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国第一情僧

作者:沧海明月生
来源:拾文化

1903年,上海,外滩。

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一个粗衣素服的和尚,急不可耐地向一家糖果店奔去。他要买的,是一种名为“摩尔登”的糖果。

这种时髦的零食是正宗的西洋货,价格之昂贵,非寻常人所能消受。他翻遍了全身,也没凑够买糖的钱,只得在众人疑虑的神色中悻悻离去。

没一会儿,他又回来了。

手上举着两颗泛着金光的门牙,嘴角还挂着殷红的血丝,他用漏风却不失豪气的语调朝店员喊道:“换糖!”

在场的所有人都怔住了:活久见,生平第一次看到这么嘴馋的人,还是个和尚!

和尚本名叫苏元瑛,法号曼殊,因为酷爱吃糖,熟悉他的人,都称其为“糖僧”。

除了爱吃糖,他还爱作画,爱写诗,爱美女,爱裸奔,爱革命……这个和尚有多狂野,你永远都想象不到。

01

在心理学领域,有种“童年报复性补偿”的说法。

本质上,“童年报复性补偿”是一种防御机制,当成年人遭受挫折时,会不自觉地用童年的缺憾,来缓解眼前的焦虑。

基于这种理论,我们可以将苏曼殊对糖的狂热,归结于他童年过得太苦。

苏曼殊是个私生子,他的降生,源自父亲苏杰生的一次原始冲动。

苏杰生是广东富商,生意做得很大,为打理海外生意,常年旅居日本。一次酒足饭饱后,荷尔蒙爆发的他,将一旁服侍的女佣河合若子强行拉上了床。



几个月后,河合若子发现自己怀上了他的孩子。

河合若子的姐姐河合仙,是苏杰生的第三房小妾。原本苏杰生找个东洋女人,就已经被族人所不容,如果被人得知又睡了一个,恐怕不仅苏杰生声誉受损,连带着生意也得跟着黄了。

为此,河合若子在生下一个男孩后,将他交给姐姐抚养,这个男孩,就是苏曼殊。

三个月后,河合若子从苏家消失,从此杳无音信。

苏杰生回到广东后,将这段孽缘给忘得一干二净。接下来的几年里,他膝下的几个男孩,无一例外都夭折了。在风月场上混迹多年,坐拥亿万资产,却唯独没个能延续香火的儿子,想想都挺丧气。

直到1890年,苏杰生才想起来,自己在日本还有个儿子。于是,他赶紧派人将河合仙和6岁的苏曼殊接回了广东。



苏曼殊的暗黑童年,就此开始。

苏家是个商贾世家,族人们还等着苏杰生死后吃绝户。谁承想,半道冒出个野小子搅了他们的美梦,于是将怒气全撒在苏曼殊母子身上,他们骂苏曼殊是“东洋野杂种”,吃穿用度方面也极尽刁难。

不堪受辱的河合仙,没多久就抛下苏曼殊回到了日本。苏杰生忙于经营,也无心管儿子,只得将苏曼殊送往故乡珠海沥溪村读村塾。

几年后,苏杰生的妻妾又给他生下了几个儿子,苏曼殊的境遇每况愈下。12岁那年,他患上了疟疾,家里人不仅不去找医生,反而将他锁在柴房里,任其自生自灭。

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来治愈。多年后,苏曼殊所展现出的敏感忧郁,无不源自这一时期累积的心灵创伤。

就在这一年,苏曼殊在家门口偶遇一个化缘的和尚,他没有多想,毅然决定追随他。

只要能离开这个冷酷的家,做和尚又有何妨?

就这样,苏曼殊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出家。


02

还没等到正式剃度那天,苏曼殊就被逐出了寺门--因为他偷吃鸽子,犯了杀戒。

无路可去的他只得硬着头皮,再次回到苏家。

虽然这次出家,纯粹是一个青春期少年的叛逆举动,却也在苏曼殊心里种下了佛学的种子。

一年后,父亲苏杰生将他带到上海,送到了教会学校接受西式教育 。



多元文化的交融,开拓了苏曼殊的视野,他本是个聪慧的孩子,没多久就掌握了英、日、德三种外语,加上他在传统文化领域的成就,三年后,他成了全校最出色的学生。

1901年,苏曼殊跟随前往日本经商的表哥,考入横滨大学深造。除了求学,他还有一个目的,打探养母河合仙的下落。

第二年,他在横滨郊外的一处小山村找到了河合仙的家。一别十余年,彼此境遇变化很大,母子相拥而泣,一切无言。

这次,他终于回家了。

一表人才的苏曼殊,很快引起了村民的注意。其中,一个叫菊子的姑娘对他一见倾心。

年龄相仿的两个年轻人,迅速陷入热恋。

苏氏一族的产业遍布日本,没多久,这桩恋情就被苏曼殊的一位族叔得知,在他的粗暴干涉下,菊子跳海殉情了。

自幼与母亲生离,如今与恋人死别,双重打击下,万念俱灰的苏曼殊怅然写道:“我再来时人已去,涉江谁为采芙蓉?”

