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系统练字之法
userphoto

2022.07.05 北京

关注

如何系统地练字?


如何系统地练字,可参考井圆格字卡(八份-送的)练习。

步骤是:

第一步:坐姿-握笔-笔画-偏旁-结构,这是第一步(一份字卡)

第二步:单字巩固练习,即楷书和行书(各一份字卡)。对大多数人而言,可到此为止。

第三步:临帖,有六份字卡:《汲黯传》《灵飞经》《千字文》《九成宫》《圣教序》《兰亭序》《跋陆柬之文赋》《张翰帖》等。经过前面两个步骤后,确实对练字有兴趣,愿意把练字作为一种爱好去坚持,即可进入临帖的练习。

下面我分别说下这三个步骤15个小节(都是干货,尽可能做到无一字废话屁话)。

1、坐姿

坐姿十字诀:头正、肩平、背直、脚与肩宽。

“头正”不是说头与桌面呈90度垂直角度,实际上头与桌面是有一点倾斜的,但不要低得太多,有的同学头几乎与桌面平行,那是更不可取的。具体要和“肩平”“背直”相结合。

“肩平”是指书写时肩膀要自然放松。具体如何平,自己是看不到的,只需自然下垂,毫不着力即可。不可耸肩。

“背直”是指书写的时候脊背要直,这里的“直”是真直,不可趴在桌上。胸口可以挨桌沿一些,只要不靠上桌沿即可。整个上身的重量自然着落在座椅上,不可弓背驼腰,让力量着落在身体的骨头上。

“脚与肩宽”是指双脚自然分开,略与肩膀同宽。这个不是死的,不必拿尺子量,自然分开即可。交叉、前伸、后勾、二郎腿都不足取。


标准的坐姿要如古代“将军坐帐”,自然舒适,霸气十足。

2、握笔

握笔十二字诀:拇指靠后、笔杆靠前、手腕外翻。

先不着急握笔,手掌自然放置桌面,不是趴着放,是手掌小鱼际一侧乃至手肘部分整个放置身体前方偏右桌面上,然后放松,好像不是自己的手一样,即为自然。这个状态下,手指呈自然弯曲状态,食指及以下四指自然叠加(这个姿势有点像婴儿握),记住这个状态和手掌手指的样子,因为这就是握笔的姿势。



第二步,把笔(钢笔铅笔圆珠笔等非毛笔类的笔)放入拇指和食指间,担在中指指甲跟部(注意说的是跟部,就是指甲和肉交接处),好了,现在就几乎算是握笔的标准姿势了,剩下的就是做些小小的调整,但调整幅度不要太大。有些人明明这时候就很好了,他偏偏拇指就开始往前伸,伸,还在往前伸!然后拳眼开始变圆,变扁,变小!手掌越来越紧——这就不是小调整了,我们说的是微调,微调就是稍微的调整一下。



下面开始说这十二个字。



拇指靠后

笔握好后,注意看拇指和食指,以食指指尖为参照物,拇指略靠后一点(最多对齐,但靠后最好)。其实这和我们刚才没放笔杆前是一样的,因为你手自然放置桌面的时候拇指是不会往前伸的,如果你伸了,说明你不够放松不够自然。拇指越靠后越省力。拇指关节略拱起,食指关节伸直。拇指靠食指离中指,至于拇指挨没挨着食指,那要看笔杆的粗细和手指的大小,没有死标准。很多人拇指是靠前的,盖着压着食指,包括非常多的明星,后面我们会分析下原因。

笔杆靠前

笔杆靠在食指根部,注意是根部,就是食指和手掌相接处,不是虎口,笔杆靠前,越靠前越省力,不过适当最好。

手腕外翻

这一点很重要,握笔后,手腕应略往外翻。很多人写字有困难,原因之一就在这里。手腕绷直甚至手腕往怀里勾,整个手掌部位就变得僵硬,灵活性无法施展,所有关于书写的要求都没发落实。手腕绷直或者内勾,书写的时候手掌外部一直压着刚写的字,边写边擦掉,卷面都弄脏了,手也弄脏了。非常不好。只有手腕外翻,练字才能继续下去。也不是说手腕内勾就绝对断了练字这条路了,只是说那样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划算,还是不要挑战为好。


