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经典“拳论”论证杨澄甫太极功夫(续一)

用经典“拳论”论证杨澄甫太极功夫(续一) 

 

杨澄甫是杨家的太极功夫笫一人 

 

杨家自祖辈杨露禅开始,以教拳为职业,祖孙三代都是职业拳师爷。杨家武馆科目包括杨家拳、剑、刀、枪、大捋、散手、对刀、黏剑、粘枪、弹弓暗器、点穴法等。这些科目看来与少林等外家拳门派大同小异,属同一类。就拳类科目讲,是力量型的杨家拳,又称绵拳,柔拳,长拳。长拳速度快慢相间,动作刚柔相济,出拳见血很有杀伤力。可见杨家武馆在历来传授的是杨氏外家拳。在当时并没有宗传太极拳一说,也没有挂太极拳旗,设太极拳武馆。应该说杨家有的太极拳是从杨澄甫成名以后开始的。杨澄甫掌握太极拳功夫也不是祖传的,而是经民间太极高手指点,自己研究,经六年苦练,悟觉成正果的。时间大约从1923年开始,发生地在北京,发祥地在上海。著书立传出版也在上海。杨氏的太极拳与其杨氏宗传没有关系。与杨家祖籍河北永年,广府地方武术也没有关系。杨澄甫是杨氏武族的太极功夫笫一人。 

 

过去许多人包括瞿世镜先生,认为杨氏太极拳是以杨澄甫的祖父杨露禅为宗主,杨澄甫为笫三代传人,他们混淆杨家绵拳和太极拳两种性质不同的拳属。现在看来不对了,应对这样误导历史的事实加以更正。 

 

杨氏的太极拳源自“王宗岳太极拳论” 

 

杨澄甫学习太极拳,崇拜张三丰,将“王宗岳太极拳论”视作经卷宝典。我们在他的最成熟的著作“太极拳体用全书”中,可发现全文只字不提祖辈,父辈,杨家传统武术。书的附文中首篇是明王宗岳的二篇“太极拳论”。(第一篇无题,后附张三丰遗言。现在考证也是出于王宗岳之笔。) 

 

杨澄甫练就的太极功夫,从理论分析与“王宗岳太极拳论”讲的几项技术要素比较,发现较一致。主要的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太极拳是非脱手搏击术。杨讲功夫只能在“推手”中体现。但他没有意识 “太极拳”是独立拳种。“推手”仅是历传太极拳产生的变异产物。对后辈产生系统性误导;即不以搏击形态特征冠名“太极拳”,而将训练方法(例如拳套路形式)定“太极拳”。

 

 

 

二、        太极拳是非力量型拳术。要求拳手全身骨骼肌都要放松,依赖人体筋、骨运动。收与放都不能用力。无过不及,随曲就伸。让对手攻则落空,退则被放,倒地。杨强调用意不用力。讲粘人之时,并不抓擒,轻轻粘住。放人之时,如脱弹丸,迅疾干脆,毫不费力。杨强调用意不用力,用词不够确切,但已有放松概念。而在实践中也并没有做到。杨强调用意不用力仅指一定围范,伸手棚劲不能丢,腰以下不敢不用力。这与宗传拳架有关,强调站桩,大弓步,大马步。(“拳论”讲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双脚如穿旱冰鞋灵敏。

 

杨的双肩很松,也很神,其臂如绵裹铁,柔软沉重。也许是他日抖白蜡杆200次的训练效果。“其臂如绵裹其铁,柔软沉重。”是放松两臂骨骼肌必然结果。这是太极拳基本功。与人接手,手必须比对手轻才行,这样可以听到对手劲的方向、大小,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对手是“推手”选手或是外家拳手,手上都有力,较好对付。对手如是太极拳手,那看谁更轻,能达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这样灵敏度,必是高手。 “放人”时手臂不必用力,只要将自己整个躯体向前抛双臂,对手必被放出去。(“放”的概念是指被放人之人,身上肤肌未觉伤痛,而整个身体会感到向后压力,自觉双脚离地,跳起来倒退出去。)“放”的技法还是有力的。不是暴力而是静力。拳手的体重力。它也有力的着力点。着力点不是在对手的身体体表,而是沿着接触的对手肢体传递到对手身体的腰中间。体现太极拳非力量型技击技巧特征。如果能将放的着力点移到对手的脚上,对手即倒地。这是太极拳最高功法。 

 

三、        太极拳是招架式防御拳类,没有攻击概念。不会主动攻击他人。弱者也不可能对强者采取拳打脚踢手段对抗。因为这样手段必败,要不败又要保护自己。聪明的古人利用强者打人,很容易落空的致命弱点。采用太极拳四两拨千斤功法。弱者将强者攻击力化掉和收掉。“化”即是四两拨千斤,让对手攻击力左、右拨掉落空,失去重心前扑。“收”即是高功夫,形体不动,在对手发力的原部位,用内功技巧把对手力收掉使其落空,失去重心前扑。传说中太极拳的空、虚、无。正是这个功法的高度概括。也许杨本身人高体重280斤,致使对四两拨千斤功法没有体会。也没有太极拳是招架式防御拳类,没有攻击技法,不会主动攻击他人。的意识。在杭卅杨的那次以本能功力与人火拚事件就能证明。 

 

四、        太极拳放人不伤人,没有直接杀伤力。杨的“放人”功夫是放人一丈余而不伤人。 

 

太极拳是内功技巧拳术,无肢体语言,承传较难,依靠老师指点,身教。学者自悟。史上太极拳家都未见有直接传人 。张三丰,王宗岳是太极拳理论总结的典范。同样研究学习“王宗岳太极拳论”。志趣相当,千年万里,不隔毫芒。心心相应有结果。相应了就是顿悟;不相应,就是执迷不悟;相应程度不高为渐悟。杨澄甫不能是相应顿悟者。瞿世镜自述化二十年才悟到太极功夫。纯度究竟有多少?不得而知。杨的儿子仅识拳套路,连父亲有什么功夫也未必清楚。顾留馨,傅钟文该是健身太极拳的积极倡导者。  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氏传统太极拳”传人于忠義的太极缘
陈雄老师的太极之路
对杨氏太极拳认识分析
杨氏太极【全集】
王宗岳《太极拳论》讲座(下)
【运程】太极拳基础理论、技击实战及习练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