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7300年前淮河中游人类长什么样



中国7300年前淮河中游人类长什么样

赵汗青 

文化,是连通历史和未来的一条生生不息的血脉,更是中国今天不断书写奇迹的力量之源。

人们惯于把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看作中国文明的主体,或者创造者与推动者,而被长江与黄河南北夹峙的淮河文明,则被视为上述两种文明的延伸和依附。其实,在淮河流域确实存在一个自有源头、自有文化特征、自有文化发展道路、相对独立的淮夷族群和淮文化大系。其源出自今天的河南中部,逐渐与东方的莱夷、夷相融合成为了古史传说中的东夷与淮夷族群,他们与华夏和苗蛮集团三分天下,成为创造中国上古史的主要族群之一,为中国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多样性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并汉字起源史上也有着重要地位。

在淮河中游的安徽蚌埠淮河北岸,一个名叫双墩的村子从此成为中国新石器考古史上的重要地点。

中国7300年前淮夷人类长什么样?从双墩遗址发掘地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纹面陶塑人头像上,就可见一斑了。

在蚌埠市博物馆展厅里,一个陶塑的小人头向观者展露出似笑非笑的神秘表情。这个人头很小,大概有一个小孩拳头那么大,但其年龄却大得惊人,距今已有七千三百多年。这个身份不明的陶塑纹面人头像倒瓜子脸,上部圆,下巴尖,鼻子、嘴、牙齿较小,脸上有纹面,或许正是当时淮夷人类普通纹面的象征。这个陶塑人头像高6.3厘米,像大多数新石器时代的陶塑作品一样,它并非独立创作,而是一件陶器的残存部分。虽然无法确知这个“人”的年龄,但他面部显而易见的稚拙表情告诉我们,他应该是一个儿童。从其五官及细部造型来看,比例恰当,凸凹对比适度,基本采取了写实的手法,但写实中又不乏些许夸张的味道。这个小小孩童像谜一样,带来许多疑问:他是什么身份?他脸颊上左右对称的10个圆点表示什么?额头正中的两个同心圆又隐含着什么信息?

为了美观,卫生或意识形态的理由, 把自己修饰起来,这是人类的本能。双墩人对于何者具有吸引力, 何者没有吸引力, 有明确的见解, 而且从不放过自如地表现自己的风韵的任何机会。双墩人在描画自身形象时往往对清晰的眉目非常看重,陶塑纹面人头像显现了面部和额头的身体装饰。纹面不仅体现了史前人类的宗教观念,也包含了审美志趣和社会身份的表达。

作为人类早期的造型实践,新石器时代的陶塑已然脱离纯粹的实用目的,更加强调装饰性,具有了独立的艺术地位。这件夹蚌末陶质纹面人头像,采用捏制、堆贴加刻画的手法制作而成,把雕塑形体和装饰纹样巧妙结合起来,表明双墩文化时期的陶塑艺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已七千三百年,漫长的岁月洗去了这个儿童身上携带的大量文化信息,使得今天对他的所有接近和探索都像在猜一个久远的谜。有人认为,这件雕塑作品描绘了“早期淮夷先民”的容貌,但其具体身份难以确定。他脸颊上戳印的排列整齐的圆点,则被解释为一种“纹面”,考古学家阚绪杭先生说:“这件艺术品的出现,说明在双墩文化时期,这里有可能流行着纹面的习俗。”对于纹身的记载,中国古籍中不乏其例,范晔《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就有“种人皆刻画其身,象龙纹”的记载,而如今中国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依然保留着这一古老习俗;如果阚绪杭先生的说法属实,那么纹身习俗在中国至少已有七千多年,而且流行地区不止在“西南夷”,在淮夷地区也有,可能出现年代更早。至于塑像额头上的同心圆,这个古代并非罕见的符号,则被认为与某种原始信仰或自然崇拜有关,或许象征太阳?

这件作品连同双墩遗址出土的其他大量珍贵文物,共同构筑了七千多年前先民生活的立体图景,正如考古学家李伯谦教授所说:“双墩文化的发现表明,早在七千多年前,淮河中游地区就已显露出早期文明的曙光,填补了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中期史前文化的空白,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和中国文字起源的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这一结论为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多元化一体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淮河流域与黄河、长江流域一样,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专家们通过对双墩遗址出土的一系列文物尤其是刻划符号的研究探讨,论证双墩文化是不同于周边文化遗址的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同时论证双墩遗址刻划符号在数量上和复杂性都大大超过周边文化遗址,这在世界考古学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对探讨中国古文字起源以及文明起源,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这将为中国新石器时期文化注入新内容,为淮河中游地区史前文化增添光彩。

随着双墩文化遗址、双墩大墓、凌家滩墓葬和安徽青铜器的逐步发现和研究的逐步深入,那个被历史湮没的淮河文明,正逐渐解开它神秘的面纱款款向我们走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蚌埠双墩遗址——解开世界上“最古老的微笑”之谜
多学科 多角度 推进蚌埠双墩陶塑人头像及淮河古代文明研究
蚌埠又出名啦!央视再次聚焦蚌埠,长达38分钟
蚌埠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7000年前中国古代文明探源
七千年前的古文明穿越蚌埠
7300年前中国“微笑女神”全球征昵称 你会给她怎样的美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