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幸福

 

何谓幸福?

据说生活和境遇愉快、美满就是幸福,这个解释好像很笼统,并没有说到心坎儿上,不过瘾。其实,幸福这玩儿着实是不好下个确切的定义,因为各人有各人的幸福感,各人有各人的幸福观,每个人对幸福的感悟各有各的不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确实很难有一个说到大家心窝子里,人人听了都满意的概念。

“幸福与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这是名人梁实秋睿智的名言;亚里士多德说:“幸福还是不幸福,取决于人的自我灵魂。”的确,幸福在自己的心中,幸福是自己的事,幸福与别人无关。为什么我们看别人很幸福,可别人却往往不承认呢,这就是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幸福观,你认为的幸福他不以为然,他认定的幸福你可能不置可否。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感觉,自己做了自己能做的事,感觉到了成功的快乐,感觉到了人生的美好,感觉到了活着的意义,如实地感觉到了,便拥有了幸福,这和他人的评价毫不相干。

伟大哲学家康德,把人生的追求归结为:“我是谁?

我要干什么?

我能干什么?

我如何去干?”

这几个看起来似乎平淡的问题,实际包含了人们对予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全部理解,包含了人对人生理想、信念、意义、追求的全部答案,渗透着洞穿人生一切问题的智慧哲理。其实,幸福就是对上述问题恰如其分地回答和实践。

人类社会的实践反复证明,幸福与人们的理想有关,与追求有关,归根到底与自己的人生观有关。幸福,完全在于自己。首先,要解决“我是谁”的问题,自己对自己有一个真实的认知,也就是老百姓俗话说的:“明白自个儿能吃几斤咸盐”,而不是被所谓理想的朦胧憧憬所忽攸;而后,从实际出发真实地量体裁衣,“吃饭穿衣看家当”,决定“我要干什么”,确定自己力所能及的奋斗方向;接下来便是“我能干什么”,能行风便行风,能行雨则行雨,如果觉得自己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就可以考虑当老总、经理;但如果发现自己只有一身力气,那么“我如何去干呢?”,那就蹬起三轮车,并让歌声一路相伴吧!

遇到过的很多人都说自己不幸福,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抱怨命苦。究其原因,这往往是由于人在“我执”的推动下,既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又不能正确地看待他人,好高务远,盲目攀比,目标定的太高。结果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失落感折磨的人们看什么好不顺眼。其实,人只要脚踏实地的解决好“我是谁?”幸福就在自己身边。若能明明白白告诉自己,我首先是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其他都是其次,而后全身心地孝敬父母、疼爱妻子、抚育子女,对得起父母、对得起妻子儿女、对得起社会,对自己的人生尽了力、负了责,就能得到真实的人生、充实的人生、快乐的人生,也就是幸福的人生。

欲望越少,幸福越多;欲望越大,幸福离你将会越来越远。人想要得到幸福其实很简单的,那就是减少乃至消灭欲望,尤其是一切不切实际的贪欲。据说,心理学家做过测试,儿童是幸福感最强的人群。因为儿童没有太多的世事干扰,也没有过高的欲望。当问起你感到什么时候最幸福时,孩子说,过生日最幸福,因为可以得到礼物;年青人说,拥有别墅、汽车,过安逸舒适的生活最幸福;而过了古稀之年的老妇人说,如果让我再次拥有青春肯定最幸福。我们不难判断出这三类人中只有孩子会得到幸福,因为得到生日礼物对他来说并非高不可攀。反之,那个想再次拥有青春的老妇人将会永远痛苦下去。

一位同修如是说:“真正的幸福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计较得少”。此话说的极其深刻并非常有哲理,过来人都知道,只要我们事事处处斤斤计较,“此山望着那山高”,得到多少也不会幸福。由于贪欲是永无止境的,贪心不足的人永远在喋喋不休地计较,到头来只能像外国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那个贪婪的老太婆,一辈子在愁苦中渡过。贪欲是幸福的仇敌,“事到知足心常惬”,放弃计较幸福就在你的身边。孟德斯鸠说过这样一段话,大意是:如果你仅仅希冀幸福,这不难做到;但期望像别人那样幸福,这总是难于做到,因为我们认为别人会比实际更幸福。这就是计较惹的祸,人们总喜欢用世俗的眼光看幸福,譬如,眩目的权势、耀眼的财富、显赫的名声、骄人的业绩。在这些眼花缭乱的物欲面前,怎么比也感到不如别人,总觉得自己不幸福。其实,幸福与权势、财富、名声、业绩无关,不然为什么一些别人看来拥有权势、名利双收、炙手可热的人们也在哀叹自己不幸福呢?

