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树红柿摇乡愁

从山下望去,半坡那片柿树林,似一片燃烧的火焰。霜降时节的柿叶,可与枫叶媲美。有诗为证:

蓼渚白波喧夏口,柿园红叶忆长安。

——唐·郑谷《舟行》)

柿叶满庭红颗秋,薰炉沉水度春篝。

——宋·苏轼《睡起》

吟诗赏叶,这景致竟比红枫还要雅上三分。我和友人不再关注山崖上黄黄白白的野菊花,还有小道旁草丛里那唧唧吟唱的秋虫,直奔友人家的柿树林而去。

林枫欲老柿将熟,秋在万山深处红。

——清·丘逢甲《山村即目》

此时,压弯枝头的一树树柿子都染上了酡红,还沾有些些薄露微霜。杲杲秋阳照在柿树上,红灯笼般俏立枝头的柿子、经霜变红的椭圆形肥大柿叶,仿佛都燃成一轮金红的太阳。叶果相映成趣,辉映着惊艳的光彩,让人误以为金色云霞落到了这里,把秋日萧瑟的光阴悄悄映出了一抹暖意,真可谓“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漫步柿林,空气中弥漫着馥郁芬芳,这儿有柿子的醇香、落叶的草木香,还有露湿泥土的清香。友人实在忍受不住这甜香的诱惑,伸手摘下一个红黄色的柿子,“咔嚓”一口,咬下小半边。

“这柿子不涩吗?”“这你就不懂了”,友人咀嚼着满口柿子,含糊不清地说:“这不是过去的那种'涩柿子’,这新品种'甜柿’在树上自然脱涩,成熟了摘下就可吃的。”

听他这样说,我便摘下一颗红红的软软的柿子,一口咬下去,满嘴都是甘甜的汁水。原本饱满稀软的柿子,就'流’进了肚里,全身一下子充溢着金秋的气息。友人大笑,“你真是吃柿子专找软的捏呀!”

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井沈朱。

轻匀绛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

神鼎十分火枣,龙盘三寸红珠。

清含冰蜜洗云腴。只恐身轻飞去。

以前读宋代仲殊的这首《西江月》,总认为仲殊对柿子的滋味过于夸张,而这柿子甘甜醇香、糯甜如蜜,这真是:

岳家冲里柿如丹,高挂枝头惹嘴馋。

有幸摘来咬一口,明年今日味犹甘。

——唐·白居易《咏柿子》

沉醉在眼前这红灿灿的喜悦里,忘却了生活的喧嚣,眼前幻化出儿时乡村柿子树下那一幕幕难忘的画面。

童年的乡下,山村人家的院落里或是路旁河边,不经意间就有一株或几株柿子树映入你的眼帘。

芦花雁断无来信,柿子霜红满树鸦。

——宋·何梦桂《秋思有感》

乡里人家都有门前栽种柿树的习俗,图一个“开门遇好事(柿)”。尤其是深秋时节,一颗颗红柿子高挂枝头,便有了“事事红火”、“事事如意”、“喜事连连”的蕴意。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唐·李益《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柿子树伴随农家的日常生活,是乡下的吉祥树和幸福树。


果树中,柿子树是发芽最迟的一种。阳春三月,杏、桃、梨已是满树繁花,高大的柿树枯瘦干硬的枝头才吐露一抹浅绿。当遍地的麦子吐穗扬花时,柿树的绿叶间方开出一朵朵淡黄略近方形的小花。伴随着花蕾脱落,一个个小柿子逐渐长出,孕育出一年的希望,孩子们的脸上充满了喜悦和期待。

柿树一到夏天,便枝叶阔展,蓊郁茂盛。傲然挺立的柿子树展盖如伞,给农家小院子洒下了大片阴凉。树下桌子一摆,一家人围着就餐。晚上,铺上蓑衣,纳凉消夏。月光下,听母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好不惬意。

一到秋天,柿树那黛青色的树干越显突兀苍老,粗壮的枝桠更加弯曲,满树一个个,一串串柿子,一天天变得有了色彩,从绿到青,由青而黄。刚开始还是淡淡的浅黄色,然后,颜色越来越深,从橘黄变成了橙黄。

