句讲无名,是从道的无征兆的静和有征兆的动来讲的,主题是讲无极之无与太极之有,那么下句显然是接替性地阐述有与无。因此,语义表达的意思是:“所以,道处于静的无极态时,旨在让修士体察它的无微不至的妙处;当道处在静极而动所谓有的太极态时,旨在让修士体察到它肇生万物和生命的起始点,即窍。作为宇宙自然,无极之无是永恒存在的,太极之有也是永恒存在的。修士只要将自己合同于道,“无”的微妙,“有”的玄窍,都会在生命体中产生。”所以说,道所反映的宇宙本体的一切现象,都是古代圣哲通过对道化合参同地修炼而感受并验证出来的。道的无极态和道的太极态,这两者是从一个根源上出来的,只不过有静无动时,我们称它为无名;静极一动从此动静循环时,我们称它为有名。所以可以看出,无极与太极其本质内涵发生的功用可谓是非常玄奥的。从无极的玄奥过渡到太极的玄奥,这就是宇宙自然中纷纭活泼的万事万物发生的唯一的门径。

   老子这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是在教育人们对于道的现象与本质要有区别的认识,正确的认识。不要把现象看成本质,只能透过现象去认识本质,把握本质。进而指出,道的无极与太极状态是发生天地万物的根源。“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窍”。是教后辈圣真与修士去化合参同道的常无与常有,以亲身感受“妙”与“窍”对生命带来的微妙玄奥的再生变化。“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是老子体道证道的结论,是提供给后辈圣真和修士再验证的实凭。

   如果把这一章视作内丹修炼的法诀,就可作如下理解:

   修道是有法可遵循的。但是你要知道,法只像河上的桥、水中的船,它们是方便你到达道的彼岸的工具,而不能把桥和船当成道的彼岸。桥和船是过渡的、暂时的,道的彼岸则是永恒不变的。有些人练习内丹养生,入了些静,肉体初步有些反应变化,他就觉得见了道得了道,其实离真正的道还相当的远。又比如,内丹修炼得到玄关一窍甚为关键,但玄关多端,有性玄关,命玄关,还有性命合一之玄关。有些人有了些初静的效果,只是呼吸联系肉体发生了一些返还的变化,就自认为得到了玄关一窍,其实他们还未真正体验到至静的无极态和静中生动的太极态,所以他们说的那个玄关一窍和事实上的玄关一窍相差甚远。法诀指出,只有入静达到万念俱焚,一灵独存,肉体处于浑沌虚涵,安静一片,这才达到了真正的无极状态,生命的再生新生就从这个状态下开始。当身与心静之又静,寂之又寂,突然从静中生出一动,从寂中动之一觉,这才是真先天真元气的萌发,这才是孕育再造新生命的道性母体。

   道的无极态与太极态都是永恒的,而且是每时每刻都存在于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宇宙所有时空之内。修士只要随时保持身心真正彻底松静,道的无极生太极的双重功能就会在身心中显示,就可以让修士先入无而感受“妙”,后一觉而认知“窍”。但此二者的顺序是不会颠倒的,必顺先入“常无”而后才能获得“常有”。内丹学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你看本章所讲,从下手兴工到得玄关一窍不过就几话。但为什么法诀常常又非常细微而复杂呢?打个比喻,人处先天童贞未破机心未开之时,人的身与心是完美无瑕的。而人随着岁月增长进入社会,货利声色刺激眼耳鼻舌和肉体,七情六欲挥霍性使用,这就把完美的先天状态给破坏了。各种不良的身心行为和不同程度的病变,就像给生命带上了一具又一具的枷锁。从事修道练功,就是要打开这一具又一具的枷锁。因为这些无形枷锁带上时是没有钥匙的,现在要打开它们就要自配钥匙。自己带上的枷锁越多,需要配的钥匙就越多。这配钥匙就是法诀。修道一事跟世间任何事都不一样,师父教你法诀都是心法,他不能把着手直观教你,得靠你在自家身心上摸索试验和验证。能真正得入“常无”得获“常有”,你生命的众妙之门便打开了。不能得入“常无”得获“常有”,你纵然谈经论道巧舌如簧,总是门外汉一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庆余老师气功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全集
阴阳动静相对相生之基本原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阐释太极图说哲学三路径(一)
《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一、二、三代表什么?
“太极阴阳图”与本体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