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纪念品演绎“经典上海”
“经典上海”杯垫周杨煜摄
“上海味道”香插周杨煜摄

    □张斌

    经过半年多的评选工作,2011上海旅游节“老凤祥杯”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获奖旅游纪念品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一把小小的沪语密码锁拔得头筹。如何为上海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开拓铺就创意的平台,也成为上海旅游纪念品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

    “命题作业”的创意发挥

    在很多来沪旅游者的心目中,无论是景点还是商店的旅游纪念品,总是以东方明珠、环球金融中心等“上海建筑地标”为设计雏形。这些纪念品往往跳不出传统的设计框架,对本土文化的挖掘深度也远远不够。

    因此,为了给上海旅游纪念品的创意开发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本届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首次尝试以“命题作业”的方式明确比赛的主题。“围绕‘经典上海’的主题,设计者们已经开始关注并挖掘上海的当地文化。”上海市旅游局副局长程梅红说。评委们也认为:一件完美演绎“经典上海”的旅游纪念品,不仅阐释了对上海经典风情独到、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为作品烙上了上海的印记。

    你能想象吗,“阿拉做撒”、“撒宁来塞”、“吾晓得”这些上海方言中让大家耳熟能详的语句,如今却成为开锁的密码。中国美院上海设计学院大四学生来丹设计的沪语密码锁荣获了此次大赛的一等奖。这把由20个沪语汉字和5个标点符号组成的沪语密码锁,在普通密码锁的基础上,以沪语方言短语代替阿拉伯数字来开锁。

    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但来丹却对“上海闲话”情有独钟。“方言是一个地方特色文化的代表。沪语密码锁小巧、实用,可以提升游客对上海方言及上海文化的了解和兴趣。”来丹说,正是因为凭借自己对沪语的喜爱和了解,她萌发了设计这把密码锁的念头。

    大赛评委之一、复旦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晓鸣点评说:“用沪语代替传统的阿拉伯数字来做密码,出其不意,在展现上海风韵上有着‘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对上海经典风情有了更深刻的文化层面上的理解。”

    获得二等奖的红砖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选送的作品“经典上海”系列,也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其设计理念紧紧围绕“经典上海”这一主题,抓住“上海经典建筑”、“古旗袍”、“海水纹”、“上海小吃”四个核心元素,嫁接在明信片、扑克牌、杯垫、抱枕、挂件饰品、丝巾等载体上,整体设计感统一,从作品转化为产品的市场操作可行性高。

    而获得三等奖的上海变迁图戒指,共有内外环,内环为老上海风情,外环为新上海风貌,展现了上海的前世今生。时空的交替、岁月的轮回,在小小的戒指上展现出上海的发展变化。“在后续的开发中,我们还考虑将该款戒指打造成男、女两款,或者配合项链挂在颈上。”设计师陈一介透露。

    首次担任此次大赛评委的沪上著名设计师、松果设计的设计总监王杨说:“旅游纪念品的题材尽管有限,但创意是无限的,重要的是如何运用这些地域特色元素来围绕主题做文章。”在她看来,旅游纪念品应该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结合,让旅游者不仅喜欢,而且觉得它有意义和用处,不是买回去后将其束之高阁。“其实欧洲的许多旅游纪念品并没有多复杂和昂贵,它们大都也是从当地特色元素获取灵感。比如以巴黎埃菲尔铁塔为题材的冰箱贴或者项链,往往只需几个欧元,却在设计和工艺上动了脑筋,花了心思,所以受到旅游者的喜爱。”王杨表示。

    从“学院派”到“市场派”

    旅游纪念品,说到底是“到此一游”的物化,它的价值体现在旅游者购买行为发生后。因此,旅游纪念品必须跳出“学院派”的“空中楼阁”,去接受市场的进一步考验。

    在入围本次决赛的45个模型中,来自社会企业的作品占据大半壁江山,打破了往届大赛校园学生积极性高、专业设计师和企业参与度不够的局面。

    “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强,设计思路也天马行空,这是优点但往往也是束缚其作品与市场接轨的障碍。”作为大赛的资深评委,华东师范大学旅游学系教授楼嘉军认为,“相比之下,企业的设计更具有可操作性,无论是材料、做工、定价,都更迎合市场现实。”

    成立于1997年的上海红砖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一直从事着城市营销及推广工作,对于如何从城市形象切入去设计和开发旅游纪念品有着敏锐的市场触觉。“在选择旅游纪念品的品类时,我们通常会考虑两点:一是要流通,即能够被使用、再传播;二是要有足够的理念和创意。”该公司总经理刘畅尹告诉笔者。

    上海海纳百川的文化精髓,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城市建筑的多元性。和平饭店、上海大厦、外滩3号、海关大楼……都是“外滩风景线”上的璀璨亮点。该公司设计的“上海经典建筑”明信片,是对这两点的最佳体现。这套明信片以手绘图和老照片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上海500多幢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的历史原貌。同时,它还可以呈现出3D的效果,只要游客根据明信片上的提示,就可以利用剪刀等工具,将其竖立在自己家的书桌、书架上,将“万国建筑博览群”带回家。“我们就是要让手工制作的过程成为游客追寻上海城市历史记忆的过程。”刘畅尹说。

    为创意旅游纪念品找“婆家”

    获奖旅游纪念品的诞生只是一个开始,要想为优秀的设计找到“婆家”,切实解决作品市场化难的问题,就必须完善相关开发渠道和销售流程,从而激发更多的创意,提升设计者和制作公司的积极性。

    在上海旅游节旅游纪念品展示周的主会场——上海旅游纪念品展示中心,笔者欣喜地发现,来自东方明珠、枫泾古镇、欢乐谷、上海科技馆等上海知名景点的纪念品,已经开始走上自主设计、个性化开发的“定制”之路。

    作为大型连锁企业的成员,上海欢乐谷的旅游纪念品大部分由公司的事业部统筹,但公司旗下的5个欢乐谷在充分利用集团化优势和平台的基础上,也有各自独立自主的“开发前线”,根据所在城市市场需求、消费习惯等,开发具有当地欢乐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我们上海欢乐谷于今年7月推出了一款‘背包水枪’,每把定价50元,配合欢乐谷的相关活动,仅1个月的销售额就达到50万元。根据市场反响,公司已将其推广至全国其他欢乐谷,并进行因地制宜的包装,以符合当地市场。”上海欢乐谷经营部余经理说道。

    “集思广益、创新思路,为优秀的上海旅游纪念品设计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将经典上海与城市营销结合起来,这是今后上海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组委会需要重点突破的一个课题。”程梅红表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7年老凤祥杯上海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
对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的解读
老有味道的小物事
北京旅游商品调查与研究报告
【云峰讲堂】探寻中国旅游商品落后的原因
省旅游局推出“福建好礼”力促旅游商品提档升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