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卷十. 司空曙 皎然 李端 柳中庸 戴叔伦

《唐诗三百首鉴赏》该书图文鉴赏本中所选诗歌都是唐诗中脍炙人口、妇孺能详之作,诗是好诗,赏析亦高雅成趣,同时书中还为每一首诗都配上了壮美幽深的水墨画,造成一种视觉和诗境上的通感,使唐诗之枝繁叶茂、波澜壮阔尽呈眼底,一览无余,相信会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上的无限美感。唐朝是一个诗的时代,唐诗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目录:

第61章 司空曙

第62章 皎然

第63章 李端

第64章 柳中庸

第65章 戴叔伦

第61章 司空曙

诗人名片

司空曙(约720-约790)

字号:字文初,一字文明

籍贯:广平(今属河北永年县)人。

作品风格:闲雅疏淡

个人简介:大历初年举进士。入剑南节度使韦阜幕府。后又历任右拾遗、长林县丞、左拾遗,官终虞部郎中。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为羁旅赠别之作。有《司空曙诗集》二卷存于世,《全唐诗》存其诗二卷。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①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②。

乍见翻疑梦③,相悲各问年④。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⑤,离怀惜共传⑥。

【注】

①云阳馆:云阳管驿。云阳,县名,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韩绅:韩愈有叔父名为韩绅卿,曾经作过泾阳县令。疑为此人。宿别:同宿后别离。

②几度:几次,这里犹言几年

③乍:突然,骤然。翻:反而。

④问年:询问几年来的情况。

⑤明朝恨:明天早晨离别的遗憾。

⑥共传:互相传杯共饮。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36

这是一首惜别诗,这首诗从上次别离起笔,然后写到此次相逢,最后写畅谈和

惜别之情。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这里写自上次和朋友离别,已经有数年,山川阻隔,相见不易。这其中流露了难见一面的深切相思之情。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正是因为山水阻隔,难见一面,所以,当两人相逢时,心情激动,都怀疑是在做梦。“乍见”二句用得非常精到,人的感情达到了极点,常常怀疑真实的情况是假的,而虚假的事情又以为是真的。久别重逢,思念之情达到了极点,乍见后,反怀疑是梦境,写得非常真实贴切,感情真挚,形象鲜明,两人相逢时惊喜交加的情态跃然纸上。分别的时间长了,所以,见面之后两人自然就问到了各自这些年的情况,感慨蹉跎岁月,时间荏苒之情。这句话也写得非常质朴自然,让人感动。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在夜深时,久别相逢的两人自当是有很多需要说,但是,几个时辰之后两人又将别离,两人内心自当非常凄凉和留恋,有很多话要说,但却又不知道从什么开始说起。所以,最后诗人选择了寄情于景,将两人的深切留恋之情写得分外凄凉。其中孤、寒、湿、暗、浮等字,都不仅渲染出诗人凄凉暗淡的心情,也流露出了人生沧桑,漂泊不定的感情。

“更有明朝恨,离怀惜共传”,千言万语化在了酒中,诗人和朋友举杯共饮。这表现了两人对情谊的珍惜和深深的不舍之情。一醉方休。“更”字点出了即将再次离别的悲伤。

这首五律,生动地展现了两人重逢又即将离别时悲喜交加的复杂心情,感情充沛真挚,语言质朴自然,表达曲折。

后人点评

清人乔亿:真情实语,故自动人。(《大历诗略》卷三)

第62章 皎然

诗人名片

皎然(约720—约800)

字号:字清昼

籍贯: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

作品风格:清丽闲淡

个人简介:开元天宝年间考进士,未及第,便失意出家,居于润州长干寺。后居湖州杼山妙喜寺。他撰有《诗式》五卷,是一部系统的诗论专著,总结我国诗歌创作和评论的一些重要原则。有《杼山集》十卷,《全唐诗》收其诗七卷。