当然,也有人很不以为然,认为人来到这个世上总要留点什么,否则就没有意义。为此,朱自清老先生说曾经感慨:“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据说房地产大亨天水人潘石屹最怕一张办公桌陪自己一辈子,怕的是日子一天天重复,除了磨钝心灵的感受和增加皱纹,什么也没有留下。其实,留点什么和是否幸福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难道留点什么就能幸福吗?不见的,司马迁、李白、苏轼等等如日中天的大文豪,给人类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可他们在当时幸福吗?作为绝大多数、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从上一辈人那里剪切过来一个人生,然后不断复制、粘贴,平平淡淡,简单重复,难道他们生活的都不幸福吗?肯定不是的,其中不少人就活的非常有滋有味。

幸福就在当下。“如果你觉得现在不幸福,总觉得改变了才是幸福,或者过去了的才是幸福,那么恐怕一辈子都难有真正的幸福感!”这是一位同修忠恳的开示,把握住当下得到的一切,对当下已经拥有的张开双臂快乐地拥抱,就能得到幸福。譬如,现在有些人唉声叹气,称自己是什么车奴、房奴、孩奴,其实这都是内心隐秘欲望的促使,心为物役。是自己把幸福简化成了滚滚车流中拥有的能够缓缓挪动的车轮、简化成了住房的平房米、简化成了名牌奶粉和重点学校。其实,只要我们真真实实地面对人生,不要把交通工具异化为身价砝码,把住房异化为身份的象征,把孩子异化为成功的载体,自己不去主动为奴,把一切贪欲放下,耐得寂寞,享受孤独,就能自由自在,品味幸福。“事到知足心常惬,人至无求品自高”,儿时,幸福是一件实物人长大之后,幸福是一种状态;终于有一天我们发现,幸福既不是实物,也不是状态,幸福是一种领悟。

我有一位忘年交,老人建国前夕凭一腔热情徒步到江北参加了革命,可因为退休的早,生活水准非常之一般,蜗居于55平米的住房,真正可以说是家无长物,可他整天却乐哈哈的,手不释卷,谈笑风生,没有半点愁容。老人出身于江南的名门望族,毕业于闻名遐迩的复旦大学,博古通今、满腹经纶,曾在中央政府公干,可由于历史原因,从北京一路下放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小地方当个小会计。可老人从不怨天尤人,把和一二知己谈天说地作为最大的乐趣,就着一杯清茶,才思涌动,人物典故信手拈来皆出神入化、句句珠玉。动员他就此写成文章见诸媒体,他马上说那又要考虑文责又要揪心等待发表,何苦呢?一点乐趣也没有。他的子女都学有所成,在北京上海大地方干事的叫他去住,海外亲友也热情地邀他去定居,可他一律回绝。他说,“我现在不愁吃、不愁穿、冻不着、晒不着,生活很幸福,已经享受了。一个人的活动半径就那么大,房子再大也就睡一米宽的一块地方,那里的楼房高、马路宽,灯红酒绿、繁华热闹,可与我又有何干?”他给我念过一首诗:

“人能无着便无愁,

万境相侵一笑休,

岂但中秋堪宴赏,

凉天佳月即中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就是这110条内容,缓解了我的焦虑
人生最大的不幸:人在贪欲中失去幸福,在忙...
一个人,想要飞黄腾达,需做到“三戒”,否则会一事无成!
​无力拿起的欲望,放下便是安好;无法解开的心结,释然便是重生 人
幸福没有标准
人生切忌贪欲,贪欲使人的内心膨胀,忘乎所以,后悔终身 所以人之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