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战”时期成都平原上的军用机场和美军飞机
1943年底至1944年中,作为抗日战争大后方的成都平原上到处沸沸扬扬、人潮涌动,数十万民众尽心竭力、披星戴月,几乎全凭肩挑背扛在短短半年内修建了四个大型军用机场、扩建了三个军用机场,为中国“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居功至伟!                                  

    这七个机场是:新津机场、双流机场、邛崃机场、彭县机场、成都凤凰山机场、广汉机场和彭山机场。其中新津机场还是美国援华空军指挥部所在地。

    据资料介绍,机场跑道标准要求长2600米,宽60米,厚1米。因为没有现代运输工具和筑路机械,修建这些机场是极其艰难的。大量的土方砂石,除用架子车、独轮车运送外,都靠箩筐扁担挑。最难的是没有压路机,只能靠人力。一个个重达几吨、十几吨的混凝土碾子,需要几十甚至上百人才能拉动。制造混凝土碾子的“洋灰”(水泥)是通过“驼峰航线”(2)空运到现场的。
  有了这些机场,数百架美国盟军的轰炸机、驱逐机、运输机(1)迅速从印度基地飞抵成都及周边,并立即部署对日作战。自1944615始,美军的B-29远程重型轰炸机由这些机场起飞,多次轰炸日本本土的多个军事工业中心及中国东北、华中沦陷区的工厂和军事基地,给予日本法西斯以极大的打击和震撼,大快人心。曾经多次遭日本飞机狂轰滥炸的成都市,居民们从此有了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再也不用“跑警报”(3)了。

 

    下图:这是一张非常有名的照片。这么多民工拉着沉重的混凝土碾子正在修筑新津机场跑道。朗朗天空中一架美军双引擎飞机正在降落(起飞?)。




    上图:拉动混凝土碾子的队伍浩浩荡荡。远处停着一架飞机。很可能是P-61驱逐机。

 

 


    成都大邑县安仁镇建川博物馆收藏的混凝土碾子,国家一级文物。




    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国家空军博物馆收藏的混凝土碾子,2002年自中国云南呈贡老机场空运到大洋彼岸。

 

    下图:妇女们在新津河滩上为修筑机场跑道砸碎石块。

 


   

    下图:小孩子也参加修建新津机场,感人场景。

 

 



    上图:广汉机场的美军人员在买水果,几个小孩子站在一旁。远处是一片军用帐篷。

    下图:修建新津机场的宏大场面。除有少量人力车外,基本上都是挑夫。

 


 

    下图:第一架B-29轰炸机飞抵新津机场。这是由美国波音飞机公司制造的当时最先进的远程重型轰炸机,又称“超级空中堡垒”。其载弹量达九吨,续航能力超过六千公里。它的威力令日军闻风丧胆。 

 


 

     上图:白布裹头的“农二哥”们正在就餐。他们身后是一架巨大的“超级空中堡垒”。

    下图:彭山机场上的B-29轰炸机。

 


 

    下图:新津机场的美军指挥所。

 


    上图:美军餐厅。

    下图:新津机场的露天民工厨房。

 




 

    上图:这也是一张非常有名的照片:一位美国军人(很可能是机场修建的技术指导)正与修建新津机场的民工领班交谈。后者和左边站着的一个中国人都头戴“瓜皮帽”,其他民工缠白布包头的居多。


 

    上图:邛崃机场的建设者们。摄于1944年5月15日。 


 

    上图:新津机场鸟瞰。

 


    驻扎在新津机场的三个美军士兵在吉普车前,后是架着两挺自卫机枪的B-29轰炸机尾部。照片下方应该是前面三个士兵的名字:林奇、霍克和戈登。他们还活着吗?


 

    上图:1944年,美军在新津机场维修B-29轰炸机。


 

     左上图:从新津机场起飞前往轰炸中国东北日军军事及工业目标的B-29轰炸机群。

    右上图:保卫新津机场的P-61 驱逐机,英文名Black Widow直译黑寡妇,是一种毒蜘蛛的名字。 
 

 

    上图:1944年,美国陆军第20航空队先后出动约900次B-29轰炸机,从成都周边机场起飞轰炸日本最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八幡制铁所和佐世保海军基地。

    图为飞机正飞临八幡制铁所实施高空轰炸。



 

