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就是游戏,不搞怎么有趣?

人生就是游戏,不搞怎么有趣?


昨天写了:每一个爱喝酒的男人,都值得珍惜

最近一直和二次元打交道,特别开心,也特燃,我甚至觉得游戏思维,就是未来的生产力,所以,今天文章是关于游戏的。

读文前,先燃一下:) 

我的女神:洛天依演唱会

人生就是游戏,不搞怎么有趣?

文:小日


(一)

我喜欢游戏,虽然玩得不好。

但我和我好朋友都喜欢游戏。

 

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未来的人生好坏,完全取决于你的游戏能力。

因为我见过很多人,他们千里迢迢跑来问我如何应对未来时,都会和我说,到底我要做出怎样的改变,才能将生活过得不那么糟糕?

而每当他们问我同样问题时,我都觉得,自己无法解答。因为,


没有谁可以告诉对方,他应该怎样改变;

这个问题,既没评判标准,也没解题标尺;

准确说,缺乏可信可执行的方式。


这让我陷入另一个深思。

或许,我们要做的,不是改变自己,而是更加坚定地做自己。

这是让我越发重视游戏的第一点。


在游戏中,没有人可以替代你的操作,你必须做自己。


无论是你血槽清空、满血复活还是通关打怪斗BOSS。

GAME OVER与否,取决于你自己。

所以,游戏思维的第一点,就是,做自己。



玩游戏,做自己


(二)

立足当下看未来,游戏思维,

或许成为未来生产力的重要部分。

 

我不知你对越来越GPS、大数据、定向推送的世界如何感受,我也不知你对阿尔法狗变身玛斯特通杀全球棋手的现状如何评定,而我,就是感觉好无聊。

真的会很无聊。


难道以后我们的一切行为都要被设计吗?

难道以后我们的一切行动都来源于数据判断吗?

难道我们一切都是透明的吗?


我有时看到那些各种形状的数据特别恐慌,我们像被放入笼子里的老鼠,成为数据监视的对象,了无生气。


那么,如何突破囚笼?


对被各种工具理性驾驭太久的我们而言,或许,真的需要把人生变成一种游戏。


在这里,有两个核心。


第一个核心叫:逆潮流。

当所有人类行为被统一编码,在越来越被监控的行为中,人类个体的逆袭,就是潮流的逆袭;

逆袭潮流,才是未来真正的潮流。


第二个核心:回归玩乐本身,而不仅仅是为了世俗的结果。

当大数据根据人的目的去测算时,往往是功利主义的。

简单说就是,系统会以生活便捷性和高度匹配、减少时间成本的前提去判断未来。

在这个逻辑里,人类唯一的突破,或许是,正视“玩乐才是人类精神最高境界”的价值观,人类或许应该学会尝试一些“为了好玩儿做看似无意义、没有目标的事情,享受生活与生存、获利、胜出等等结果无关的活动。”


一如美国管理学家詹姆斯·马奇面对太过理性的商业时代,而做出的呼吁:


人类需要一种机制,

允许我们做一些蠢事,

好摆脱理性逻辑的束缚。


简单说,


人类需要“愚蠢术”,

做一些回归初心的很傻很天真的事,

才能突破未来本身。

 


人类需要“愚蠢术”


(三)

回到游戏本身,我们几乎都玩过游戏,

但其实我们都不懂游戏的本义。

 

刘澜教授曾经给北大本科生出过一道关于游戏的题目,问学生,怎么理解“人生就是游戏?”

结果收到的回复失望至极。

绝大多数学生说,人生就是游戏的原因在于,人生就是与他人的博弈,简单说,当时接受采访的北大学生认为,游戏的功能只剩下了一个:获得胜利。


但真正的游戏并不在于“获得胜利”。


还记得你小时候为什么要玩游戏吗?

那时候的你,不一定确保自己会赢,但热衷游戏。


你有考虑过原因吗?