握笔这一关,如果你改不了,你自己做不到,那没关系,但你可以知道。以后你有孩子了,当他第一次拿起笔的时候,你可以告诉他这十二个字:“拇指靠后、笔杆靠前、手腕外翻。”

如果你是老师,或者你今后要当老师,你可以告诉学生这十二字。同样,你做不到也没关系。

最后说一句:握笔的问题能改则改,不能改,就不改了。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字嘛,不太难看就行,所以那句“握笔无定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除非是对书法感兴趣了,就像我一样,喜欢了,放不下了,追求的是一种完美的书写体验和书写效果,那就得好好研究研究了,那就可以参考这握笔12字口诀了。

3、笔画

笔画是练字的基础,伴随我们每一次下笔,任何人练字都不能略过笔画直接练字,也不可能。就像说到人自然就是有血有肉有骨,字都是由笔画组成的,所以不得不练

练。

笔画都有视频讲解的,这里就不码字了(井圆格录制了一千多个书法视频,随便搜都能找到)。

需要了解的朋友自己去找吧,网上搜“井圆格书法小课堂”







需要说明的是:井圆格笔画练习不要一个格子只写一个笔画,太浪费了,挨着写,密密麻麻的,即节约又环保。

4、偏旁

偏旁很多,我们挑一些有代表性的练练即可。偏旁其实是笔画的轻度组合,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笔画组合成为偏旁,进而组合成为汉字。都是循序渐进的,练字也是一样,一步一步来。

偏旁中左右结构左边偏旁最多,所以有一个口诀非常重要,叫做“左展右齐”,这是井圆格两个辅助口诀之一,具体自己看了书法小课堂后自然明白。






5、结构

结构是书法练习的重点。如果不是书法爱好者,或者说对书法其实没太大兴趣,只是希望字写得好看点,那结构就是最重要的了,甚至笔画都可以不必太严格的训练,只要结构掌握了,字怎么写都好看(好看和书法不是对等的,如果要上升到书法,没一个笔画都要求写好)

井圆格24字结构口诀: 中宫收紧、上严下宽、头高脚长、横斜竖直、并排匀称、左收右放 。

(今天先到这里吧,我估计也没啥人会看。自娱自乐的同时也自己梳理整理下以前的资料)

更多回答

土示尘者是命也2


1.挑字

你喜欢啥就练啥

2.择笔

粗细轻重摩擦力,顺手即可。

3.练

看视频比字帖管用。

我用方正子实行楷,

喜欢那个没有大师毛病的低调字体,

日常用,

我用中性笔0.5,

我看打印的子实行楷字帖,

和高手中性笔控笔视频。

我字结构不过关,

但我并不想多么“过关”,

日常够用就行,

而且很多字不会写,

比如上图那个“及”。


其实写字最舒爽的是写的那种深浅流畅,

如果你看过“抠脚的居九”写字,

就会有种酥麻之感,

那种沉稳平静又潇洒飘逸。

我最喜欢揣摩运笔节奏。




九叔闭关退群后,

我依然经常拿出他的真迹感受,

我觉得他用菊花控笔都比我强139倍。

发布于: 2017-04-08 01:21:49

学书法先学方法

授业讲的是方法,解惑讲的是方法,学书讲的也是方法。

谢谢诚邀。

书法是我们华夏子孙积累上千年的民族瑰宝,习书法具有怡情,养性,健心之功效;而论及到书法,毫无疑问,诸多书法爱好者冒出的第一想法就是书法如何自学或书法能不能自学。其实,这等命题我们先不着急直接去论述、论证,说全或少说对诸多初学书者没有过多实践性效应,览过文章脑海里还是空白的多,(这点笔者想大多初学书者都有所体会)因为刚开始学的我们对书法知识的获取没有基本的判断水准或方向,所以笔者强烈建议,初学书者静下心持耐心(书者初步很重要,就是耐心)逐步阅读笔者以下文章概述,打好对书法一定的理性判断基垫。

