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家中国公司正改写历史!不再让汽车业走“以市场换技术”的老路

进入2017,老段将不定期写一篇小文,关注C战略,关注社群,关注中国智造。其实,三者都有一个共通点,第一个关注的是顾客。第二个关注的是人与人结成的顾客网络所散发出来的无穷创造力,算得上是一种深层C战略理念和模式方法,第三个则是当前中国企业必须迈进的方向,其实应该以前两者为重要的前提。

段传敏,战略营销专家,“中国智造系列丛书”出版人、创新联盟/孤独者粘盟社群发起人,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EMBA(CHEMBA)毕业。知名财经作家,著有《苏宁:连锁的力量》《尚品宅配凭什么》《定制——维意如何PK宜家》《企业教练 领导力革命》等近十部经营管理书籍。愿这些观察能带给你一些小小启发。

以下为正文

国内无数产业发展的事实证明,保护带不来技术和市场上的领先,惟有竞争和市场才是创新和技术进步之源。汉能与奥迪的合作让人们看到中国可以拥有最先进的技术,让一向严谨、以技术为傲的德国人转而寻求合作,坐拥最大市场和巨大资金实力的中国汽车产业有什么理由惧怕竞争、担心技术封锁呢?

文-段传敏

8月23日,一家德国企业和一家中国企业看起来普通的技术合作引起全球媒体的广泛关注。德国企业叫奥迪股份公司,中国企业叫汉能薄膜发电集团。

这次合作看起来相当“异常”: 汉能旗下全资子公司阿尔塔设备公司(Alta Devices)将于奥迪合作开展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项目,共同推出样车:第一步,这部样车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量可以为车内空调系统或座椅加热器等供电,这将直接延长车辆的行驶里程。双方合作的第二步是研发利用薄膜太阳能技术为奥迪的电动汽车提供主驱动力。

《中国企业家》杂志自媒体在评述这一合作时用了这样耐人寻味的标题:奥迪电动车能开多远,居然取决于一家中国企业!

汉能与奥迪签订合作协议

奥迪为什么向薄膜光伏技术伸出橄榄枝?

这句话似乎稍显夸张,然而,如果仔细分析却不无道理。

自2010年以来,阿尔塔设备公司一直是太阳能电池的效率纪录保持者,该公司拥有全球最先进的砷化镓太阳能薄膜电池产品,目前其砷化镓芯片研发效率达到31.6%。据测算,这种芯片铺满汽车车身及车顶,可以驱动车辆年均2万公里,满足城市日常通行的需求。而且,汉能已经研发出这样的样车!

更重要的是,在薄膜太阳能领域,汉能是世界绝对的老大。它不但是阿尔塔的全资控股方,更在2010年-2015年间完成其他几次大的并购:德国太阳能企业Q-CELLS的子公司、铜铟镓硒(CIGS)薄膜电池制造商Solibro,全球领先的CIGS薄膜太阳能组件制造商--美国企业MiaSolé,美国Global Solar Energy公司等。五年之间的四次并购了使汉能一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全产业链的薄膜太阳能企业,几乎完成了对世界太阳能薄膜技术的垄断。

汉能创始人李河君被称为中国企业家群里的“疯子”。他的第一个人生传奇是白手起家,建成了了一个总装机30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力发电站。该电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自行建设的最大的私营水电站,其装机规模比中国葛洲坝水电站大10%,比当年象征美国实力的美国胡佛大坝大30%。他的第二个传奇则是凭借对薄膜太阳能技术的痴狂与追求,建成全球最大最先进的薄膜太阳能企业。他认为,“薄膜化、柔性化”是太阳能未来发展方向。薄膜太阳能对于人类,就像叶绿色对于植物一样,人类可以像绿色植物一样通过薄膜直接利用阳光。