    上图:一架B-29正在日本港口上空投弹轰炸,另一架在其上空照相,以便评估轰炸效果。 

   下图:飞临日本富士山上空的美军轰炸机。

 


 

    上图:B-29轰炸机群在日本上空投弹。
 


 

     上图:轰炸鞍山日军钢铁厂后返航的B-29轰炸机(编号42-6351 )在新津机场附近坠毁。


 

   上图:坠毁在新津韦陀堂的42-6288号B-29轰炸机机尾。飞机坠毁多因长途奔袭油料耗尽或被敌击伤所致。




      上图:资料:2005819十二名曾经参加过当年“抗战”时期援华作战的美国老兵和他们的家属共五十一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聚首新津机场,回忆往昔。八十二岁的布朗从跑道上捡起一块小石头,放入口袋,然后举目凝视着已杂草丛生的跑道,泪光闪烁。“回家了,感觉真好!”布朗又摸了摸放在胸口的小石块,哽咽道,“我要把它带回美国。”

  

    注:

    1、据资料介绍,“二战”期间,美国共生产各种飞机二十多万架,包括轰炸机六万多架,其中1943年后生产的B-29重型远程轰炸机四千多架。而日本的飞机总产量大概是美国的四分之一。到1943年春,美国月产飞机约九千架,是日本的六倍。1943年,在美日之间进行的太平洋腊包尔海空战中,日军损失的飞机即超过七千架。这些数据大得难以想象。由此可以明白当年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对日作战是何等惊人的规模,而当年贫穷落后的中国面对强敌坚持抗战又是何等的艰难,那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哪里象中国大陆那些抗日影视剧中描绘的那般轻飘飘如儿戏,仿佛挖几条地道、埋几个地雷就能将蠢得不能再蠢的日本鬼子打得找不着北。

    另:“抗战”开始时,中国空军有作战飞机六百余架,其中仅一半能正常飞行,且很快就在对日作战中损失殆尽。此后中国空军得到苏联、美国的援助并协同作战,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据资料介绍,中国空军在抗战期间损失的飞机在两千架以上。

    2、“驼峰航线”:“二战”时期中国和盟国之间一条主要的空中运输线。1942年,日军切断滇缅公路,盟国的援华物资无法经缅甸运入中国,这对中国的抗战是沉重打击,因此不得不冒险开辟此空中通道。“驼峰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进入中国的云南省和四川省。该航线沿途山峰重叠起伏,酷似驼峰,故而得名。当时的飞机要在海拔四、五千米甚至高达七千米的山峰间穿行,极其危险。变化莫测的恶劣气候更是严重威胁。因而美、中飞机和人员在“驼峰航线”上损失惨重,仅美国空军坠毁的飞机就超过500架,整个“驼峰航线”上牺牲的美国和中国机组人员超过1,500人。有当年的飞行员回忆说,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完全可以沿着坠机碎片的反光飞行。他们还给这些撒着飞机残骸的山谷取了个金属般冰冷的名字“铝谷”。至今仍有当年的美、中飞行员还长眠在无人知晓的崇山峻岭之中。

 


    “驼峰航线”上的美军运输机。

 

    2008年,建川博物馆人员在海拔3970米的四川汶川县宝顶山上搜寻到1944年11月7日坠毁于此的一架美国援华空军C87运输机(编号为44-39287),并将起落架运回博物馆展览。见下图(网络图片):

 



    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与美国驻成都领事馆高大伟领事在悬挂C87运输机起落架的“飞V”纪念亭揭幕仪式上发言。

 


    “飞V”纪念亭前,樊建川馆长、高大伟领事等与曾经和援华美军并肩作战的抗战老兵代表合影。
   
    3、空袭警报发出后,民众躲进防空洞或跑离人员密集的城区,成都人称“躲警报”或“跑警报”。据四川博物馆资料,日机仅两次轰炸成都就造成如下损失:

       1939611,日军出动飞机27架,投弹111枚,伤432人,死226人,毁房屋4709间;1941727,日军出动飞机108架,投弹446枚,伤905人,死698人,毁房屋3303间。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致谢新津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巴蜀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头条
四川这个机场这么牛!当年亚洲最大,起飞战机轰炸日本
50万农民用血汗乃至生命铺就的跑道——抗战时期四川33座军用机场
刘善本妙用反间计控制9人,将飞机开到延安,周恩来:没少看三国
四川的B29轰炸机机场是如何建成的?
美军B-21隐形轰炸机正面高清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