寻陆鸿渐不遇①

皎然

移家虽带郭②,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③。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

①陆鸿渐:即茶圣陆羽,字鸿渐。曾被召为太子文学,不久,隐居苕溪。有《茶经》传世。

②带:近。郭:泛指城墙。

③西家:西邻。

寻陆鸿渐不遇

这首是诗人去拜访刚搬家不久的好友陆羽不遇而作的诗。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这两句写诗人陆羽的刚刚迁居,虽然新家离城不远,但环境已经很幽静了,诗人在山野间的小径中走着,直走到桑麻丛中才看到陆羽的居所。这两句点出了陆羽居所的地址,以及周边的环境。写得朴实自然。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大概是陆羽刚刚搬来后才种下的菊花吧,在秋季里都还没有开放。这里点出了诗人拜访的时间是在秋季里的一天。诗人观察细腻,感情平和恬淡,充满了怡然的生活情趣。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诗人接着就去敲陆羽家门,却无人应答,甚至连狗吠的声音都没有。这时,诗人有些茫然,想这样回去,又有些眷恋,所以,不禁去问西边的邻居。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邻居回答说:陆羽去山中了,每天都要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才回来。“每日”中的每字,生动地勾画出了邻居对陆羽这种行为的不解和疑惑的神态。这也反衬了诗人陆羽寄情山水、超脱尘俗的高洁情趣。

这首五律诗,不论是写景还是后来的叙事,都没有直接写陆羽本人,但诗人从不同角度描写陆羽的生活情况、生活环境等,烘托陆羽高洁的情操和放荡不羁的豁达胸怀。语言清新自然,韵味隽永和谐。

后人点评

陛云说:“此诗之萧洒出尘,有在章句外者,非务为高调也。”(《诗境浅说》)

第63章 李端

诗人名片

李端

字号:字正己

籍贯:赵郡(今河北赵县)人。

作品风格:清婉

个人简介:大历五年(770)中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因病辞官,建中中起用杭州司马。因厌烦官场,辞官归隐于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多赠别之作。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唐诗三百首》存其诗三卷。

闺情①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注】

①闺情:指妇女思恋所爱的情感。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李青莲诗》中写:盖古乐府本多托于闺情女思,青莲深于乐府,故亦多征夫怨妇、惜别伤离之作。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少妇思念丈夫早归的情景。

“月落星稀天欲明”,开始描写了黎明前的景象。此时天空中的月亮已经落下,辽阔的天空中孤零零的几颗星星坠在天空中。环境空旷宁静,这是整首诗的一个背景。

“孤灯未灭梦难成”,诗人将笔调从室外转到了室内。天色渐明,一盏灯独自闪烁,少妇辗转反侧,一夜未眠。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她是因为什么彻夜难眠呢?

接着,诗人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带着这个悬念,继续描写少妇的神态,“披衣更向门前望”,少妇起身披衣,走向门前,向外张望。好像在等待着什么,悬念进一步加深。

“不忿朝来鹊喜声”,原来是早晨啼叫的喜鹊,把她引到门前去了。而古时人,认为,喜鹊不断鸣叫就预示着有人要来。那么这里,不是预示着出门在外的丈夫将要回来了吗?因此,她赶忙地跑到门前去了。但是,没有丈夫的半点影子。所以,少妇非常伤心失望,少妇情思深重,而喜鹊偏偏在此刻捣乱,欺骗少妇。但是,少妇“不忿”,这两个字生动地传达了少妇心情由喜转哀的微妙变化过程。最后这一句,含蕴丰富,其中透露了少妇对丈夫眷念的深情、自己多年独守空房的痛苦和无法掌握自己命运,实现心中愿望的无奈之情。

这首七绝诗,用凝练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思妇的形象,细腻地描绘了少妇内心的情感波动。充满生活气息,韵味十足。尤其是最后一句,写得非常精妙,简单的几个字,却包含了表现出了少妇内心复杂的情感世界。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后人点评