汉能控股集团主席李河君对清洁能源情有独钟

薄膜太阳能组件具有能耗低、无污染、柔性可弯曲、弱光响应性好、光照角度要求低等优势,最适合分布式发电的太阳能电池技术需求,在汉能的推动下,薄膜太阳能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应用于建筑、汽车、无人机、船舶等诸多“住和行”领域。而且,李河君坚持认为,“随着太阳能薄膜技术的不断进步,太阳能应用将愈加多样化,也许不远的将来我们能看到第一辆量产的太阳能汽车首先出现在中国,书包、衣服都可以用薄膜太阳能制作。”在这种疯狂的念头驱使下,于是2016年7月,数千位嘉宾在北京目瞪口呆地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圈的“新人”——汉能竟然一口气推出四款全太阳能动力汽车!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动汽车已是大势所趋。在环境保护日趋严厉的德国,奥迪汽车认为,要实现汽车零排放的政府目标,电动汽车的发展是关键,是必须,因此,该公司计划在2025年将纯电动汽车占比提升至汽车产品的三分之一。不过,相比只是将电作为驱动力但却需要大量的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汉能的太阳能技术为新能源汽车的续航痛点提供了另辟蹊径的解决方案。随着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成本大幅度地降低,这一方案将来可能全面胜出,这恐怕是吸引奥迪这一世界级汽车厂商的核心理由。

奇异的是,正是去年李河君大肆秀他的太阳能电动汽车的时候,中国的数十家汽车企业心情复杂,而在地球另一端的奥迪却被打动了。

汉能去年一口气推出四款太阳能汽车, 在世界新能源汽车领域引起一阵喧哗。

“以市场换技术”换来一地鸡毛,现在这家中国公司将乾坤颠倒过来了

然而,这一事件却引发出更多思考:为什么拥有全球核心技术的汉能在地球的另一边找到了自己的知音,坐享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却苦苦陷入技术突破的数十家中国汽车企业在汉能提出太阳能汽车解决方案的一年时间里集体缄默无声?

30多年前,我们以期望“以市场换技术”,结果合资的汽车公司在全国遍地开花。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自2013年始,中国开始成为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并一直保持至今。然而,这个巨大市场蛋糕的拱手相让并未换来技术的进步,反而令中国汽车业成为维持垄断、保护落后的奇葩产业。一方面,这个市场的大半均为外资和合资品牌享用,另一方面,合资公司的外方却通过技术专利、核心配件供应等种种手段将大部分利润留在其母公司,中方虽然名义上占据50%的股份,只能获得可怜的分红、甚至出现合资公司亏损外方却大赚的情形。

某国外著名汽车公司的总裁说的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中国得到的是GDP,我们得到的是利润。”

更令人心痛的是,合资非但没有带来技术的进步,反而给国内汽车企业带来精神的软骨症。原有的设备被弃用,原有技术人员靠边站,原来科研项目也中止,导致我方几乎丧失了技术研发的能力,导致众多外资公司敢于将他们的落后车型甚至问题车型在中国市场上大肆兜售。

坐拥政策支持、渠道保护合资红利的一些汽车企业管理者甚至在公开场宣称:开发一个车型“要20年”、“需要20亿美元”、“要几代人的努力”,仿佛“自主开发很难,不搞自主开发有理”。有媒介尖锐评论,这些典型的畏难、不思进取明显“丧失了不甘落后的骨气、为国争光的志气、敢于与跨国公司竞争的勇气”。他们虽然貌似体格巨大,但竞争力远远不及后来居上的吉利、比亚迪这些虽然备受歧视但倔强生长的民营企业。

当然,在国家的大力推动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的新政下,近几年情况大为改观。但在技术上,国内汽车企业依然更多依赖于政策扶持而不是立足于长远的市场,他们依然缺乏民营企业比亚迪布局电动汽车那种雄心远见和吉利并购沃尔沃那种天才的想象力。

国内无数产业发展的事实证明,保护带不来技术和市场上的领先,惟有竞争和市场才是创新和技术进步之源。汉能与奥迪的合作让人们看到中国可以拥有最先进的技术,让一向严谨、以技术为傲的德国人转而寻求合作,坐拥最大市场和巨大资金实力的中国汽车产业有什么理由惧怕竞争、担心技术封锁呢?

汉能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汽车业正迎来颠覆性的变化,中国公司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平等的合作伙伴。长期以来,中国汽车业“以市场换技术”换来一地鸡毛、受尽外方歧视,现在这家中国公司将乾坤颠倒过来了,在技术的合作上谁求谁呢?

