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身之后”的浮想——谨以此文献给已经离我而去五年了的女儿

 

身之后的浮想

 

谨将此文献给已离开我五年了的女儿

 

 

     所谓“身之后”,是我故弄玄虚,其实说白了就是:死了以后。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寻烟棹上瞿塘。”是传说中的唐代圆泽禅师所吟,说的是自己与朋友李源之间“三生”交往的离奇。同样,唐朝袁郊《甘泽谣.卷五.圆观》中载:“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也是讲述一位僧人三世转生会故人的传说,传达的是朋友间信守约定的感人情谊。

 

如此看来,似乎“身之后”并不茫茫,而且还是那么的美好。但可惜我们这些芸芸众生,似乎没有一个能记得起自己的前生,而且常常会因不能预料今生的祸福而烦恼,更不用说预测自己的后世了。真的,我有时也天真的想,假若人与人能够“三生”相会,即使“身虽异”,但“性”是清楚的,知道这世的她或他,就是过去世的我那苦命的妈妈,那么我一定竭尽全力报答这世未能报答一星半点的养育之恩,能给她或他加倍的偿还。但可惜的是,在这茫茫人海之中,谁是回来的我那逝去的母亲呢?谁又是我那早早离我而去,让我昼思夜想、肝肠寸断的女儿呢!我竟然如此的不中用,完全是漠然不知啊!

 

可是回头想想,如果人们果真都能在灵魂转世中来个“三生”交往,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的不可思议了。人们的现在这一世,活得都是如此的纠结,如果再把过去世的是非恩怨也带进来,天啊,那人与人又将如何相处,社会又将是个什么状态,完全不可以想象,真正的不寒而栗啊!当然这是杞人忧天,其实一点也不用担心。几千年来的社会实践证明,人们对“身之后”的状况的描述完全是自己的虚幻想象,所谓的“那边”只是照瓢画葫芦,比照着“这边”勾画出的。不信,你瞧:两边使用的货币都是一个模样。

 

当然,宗教都说“身之后”是有灵魂的。我从懂事起就知道人死后灵魂会投胎转世,这是西宁城皇庙泥塑的十八层地狱给予的启蒙。那些彩塑的地狱人物栩栩如生,至今记忆犹新。灵魂是要经过冥界的黄泉路来到忘川河,河上有座奈何桥,过了奈何桥便到望乡台,望乡台旁有位老妇人手端孟婆汤,递给每个灵魂。忘川河边还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 上面记载着一个人的前世今生与来生。投胎前灵魂登上望乡台远眺,再看看最后一眼阳间的家,然后喝下孟婆汤,也就忘掉了前生的事,从此又开启了另一段人生。由此,我时常不由自主的想,我的女儿你难道真的已经忘了我们吗?

    

     我已经在今世今生混过了古稀之年,按理说这几十年也应该是“三生石”上早就记载好了的,只是由于自己不知道,结果只能在人世间跌跌撞撞。真后悔当时未能向尊敬的孟婆行点贿,让自己少喝点或不喝那汤,也能记住些三生石上有关来生的描述,免得今生就像无头的苍蝇一般找不见出路,时常被撞得焦头烂额、头破血流。可是估计那孟婆肯定是个无比铁面无私的神,对一切来者都是“一视同魂”,决不会讲任何的情面,否则那些达官贵人们也就不会被押上断头台了。不过我又想,如果早就知道我的女儿会早早的离开,那我又怎能面对这残酷的人生啊!

