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虹野:答李镇西——为啥一流的中学招收的是最好教的学生?
虹野:答李镇西——为啥一流的中学招收的是最好教的学生?
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李镇西的一篇文章《最好的学校要招最好的学生?》,文中谈到优秀的学生好教,进而认为名校通过聚集优秀的教师教那些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这些“好教”的学生,这是明显的分配不公。最后文章质疑“为什么所有一流医院收治的都是最难治的病人,而所有一流的中学招收的却是最好教的学生?”甚至近乎呐喊“谁能回答我?谁又能破解这个难题? 而破解这个难题,也许是中国基础教育走向优质均衡发展的希望所在。”
镇西老师的这个问题其实分为两个部分:一个“优秀生为什么好教”?另一个是为什么一流的中学专门招收“尖子生”?
在文章在中,镇西老师也有谈到“尖子生”好教的问题,认为从升学的角度讲,“尖子生”比起成绩平平甚至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更容易在中考高考中成绩优异名列前茅,当然更“好教”。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之中,“尖子生”好教的现象确实是普遍存在的,所以这一点我赞同镇西老师的观点。但是尖子生好教的原因仅仅从升学的角度来解释还是不够的。
众所周知,尖子生求知欲望比较旺盛,思维比较开阔,反应比较敏捷,时常问一些问题让教师感受到知识储备不足的尴尬。所以要想回答镇西老师的问题,先要回答是什么使得教师觉得“尖子生”好教的?
是这些“名师”水平已经高的“无所不能、无所不知”了?还是“尖子生”们根本就问不出来或者不让他们问让老师感到“难教”的问题了?如果是前者,则当为中国基础教育师资力量发展浮一大白。但在社会上普遍诟病教师水平低,连教育主管部门也不停的组织教师进行各种培训的情况下,“名师”无所不知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如果是学生问不出来让“名师”都觉得“难教”的问题,那这些“尖子生”的身份倒是值得怀疑了,哪里有优秀的学生问不出来问题的呢?这只能说明这些学生不够优秀。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在当前的教育生态下“尖子生”们不能也不愿意“问”教师一些让他们难堪的问题。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只要不让“尖子生”问问题,那么“尖子生”就不难教。为什么“尖子生”不问问题,我们一会再说。下面再谈论“尖子生”在不难教之后为什么会变得“好教”?“尖子生”们不管怎么说在智商、知识基础上都会比一般的学生要好一些,在当前高考的指挥棒下,各级各类课程内容就有封闭性,“不考的不学”使得课程的内容在广度、深度都比较有限,至于课程中隐含的思想、思维、价值观等等都无法涉及到。有限的课程对于“天赋异禀”的尖子生来说“游刃有余”,甭说好教不好教的事情,甚至连教都不需要教,这些“尖子生”都一样在考试中名列前茅。可以说是“课程的封闭性”使得“尖子生”变得好教了。试想,如果课程是开放的,显然思维活跃的“尖子生”要远远比普通学生难教的多。也正是课程的封闭性使得尖子生不用开口去问一些能够让老师难看的问题了,当然也不用问他们就会了。
解决了为什么“尖子生”好教的问题,而镇西老师的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一流的中学专门招收尖子生’”就比较好回答了,“政绩使然”。
  由于当前教育的评价体系依然是以升学率和升学人数为主。局长要用升学率博取功名、校长要用升学率升官晋级,教师要用分数晋升职称养家糊口。所以集中力量办“名校”,局长、校长、“名师”都获益何乐而不为之呢?即便是家长和学生也会认为在“名校”有“名师”,学生会得到更好的教育,浑不知在封闭的课程体系下,没有这些“名师”,这些尖子生也差不到哪里去。甚至是“名师”本身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面旗帜而已,仅仅是教着“好教”的学生,反而沾沾自喜自以为高明。
  当然或许有人觉得在这种教育体制之下,局长、校长、“名师”、“尖子生”都获益,不好吗?可是这是真的吗?局长、校长加官进爵确实是获益者。而“名师”获得了“名”之后,立刻就“无所不知”了吗?那些满天下的桃李真的认为从“名师”哪里学到很多知识吗?当“尖子生”真正进入到知识的海洋之后,还会真正感激那些为基础教育那点东西反反复复折腾他们的老师吗?即便是那些似乎获得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尖子生”何尝不是丧失了他们的想象、思想、质疑,变得连问问题都不敢、不会了呢?更何况是那些被尖子生在封闭的课程中打击的体无完肤的普通学生或许丧失了一生进取的动力,永远被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别忘了他们才是教育的主体。
正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名校、名师合谋把升学率变成政绩而使得“一流的中学招收的是最好教的学生”。在这里镇西老师真正问的可能不是这个问题,而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使得教育资源更加均衡的问题。
在大学自主招生权力没有获得、自主招生能力没有养成的时候,升学主导的基础教育以及由此带来的功名利禄依然还会存在。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积极的一面,毕竟基础教育“管评办”分离逐步推行,高校教师取消编制、办学自主权逐步扩大,民办教育越来越多,这些都是在为从根本上解决应试教育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

 
虹野
变换不同的视角来看教育
生态的、管理的、权力的、利益的、道德的、公平的、发展的、功利的、结构的、博弈的、技术的、伦理的、发展的、学术的、实践的、统计的、实验的、政策的、对立的、合作的、系统的、原子的、初等的、高等的、混沌的、突变的……
微信号:hongye_edu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镇西:为何一流医院收治的都是最难治的病人,而好学校招收的却是最好教的学生?
为何最好的学校招收的都是最好的学生?(完整版)
为何一流医院收治的都是最难治的病人, 而好学校招收的却是最好教的学生?
凌宗伟:如何就“事”说“理”
什么样的学生最难教
教“最难教”学生也是挑教育重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