欲善其事,先知其器:

工具:笔、墨、纸、砚、印章、印泥、毛毡、镇纸、古帖。

(大都初学书者一在书法工具认知上模棱两可,二在书法工具的择选上举棋不定,三在获取书法工具的知识(比如笔的种类、笔的价格、笔的适用范围等)上大都是直接问卖家或群友,知识获取单一而不确准,以致于买到手的书法工具诸多不称心,花了不少冤枉钱)

(一) 笔:

【毛笔种类】

硬毫类笔:笔性刚健。如狼毫(较为普遍)、山马、牛耳毫、鼠须、山兔、鹿毛笔,适用于行、草、瘦金等书体。

软毫类笔:笔性柔软。如羊毫笔,适用于隶、金文、篆等书体。

兼毫类笔:硬毫、软毫集在一起,笔性刚柔并济。适用于楷、隶、篆、行、草等书体,建议初学书者择选。

笔型号分大、中、小三类;中号笔(初学首选)大小合适,大、小号笔在初学的两三年中不会过多使用,(急于求成的书者用笔另论)判断笔质量四个基本要点:

尖~笔头沾水或墨时,毫聚合,笔锋聚尖。

齐~于笔肚处捏扁笔头,笔端毛整齐。

圆~笔肚周围,毫饱满圆润,呈圆锥状。

健~笔毛富弹性,笔头铺开后易于收聚。

新笔使用

发笔:温水(5~10℃)浸泡笔头,把笔的胶质泡发;不宜浸泡太久,避免笔管裂开。

掭笔:于砚台边上捻转笔锋,使笔锋顺拢。

洗笔:不写字的笔,轻柔笔头,接清水洗去笔上的余墨;把笔放在毛边纸上吸去水分,吊笔晾干。

(二)墨:

墨主分松烟墨和油烟墨。

●松烟墨:是燃烧松枝取其烟,经过漂、筛等步骤,除去杂质,再配以牛皮胶和香料加工制成。

●油烟墨:用桐油、麻油等植物油所燃烧之烟,加皮胶、香料而制成,黑色黑而亮。

(作为初步了解,日后伴随自己书法阶段的提升,择选墨时,对墨的原料、质量等要求会特别高甚可说苛刻)

好墨的基本特点:

●质细:墨中无杂质,结构紧密,研磨平滑。

●色黑:黑中透亮。

●声清:研磨或敲击时,音脆不浊。

●清香:好墨黑而香,不臭不呛鼻。

(三)纸:

1.木浆纸:宣纸、棉质。

(宣纸可再分,熟宣、半熟半生宣、生宣;其中熟宣价格相对便宜,吸墨性强,书写时墨汁不会洇开,初学书者容易把握,宣纸之中建议首选)

2.竹浆纸:毛边纸、元书纸。

(毛边纸可再分,机械毛边纸和手工毛边纸,价格都不会太高)

(四)砚

砚又称砚台、砚池;好砚质地细腻,发墨如油,生光发艳,随笔流畅,一般石质为主。

三大名砚:端砚、歙(shè)砚、洮(táo)砚。

(作为初步了解,初学对砚的追求不会太细致,用百内价格得砚就满足书写)

(五)印章

书法印章主要包括名章、闲章和压角章:

1.名章一方朱文(白底红字),一方白文(红底白字);或一方刻姓,一方刻名,两者结合使用;印章大小大致等于落款字或小于落款字;盖章的位置可盖在署名字迹左右;两方章的距离不可太远或太挤。