 

其实,有关灵魂的说词,只是宗教赖以生存的基本理论。如果不承认灵魂的存在,很多宗教理论就无法成立。有人说儒学也是一种宗教,我想这是不对的,儒学与宗教的区别就在于此。孔子关于灵魂的描述几乎见不到,弟子季路曾向他问鬼神和死,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看起来孔子是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的,是反对盲目崇拜鬼神的,反对人们不把人世间的事情做好,而将时间、精力、金钱花费在敬奉鬼神上面的无聊。细想想,也是的。灵魂到底有没有只有天知道,谁也没有见到过去从那边又活生生的回来现身说法的魂,包括我昼思夜想的女儿。

 

可是,人们还是希望真的能有灵魂的存在。一是,“身之后”的那些不得不依然活着的亲人们,儿女子孙,生前好友,甚至包括你曾经的对手,都可以借助对你的灵魂的遐想,来寄托自己那绵绵悠长的哀思,来表达自己无穷无尽的情怀,甚至是咀咒和谴责。几年来,我就是一再地祈祷我那可怜的女儿,祝愿她的灵魂早日能够得到安宁。这也许就是自欺欺人,可我还是顽固的相信,她的灵魂一定会在黄河之空乘风踏浪而去,已经到达那东瀛蓬莱之仙境,俯视着她那由于孽障未尽,还在受苦受难的父母,而无能为力的伤感。

 

二是,虽然人们都不愿意死,但到了那个时候也只能平等的去面对它,当然可能会有些许的遗憾、失落和不甘心。但,如果有了灵魂这一线的希望,在死亡即将来临的时候,你就好有个念想了。躯体虽然死了,但灵魂还在,这就是最好的安慰。贪生怕死是人之常情,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呢?“人到死时真想活”,除非像我那可怜的女儿,让万恶的疾病折磨的痛不欲生。回想她在期盼速死时,不忘表白死后要保佑我们的心愿,真正是五内俱焚啊!这也许就是支撑她挺到最后的力量,虽然像水中月、镜中花那样的虚幻!

 

三是,安慰亡灵已经演变成一种职业,一些人就是借此来挣点钱财养家糊口。那些为逝去的人印制纸钱、冥币,扎制仙鹤、别墅的一系列行当,一直以来还是比较兴旺。这是远古以来人们视死如生习俗的延续,本质还是对逝去的人的留恋。不过现在竟有什么“小姐”之类的纸货,可就有点不成体统了。不过更为要命的是,现在的墓地价格越来越贵,有的已经超出了豪华别墅的造价;庙宇里超度亡灵的法事也有了明码标价,稍微像模像样的更是价格不非。所以贫穷者常常为“身之后”而烦恼不已,担心生前所攒的这点钱不够死后的安身。

 

那么,灵魂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呢?我看这是个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问题。也许由于无从求证,所以也就只能如人们所说,信则有,不信则无。你说有,他就有,你说没有,他就没有。我是个从骨子里不信“身之后”还有什么的人,可能是常年受唯物主义的教育,相信人生如灯,油干灯灭,什么也不会有的。不过有的宗教界人士说这是一种断灭论,持这种观点的人是要下地狱的。那就下吧,反正下去过的人也从来没有回来传达一下那边的信息,不妨下去受些苦,长点阅历也是好的。

 

我想,即将面临“身之后”的人,一定会对人世间的一切亲情最恋恋不舍。我的母亲在临终的时刻,睁着泪汪汪的大眼睛,目不转睛的盯着即将成为孤儿的我,虽然她已经说不出半句话了。我的女儿在最后的日子里,同样最牵肠挂肚的也是她的女儿,哀告她的夫君既当好爹又当好娘。可是,这对即将死亡的人来说,只能是无能为力地挂念,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活着的人总会继续活下去,虽然可能会历经艰难困苦。13岁的我,已经成为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外孙女也已经出落成如花似玉的大姑娘,每晚看着电视屏幕上亭亭玉立的她,我就喃喃的给女儿说:你可以放下一切了!

