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贺知章(上):《长安十二时辰》的何执正叫着别扭,叫我四明狂客

《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带火了大唐风俗美食,也让贺知章、岑参这些盛唐诗人悉数亮相,但剧组为了保证顺利播出,防止人们将历史人物对号入座,也煞费苦心地隐去了这些唐人的真实姓名。岑参叫程参也就罢了,贺知章被从头到尾叫何执正,怎么听怎么别扭,至于那首被赋予了政治深意的《咏柳》,更是被放错了时间和地点。也罢,就着观剧的热闹,今天明天,连续两推,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贺知章。

臣子,道士,诗人。八十六载世事沧桑,贺知章完成了三种人生体验,因诗人而臣子,因臣子而道士?还是因臣子而道士,因道士而诗人?后人无法说清,就是生于斯世的李白也仅仅在脑海中存留了一个金龟的意象。

贺知章的风流与放诞贯穿他的一生,也贯穿了他的诗行。“山源夜晚度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望人家桃李花》),这位大唐集贤院的学士,没有杜甫那么蹇楚的命运,也极少李白“行路难”的浩叹,在众多入仕无门的诗人中,他应该算是一个显达者,由进士而太子宾客,由太子宾客而秘书监,可谓春风得意。

得意了,当然就离不开酒。因为都来自江南,他和包融、张旭、张若虚结为“吴中四士”,而作为“吴中四士”的代表,作为一个显达的宫廷诗人,贺知章更是在杯觥中找到了可以释放才情的出口。

西学垂玄览,东堂发圣谟。天光烛武殿,时宰集鸿都。枯朽沾皇泽,翾飞舞帝梧。迹同游汗漫,荣是出泥涂。三叹承汤鼎,千欢接舜壶。微躯不可答,空欲咏依蒲。 ——贺知章《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谟字》

贺知章的这首诗,流传度不高,但洋溢其中的骄矜与自适,却在其为数不多的存诗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全诗紧扣一个“宴”,极写了一场天子之宴的规格与礼遇,赴宴者身份的高贵与显达,而一句“三叹承汤鼎,千欢接舜壶”,与其说在表达着贺知章对皇帝把自己视为贤臣的知遇之恩,不如说是贺知章在醉饮千杯之后,毫无避讳地张扬着自己的得意之情。这位武后圣训元年(695)的进士,能在皇家飨宴上给张说写上一首诗,可见张说在贺知章心中的分量。张说曾前后三次为相,执掌文坛三十年,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正是在张说的举荐下,贺知章才得以入丽正殿编书,继而在开元中任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相信在一片觥筹交错声中,平步青云的贺知章在用一首首应和圣制之诗山呼万岁的同时,少不了会和张说这位对自己有提携之恩的朝中宰辅多喝上几杯御酒,多道上几句感激之言。

当然,作为跨越初盛唐的诗人,彼时的贺知章也和天下所有文人一样,尚处于一种文风转换的阶段,对于六朝浮靡的文风,贺知章效法前朝的“初唐四杰”、陈子昂,也在力避将自己的诗作随波逐流成“争杨纤微,竟为雕刻”的宫体诗;但作为一个在盛唐气象中浸淫日久的臣子,贺知章又一次次在浩大奢靡的宫廷盛宴中迷醉,诗酒之乐的前提,首先是官居上位的显赫身份和锦衣玉食的优渥生活。

由此,贺知章的疏狂纵酒便不是一般人能够学得来。“杯中不觉老,林下更适春”,这是贺知章在就着春花美酒,一杯接一杯地感受着盎然的春意;“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这是贺知章用断章残句准确地描摹着自己的醉态。据说,每次醉酒,贺知章都会笔走龙蛇,文不加点,整篇诗文一气呵成;而最值得一说的,还是贺知章在醉态之中出神入化的书法艺术,他写得一手漂亮的草书,名播于开天年间,卢象曾用“青门抗行谢客儿,健笔违羁王献之”将其比作著名书法家王献之,温庭筠更是用一句“落笔龙蛇满院墙”来赞颂贺知章书法的飘逸随性。而更可以佐证贺知章的醉态诗书的,还有一则出自唐人窦蒙《述书赋注》的记载,窦蒙评唐名家书多讥贬,但对贺知章却褒扬有加,他说贺知章“每兴酣命笔,好书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诗笔唯命,问有几纸?报十纸,纸尽语亦尽。二十纸,三十纸,纸尽语亦尽,忽有好处,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也。”这则出自唐人的记载距贺知章生活的时代不远,应该是可信的,而从这段文字中,我们所感受的,绝对是一个高逸狂放的酒仙,当贺知章将自书的“四明狂客”的匾额高挂于厅堂,充溢在这位“狂客”心头的,一定是满满的骄傲。

