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自家孩子,老师要知道的那些误区和对策!(你的学生和孩子谁更听你的话~)|教师家教




嘿,老师,你的孩子和你的学生比,谁更听你话,谁的学习习惯更棒?

有的老师可能会说,我带的学生,是一顶一的状元级、种子选手,可是我的孩子却是个实实在在的熊孩子一枚,让我头疼。

有的老师会说自己时间上根本抽不出身尽心管孩子,孩子的成长基本靠别的老师。

当然,也有的老师自己的孩子也很优秀,两手都抓。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聊聊教师家教可能会遭遇的几大误区。为了避免成为问题型家长,又有哪些策略技巧我们可以汲取呢~

或者,你对自家孩子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想法也请留言给我们,如果想法很多,也可以投稿给小编~具体请文章底部的“征稿”栏~


 

教育子女时,

教师应该避免哪些误区?


一、轻视型家长:


有些大学教师会对中小学教师产生优越感,中学老师又会对小学老师产生优越感,其实,这类思想倾向,一方面使教师自恃站在教育的更高点上,忽视了子女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另一方面他们对孩子任课老师的教学容易表露出一种漠视的态度,这种态度一旦被自己的子女感受到,就会直接导致孩子对自己老师所授知识、所讲道理持怀疑态度。

大量的调查数据表明,中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自制力最差的时期,倘在这一阶段的校园生活中没有一定权威的信仰支持,极容易形成不良学习、生活习惯,甚至偏离人生的正确方向。一些教师在子女早期教育失败后即使作出再大的努力往往也无力回天。可见,教师对自己子女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基础教育时期子女教师的充分尊重是非常必要的。

 



二、挑剔型家长:


由于教师对本行业较为熟悉,对自己子女的教育百般挑剔,尤其是一些在教育界思想前卫、略有成绩的教师更容易对自己子女的教师吹毛求疵。这种挑剔如果发生在同子女的言谈之中,则容易使不够成熟的孩子不自觉地对老师产生怀疑和抵触情绪,最终削减自己孩子在校学习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情。

 



三、超前型家长:


有些父母想急于尝试一些新的做法,经常会作出不切实际拔苗助长的事情。这种做法虽然短时间内可能出现一些好的效果,也许还可以满足一阵虚荣心,殊不知这种不顾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最终会造成教育不当甚至酿造出苦果。

陶行知先生就曾指出:“中国以前有一个很不好的观念,把小孩看成小大人,以为大人能做的事小孩也能做,所以五、六岁的小孩就要他读《大学》、《中庸》。” 这种情况发生在教师家长身上的可能性最大。任何拔苗助长的行为都会违背儿童的天性,最终只会事与愿违。

 



四、照顾型家长:


不少教师看到自己孩子的老师曾是自己的学生,就萌生了得到照顾的想法。小到吃喝拉撒,大到学业辅导,或是派个班干部的头衔,在有些家长看来都是轻而易举理所当然的事情,殊不知这些好心的照顾起到的却是适得其反的效果:由于老师的无形照顾使学生产生了优越感,容易掩盖缺点和不足;由于老师的特殊照顾使孩子产生依赖性,一旦脱离这个环境就会因“失宠”而导致心理失衡。

孩子是天真烂漫的,他们最懂得也最需要平等,任何的特殊对待都不会产生好的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五、职业病型家长:

身为教师的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时极容易受教师角色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不分场合地以教师的身份和口吻教训自己的孩子,结果只会让孩子觉得缺乏感情而产生逆反心理,导致教育的失效甚至失败。

现代社会越来越表现为价值取向的多元复杂性,对自己子女的言谈举止毫无区分地一律以教师的视角进行评判本身就不科学,加之在孩子的眼里他们更看重的是那一份亲情,作为教师的父母如果忽略了这一点极容易导致情感的疏离和教育的失效。还有的教师由于工作的忙碌无暇顾及家庭,有时甚至让他们的子女觉得自己的父母爱学生胜过了爱自己,这种奉献精神当然可佳,但这对自己子女的教育肯定是不利的。




当好家长,

老师你得有这几点策略!


说到底,“老师”和“父母”的角色是不尽相同的,老师在学校的一套教学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在家中教导自己的孩子,老师们还须及时角色转换,站在一个普通家长的角度,做好子女教育。

 

一、良好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


不少教师的子女学习和生活的习惯并不是很好。要知道,一种习惯的形成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长期养成的。所以,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应该多关心自己的子女的学习和思想情况,经常和他们交流,经常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尤其是在子女初中时,是一个生理和心理变化最快的时期,而这时也是我们教师正年富力强的时期,所以在忙于工作的同时,更需要我们关心自己的子女。

 



二、给子女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


教师子女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受学校的教育环境影响,所以,作为教师必须给自己的子女一个良好的环境。从教育的环境角度来说,学校应该是最好的环境,但是,作为教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自己的子女正确对待同校教师的问题,因为教师子女对教师的认识有时存在着偏差,认为同校的教师和自己的父母是好朋友,不会对自己有过分的批评和过分的要求,因而在学校里从来不怕教师,甚至不听教师的话,在这一方面,我们要多加教育。



 

三、学会角色的及时转换


教师可能是目前我国最辛苦的职业之一,除了正常的上班外,还有很大的心理压力,面对着巨大的压力,教师的心理需要调整,但这种调整不应该在子女身上进行,教师在班级,在学校应该是一位教师,但在家庭应该是一个好的父亲母亲,回到家庭后,我们应该及时地进行角色转换,将工作的压力放下来,在对待子女的教育上,不能用课堂上的口吻,更不能动不动就对自己的子女拳脚相加。

 



四、以平常心态对待子女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父母的心愿,但是,我们对待自己的子女应该承认他们目前的现实,对他们的期望值不能太高,要知道,一个班级中四五十位学生中才有一个各方面都表现好的学生,而我们的子女只有一个,所以,不能给子女过多的学习压力,也不能将自己的子女和班级中的最好的学生相比较,因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所以,我们用一颗正常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子女,在孩子成绩下降后,不能有过多的指责,而应该更多地帮助他找出原因,帮助他们掌握解题的方法。

 



整理自教师博览木易《谨防教师子女教育中的误区》、博客中国高峰奇《教师子女教育的误区与对策》 部分有删改

本文编辑| 管吴月(实习生)

责任编辑| 卫彦瑾


征稿:

老师们,看过来咯!

本周好老师以“教师家教”为主题,

欢迎老师们来稿!投稿内容要求:

1.原创;2.与主题相关

期待您的来稿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谨防教师子女教育的误区
第一学期初三家长会发言稿
要不要给孩子请家教
家教市场的主体诉求与走向探析
如何组织好家长会
班主任如何指导家庭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搜索
热点新闻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