而事实上,游戏之所以迷人的原因,不是规则、不是输赢,而是参与本身。


因为你参与其中,有困难,也有快乐

你能感觉到自身对游戏的适应性,

最后,在玩游戏后,你迎接了新的自己。


因此,哲学家伯纳德·苏茨对游戏的定义为:


玩游戏就是自愿尝试克服种种不必要的障碍。


这里的关键词:自愿、不必要、障碍。


  • 所谓自愿,就是你喜爱游戏本身,你是发自内心,愿意加入游戏中的;

  • 而不必要,指的是,游戏并不是完全为现实服务的,游戏有着其本身超脱现实的意义,是现实利益关系之外的较量;

  • 至于,障碍,意味着游戏有固定的难度,你需要付出努力。

 


游戏不是规则、不是输赢,而是参与本身


(四)

人生就是游戏,这句话恰恰是希望强调,

我们应该用游戏的思维去应对人生。

 

将人生当成一种游戏,不是说玩世不恭,不尊重生命本身;而是指,


人需要及时从当下的困难中跳离出来,当生活问题成为影响情绪的矛盾点,我们需要用游戏思维去化解。


而如果你丧失了游戏精神,你就将丧失从泥潭里脱身的可能性。

“人生就是游戏”的积极意义也在此,让我们随时可以换个角度看世界,换个立场看的得失,换个思维看成败。


这里其实暗藏一个观点:

无论世界多不堪入目,无论现实的枷锁有多沉重,我们都可以有一种“既在戏中,又在戏外”的超脱心态。


人类社会学学者赫伊津哈把这个思维称为:


“虔诚的认真”。


“虔诚的认真”说的是你身在其中,又同时又当自己为局外人、旁观者,由此而保留独立视点。一如,原始宗教中都有某种假装的成分。


一旦参与者进入游戏本身,成为游戏的参与者,彼此的关系是平等的。

以巫术为例,无论是施行巫术的人,还是被施巫术的人,大家其实都在潜意识将这个行为当成游戏,参与双方,既是知情者,又是受骗者、参与者,并甘愿受骗。

这其实才是“人生就是游戏”的真谛。

 


既是知情者,又是受骗者、参与者


(五)

游戏有规则,有胜负,

但游戏不规则,也不是胜负。

 

游戏本身就是玩。

玩家才有可能成为赢家。


我不知道什么是你看到的未来。

我看到的未来是:


一个资源进一步结盟的未来,

一个从单一垄断到垄断联盟共同体的未来,

一个赢家不仅通吃更建构更密集封锁的未来;


而在整个时机下,或许我们都应该考虑下什么是“游戏思维”。

而所谓游戏思维,就是


更进一步侧重参与感,

尊重参与者不同个性与能力,

回到更加“自由与自主”的互动思维,

在游戏思维中,

商家和用户成为共同行动体的新消费关系链。


这一点很拗口。

简单说就是,在游戏思维里,结果不可预测,一切都是前置的,并且是可沟通的。


  1. 首先,参与者的交流是前置的,不再是生产后才销售,而是生产时,用户与商家一起交流,用户参与产品设计;

  2. 其次,游戏的规则也是前置的,在游戏中,所有参与者都是平等的,简单说,用户和商家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再是买卖关系,而是需求方和实现方的关系;

  3. 最后,游戏的玩法是可修改的,因为游戏不是一次性的游戏,而是多次游戏,回到游戏本身,需要让参与者更愿意地参与并玩耍,自由和自主成为游戏唯一的本质,而在多次游戏中,不再是零和博弈,而通过玩法的不断修改,获得用户和商家多赢的局面。


 


自由和自主成为游戏唯一的本质


而在游戏思维里,想象力和趣味性、幽默感和乐观就显得异常重要。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一次次游戏中,社会成员之间,完成了对未来的一次次探索。

这样的探索十分珍贵,因为它是发生在可靠的,真实参与者的社会关联中的行为探索与规则优化,并非纸上谈兵的摸索。


(此文略难懂,建议收藏阅读)


(化学兄弟:人生就是游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游戏百规则
书单 | 弥补差距的20本好书,开工必读!
人生逆袭规则22条
只用7年,刘邦从混混逆袭成为皇帝,看看他的人生经验
用逆袭思维看待内耗、消极、抱怨、抑郁,人生将会大不同!
刘媛媛: 实现逆袭必备的3种技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