当夏阴涵绿,临秋色变红。

——唐·广宣《寺中柿树一蒂四颗咏应制》

风越来越凉,霜越来越浓,万物失去生机时,柿树却充满风韵。柿子开始泛出金色的红。

过雨柽枝润,迎霜柿叶殷。

——唐·杜牧《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十六韵献居守》

清霜染柿叶,荒园有佳趣。

——宋·范成大《霜后纪园中草木十二绝》

柿子树的叶子也跟着悄然变得从黄到红。风一吹,叶子便从枝头缓缓飘落,让枝头的红柿子越显光亮。累累红柿子,在高高的蓝天映衬下,点点橙红在阳光下闪烁,晶莹剔透,黄得耀眼,红得发光。金灿灿、红艳艳的柿子,弹出秋天里火红的旋律;绘出一幅天然图画,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这时的柿子虽然又红又亮,看着喜人,但还不能吃。记得有一次我“忍不住馋虫”,摘下一颗柿子,刚咀嚼了两下,便紧紧地皱起了眉头,一口吐得远远的。母亲告诉我,想吃香甜可口的柿子,要把柿子漤(lǎn)一漤,去掉柿子的涩,吃起来脆甜。漤柿子是把刚摘下黄中透红的柿子装入坛子或缸内,倒入温水把柿子完全淹没,盖严缸坛口,闷上几天,柿子就可以吃了。

漤过的柿子果肉脆甜清爽,咬一口,脆生生甜丝丝,满嘴生津。小时贪吃柿子,每次都把黄红的汁水弄得满身都是。柿子的汁水沾到衣服上特别难洗,每当母亲给我洗衣服时,总要唠叨一番。可不管她怎么说,再吃的时候,还是这般狼吞虎咽,还是这般汁水满身。这美味,让人垂涎欲滴,总觉得就是猪八戒吃的那“人参果”,妙不可言。

柿子还是著名的“铁杆庄稼”、“木本粮食”。

唐初的《梁书·良吏传》记载“永泰元年,为建德令,教民一丁种十五株桑、四株柿及梨栗,女丁半之,人咸欢悦,顷之成林”

明代朱橚在《救荒本草》中记载,“救饥摘取软熟柿食之,其柿未软者摘取以温水醂(lǎn,意思同“漤”)熟食之”。

故民谚云“枣柿半年粮,不怕闹饥荒”。

柿树已伴随我们生活了数千年,进入小康社会后食物丰盛,人们有了更高的追求,柿子早已是幸福吉祥的象征,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提升了审美境界。

露脆秋梨白,霜含柿子鲜.

——明·蔡文范《自瀛德趋东昌道中杂言八首·其一》

但我们不能忘记在灾荒或战乱年代,柿子喂养了饥饿的先祖,是人们果腹救命的食物。

友人捡起一枚红红的柿叶说:“记得宋代诗人邢居实诗云:'黄花烂漫无人折,柿叶翻红正好书’(《和黄鲁直平原郡斋秋还二首·其一》);明代徐渭也云'柿叶学书才不短,杏花插鬓意何长。’(《答赠盛君时饮朝天宫道院》)。他们的诗句正应了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所说,柿有七个美德之一的'落叶肥大可以临书’。”

我随口应答:“元末文学家陶宗仪隐居南村,他耕植之余随手记事就是写在拾来的柿叶上。记完以后就放入瓮中。后来,这些写在柿子叶上的文字就编成了《南村辍耕录》一书。你想:

柿叶红如染,横陈几席间。

小题秋样句,客思满江山。

——宋·叶茵《柿叶》

说的不就是拿柿子叶当字纸用,在柿叶上尽情挥毫嘛。

友人的爷爷是位中医,他听爷爷说,柿子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一个柿子十副药”。中医认为柿子甘寒微涩,具有润肺化痰、清热生津、涩肠止痢、健脾益胃,凉血止血等多种功效。实属果中珍品。意犹未尽的友人拍拍我的肩膀说:“老兄,今后多到这柿子林里走一走,多吃几颗红柿子吧。”


是啊,随着时光静静流逝,乡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住所从土打墙的茅草房变成钢筋水泥建筑的楼房,街道从泥地变成水泥地,柿子树下的泥土栽上绚丽多彩的花草。

沙鸥径去鱼儿饱,野鸟相呼柿子红。

——宋·郑刚中 《晚望有感》

这柿子入诗、入文、入画、入心,还是家乡的味道、儿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柿子树一直在乡村守望着,一树树红柿子欢快地摇着秋光,浓烈绚烂了乡村。

隔岸人家西日外,数株红柿压疏篱。

——宋·舒岳祥《丙子九月陈村避地三绝》)

这红柿子树撑出一片迤逦的风景,圆了乡民红火火的百年梦,为乡韵、乡愁点起树树红彤彤的小灯笼……

-作者-

朱少华,莒南县人,中学高级教师。喜欢写作。教学论文、散文随笔、诗歌、剪纸等作品,散见多家报刊及网络平台。在征文及网络文学作品大赛中多次获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一种乡愁叫做柿子红了,情难自抑,满卷相思
送你一枚朱果
霜染柿子红
柿子飘香,柿柿如意
柿子满枝头……柳华朴
柿红挂霜枝,渲染秋之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