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傻傻分不清,宰相、丞相、相国到底有什么区别?


 

一、宰相


宰相最通俗易懂的含义就是: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需要注意的是“通称”,不管任何朝代,只要是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都可以称为宰相。


宰相是通称,更是一种制度。随着时代的变迁,宰相的正式官名也在不断的更替,先后出现过:相国、丞相、大司徒、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多达几十种官名。


据记载,商周时代已有太宰、尹、太师之称。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相的名称正式出现。如管仲为齐国相,蔺相如为赵国相等等。


秦朝,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称为“右丞相”,“左丞相”,以右为上


汉朝仿秦制,丞相为正职,御史大夫为副职。


汉成帝时,丞相一人难以处理繁多的政事,于是立三公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以大司马、大司空、丞相为三公。


史传商代有伊尹为相,周代周公为太宰,皆为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太宰与相就合称为宰相。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


宰相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例如汉代的丞相可以称之为宰相,很长时间就是一个人,魏晋南北朝的录尚书事可以算宰相,唐代的三省长官,甚至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都算宰相,宰相就是一群人。辽朝早期设北、南面官,有所谓北宰相、南宰相,有学者认为是可汗之下统帅部族的首领,非宰辅性质,存疑 。


二、丞相


丞相,是代替皇帝统帅文武百官、辅佐皇帝总理国政的最高官职。


丞相是宰相制度中,具体的官职名称。


战国时期的秦国(秦武王二年任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最先开始使用丞相之名。


宰相是最高官职的通称,也是一种制度;丞相是最高官职的一个称呼。宰相不一定都叫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


假如记不住哪个朝代的宰相具体称呼是什么?可以直接说某朝宰相,这样称呼不会错。


三、相国


相国(相邦)作为一个正式的官称出现要比丞相早,相国(相邦)和丞相是两个不同的职位。


并且丞相最初出现是相当于相国(相邦)的副手,相国(相邦)的地位要高于丞相。


后来相国逐渐被丞相取代,到吕不韦后,秦国不管出土文献和传统史料就都不在见相邦和相国的记载。


秦国丞相权力发展到顶峰,应该就是在赵高担任丞相期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宰相”和“丞相”原来是有区别的,弄懂两者之间的不同,才不会闹笑话
丞相、宰相、相国,这三者有什么区别呢?
“丞相”和“宰相”是一回事吗?仅仅相差1个字,含义却并不相同
宰相丞相和相国有何区别
揭秘:宰相和相国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丞相”和“宰相”两者不是一回事,切勿傻傻分不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