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全名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1872年5月18日-1970年2月2日),出生于英国,毕业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他于1908年当选皇家学会会员,后获诺贝尔文学奖,并被授予英国嘉行勋章,代表作品有《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等,1970年在威尔士的家中去世。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一—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渴望了解人的心灵。我渴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被折磨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值得为它活着。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
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素:支配我一生前行的三种激情壹号收藏 今天▲罗素传套装共两册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我为何而生文 | 罗素
世界经典散文|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
告别“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网抑云,活出生命的厚度
请教罗素的一句名言的出处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无可遏止的同情心,这三种简单而又强烈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