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声三力” ——中学语文课堂特色教学之我见
“三声三力” 
——中学语文课堂特色教学之我见 
九市中学   黄健强 
众所周知,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是老师一味地满堂灌讲授,学生盲目的聆听和照抄,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枯燥的,单调的,低效的。它不但不利于学生们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能动性,而且对于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率也是有限的。相反,本文的“三声三力”教学方式是一种有自己特色的又有趣有效的教学方式,它不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对于老师上课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表现如下: 
一:书声朗朗,激扬文字,彰显活力;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朗朗的书声是语文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一些精彩的文段和要求背诵的文章(无论什么文体)更是要求学生们要加强朗读,反复朗读,大声朗读,以达到熟读能背能默的地步。因此,本人在教学过程当中非常注意这一环节,甚至要求学生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五到”。即:口到,眼到,心到,耳到,手到。而其中的口到则是首要中的重要。要求学生们发扬“李阳疯狂英语”中的那种精神,大声而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渐入佳境,达到忘我之境界。可以这样说:“没有音量表达的沟通,等于是死去的无知的悲哀”!也可以这样说,语文课堂上没有朗朗的书声那是不完美的课堂。 
在语文课中,大声有感情的朗读,不但有利于同学们加强记忆,而且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的活力。 
读书给人无尽的活力,读书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采取不同形式的朗读。如文言文《鱼我所欲也》,由于文段句子之间的停顿较难把握,可以由老师范读,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们注意句子之间的停顿,并且做好断句的记录。而老师读完之后,可以检查学生们上课当中是否认真听读做好断句记录的情况,则可以抽查个别学生起来再读的必要。而朱自清的散文《春》,语言优美,又不是很长,则可以用录音示范给学生们听,老师要求学生们在听的时候要注意字音的准确性以及文章的思想感情。听完录音之后,再要求全班同学朗读,以熟悉课文。又如《变色龙》,里面的人物角色分明,形象各有特色,则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而初中三年课文当中的那些要求背诵和默写的课内外古诗词更是可以采取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一起读,反复朗读,多读,熟读的形式。而文段较长的,我们则可以采取选读精读优美文段和优美语句的方式。当然,读书的形式还有很多,很多。 
语文课堂上,书声朗朗,贯穿其中,不是碍于形式,这样做的目的不但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人文主义色彩;不但有利于学生们记忆能力的提高,而且培养了学生们的口语交际水平。而新课标改革下的语文性质——“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不正好在书声朗朗的潜移默化之下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吗?而如此充满活力的语文课一定是深受学生们喜欢的。 
二:歌声飞扬,精彩四射,绽放魅力; 
音乐,是使自己和别人快乐与痛苦,振奋与共鸣的催化剂。歌声,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五颜六色,喜怒哀乐。不要总认为音乐课堂上才有音乐美和歌声美的陪伴。其实,语文课上如果有音符的点缀,歌声的飞扬,那么,这样的课堂将是精彩四射,魅力绽放的课堂。 
事实证明,语文课堂上适当加入一些行之有效的音乐元素,是非常有趣的。如古诗词的背诵。古诗词一般都要求背诵默写 (从初一到初三),如果我们在记忆的时候采取“歌词唱读”的方法,那效果是可见一斑的。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一首很好的例子,这首歌曲是邓丽君唱的,因此老师只要提醒一下这首词的内容,然后教同学们唱一下这首歌曲,很快就可以达到背诵的目的。其实,古代的诗歌都是可以唱的,只要我们后人有心发觉,用心作谱,用我们熟悉的歌词曲调根据诗歌内容的需要套入进去,就是一首优美的歌词了,就是很容易记忆背诵的了。在这里我特别谈谈自己的经验:一般的七字诗歌都是可以套用《长相依》里的“你说我俩长相依”这一曲调,当然需要注意感情的变化。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由于气氛比较凄惨和高昂,所以唱读的时候声音就一定要低沉和雄浑,悲壮。而一般不定数的诗词,则可以根据自己的临时发挥进行变更谱曲。 
当然,除了古诗词以外,现代文里的内容,在我们现实当中也可以根据文章的情感需要适当的加入与之相关或相类似的歌曲。如:朱自清的《背影》,歌曲刘和刚的《父亲》就是一个很好的写照。老师可以通过音乐《父亲》来拉拢学生的感情,升华学生对本文的情感价值认识,从而真正体会到无论是现实中的父亲还是文章中的父亲都蕴含着浓浓的父爱关切之情。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对课文的理解进行改编谱曲,让他们在本质上理解课文,从中学到知识,获益匪浅。有些语文课甚至还可以用一些歌曲作为它的引入,如九年级下册的《愚公移山》,就可以用一首江涛演唱的歌曲《愚公移山》作为文章讲课的序幕,让学生们从歌曲的本质上认识到《愚公移山》的艰辛和重大意义。 
总之,“语文课上不一定只有'语文’,音乐课上不一定才有'音乐’”。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早已成为一种时尚,二十一世纪更是需要综合素质多才多艺的人,而语文课堂中能够参透音乐味道,调动大家的音乐才华,不正是特色语文课堂中的魅力所在吗? 