清人黄生:极淡极真,绝似孟襄阳笔意。此全诗不对格,太白、浩然集中多有之。二公皆古诗手,不喜为律所缚,故但变古诗之音节而创为此体也。(《唐诗摘钞》卷一)

鸣筝①

李端

鸣筝金粟柱②,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③,时时误拂弦。

【注】

①鸣筝:弹奏筝曲。

②金粟:首饰名,这里形容筝柱装饰华美。

③周郎:指三国时吴将周瑜。他二十四岁为大将,时人称其为“周郎”。他精通音乐,听人奏错曲时,即使喝得半醉,也会转过头看一下奏者。这里代指弹筝女子思恋的知音人。

这是一首描写少年恋情的诗,诗中用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一位热恋中少女的形象。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写弹筝少女端坐华丽的房子前,拂弄筝弦,优美的筝乐便从弦轴中传了出来。“金粟柱”和“玉房”都表现了场地的华丽。“素手”二字表明弹筝者是一位女子。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这两句写鸣筝女故意弹错筝弦,希望引起自己所爱的人的注意。这里引用了周瑜的典故,周瑜少有才华,文治武功,晓音律,一旦听到弹错曲,他都会转头看一下奏者。这里诗人用“周郎”指代少女所爱的人。其中透露了少女对男子的倾慕和喜爱之情。“时时”二字强调了,少女弹筝出错之频繁,显出了她心不在弹筝,故意撩拨的情态。

这首五绝小诗,刻画细腻生动,轻巧活泼,情趣盎然。

后人点评

清人徐增分析这诗说:“妇人卖弄身分,巧于撩拨,往往以有心为无心。手在弦上,意属听者。在赏音人之前,不欲见长,偏欲见短。见长则人审其音,见短则人见其意。李君(称李端)何故知得恁细。”(《而庵说唐诗》)

第64章 柳中庸

诗人名片

柳中庸(?—775)

籍贯:蒲州虞乡(今山西永济)人。

作品风格:精工自然

个人简介: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与陆羽、李端等人为诗友。《全唐诗》存其诗十三首。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①,朝朝马策与刀环②。

三春白雪归青冢③,万里黄河绕黑山④。

【注】

①金河:即黑河,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唐朝时属于匈奴管辖地。玉关:即玉门关。

②马策:马鞭。刀环:这里指刀。

③三春:这里指暮春。青冢:汉王昭君之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南。

④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这是一首诗中提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内,在唐朝这里属单于都护府。因此可见,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在单于都护府中戍守的征人的怨情。这首诗每句写一景,四景皆围绕“征人”的“怨”铺展开的。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写的是:年复一年,驰骋于边塞关城之间;日复一日,横刀跃马,征战杀伐。这两句“岁岁”和“朝朝”相对,强调了生活的战争的频繁和生活的枯燥。又加以“复”和“与”字,把四个边塞特有的事物联系起来,使人感觉这种单调的生活无尽无穷,其中自然透出了怨情。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好像征人的怨气已经发泄尽,其实,征人的怨何止这些呢?他不仅从年年岁岁的漫长时间中感受到枯燥苦闷,而且面对眼前看了千万次的景象景象,他也感到怨恨无处不在,所以有了三、四句的描写。

“三春白雪归青冢”,时令已经是暮春,但塞外依然是到处是把茫茫的积雪,征人看到的也是只有白雪飘落向青冢。环境肃杀,让人感到凄凉和绝望。“万里黄河绕黑山”,这最后一句描写了边塞山川:滔滔的黄河水,绕过阴沉沉的黑山,接着又奔向远望。从白雪青冢和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中,我们可以读到想象到征人戍边的环境非常荒凉、恶劣,也可以体会到征人到处转战奔走于边塞的艰辛。