 

至于“身之后”躯干的处理,还是开朗一点的好。我的女儿临终前做出的不留骨灰、撒入大河的抉择,今天看来这是无比正确和极其有预见性的。其实没有生命的躯体就是一具臭皮囊,不抓紧处理还会腐烂变质发臭并传染疾病。一位老友最近做出了一个非常崇高的抉择,准备死后将遗体作医学捐献。我在向他表示敬仰的同时,想到了自己的渺小。也许有人会用古人所说的,人的发肤受之父母必须倍加珍惜而加以反对。其实这句话是古人从珍惜生命、承担责任的角度说的。人的躯体如果能回归社会做点贡献,其实也就是回归了父母,因为父母就是社会。虽然我已决定向女儿学习,死后火化不留骨灰,不给社会添乱,不给儿女添麻烦。但与老友相比,差距是明显的。他要用最后的力量为社会做贡献,何其伟也!

捐献遗体一般儿女都会不忍心,这也是伦理常情,怕的是别人会说自己不孝。其实孝与不孝关键在心,父母死后在衣袖上粘个“孝”字,招摇过市的人难道就一定孝,我看很不见得。在孝的问题上还是重养轻葬,重生轻死的好。如果真的孝,那就在生前充分的表现,而不是死后的哭天抹泪。以前我们这里奔丧的女人们,都会跪在亡人的灵堂里,似歌唱一般一边诉说一边哭泣,哭得也很是凄惨悲伤动人。但听的懂那唱词的人说,她们往往“跪的是他人的灵堂,哭的是自己的亏枉(辛酸)”。这种哭泣一般都是仪式性的,在别人的劝说声中也就唏唏嘘嘘的结束了。这也对,因为“身之后”的你已经是听不到了!

 

“身之后”对任何人来说,基本都是公平的,无论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无论是默默无闻还是声名远扬,到头来都是“一杯土冢草没了”。当然这说的是从前,现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匮乏了,最好是一把火烧干净了,不加装饰的入土为安的好。“剩点方寸地,留给子孙耕”。将骨灰置于大自然的花丛草坪树根之下,给鲜花、绿草、树木一点点微薄的养分,清明时节后人见万物复苏,也就是见到了你我。又何必让人劳神费力的去那水泥罩着盒子前烧纸放鞭,污染环境呢?而且这也比较安稳,免得使用权到期,东移西挪,让后人不断的耗费钱财又添麻烦,很不值得。

 

“身之后”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自然而然的来临,大可不必提前自寻烦恼,也不必为此黯然神伤。还是先管好“身之前”的事,寻点快乐过好每一天的好,管他“身之后”会是什么模样。其实人甚至不如沧海里一粟般的小浪花,浪花虽小人家也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而人只是一个社会舞台上的匆匆过客,谢幕了就什么都没有。生命何时走,不知道。但如果不想让自己的“身之后”成为他人的烦恼,那就提前告诉子女,抛弃那些伪装门面的丧葬仪式,远离装腔作势的狡诈道士,停止吵的四邻不安吹吹打打,特别不许他们借你的名义,宰杀生灵、大吃大喝、葬人又葬钱。

 

还是东坡先生说的好,“人生到处知何以,应似飞鸿踏雪泥,雪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既然已经飞去了,就不要三里一回头,五里一徘徊,犹犹豫豫,踉踉跄跄。还是放心大胆地潇潇洒洒往前走,什么都放下,什么都不理他。俗话说:上坟烧报纸是糊弄鬼,那么烧纸钱呢?其实那也是他们在糊弄自己!倒让人说因你而纸灰飞扬,PM2.5超标污染了空气什么的,落个身后骂名。至于那千人一面、装腔作势、空话套话连篇的生平悼词不听也罢,两千年前的秦始皇至今还没有盖棺定论,何况你我。是非自有后人评说,管那留在雪地上的“一指半爪”干什么,天一热就化了!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萨满舞:对话神灵,舞动灵魂,探寻古老神秘的巫舞
【谈神论鬼异怪志
关于“灵媒”
中国古代鬼神文化·三生石的传说
黄泉路,彼岸花,忘川河,三生石,奈何桥上,请许我三生不忘
为什么人相信灵魂存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