汉能的理想是用薄膜太阳能改变世界

对于太阳能汽车而言,真正要突破的是电池技术。专家指出,当前电池技术主要体现在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两个领域,首先硅太阳能电池分为单晶硅、多晶硅两种。薄膜电池主要包括铜铟镓硒薄膜、碲化镉薄膜和砷化镓薄膜,其中,砷化镓薄膜的光电转换率最高,其单位重量也最轻,且可以弯曲,可以剪裁和塑形。

汉能与奥迪合作的方向是砷化镓太阳能电池。该电池已实现光电转换率达到31.6%,为世界之最。此前,汉能曾为特斯拉交付过薄膜太阳能充电设施,与福耀玻璃研发出了太阳能汽车全景天窗,更在去年研发出车身布满砷化镓薄膜太阳能电池芯片的太阳能汽车。

汉能柔性砷化镓薄膜太阳能芯片

汉能多年来在薄膜太阳能的疯狂和坚持为正发力新能源的全球汽车业提供一个全新的、更诱人的解决方案。

据汉能内部人士介绍,除了具有能效转换率高、弱光及高温条件下发电性能优越等优势外,薄膜太阳能芯片柔性可弯曲、可结合衬底材料塑形的物理特性等适合应用于汽车领域。李河君自豪地说:“薄膜太阳能芯片的实际厚度只有几微米,不到一根头发丝的1/10,只用零点零几秒,就可以把阳光转化为电。”

2009年,利用汉能做水电积累下的高质量资产,李河君带领汉能一头扎进太阳能发电领域。他没有选择技术、市场都更成熟的晶硅领域,而是选择进入技术难度更高、资金需求更大的薄膜太阳能领域。通过全球技术并购整合,今天的汉能在薄膜太阳能领域拥有5项世界纪录,砷化镓技术三项,铜铟镓硒技术两项,同时拥有专利超过1500项,其中发明专利超过60%。

近两三年来,经过了国际资本的联合做空、上市公司停牌以及业绩的腰折式下滑,经历了大风大浪的汉能沉寂了很多,但也更为专注了。李河君坚持认为,在能源变革领域,薄膜太阳能、移动能源变革不仅是一个产品的颠覆,更是一种注定会带来系列颠覆的基础性变革。

20多年来,李河君一直在坚守一个方向:清洁能源。两次选择都是注定孤独的道路。建设水电站是一个其他领域的人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而薄膜太阳能则是在一个全新的领域。做别人看起来遥不可及的事情,因此比别人孤独10倍!

2015年,李河君第一个提出了“移动能源”概念——薄膜发电随时随地提供能源。为了证明这一点,他们研发出为普通个人消费者设计生产的薄膜太阳能发电纸、发电包、露营灯、汽车等产品。今年7月,汉能发布了薄膜太阳能新产品——汉瓦。

李河君在汉能汉瓦发布会上,他似乎正接近他的梦想

随着产品的陆续发布,汉能的战略定位也愈发清晰:它是提供移动能源+的技术、产品和产业链平台。它是一家芯片提供商,既可以输出技术平台让生产企业进行定制生产,也可以像高通那样实施专利输出模式,更可以将研发出的应用产品和其供应链与具有市场营销能力的机构战略合作。

“汉能的理想是用薄膜太阳能改变世界。”李河君在接受中国新闻社采访时说道,汉能现在有11条产品线——汉瓦、汉墙、还有汽车应用、移动能源应用等,凡是需要能源的场景都可以用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薄膜太阳能薄膜发电是能源颠覆与能源变革。

有人士分析,一个真正的产业落地从研发到真正市场化,大概需要25年到35年。薄膜太阳能至今已经历了35年,已经到了一个进入爆发式增长的时期。种种迹象显示,在汉能的大力推进下,随着不同产品的推出,社会各界对薄膜太阳能技术的热情日益高涨,经历大起大落的汉能将因在8年前的提前布局即将迎来真正的发展高潮。

巧合的是,2017年6月13日,美国联合市场研究机构(Allied Market Research)发布了一份报告,显示2016年薄膜太阳能电池市值达到了114.21亿美元,预计2023年该市场价值将达到395.12亿美元。鉴于汉能在全球领域薄膜发电领域近乎垄断的地位,这份报告所揭示的前景令人为汉能感到振奋。

“中国智造之星100”项目推进中,包括以下版块:

“123家富有创新的中小企业”,

中国智造创新论坛,

走进中国高端制造沙龙、

中国智造系列丛书,

社群CEO互动分享(100位CEO说)。

欢迎合作并留言给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能牵手奥迪开发样车 将配备薄膜太阳能车顶
充电的新能源越来越成熟了,太阳发电的靠谱吗?奥迪:我看行!
汉能的太阳能汽车改造成为混动汽车,汽车将减少大量污染排放。
闹哪样,奥迪要造太阳能车顶是认真的吗?| 聚技
太阳能汽车:从实验室到驶上路有多远
【图】这种电动车竟用一层“膜”甩掉充电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