这首七绝,通篇没有写一个“怨”字,也没有直接发出怨语,诗人紧紧围绕产生怨情的原因,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着墨,用极为凝练的语言,通过对繁忙枯燥的征战生活和边塞荒凉环境的描写,来表现征人的怨。字里行间都蕴含着怨情,让人读来回肠荡气。

后人点评

俞陛云曰:“四名皆作对语,格调雄厚。诗题为征人怨,前二句言情,后二句写景,而皆含怨意,嵌青、白、黄、黑四字,句法浑成。”

第65章 戴叔伦

诗人名片

戴叔伦(732—789)

字号:字幼公,一字次公

籍贯: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

作品风格:平易畅达,细腻委婉

个人简介:他出生于隐士家庭。少年时拜著名的学者萧颖士为师,聪颖过人。至德元年(756),为避永王兵乱,随亲族逃难到江西鄱阳。为生计出仕。

大历元年(766年),戴叔伦受在刘晏幕下任职。大历三年,受刘晏推荐,任湖南转运留后。后官至容管经略使。贞元五年(789),他辞官归隐,当年,卒于返乡途中。《全唐诗》编其诗二卷。

除夜宿石头驿①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②。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

①除夜:指除夕之夜。石头驿:在今江西新建县赣江西岸。

②支离:本义为形体不全,这里诗人自指流离多病。

这首诗大概写于戴叔伦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此时他寄居石头驿,大概打算回家乡。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开篇就是一问,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孤寂心情。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首诗写于除夕之夜,除夕佳节是万家团聚的日子,而此时,诗人自己却依然奔波于仕途,孤单地在驿馆中寄宿,对烛寂寞地坐着,举目无亲,连个嘘寒问暖的人都没有。“谁相问”,这一设问句,突出了诗人孤苦激愤的心情。“寒灯”,点明了天气的寒冷,这更衬托出诗人漂泊在外,清冷孤苦而又思念家乡的心情。

诗人独自以灯为伴,在夜里不禁回忆起自己一年来在外漂泊的坎坷历程,不禁感慨道:“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一年”句点明了题目中的“除夜”,“万里”,这不是实指两地间的路程,而是从诗人心理上的距离来说的。“一年将尽”和“万里未归”,形成了对仗,将时间和空间,纵横交织在一起,凸显了时间荏苒,世事苍茫的情感和意境,这两句表现出来诗人极强的概括能力,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诗人在这一夜里辗转难眠,应该是想到了很多事情。诗人追忆沉思不禁悲从心来,不禁嘲笑起现在的自己。“寥落”,回忆就是星星点点不成系统的,写得非常贴切,同时,也流露了诗人凄凉的心情。“支离”,本是指形体不完整,这里指诗人多病。诗人晚年任抚州刺史时曾被诬告,后得得以昭雪。诗人有济世之才,但到晚年还受了诬蔑,落得个自己病痛缠身,飘泊无依的境地,怎么不可笑呢?这“笑”,是心酸、不平和无可奈何的苦笑啊。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万物复苏,世界又是一片欣欣向荣之景,但是,诗人愁苦孤寂和老迈的情况一年又一年地延续着。“又”字,写出诗人年年岁岁地流转中,迎来的只是越来越凄凉的境况。就此,虽然本诗已经结束,但是,诗人的愁苦却随着“又”字继续蔓延着,让人产生无尽的悲戚心情。

这首五律,写得感情真挚,言简义丰,意韵绵长,凄楚感人。

后人点评

徐献忠评其诗“情旨馀旷,而调颇促急”,“虽工于石斤炼,而寡于华要矣”(《唐诗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词鉴赏三步曲
柳中庸流传最广的2首唐诗,气势雄浑,境界高远!
〖诗词鉴赏〗唐代诗词赏析:《其他篇》508首<341-360>
唐代边塞诗人柳中庸的十首古诗,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唐诗名篇赏析(101—120卷)王昌龄 无名氏 祖咏 王维 湘驿女子
《青楼曲二首》王昌龄唐诗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