三:掌声贯穿,催人奋进,增添动力; 
“掌声在哪里,请你响起来;掌声在哪里,请你不要停!”掌声的喝彩,表示认可和赞美,它往往会起到催人奋进,增添动力的作用。 
随着新教育不断深入,我们在课堂上听到不合适的掌声越来越多,尤其是公开课上。有些老师仅仅把掌声看作是烘托热闹气氛的工具。这种表演性的做法,破坏了课堂目标的达成和探究意义的实现,背离了教育工作的精神指向。公开课,似乎没有掌声就不是好课了,上课的老师也深谙此道,总是变着法让课堂“掌声响起来”。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一味地追求掌声就会让这节语文课陷入“噪音污染”,其效率是可想而知的。 
我们知道,一个人表演的时候需要人家喝彩的掌声;一个人取得成功的时候需要人家赞美的掌声;一个人失败的时候需要人家安慰的掌声;一个人没有勇气的时候需要人家鼓励的掌声……
语文课堂上,我已经习惯了用掌声在适当的时候来给自己或同学们予以热烈的真诚的鼓舞。 
例如:一个人没有勇气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和大家给他以热烈的掌声,这样做可以起到鼓舞的作用。当一个学生能够精彩地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后,我可以给他赞美的掌声。在前面的书声和歌声精彩的表演之后,老师和同学们都可以给予适当的掌声。 
总之,在语文课堂上把书声,歌声,掌声融为一体,声声并发,我相信这样的语文课将会是一堂非常有趣又成功的语文课。如综合性口语交际主题——《青春的颂歌》。老师可以这样讲: 青春是绚丽多彩的,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青春。歌颂青春,感受青春情怀。下面,让我们在素有“百灵鸟”之称的刘晓菲同学带领下,合唱《青春舞曲》。然后进入自由歌唱、自由朗读,好不好?(好!)(掌声) 
1.  全班合唱《青春舞曲》 
2.  生1.《让我们荡起双浆》 
3.  生2.《光辉岁月》 
4.  生3.《青春真伟大》 
5.  生4.朗读《青春之三》 
最后在全班颂读王蒙的《青春万岁》中结束活动。 
青春万岁(王蒙)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 
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有那小船上的笑声,月下校园的欢舞, 
细雨蒙蒙里踏青,初雪的早晨行军, 
还有热烈的争论,跃动的、温暖的心…… 
  
是转眼过去的日子,也是充满遐想的日子, 
纷纷的心愿迷离,像春天的雨, 
我们有时间,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 
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在天上飞。 
  
是单纯的日子,也是多变的日子, 
浩大世界,样样叫我们好惊奇, 
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来不淡漠, 
眼泪,欢笑,深思,全是第一次。 
  所有的日子都去吧, 
在生活中我快乐地向前, 
多沉重的担子,我不会发软, 
多严峻的战斗,我不会丢脸; 
有一天,擦完了机器,擦完了汗, 
我想念你们,招呼你们, 
并且怀着骄傲,注视你们。 
这样的一堂语文课下来,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十分充实,充分体现了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参与课堂,积极学习的精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需要改革和发展的精神,新课标下更加需要大胆和创新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得到健康,快乐,高素质的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把美丽的语言赠于学生
青春语文研究(18):杜中强:谢却海棠飞尽絮,风定池莲自在香
走出语文教学的困惑
[转载]《听王君讲经典名篇》刘祥老师序:青春语文的七彩图谱
高中语文教学导入之课堂教学调查问卷(教师篇)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