于是,他离开了日本回到了广州,前往惠州白云山浦涧寺,这是他第二次遁入空门。

或许是经历了太多的伤痛,在他看来,只有深夜里的青灯古佛,才能在抚慰他的心灵创伤。

尘缘未了,佛法难度。几个月后,治愈了情伤的苏曼殊,再次踏上了前往日本的游轮。



在日本延续学业的同时,他将自己与菊子的故事,写成了小说《断鸿零雁记》。

这部小说一经发表,便令无数痴男怨女为之肝肠寸断,甚至还有人为此寻了短见。

《断鸿零雁记》传入国内后,引得一众文人争先模仿,由此开创了“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先河。


03

与此同时,苏曼殊又加入了留日学生组织的革命团体--青年会,成为备受赞誉的“革命僧”。

只要能有利于中国觉醒的的组织,他无不踊跃参与。孙中山的义勇队、黄兴的华兴会、“横滨暗杀团”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筹款、宣传、演讲之类的活动,他从不缺席。



这些革命党人在海外,让国内一些投机分子瞅准了商机,保皇党人康有为就是其中之一。他假借革命的名义疯狂地收受捐赠,然后带着这笔巨款到香港逍遥快活。

打探到康有为行踪的苏曼殊,当即找到时任《中国日报》的社长陈少白,提出想借他的枪除掉康有为:

“康有为欺世盗名,假公济私,敛聚钱财,污辱同志,凡有血气,当歼除之。”

陈少白拦住了他:“我的枪在警局都登过记了,你除掉他走了,我怎么办?”一番劝解后,苏曼殊这才作罢。

对这位任性而又不失血性的小兄弟,孙中山更是青睐有加。他不止一次地对身边人说:“苏曼殊虽然心系红尘,却比这几百年来的高僧更有佛性。”

有一次,同盟会发放生活补助,囊中羞涩的苏曼殊找到负责财务的廖仲恺,声称与孙中山是战友,要领点钱用用。廖仲恺见他不是同盟会会员,便去找孙中山请示。

孙中山听罢摆摆手说:“发,在我心里,他就是我们的同志了!”

事后,廖仲恺不仅给苏曼殊发放了补助,还恭恭敬敬地将他的名字写进了会员名册里。

这样至性至情的人,最容易赢得朋友信任。

苏曼殊的朋友圈,几乎囊括了半个民国的精英:孙中山、宋教仁、黄兴、陈独秀、章士钊、章太炎、柳亚子、廖仲恺、何香凝、陈果夫、蒋介石、胡汉民、沈尹默、鲁迅、蔡元培、马君武、汪精卫、刘半农、于右任、叶楚伧……



还不到二十岁,苏曼殊已经涉足了大半个东南亚,日本、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爪哇、缅甸、越南,都留下了他的踪影。

正如他诗中所写的那样: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


04

苏曼殊这种义无反顾的革命精神,令他的表哥很惶恐:若是清廷得知,苏家出了这么个逆党分子,必定是要祸及全族的。

于是,他断绝了与苏曼殊的往来,停止为其提供生活费。

1903年9月,苏曼殊离开日本抵达上海,进入章士钊主办的《国民日报》报社,担任编辑和翻译。



也就是这期间,苏曼殊展现出了他的文学天分。仅仅用了十几天,他就写出了一系列针砭时弊的杂评,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紧接着,他又着手翻译领域,《国民日报》上连载由他翻译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是雨果小说在中国的第一部译本。

虽然不是个正经和尚,但苏曼殊对佛文化颇有心得,他发现中国没有一部梵文专著,于是苦学梵文。

24岁那年,由苏曼殊编撰的8卷《梵文典》,成为中国第一部梵文著作。

同时,他翻译的《梵书摩多体文》,禅味深远颇有神韵,他也因此成为中国最负盛名的梵文学家 。

苏曼殊高超的诗词功底,为他的翻译事业增色不少。他用五言诗翻译出的《拜伦诗集》,不仅完美地展现了原诗的意境,更将中国格律诗的韵味融入其中。

当时还是文学青年的鲁迅读到这部译作时,素来高冷的他,也禁不住发表读后感称其“心神俱佳”。

除此之外,苏曼殊还将古典文学翻译成英文,向西方输出了一波华夏民族的灿烂文明。

他从《离骚》、《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选取精彩部分译为英文,又将《木兰辞》、《长恨歌》、《红楼梦》、《西厢记》中的诗作进行整体英译,编为《文学因缘》。

陶渊明、李白、杜甫、李贺等人的精品,也被他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结集编成了《汉英三昧集》。

