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葬书

葬书()

晋郭璞景纯著

云庵蒋国城氏注

:黑字为原文红字为注释

 

葬者。乘生气也。五行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木华于春。粟芽于室。经曰。土形气行。物因以生。

人禀天地元阳之气以生。形以载其气。气以充其形。一形一气。即一阴一阳之为也。及其死也。魂则上升。魄则下降。圣人通神明之德。达阴阳之理。知山川中有生气所在。而裁成辅相。仍以死者。托诸天地生气之中。故有葬义。夫所谓生气者。即阴阳五行之气。气原于天。而囿之者地。五气周流地中。发于土肤之际。为阴阳媾精之所。所以生万物也。然土有形可见。而气似无端倪。抑知实有端倪。不观四时之行乎。时行始于春。春者。气之生。物之候也。春气一至而草木百谷。莫不欣欣向荣。生气之致验也。有如此。是故土者气之体。欲知气。可观形。土有形。即有气。气行其间。而为万物生生之橐钥也。夫地理之学。不过求以明乎天地之气窍。故葬书通章。以气字穿贯。而开首葬者乘生气也一语。又以尽全篇之旨矣。书凡引经皆是青乌语。书义述尽青乌。故书行而青乌隐。

盖生气者气之聚。凝结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纳气骨。以荫所生之法也。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是以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此承上文乘生气而言。推原人之成始而成终也。人得天地之气。包与胚胎。撰构成形。五官四体。无一不具。而其刚健者莫于骨。此乃天地一点真阳之气。凝结而成。起居运动。赖以支撑。故人之死也。血肉消磨。而骨独不灭。犹有生意存乎其中。是故葬法。为死者复其气。以养其骨。正所以荫其本来之初也。父母子孙本是一脉。流通感召父母乘得生气。子孙自然发达。福应之机。捷于影响。书故以汉宫故事喻之。

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奋而为雷。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

此又顶接首节生气而言。申明天地造化。周流六虚。变动不拘。皆本一气之所为。盖太始之初。本是一阳之气。一升一降。分而为二。而有阴阳之名。然阳为阴之体。阴为阳之用。即太极之一动一静也。人知清虚之上为天。阳气之所积。黄泉之下为地。阴气之所积。不知其昭著于清虚之上。而为风雷云者。是此气其蕴藉于黄泉之下。而滋息乎万物者。即此气也。阴阳虽曰二气。实一气也。故曰阴生于阳也。此以上三节。皆泛言天地气化流行。发生万物。皆以推明地德也。

邱垄之骨。冈阜之枝。气之所随。

此节乃实发明地理。因形察气之法。葬乘生气之用。山龙水龙。相并立言。系书提纲挈领。通章眼目。自此至于终篇。皆以申详此节之义。邱垄。下低峰也。垄。邱上高峰也。冈。平壤高地也。阜。平壤低地也。邱垄者。山龙之形势。冈阜者。水龙为经纬。骨者石之谓。枝者干所分。石骨者。山龙精气之所结。枝派者。干水脉气之所归。邱垄有骨。冈阜有枝。即有生生相随。此乃寻龙之第一着也。

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何以言之。夫外气所以聚。内气界水。所以止龙千尺之势。委婉顿息。外无以聚。内气散于地中。经曰。不蓄之穴。腐骨之藏也。夫噫气为能散生气。能虎所以卫区穴。迭迭中卓。左穴右缺。前圹后折。生气散于飘风。经曰。腾漏之穴败棺之藏也。

