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贺知章(下):致仕享受大唐最高礼遇,生命尽头以两首小诗名世

让我们继续走近贺知章。在文人扎堆儿的盛唐,贺知章是个令人艳羡的达者,但关于他的故事却更多地集中在他的耄耋之年,这个杜甫笔下的“老顽童”和李白长安一相见,便与之成为忘年之交,“金龟换酒”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天宝三载(744),就在与李白畅饮达旦的两年之后,贺知章上疏请度为道士,致仕还乡。

对于贺知章晚年入道的原因,《旧唐书》只说是“因病恍惚”,但我更愿意相信,是两年前与“谪仙人”李白的那场“金龟换酒”的豪饮,强化了贺知章入道的心愿。有唐一代 ,道教炽盛,唐朝统治者将老子搬来认祖归宗,到了玄宗朝,崇道之风更是取得了极高的政治地位,开元二十九年,唐玄宗曾下诏“道士、女冠宜隶宗正寺“,也就是说,道教隶于宗正,乃是“以李宗属皇籍也”,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崇尚道教皈依道教,便成为一种当时的社会风潮。身为朝官的贺知章一直笃信佛教,对佛教高僧执弟子之礼,对佛教义理也有相当的造诣,但随着朝廷对道教弘扬的愈发热心,本来就释道兼修的贺知章在精神信仰上也开始向着道教倾斜。而恰恰在此时,出蜀入京的李白与贺知章相见了,李白不仅笃信道教,甚至还自炼丹药,很难想见,在那场著名的酒宴中,李白在得意于自己的诗作的同时,不向贺知章推销自己的炼丹修道之术。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天宝三载(744)春,贺知章上表请求告老还乡,度为道士,两年前那个充满了诗意与酒气的金龟,不能说起了决定作用,但至少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唐玄宗对这位在八十六岁皈依道教并致仕还乡的老臣,给予的是令人艳羡的厚遇殊荣。贺知章老家浙江越州的旧宅被赐名千秋观,成为贺知章的修道之所,老宅周边的数十亩湖泊被作为放生池,并赐鉴湖一曲;而对这位老臣的临别饯行,更显现出玄宗的一片浩荡皇恩。《唐诗纪事》载,“天宝三年,太子宾客贺知章,鉴止足之分,抗归老之疏,解组辞荣,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迟暮,用循挂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将归会稽,遂饯东路,乃命六卿庶尹大夫供帐青门,宠行迈也。岂惟崇德尚齿,抑亦励俗劝人,无令二疏独光汉册。乃赋诗赠行。”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想见当时是一种怎样隆重的饯行场面,当“青门祖帐,冠盖如云”成为贺知章在垂暮之年返归故乡时最难忘的记忆,当“筵开百壶饯,诏许二疏归。仙记题金箓,朝章拔羽衣”的皇帝赐诗和一杯甘冽醉人的御酒,成为贺知章无尚荣光的致仕“凭证”,贺知章,已经创下了有唐一代致仕高官的最高礼遇纪录,这种礼遇,归因于那个海晏河清的盛世,更归因于当时道教缭绕不绝的香烟火烛。

然而,对于贺知章而言,最大的收获其实是在行将就木之年,让自己的文字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这位诗书大家的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仅仅辑录了他的19首诗歌,我们无法揣测这位朝廷重臣的传世之作为何如此之少,但我们可以肯定的却是,真正让贺知章名播后世的,恰恰是他返归故乡时的几首小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这首脍炙人口的《咏柳》,直到现在,仍是蒙学的必诵诗篇,而之所以如此,恰恰缘于它的删繁就简,清丽脱俗。时值二月早春,奉诏还乡的贺知章一路乘船经南京,到杭州,再到萧山县城,最后到达南门外藩水边的旧宅,沿途州县官员纷纷到驿站相迎,当然少不了酒肉款待。但这位耄耋老翁却在酒酣耳热之时,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一株河岸边迎风招展的柳树,这株柳树有如碧玉妆成,一下子调动起了这位归乡游子的全部情感,彼时,昔日浮华雕琢的庙堂之文显然已经不能承载自己澎湃真挚的眷眷乡愁,而只有大道至简朴实无华的文字,才配得上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由此,“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注定以神来之笔冠压中国历代咏柳诗词,一个“裁”字,看似不经意为之,却生动形象地彰显出垂柳的曼妙之美,而春风的“剪刀”之喻,更是开启了中国文人吟咏春风的别样思路。而贺知章也许不会想到,这种思路上的自由,恰恰缘于精神上的自由:当自己以八十六岁高龄重归桑梓之地,几十年的宦海荣名似乎都已经不再重要,守望一泓碧波,坐看一棵垂柳,最平白的文字,便是最走心的文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	