苏曼殊的诗词造诣颇高,他笔下的诗词意境清冷,字里行间交织着身世飘零和山河落寞之感,读起来不免令人心生怆然。

有人认为,近代史上,能将旧体诗写得如此境界的,唯有苏曼殊一人而已。



譬如他的代表作《本事诗》:

春雨楼头尺八箫,

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

踏过樱花第几桥。

报社倒闭后,众人各奔东西,苏曼殊打算前往香港,临行前他向好友陈独秀留诗告别: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

正是因为这首诗,苏曼殊又被冠以“诗僧”之称。


05

“苏曼殊短短一生只留下了几十幅画,但分量就够抵得过我一辈子所有的画了。”

追忆起苏曼殊,中国近代美术史上的开派人物黄宾虹曾这样评价道。实际上,这绝非过誉之辞。



苏曼殊的美学造诣极高,界内有“画僧”之称。在苏州吴中中学任教时,学校没有美术教员,苏曼殊自告奋勇地兼任美术课,据说效果比专业老师还好 。

名声渐起后,很多人向他求画,苏曼殊也无不应允,但只有一个原则:求画者若是美女则免费,只需用照片交换画作即可;若是男子求画,一律免谈。

好友叶楚伦几次求画一无所获,便将他锁在房间里,再拿出他最爱吃的“摩尔登”糖,这才喜提了一副《汾堤吊梦图》。

1913年,袁世凯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由革命党等人发起的辛亥革命,果实居然这样被一帮清廷余孽们窃取了。

内心单纯的苏曼殊,为此意志消沉,随后前往雷峰寺出了家,这是他第三次遁入空门。

无外乎鲁迅曾经这样描述他:“我有一个很古怪的朋友,一有了钱,就去喝酒,没有了钱,就跑去当和尚。”

像他这样生性自由的人,又怎能适应得了寺院的枯燥乏味?几个月后的一天,他趁着主持外出,逃了出去。



重新做回俗人的苏曼殊,极力追求两桩事:“美色”和“美食”

苏曼殊有才华,也有撩妹手段,花雪南和佩珊这两位民国佳人,都与他传出过绯闻。

因此,他又被称作“情僧”。

24岁那年,他在日本结识了艺伎百助枫子,情投意合的两人相偎在一起,秉烛夜话直至天亮,竟然什么都没发生。

以为被嫌弃的百助枫子,不禁黯然泪下,苏曼殊却劝慰她:“比起肉体的交欢,精神上的两情相悦更能抵抗时间的考验。”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临别时,他这样写诗向她辞行。


06

已入而立之年的他,像个孩子般贪嘴,遇到好吃的美食,就止不住往嘴里塞。

他曾创下一口气吃60多个肉包子,一天喝五六斤冰水的记录,如果那时候有选秀节目,“民国第一大胃王”的名头,非他莫属。


一次,和朋友洗澡时,听说外面有朋友喊着下馆子吃牛肉,他光着身子就冲了出去,口中大喊:“等等我!”

因为暴饮暴食,苏曼殊患上了严重的肠胃病,医生告诫他一定要忌口,否则将会危及生命。

对美食毫无抵抗力的苏曼殊,趁着医生不注意,偷偷溜到大街上,胡吃海塞了一堆八宝饭、年糕、栗子和冰淇淋,没多久就腹泻不止。

1918年5月2日,这位人间奇才红尘浪子,将生命定格于35岁。

临终前,他的遗嘱只有一句:唯念东岛老母,一切情缘,都无挂碍。”

人们整理他的遗物,发现了几只粗陋的箱子,打开后里面除了百助枫子的调筝图、几只含羞草,几朵玫瑰花,未赠恋人的胭脂盒、香囊外,再无他物。

枕边一个纸团,打开后,发现上面写着四个字“僧衣葬我”

生前他曾写过两句诗:“何处停侬油壁车,西泠终古即天涯。”或许,这就是他理想中的归宿吧。

如今的杭州西泠桥畔,与南朝名妓苏小小墓相对的,是一座小小的白塔,其间安葬的,正是至性至情的苏曼殊。



人生百态,几度沉沦,他最终只想做一个纯粹的和尚。

一切随缘,了无牵挂。


作者:沧海明月生。拾文化(ID:shiyafengshe),以理性的姿态看待人和物,以文化的底色,传达情感、新知、文化和生活。文化改变生活,信仰照进心灵。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后台输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国奇僧:他很色,但很牛
民国才子:一次喝6斤冰水,一顿吃50个包子,不听劝告,35岁离世
苏曼殊:红尘在左,佛门在右
苏曼殊:被骂野种,绝世才华却3次出家,半僧半俗,人称旷世奇僧
千秋人物记(6)---情僧、诗僧、画僧、革命僧·苏曼殊
苏曼殊:半俗半禅半随缘,他是“假”和尚,却是真君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