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任正非对ChatGPT的最新发言,吓到我了
userphoto

2023.03.19 上海

关注


作者丨李尔汪

制作丨AUV

过去一周,AI的风还在继续刮,并且越刮越猛。

谷歌已经拉了大胯,微软和openAi正一统天下。先是GPT-4发布,然后百度宣布微软Office套件将接入GPT-4,产品名为Copilot。

Copilot的能力,让人瞠目结舌:

在Word里,输入几句话就能生成一篇文档;

在PPT里,能根据已有文档生成精美PPT;

在Excel里,能根据已有数据,进行精准数据分析;


这些内容人能做到吗?能,但差别就在于速度。

这些活,原本需要至少一个全职文员做几个小时。

而AI来做,仅需几秒。

效率差距,让人胆寒。

AI绘图今日也有重大进展,日前发布的Midjourney V5版本,已经攻克了AI绘图大门槛:绘制手指。

原本的多指星人,现在统一拥有比例正常,细节拉满的手指:


看完国外的再看国内的。

这周百度的文心一言发布了,发布到底算不算成功呢?

从股价变化看,文心一言带来的变化是矛盾的。发布当天,百度股价下跌6.35%,发布第二天,百度股价回升,上涨超过12%。

这说明投资人也在纠结。发布之后能看出来文心一言距离第一梯队还有明显差距,但等回过神来,发现国内似乎没有其他投资标的,只能压百度。


这种矛盾心理背后对应的是焦虑,迷茫:大家都知道AI一个大趋势,目前看起来,AI就是下一张高速发展的船票。

但是,要怎么样才能拿到这张船票?

对此,任正非给出了答案。

前两天,华为在深圳坂田总部举办“难题揭榜”火花奖颁奖典礼,任正非在座谈会上回答了数个问题,其中有一位嘉宾问的问题非常直接:

我今年刚加入学校做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与ChatGPT相关。在国外,这些研究都是由相对比较年轻的人来做的,但国内不一样,很多资源基本都在相对高级别教授或工程师手里,比如机器、学生,但他们对新技术的理解和跟进可能不够。年轻人有很好的想法,但是没有机器,招不到更好的学生。有能力的人没有资源,有资源的人没有能力,面对这样的情况,任总有什么建议和指导?

这位嘉宾的提问,已经非常直指问题核心了,这个问题甚至直接点明了国内AI领域的关键问题:在高精尖领域上的创新,我们总是慢人一步。有资源的人不理解技术,能理解技术的人没有设备。

而任正非的回答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他很巧妙地避开了这个问题,只是笼统地说:要将老、中、青三个层次的科学家结合起来,国家才能攻克大的难关。

第二部分,他则直接表达了对当下AI大模型的看法。以下是原文:

未来在AI大模型上会风起云涌,不只是微软一家。人工智能软件平台公司对人类社会的直接贡献可能不到2%,98%都是对工业社会、农业社会的促进,AI服务普及需要5G的连接。

德国之所以这么挺华为的5G,因为它要推进人工智能对德国工业的进步,德国很多工厂的生产无人化;中国的湘潭钢铁厂,从炼钢到轧钢,炉前都无人化了;天津港装卸货物也实现了无人化,代码一输入,从船上自动把集装箱搬运过来,然后用汽车运走;山西煤矿在地下采用5G+人工智能后,人员减少了60%-70%,大多数人在地面的控制室穿西装工作……这些都是已经大规模使用的例子,在这些过程中,最终对人类的贡献是很大的。

大家要关注应用,尤其是工业、农业社会的应用,模型的应用有时比模型本身还有前途。但是我们公司除了会做AI的底层算力平台,应用平台不是我们的选项。

我们公司别的都不会,所以我们只好聚焦在这方面,为建立一个适应社会需求的算力平台而奋斗。底层平台会开放这点是徐直军对我讲的设想,在2%的平台贡献里,我们占一点点就行。

ChatGPT对我们的机会是什么?它会把计算撑大,把管道流量撑大,这样我们的产品就有市场需求。

啧啧,要不怎么说,姜还是老的辣。

任老并没有像某些国内大佬一样,脑子一热要招兵买马投入做大模型,而是去思考更底层的东西。

他的逻辑很清晰:

没有大量算力,AI有什么用?没有通常的网络基建,AI的数据怎么回传?


要实现AI大规模应用,背后必定要有大量算力支持,要有管道流量支持。

而华为要做的,就是为AI做好基础建设工作,把底层算力平台做好,把5G做好。

总结一下,任正非对AI大模型流行的策略是:我们自己做不了AI应用,但我们可以让自己变得必不可少。

这种思路,是大部分人面对AI都用得上的思路:曲线救国。

AI的大势不可逆,但AI其实并没有那么万能。

产生价值的,始终还是人。

AI并不能代替人,但能成为一种工具分水岭。

今后职场上会分为两种人,一种是懂得使用AI的,另一种是不懂得用AI的。


前者的效率,很可能是后者的好几倍。

AI本质上是一种工具迭代,市场需求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变化的不过是工具,就像从纸媒到互联网,传统购物到电商。

对此建议各位,哪怕做不到像任总一样认知清晰,也要提前做好准备。

不能一味地陷入失业恐慌,但也不能完全无视AI的发展。


要在战略上蔑视,战术上重视。心里要明白AI不能替代人,但要用最快的速度,适应AI工具带来的生产方式变化。

顺带一提,不管在何地,监管永远会滞后于业务,而先人一步应用者,永远会得到奖励。

与其在网上哭诉AI抢你的饭碗,不如早点想想,怎么让AI成为你碗里新的抢食工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为会拥有自己的Chatgpt吗?
昇腾AI大模型联合创新启动
禾木之变:2021我们该如何持续拥抱AI?
95页!全球生成式 AI 应用全景图,14个细分赛道梳理(附下载)
二次断层,一家提前布局618的公司
青云科技打出“AI算力牌”,抢跑“云+AI”新增市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