白底红字

红底白字

2.压角章,用于书、画的左下或右下角;比名章大,多为方形或长方形,朱白文不论;内容统称闲章,有格言、警句、诗句等。

3.引首章,多为长方形,也有作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用于题款开头二三字的右侧,故称引首。内容与压角章相似。

(六)古帖

择帖这一步不可或缺,尤其对初学书者来说极其重要;书者选好了一本好帖,如同选了一位书法古贤圣师,自己在学习书法长跑中已经成功了一半。事实上,我们初到书法门前,对古帖的了解很少或甚为局限,由此,或多或少会向书法前辈请教如何择帖的问题,而我们大多会被建议,古帖择选得跟着自己兴趣去。这一建议正确性毋庸置疑,但也让很多初学书者进入了择帖误区中,就是会真的随着自己兴趣去选择自己的古帖。即是说兴趣择帖是得在书法法度中进行的,而不是纯随性兴趣而为,比如一初学书者择选古帖,在书法法度中,得在隶书代表、篆书代表、晋楷代表、魏楷代表、唐楷代表等古帖中择选自己对其极为兴趣的古帖,不是跟着自己兴趣或视觉上对某种书体的偏爱择选近代或现代的书家的楷体或直接选行书代表或草书代表的古帖。所以,我们择帖也得有一定的了解古帖的基垫。

这里简列各书体的代表帖: 篆书代表帖:《毛公鼎》、《散氏盘》、《石鼓文》、《泰山刻石》、《邓石如篆书》等。

隶书代表帖:《 乙瑛碑》、《曹全碑》、《史晨碑》、《张迁碑》等。 楷书代表帖:《颜勤礼碑》、《多宝塔碑》、《 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九成宮醴泉铭》、《皇甫诞碑》《 雁塔圣教序》、《大字阴符经》,《 等慈寺碑》、《始平公造像记》、《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郑文公碑》,《荐季直表》、《贺捷表》、《乐毅论》、《黄庭经》、《洛神赋十三行》等。

行书代表字帖:《怀仁集王书圣教序》、《兰亭序》、《麓山寺碑》、《 李思训碑》、《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帖》、《蜀素帖》、《 苕溪诗帖》、《中秋贴》等。

草书代表字帖:《十七帖》、《真草干字文》、《书谱》、《自叙帖》、《小草千字文》、《古诗四帖》等。

(再强调一下,择帖对初学书者极为重要,初学书者一定要做好择帖前的基本功课,大致去了解或欣赏这些古帖) 除了古帖的择选,我们还得备有相应的书法理论书籍;这一要点是很多初学书者所忽视的或初学书者很少被人所建议,要知道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证实理论,书法同样也是。

这里就简列几本很具有代表性的书法理论书或文章。 《用笔法》、《笔论》、《九势》、《说文解字序》、《非草书》、《笔阵图》、《书论》、《书谱》、《书品》等。 (我们学什么都一样,该要做的万不可以“偷工减料”;前提功课做足了,后期的学习且不说相对容易了,学习中提出问题或疑惑都极为切中要点而具有代表性,且能够很好理性汲取或判别别人给予自己的建议中书法要点)

前面述说“欲善其事,先知其器”总体概要,做到了“知其器”,我们再去“善其器”。

欲善其事,先善其器

一、书写姿势:

(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写字姿势是否得当与字写的好坏有着紧密的关系,(这里顺带说一话题,现随网络视频的冲击,吸人眼球的各类表演性写字姿势不胫而传,什么倒立写字,头发写字,鼻孔写字,一手拿五支笔写字等等,初学书者一定要保持静心,不为诸类炒作或表演性写字花样所蛊惑,真心真意的一步一个脚印去学习)甚直接影响着我们人体健康。

写字姿势概括坐姿和站姿两类 。

头部端正,微向前倾。

胸不靠桌,两肩齐平。

左手按纸,腰部上挺。

两脚平放,与肩同宽

1.坐姿:头正、身直、臂开(成 < >形)、足安。

坐姿的要求:

头正,就是头部端正,稍微向前,头不低俯在纸前,也不向左右偏侧,有利于把字写端正;身直,即身子要坐得正直,身子和头部不能歪,更不要低,两肩齐平,背要直,腰部挺起,身子不要靠近身边,以免妨碍呼吸,两眼距桌面约一尺,前胸距桌沿约三寸臂开,即两臂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左手按纸,成均衡姿势;足安,即两脚自然放平,不要交叉或蜷腿、踮脚尖。

(初学书者如果是中小学的学生,希望家长们监督或矫正好自家孩子的坐姿,意识到长期不当坐姿会导致近视或骨骼发育倾斜等危害)

2.站姿:头俯、身躬、臂悬、足开(站得稳)。

立姿要求:

头俯向桌子,与纸面保持身躬、臂悬、足开。头俯,即头向正前方向俯向桌子,与纸面保持一心多距离,这样能视线正,视角合适,照顾全局,下笔准确;身躬,即身子略向前弯,腰部不宜挺得很直;臂悬,即执得寸进尺的右手要全部悬空,胳膊肘和手腕均要离案,以利于掌握行气和章法,左手应按在左面纸上,比右手稍高的地方;足开,即两足自然分开,距离与肩宽相当,左脚向前半步,右脚稍后。

二. 执笔概要

执笔:拇指与食指夹住笔杆,其它三个指头辅助运笔。

指实掌虚,五指齐力。执不宜紧,又不宜松。腕平掌合,笔杆正直。 执笔高低,因字而异。字大执高,字小执低。 执笔要正,笔尖应直向前,切忌内斜,(只要掌心放平些,笔尖就自然向前);食指指尖距笔尖约一寸。

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就写不好捺,写不好横,写不好钩,很难顺手,甚至每写一笔,就得挪动一下右手。同时,写出的线条一无骨气,二无韵律,字形也就谈不到舒展大方。 笔杆的斜度,写大字拿笔往上些,笔杆斜度要稍大,写小字往下些,笔杆斜度稍小。一般的斜度应倾斜在食指关节处,超过这个部位,写出的笔画,不是拘泥,就是呆板。笔杆斜度不适当,笔速要受到局限的,并且不可能写出飘然、神韵的字形来,因此不应倾斜“虎口”处。 握笔要轻松,运笔才自如;握笔太紧,写出的字,不能开阔大方。据在中学讲课所见,一个有五十人的班级里,就有四十五人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大学里也是这样,正是这个缘故,这些同学写出的字,钩不象钩,捺不象捺,笔画全是平拖堆砌。 执笔笔法毛笔执笔法,其实无定法,但要“指实掌虚”,就是指尖用力控制笔管,掌心空虚,灵活运动笔有长短锋,由个人的习惯选用。历来比较普遍运用的是“五字执笔法”。五字执笔法是用擫、押、钩、格、抵五字来概括说明五个手指的作用,它强调五指各司其职,又通力配合,执笔稳健,使笔能上下左右灵活运动。 五指执笔法要领:指实、掌虚、掌竖、腕平、管直。

指实,就是手指执笔要有力量,要实实在在地执住笔管,外侧四指相互靠拢,骨节向外,密实而不松散。内侧拇指中部骨节尤其要注意使之向外凸起,使虎口圆如马镫形,这样五指一齐用力,执笔既坚实有力,又有助于运笔。执笔要松紧适度。太紧,运转不灵;太松,使不上劲。指实,才能做到“毫无虚发,墨无旁溢,力聚管心,执笔 稳定。” 掌虚,就是执笔时掌心要虚空,不能曲指塞掌,无名指和小指都不要贴到掌心,好像手心里握着一个鸡蛋。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虎口要张开大些。这样,运笔就能稳实而灵活。掌虚的目的是使手掌的筋骨肌肉放松,否则手指和腕部就会僵直、紧张,不利于运笔。 掌竖,就是执笔时手掌要尽量竖起来。掌竖才能笔直,笔直才能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运转自如;否则,就会导致笔管歪斜,笔锋不正,笔画易成偏锋病笔。 腕平,是 指手腕与桌面要平行。

