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句排序题答题策略
由于语句排序题能够很好的考查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组合和表达能力,以及思维判断力,因此这一题型一直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做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明确语意,把握正确的思维角度,多方考虑,综合分析。以下是破解这类题目的五种解题技巧,希望同学能够综合运用。
一、    注意陈述对象、话题保持一致。
要做到语言连贯,就要注意话题统一,句序合理,陈述对象一致。如果语段没有一个明确的话题或语段中句子游离话题中心,自然无连贯可言。如果几个句子中的动作行为同受一个主语支配,那么在表达中就不能更换主语。因此,找准话题、对象,寻找规律,便于正确解题题。
例一:
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2006年山东卷)
①雪落在城外,也落在城内
②温暖的房间里,有人用汤匙慢慢的搅动一杯蜜汁
③隔着结冰的河流,对岸是华灯灿烂的城市
④杯勺碰响的和声里,浓浓淡淡的花香冲逸开来,唤起多少鲜艳的回忆
⑤密是花的情感,是融化的琥珀
⑥这是白天从养蜂人那里买来的
答案:③①②⑥⑤④
解析:③①非常明显,先说城市,再说城外、城内。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剩余四项为一组,围绕“蜜”这同一话题展开,⑥中“这”指代蜜,应在②之后,⑤句处于陈述对象由“蜜”向“花”的转换位置,既衔接了上文②⑥的“蜜”,又照应了④中“花香”,因此居于⑥和④中间。

二、    注重事理相承,把握逻辑顺序。
无论叙述说理,都要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记叙语段多按时间、空间、事件的发展、心理的变化为序,说理语段则常常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序,语段结构上常常是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层进等的样式。说明语段多以时间、空间、逻辑为序等等。其中反映某一过程的语句位置自然不能调换。因此分清文体特点,理清顺序也很关键。
例二: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001年全国卷)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__________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②那儿的景色真美!
  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

  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答案:A。
解析:第一组由第一句话“去年夏天”来判断“那儿”远指较好,选②。第二、三组则是典型的空间顺序。都是以“江”为话题,根据后文“江岸后面”,故先说江边,选③,再说江面上,再说江岸后,把握好逻辑顺序,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明确句间关系,抓住语言标志。
1、关联词
句群前后文的关系包括解说、顺承、并列、因果、递进、转折、总分等,与之配套使用的关联词就是句间关系的标志。他们配套使用,搭配固定,抓住了关联词,就抓住了句间关系。
2、插入语
如表先后关系的“首先”,“其次”,“最后”,表时间顺序的“当初”,“现在”,“将来”。表对上文总结的“总而言之”,“由此看来”,“综上所述”,其他的如:“例如,换句话说,同时,诸如此类等等。
3、重复词
有时,重复词往往是这个句群的中心内容。
4、代词、序数词。
如这、这里等紧承语意表近指,那、那里表远指等。
例三、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2005年浙江卷)

李泽厚认为,汉字以“象形”、“指事”为本源。__________________正是这个方面使汉字的象形在本质上有别于绘画,具有符号所特有的抽象意义、价值和功能。

①一个字表现的不只是一个或一种对象,而且也经常是一类事实或过程,也包括主观的意味、要求和期望。

②“象形”有如绘画,来自对对象概括性极大的模拟写实。 
③这即是说,“象形”中也已蕴涵有“指事”、“会意”的内容。

④然而如同传闻中的结绳记事一样,从一开始,象形字就已包含有超越被模拟对象的符号意义。

答案:②④③①
解析:文段开头提出“象形”这个话题,能紧承这个话题的就是以象形开头的第②句,④句用然而这一关联词引出语意“象形字已超越模拟对象的符号意义”,因此与②句中“模拟写实”相承接。而③句中“这就是说”这一插入语表明句是对上文的总结,应放在最后,抓住标志词,明确语意,即可排出答案。
四、    前后呼应,瞻前顾后。
1、
先起先承原则。如果一段话中先后提到几件事或几个人,那么在后文谈到每件事每个人的相关情况时就要按照列举的先后顺序来说,顺序不能颠倒。反之亦然。
2、
瞻前顾后原则。当陈述对象或话题在转换时,处于转换位置的语句,他既要与前面的话语有联系,又要与后面的话语衔接的上,而这往往是考查的重点。如例一中最后三句:⑤句“蜜是花的情感,是融化的琥珀”,这句本身明显的关照了⑥句话题“蜜”,又暗中关照了④句中要转换的“花”,因此,⑤必须在⑥和④中间。
五、    注意上下文情境统一,句式对应,音节和谐。
也就是说要做到语句符合语境氛围,句式要一致,音节和谐要注意上下句字数是否相同或大体相同,上下文是否押韵或平仄相协调。
例四: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1999年全国卷)
(1)
每逢深秋时节,________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________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    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    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    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    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①②相比较,②中前后两个句子分别与横线前“每逢深秋时节”,横线后“松竹山茶”在句式结构上一致。③④从押韵角度看选④,另外,从“山到林”是正常顺序,所以选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病句总结
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语言连贯
句子排序(解析版)-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专练
全国高考新课标卷“补写句子”题的题型和特点
解答补写连贯题的思维路径
高考语文146排序题过关看看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