和《咏柳》异曲同工,这首被人们广为传唱的《回乡偶书》,仍然是贺知章在还乡之后,为后世留下的一首佳作。依然是平白质朴,依然是不事雕琢,但和清新的《咏柳》相比,这首《回乡偶书》已然融入了一丝淡淡的感伤。“少小离家老大回”,离开家乡数十年,自己的乡音没有改变,但满头的白发却分明地记录下流逝的光阴与生命的沧桑,父老乡亲们已经作古,坟头上早已荒草凄凄,儿时的玩伴也已是记忆的影像,无法在村口的石磨旁、池塘边,听到可以对应的回响。物是人非,是所有天下游子们返归故乡时必须要经历的一道心灵之坎,而偏偏在这个时候,在故乡的画境中闯入了几个垂髫小儿,他们好奇地打量着贺知章这位蹒跚踱步华发满头的老人,完全将他看成了一个异乡人,竟然齐声笑问,“客从何处来”?

悲哀吗?肯定会有,阔别故乡数十年,尽管是衣锦还乡,尽管风物依旧,但自己已经是一个无法融入故乡的异乡客!快乐吗?一定快乐,即便在乡梓之地,再难寻到熟悉的面孔,再难找到曾经的知音,但远方的游子终于回来了,抚摸一下故乡的老墙,看着一群孩子们放飞纸鸢,甚至到村头的池塘边听几声久违的蛙鸣,这些,都足以成为自己乐返故乡的理由!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二》

同样是《回乡偶书》,这首诗的知名度较前一首弱了许多,但将贺知章的归乡心境表达得更充分的,却是这一首,如果说前一首道出的是贺知章回乡时的“异乡人”心境,那么后面这首诗则呈现出贺知章重温旧梦的喜悦。贺知章归隐的故乡绍兴镜湖,又称鉴湖,相传黄帝铸镜于此而得名,湖面宽阔,水势浩淼,而水质尤佳 ,驰名中外的绍兴酒正是用镜湖水酿制。一生喜好怀中物的贺知章,是少年时从这片酒乡走出的,醇厚的酒香不仅飘逸在其数十年的宦海生涯中,更融入了他高逸豪放的个性之中 ,而在生命的暮年,仍旧可以喝着故乡酒,坐望故乡水,又是怎样的一桩幸事!“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诗助酒兴,酒燃乡情,出走一生的贺知章,洒脱一生的贺知章,归来,外在虽是鬓毛已衰的垂垂老者,而内在,依然是风流倜傥的吴越少年!

贺知章死在回乡的当年,享年86岁。唐肃宗即位后,为了感念这位太子宾客当年对自己的侍读之情,下诏追封其为礼部尚书。对于这位生前显达于世死后极尽哀荣的盛唐诗人,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长长的由喧嚣走向宁静的生命轨迹,贺知章86岁的生命,贯穿了大唐最美好的黄金时代,而当此后“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掀起长达八年的漫天沙暴,贺知章早已魂归黄土。“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谪仙人”李白伤逝的挽歌意切情真,这位与贺知章相差数旬的诗文大家,其实,不单纯是在悼亡一位“金龟换酒”的忘年之交,更是在悼亡一个时代,一个一去不复返的时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贺知章《回乡偶书》一共两首,第一首都会背,第二首其实更精彩
贺知章这八首诗,前两首便是千古绝唱,太脍炙人口了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连载之七:回乡偶书
贺知章:潇洒豁达童心不泯的诗意人生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学霸都在学|16.贺知章:大唐命最好的诗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