紧承上文而言。高山平洋。认得生气之所在。又须明乎风水之窍。夫风性飘。气若相乘。气即随而游散。水性受敛。气若受界。气即随而蓄止。葬乘生气。当精察乎风水。故龙家又有风水之称。而此风水法。中上者平洋得水之地。次者山龙藏风之地。得水藏风。如何取用。如平洋水脉。地能招摄于内为生气。然内气又必藉外气包固。而后内气聚而不散。故界水所以止来龙。假使来龙之势。屈曲悠长。而无外界以聚之。则生气亦仍散于地中。乃为不蓄之穴也。山龙必要藏风。以风为散气之物故也。故龙虎所以卫区穴。假使沙飞水背。而后之山。斜窜反去。而龙入首。三两牵连。孑然独守。四面无阑。则生气为风所散。乃为腾漏之穴也。风水之法。岂可忽而不究哉。书中言山水。多言气。恐人拘泥于形迹。而不明乎气之用。故青囊不入察形。而曰。因形察气也。龙者。干阳精气之所生也。潜见跃飞。变化不测之神物。书故以之名地脉焉。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

此承上文。以起下文。而乃归于古人。直追风水龙法之所从来。明非出于私己也。山龙水龙。取藏风聚气不散者用之。固也。然要先须察其行龙。行龙于此而有止气。则可用。若无止气。则是空亡无脉之龙。虽藏风界水。未可作用。此又为风水中先一着也。

夫气行地中。其行也。因势之起。其聚也。因形之止。地势原脉。山势原骨。委蛇东西。或为南北。千尺为势。百尺为形止。是为全气。全气之地。当葬其止。

山水龙坤。由气以成形势。故观乎势之所起。即识气之所行。气之行有聚不聚。而其聚者因乎形之止。即识气之聚。原其起。溯其气之所从生。乘其止。用其气之所从结。平地则原乎水脉之所起。高山则原乎石骨之所起。自起至止。变化不一。或纵或横。远而大者为势。近而小者为形。势者龙身之谓也。形者穴场之谓也。龙身向此来。而穴场聚结以止之。斯为全气之地矣。

夫重冈迭阜。群龙众枝。当择其特。大则特小。小则特大。参形杂势。主客同情。所不葬也。夫枝欲伏于地中。龙欲峙于地上。枝垄之前。平夷如堂。故枝葬其颠。垄葬其麓卜枝于首。卜垄于足。形势不经。气脱于逐。

冈而曰重。山脉参错也。阜而曰迭。水道间行也。重冈迭阜之地。有山龙焉有。水龙焉。上文言势来形止。乃就一垄一枝。而无溷扰者言。若使垄不一垄。枝不一枝。非皆可用。须择其特。特者是主。其余为客。主者用而客者佐也。如大者多而小者独。小者主而大者客也。小者多而大者独。大者主而小者客也。倘大则均大。小则均小。形与形相如。势与势相类。主客不分。则不取也。抑又言之。夫枝以深为用。垄以高为用。而到头结穴。枝则自下而上。垄则自上而下。皆在平夷如掌之处。故枝葬颠。垄葬麓麓山足也。巅山顶也。平洋以水为山。故谓枝之上尽之处为巅。然此山水之法。皆以形势为重。若形势不入龙格。则气脱散。如物背逐。四出飞扬。枝巅垄麓。岂可概用也乎。

气之盛虽流行。而其余者犹有止。虽零散而其深者犹有聚。故藏于涸燥者宜浅。藏于坦夷者宜深。经曰。浅深得乘。风水自成。

前言水龙必要得水。山龙必要藏风。乃风水正法。然使龙力深厚。在水龙虽未能尽其得水之用。其中稍有兜收。即不得以不蓄之穴目之。在山龙虽未能尽其藏风之用。其脉若是低落。即不得以腾漏之穴目之。平洋以水为龙。故谓穴地为涸燥。山龙脉息平坡。故谓穴地为坦夷。水龙气蒸于地上。穴则宜乎浅。山龙脉结于地中。穴则宜乎深。一浅一深。各取脉息荫养。而风水有不成者乎。风水关头。迁葬者不可不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筠松《玉尺经》考及白话解
风水中气的基本含义
平洋之地在风水学中指的是什么?
风水学的中流砥柱“水龙”:行到平洋莫问踪,但看水绕是真龙!
《水龙经》--风水爱好者必修珍本,风水的无价之宝 (清-蒋大鸿)
风水大师:水龙四要素,砂,水,龙,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