也许真正打破这种矜持,是从与李白的相识开始的。唐天宝元年(742年),诗人李白应唐玄宗之诏来到京城了长安,一时未得进见,孤身住在驿站之中。一天,李白在长安著名的紫极宫游览,恰好遇到了贺知章。彼时的贺知章已经官拜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尽管已经是八十四岁高龄,但却精神矍铄,满面红光。他早就听说过李白这位来自巴蜀的诗人,紫极宫一见,更是瞬间消弭了四十多岁的年龄差,一见如故。超逸不群的李白,生就一副道骨仙风,让生性豪爽的贺知章相见恨晚,连呼李白为“谪仙人”,在白发皓首的贺知章眼中,眼前这个从巴山蜀水来到长安的诗人,尽管个头不高, 但却目光如电,炯炯有神,其自信的谈吐,放旷的个性,活赛一个被“贬谪”到凡尘的神仙,让自己早已经熟视无睹的长安文人群落顿时有了耀眼的光芒。而更让这位“四明狂客”折服的,还是李白神游八极大开大阖的诗歌,“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当贺知章激情澎湃地高声吟诵起李白新出炉的这首《蜀道难》,他忽然发现,这样一首看似不遵守格律的诗歌,却有如天马行空,让文字彻底地飞了起来!而和这首出自天才诗人的天才诗歌相比,自己和一班宫廷文人的奉和圣制之诗又显得多么地微不足道,前者,是迎风盛放的空谷幽兰,而后者,不过是脱去水份的干瘪之花!

当然要喝酒!为了这份迟来的观照与自省,更为了这份迟来的忘年之交!就这样,黄昏时分的一家长安酒肆,携手走进了两位谈笑风生的中国文人,这是两位怎样的中国文人啊!一位鹤发童颜,一位仙风道骨,一位是大唐显宦,一位是乡野布衣,然而,这就是盛唐,这就是以诗为媒以诗为大的盛唐!生命中最不可能交集的两个文人,就在这家长安酒肆,实现了最有深度的生命交集!无须呼朋引伴,两个文人就可以代表彼时活跃在盛唐的两个文人群体;无须礼节客套,文字早就澄明如洗,不言自明!玉盘珍馐上了满满一桌,数个酒坛被小厮们陆续端了上来,好客嗜酒的贺知章要用一席水陆八珍之宴款待飘逸出尘的“谪仙人”!酒杯一次次举起,一次次碰响,在沉醉与清醒之中,髦耊老人贺知章,四明狂客贺知章,与李白这位贬到人间的天上神仙一次次实现着文字与杯觥的撞击,一次次推进着诗歌与思想的对话,当数个酒坛被一饮而尽,当如火的夕阳已交替为一轮高挂中天的皓月,长安醉了,中国文人,醉了。

如果贺知章与李白的酒局到此结束,它和将大唐文人的众多酒局混为一处,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这场酒局之所以让后世的人们津津乐道,其关键就在于闯入了一个金龟的意象。据《新唐书》记载,唐初,内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鱼符、鱼袋,以“明贵贱,应召命”。鱼符以不同材质制成,“亲王以金,庶官以铜,皆题其位、姓名。”装鱼符的鱼袋也是“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到了武后天授元年(公元元690年)改内外官所佩鱼符为龟符,鱼袋为龟袋,并规定三品以上龟袋用金饰、四品用银饰、五品用铜饰。

好了,说了这么多,“金龟”便要成为这则著名酒局的关键核心了。就在贺知章与李白都喝得酩酊大醉之时,贺知章忽然发现,自己给酒家结账的银两不够了!怎么办呢?朝廷显宦当然不差这顿饭钱,但当务之急,是拿什么抵给酒家?八十老翁在自己的身上摸来摸去,摸到了一个硬硬的物件——金龟!这是亲王和三品以上官员随身的佩戴之物,更是身份的标志与象征,但此刻,在贺知章的眼中,就是自己与“谪仙人”的一顿酒钱啊!好吧,那就拿去换酒为乐!当满头华发酒兴正酣的贺知章将所佩服金龟毫不犹豫地解下来递给酒家,他不会想到,金龟,作为大唐显宦的重要饰物被兑换成美酒,对于李白而言,已是一种人生殊荣,自此,一个“金龟换酒”的文人故事将传遍坊间,和那首酣畅淋漓的《蜀道难》一起,让李白在长安声名鹊起;而李白对这场“金龟”之谊,更是铭记在心,及至后来听闻贺知章驾鹤西去,李白独自对酒,怅然有怀,想起当年金龟换酒,挥毫泼墨,一口气写下了两首《对酒忆贺监》,而人们最耳熟能详的,便是下面这首: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李白《对酒忆贺监其一》

同样,这个金龟意象的闯入,也让贺知章在耄耋之年,呈现出一种清醒的醉态。在杜甫著名的《饮中八仙歌》中,杜甫用生动传神的笔法,说“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将一个“老顽童”的醉态写得活灵活现,我们无法考证杜甫是否像李白一样,同贺知章有过生命的交集,但杜甫为我们后世塑造的这一弥散着诙谐而清狂的“酒仙”形象却已深入人心,而事实上也是这样,“眼花落井水底眠”的贺知章正是在那次与李白畅饮达旦的两年之后,上疏请度为道士,致仕还乡。(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龟换酒(酒的典故)
金龟换酒
李白“谪仙人”的称号是怎么来的,“金龟换酒”又是怎么回事?
风流贺季真,呼我谪仙人
文人与酒浑然天成的芬芳
你不知道的贺知章,李白这些“毛病”都是他教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