康有为说:“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竖其锋”。因为写字时是通过腕部将力量传送到笔锋,为了便于运腕,所以要腕平。腕平和掌竖二者是互相关联的。管直则锋正,这与运腕、掌竖有密切关系,掌竖、腕平、管直、锋正,加之悬肘用笔,既灵活又有力。因为运笔的关键在于腕力。 管直,执笔写字时要尽量保持笔管纸面垂直,使笔画容易保持中锋。但在具体的运笔过程中,笔管有时要有俯仰倾斜的情况,重要的是斜而能正,重心平稳。 需要说明的是;教材上执笔方法的图,笔管略微倾斜。因为在用毛笔写字的时候,笔管不是始终保持正直的,要随着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不断变换方向。 写字好坏,在姿势和执笔上有绝对关系。如同木工锯木一样,如果姿势和拿锯不正,即便“线条”画得再直,你也要锯歪的。这和写好字的道理是一样的。

三.择帖有法的广义理解 择帖,说白了就是初学书者明确自己要写哪一类书体、选这书体的哪本代表字帖,然后再购买古帖进行临帖的过程。 择帖有法的狭义:初学书者,要重视书法法度;习书有法是择帖要领之一,楷体重法,楷法无欺,即习楷体是习书法的基本功,得楷法,这样才能步入正确的学习轨道。

择帖有法的广义理解

1,楷体是书法的基本功

诸多书家强调楷体是书法的基本功,其正确但不唯一,广义概括是真书是书法的基本功或楷书是书法的基本功之一。更有书者,狭义理解中再狭义,执意强调“唐楷是书法的真正的基本功”,顽固地抱住唐楷,坚守几年甚十几年刻苦地练着自己认定的“基本功”。这类书家在一定的程度上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他们固守唐楷不说,还不守正,习会儿颜楷,习会儿欧楷,致使自己的字不伦不类;且还不会或不甘于自己抱守的“真理”,抓到开口机会就大肆对别人宣达自己狭义性的习书理论;这类理论看似系统化,规律化,逻辑化,令人很难理性辨别,尤其对初学书者习书有着不可估量潜在危害。

这样的自学书者写的字有鲜明的共性特征。字的可读性强,可赏性差,技法一成不变,风格始终如一。(这点有书者就会反问,有本事你写一个试试,看你能不能写出这样的字来,诸类书者是毫无书法法度意识的,甚把书法法度狭义中“楷法无欺”四个字都抛在脑后了)

2,传统书法的广义理解   

传统古帖皆可为法,这没有错的。问题是,如何择帖要具体到个人,具体到自己学习的某个阶段时并不能这样的简单择选。 如上所述,很多初学书者是没有去做习书前功课的,他们的审美定势属于视觉感官一路,看不懂草书就形容草书“乱七八糟”,喜欢赵孟頫行书形体美,就认定这字才叫真正的美,直接择选赵体的帖。也有因为自己的固执、偏执所导致的,认为自己的判断正确,就听不进别人任一建议,只偏爱某种东西,走向偏狭,一意孤行,致使越写越难入流。

四.临帖要领

在书法练习中,临帖是学书法的重中之重,谓之“临池永不休”,也是传统化实效性强不可或缺的习字途径。 临帖要领三部曲“格临对帖”、“对临对帖”、“背临对帖”不容忽视。

1、格临对帖

格临对帖,是指书者先初步记住原帖的大致字形,再利用米字格、圆形格等线条坐标作为书写参照,把握好书写时字的各笔画的空间分布及其重心,最后把书写结果与原贴相比对,点出书写中不佳的笔画并自我改进;如此周而复始的操作过程。

格临对帖的注意事项:

①格临对帖主要面向初学者;

②格临对帖首先要做到初步记住原帖的大致字型再下笔,不可写一笔看一笔;

③格临对帖是以格的二维坐标为参照,不是以方格、圆格等的中心为参照,即格的中心不等同于字的重心;

④对字的自我改进,必须以古为师。

2、对临对帖

对临对帖,是指书者在格临对帖的基础上,摒弃格子记住直接对着原帖书写并与原帖相比对自我改进的过程。 对临对帖的注意事项:

①,书者对照着原帖书写时还是要先记住原帖字的大致字型,不可看一笔写一笔;

3、背临对帖

背对对帖,就是书者在前面两过程的基础上,摒弃格子和收起原帖,凭记忆默写出再与原帖对比,自我改进的过程。 “背临”大致有二种途径:一是书者把原帖字全部临完后至较高熟练度,以此从头至尾默写出来;二是书者选取原帖中具有代表性的字(比如具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独体字结构等代表性的字)随临随默或全部临完再默。这两类方法理论上都可以用,笔者这里建议大家采用第二种类型书写,笔者建议采用第二方法的原因是一本字帖中的字量往往是相当的较大,要全部临完至一定熟练度于时间和工程上都是不可取的。当然默写完毕,和前面两步一样要与原帖比对改进。 背帖对帖的注意事项:

①,背帖对帖是相当难却很是重要的一个书写过程,书者千万不要操之过急;

②,书者如果背帖的字几乎都不及原帖字的6分像或以上,请重复第二步骤巩固。

(学书法是实践检验,再实践再检验的过程,经自己的检验,经他人的检验,经历史的检验;为什么要“以古为帖,以古为师”?就是因为能够传世至今书法作品或著作都是经过了上百年上千年的历史检验)

科学的技巧训练相对的来说是全方位的和须循环重复操作的。如果在临帖步骤上“偷工减料”“求快求成”,并在训练环节中不解决的出现的问题,在创作时肯定会暴露无疑。

结合自己书法阅历和教学经验,总结归纳出几个很多书法学习者长期临帖所出现的并还难解决的弊点:

1、不会连续书写;

2、不能快速运笔;

3、不敢大小字体反差和粗细刻画笔形;

4、写不出墨色层次;

5、写不好或写不了绞转之笔;

6、不能或不敢聚散开合等变化。

这些弊点,正是我们要熟练的书法临帖技巧和科学强化训练要解决的部分。就此阐述,不能再明确了。坚持循环重复操作临帖三步骤,具体到个人,具体到自己学习阶段,对书体动静两类字体结合训练。需要强调的是,训练不同于取法,而取法必须训练。打个比方,攻行草的我,写篆书是为了训练中锋,不是说专攻篆书;攻隶书的人临董其昌的行草是为了用笔畅顺,不是说他是要走董其昌的路子。同类比,体操运动员要求去练跳高,只为了训练弹跳力,不是为了在跳高这项目上追求个冠军。

(习书法,我更偏向于担心中小学生学书法如何如何择帖,如何临帖等问题。因为现在书法的教学遍地开花,可谓教头到处都是。而中小学学生缺乏理性判别和灵活变迁能力,通常是,老师写什么,他们就写什么,老师怎么写,学生就怎么写。不能“因性以练才”)

五.闭门造车的广义理解

闭门造车,用于学书的人,不纯指其固步自封,不与外界交流,更体现在缺乏与各处书法高手面对面实践性的比划,对书法事物看的少。文字或口头阐述对我们学书的人来说更多时候不是点拨作用,而是把你带进或增加了让你更理解不了的书法领域,即是说任何理论都不是真绝对性,都有运用它的前提、空间、时间;书法实践性交流同样如此。

闭门造车之书法地域限制:

现在社会书法活动非常流行,活动上不缺一批具有一定水平的书家。民间交流往来,书者间相互熏染。书者往往不是追书法古贤圣师,而是旁取左邻右舍,地域书风影响相当严重。值得讨论的是,大家都面目相似的地域书风(比如浙派系和京派系)是不是就缺乏书法风致呢?不是的,我们书者追求“和而不同”或“求同存异”是在“以古为师”的前提下,而不是书者间互相克隆。

六.浅谈下初学书者练习书法一般的规律:

练楷书先练基本笔画;

再练笔画顺序;

三练偏旁部首;

四练字形结构;

五练分行布局。

基本笔画

(1)点 (侧):写“点”重如石,形断而意连。汉字的“点”画写时要加重,如石坠地。什么样的部位需要什么样的点,要做到“意在笔先”。如“宀”上头的点按钟绍京、欧阳询的写法,用短小竖势书写是比较有力的。藏锋落笔、转笔向上、向右行笔、向下回锋、收笔则紧而活、有致。

(2)横 (勒):写“横”要稍斜。一字有两“横”上“横”要仰势,下“横”写俯势。逆锋向左顿笔、提笔中锋向右行、顿笔回锋、收笔则韧而动、有力。

(3)竖 (努) :“竖”画粗而壮,写直不要歪。逆锋向上、转笔向下行、顿笔回笔向上急起、收则不滞而利落。

(4)撇 (掠):“撇”之发笔利,逆锋转右下行、撇出则承接有情。

(5)短撇 (啄) :逆锋向上、转右下、行笔、撇出则稳准而顾下一笔。

(6)挑 (策):露锋顿笔、行笔向上、挑出则扬鞭有指。

(7)捺 (磔):“捺”之发笔扬。逆锋向上、右下行顿笔、轻提、捺出则如切肉圆拖。

(8)“折”的发笔缓,“钩”之发笔冲 横竖有原则写法。

初练稍慢,循序渐进。要知道,书体成就的取得,都必需长时间重复训练的结果,书的基本笔画练好,它是写好一切书体的立足点。

七.几个不得不要理解笔法术语

1) 提按。笔按下去写,笔划就粗,提起来就细。就像人走路的两只脚不停地交替一样,

笔在写字时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唯其如此,才能产生出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来。 每写一个笔画,都有入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

2) 入笔有“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

3) “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锋藏在笔画中,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使锋尖常在点划中间运行。为使笔画有力度,还要学会涩势用笔,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华

4)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画呈尖形,如悬针竖、撇、捺、钩),有

“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如垂露竖,笔画尾端呈圆形)。

八.出帖训练

无论临哪一种碑帖,哪一种书体,其大致规律过程是:不像——像——不像又像。

“临池永不休”只是我们书者学习书法的一种手段,而最终目的是在于创造出有生命力、有自己个性风格的书法风致。那就得在笔法上调和运用,以达到灵动性;在笔力上求筋骨血肉,以达到质地性;在动势上要有自然节律调和变化,以达到势动感;在形象上要赋予文字生命灵性,以达到抒情性;谓之出帖。出帖训练不是就意味着脱离古帖的按自己的书体风致单独训练,而是再回到古帖重复临帖进一步形成自己书体风致。

九.书法能不能自学?

能。在成人自学书法写好字,抒情怀等层面上我完全建议他们自学,因为在网络渠道上学习就可以达到自学基本诉求。如果书者真正要在书法领域里达到一定书法成就,那在自己达到一定书法阶段拜师就很是必要,古今书法大家无一不是“名师下出高徒”。

至于小孩子学书法要不要找专业老师指导?相信很多家长都会去想的问题。前面说过,小孩子缺乏对别人对自己建议理性的择取能力,这点上,小孩子习书法一定要找具有专业性书法老师,专业化老师或高水平书者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加科学专业化的帮助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孩子养成好的科学书写习惯;谓之因材施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章草》(四)
书法空间——http://www.9610.com
章草技法通解 不懂就不会写
西周金文书法
杨普义:草书及其学习
楷书学习必经这4个阶段!不然你就白学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