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异常与行为疏导研究开题报告
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异常与行为疏导研究
开题报告
武隆县平桥中学校课题实验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价值
1、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多元化的初步形成,人们价值观的悄然变化,各种理性的和非理性的社会问题也随之凸现。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基本细胞,同样也在发生嬗变。留守家庭、离异家庭、单亲家庭、贫困家庭、速富家庭等特殊家庭式样如雨后春笋络绎纷呈,一路飙升。这些学生进入学校,无疑给学校的教师带来一些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因此,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我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面临的、亟需解决的新课题。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职高二合一的学校,生源主要来自周边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及本校初中部。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重视学生的优良品行的塑造,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和创业意识的培养,重视整合家庭、社会的教育力量。德育工作也取得过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同学自我要求、自我认同水平较低,自卑、缺乏安全感、缺乏上进心、自我控制能力差。有的学生学习消极应付,不求上进;有的上课不专心,心不在焉,身在课堂心在外,对学习没有心思;有的上课讲话,玩手机,听MP3,看课外书,有的老师干涉他不听,反而顶撞老师,甚至辱骂老师;有的作业不认真完成,相互抄袭,或根本不做,有的在作业本上乱写乱画,所写内容低级庸俗;有的热衷于上网聊天,打网络游戏,无心读书学习,个别学生甚至晚间翻墙外出上网打游戏,白天趴在课桌上睡觉。虽经学校与教师的努力,但收效甚微。经过调查,这部分同学多数来自特殊的家庭。我们在开学初作过调查,全校1461名学生,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有260名。这一数据说明,特殊家庭的学生已成为学校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因为家庭原因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隔代教育或无家长教育,使他们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其行为习惯必然会出现偏差。学校作为教育的场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把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的道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突破口,将对我们的德育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鉴于此,学校在李德学、阚龙培、何兴明、陈建中等人的牵头下,成立了关于“农村中学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异常与行为疏导的研究”的课题组,并全面开展工作。
2、研究价值。
⑴、班级工作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归根结底是如何培养人和培养怎样的人,而特殊家庭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异常心理一直困扰着我们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虽然我们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帮教和感化工作,但没有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因此,开展对特殊家庭学生品行教育与行为研究,不仅仅是班主任工作的需要,更是解决学生自身问题,促使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⑵、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也将成为我们农村中学德育的重点和难点。要使学校德育富有成效,提高教育质量,就应及时有效地研究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寻找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途径,提高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农村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富针对性,切实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⑶、特殊家庭的学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如果这部分学生得不到科学的教育和引导,不仅给学校的教育带来巨大的困难,而且容易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在这样的形势下,学生的品行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点和热点,因而开展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异常和行为疏导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性。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大多数同类课题研究只局限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对农村中学(特别是像我们这种普通初中与职高结合的学校)特殊家庭的学生研究还是缺少的。因此,对农村学校学生的调查和研究刻不容缓,特别是典型的单亲或重组再婚家庭、经济发展带来的贫困家庭和速富家庭的学生。我们的国家要均衡和谐发展,我们的教育也要均衡和谐发展。通过对各种类型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茁壮成长,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新农村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现实的意义。
三、课题界定
特殊家庭,特殊家庭相对于正常家庭而言,本课题包含的特殊家庭指特别贫困家庭、速富家庭、单亲家庭(丧偶未重组单亲家庭、未婚领养单亲家庭、父母长期分居单亲家庭、离婚后重组单亲家庭四种类型)、留守家庭(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跟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生活的家庭)。
心理异常,是指在学习心理、情感心理、个性心理、自我心理、人际心理等方面存在问题的不健康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现象,表现为—— 厌学、敏感多疑、依赖、报复、享受、性心理异常,自卑、精神分裂、自卑感强,自我评价低、情绪压抑,紧张焦虑、没有安全感,缺乏进取心,心理状态畸形等。
四、总体目标及具体内容
(一)、总体目标
通过对农村中学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异常与行为疏导的研究探索,其目的是建立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联系的一张立体型的教育网络,推动我校在坚持育人为本,树立“德育为首”的办学理念。
(二)、具体内容
1、特殊家庭学生在学校的基本表现与学校的教育策略研究。以学校班级为单位对不同类型(如速富家庭、特别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的特殊家庭学生进行现状调查,从个案研究入手,分析其人格特点,学习中的困难以及家庭的特殊情况,采用调查、观察、个案等研究方法,总结其在成长过程中表现的共性、个性特点,分析其心理异常产生的成因和班级教育对策。
2、特殊家庭学生在家庭的基本表现与家庭的教育策略研究。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研究者深入不同类型(如速富家庭、特别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的特殊家庭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社会影响环境、人文环境(同龄伙伴)进行调查,从个案研究入手,分析其心理异常产生的成因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对策。
3、特殊家庭学生在不同班主任的不同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班主任风格和班级管理理念不同,所形成的班风、学风不同,从班主任工作个案分析入手,不同班主任的不同教育方法,教育技巧对不同类型(如速富家庭、特别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的特殊家庭的学生心理发展影响研究。
4、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异常与疏导对策研究。实施淡化差别策略、疏导策略、沟通策略、帮抚策略、跟踪管理策略等进行探讨,以点带面,研究特殊群体家庭学生的转化发展过程,形成有普遍意义的教育策略。
5、本课题分为四个子课题。
(1)、速富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异常与行为疏导的研究;
(2)、特别贫困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异常与行为疏导的研究;
(3)、单亲特殊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与行为疏导的研究;
(4)、留守儿童特殊家庭学生的反常心理与行为疏导的研究;
五、研究对象、方法与原则。
(一)研究对象:本课题以我校在校不同类型(如速富家庭、特别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的特殊家庭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问卷法、文献资料研究法、主题班会研究法、专家讲座研究法。
1、调查法,本课题运用调查法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和掌握我校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状况和他们的行为表现,了解班主任对此类学生所采取的教育措施,以揭示教育疏导此类学生心理、行为方面所起的作用,使本课题更具有实践价值。
2、个案研究法,是通过对某个具体同学的心理、行为进行详尽的分析,以总结、提炼经验,揭示规律。案例法在本课题研究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要求课题组成员及班主任通过调查、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适当的教育方案,在教育过程中注意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总结出普片性的方法与教育策略。
4、问卷法,由研究者将调查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设计成问卷,由调查对象回答,借此来收集研究所需材料的方法。
5、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与掌握所要研究对象的方法。
6、主题班会研究法,有针对性的就某些学生敏感问题合理生动的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从活动中寻找方法的可行性。
7、专家讲座研究法,聘请相关专家就心理异常与行为疏导的研究做专题报告。
(三)研究原则。
1、系统性原则,班主任参与课题研究,都可结合自身专长和工作实际,建立本班研究对象的跟踪个案,进行行动研究,以形成研究的系统性。
2、主体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尊重、关心、爱护、帮助学生,坚持坦诚、沟通和鼓励原则,引导他们破除心中的障碍,走出自卑孤独的阴影,融合到班集体中,去追求独立自主的个人新生活。
3、因材施教性原则,在疏导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异常的同时,要注意个性方面的因材施教,学生间存在着个性差异,研究者要针对他们复杂的家庭环境和心理状况,运用更多的引导和教育手段,以达到教育效果最优化。
4、整体性原则,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既有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的影响,又有其个人经历、社会交往及个人心理特点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学校教育的研究,也要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努力创造条件,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
六、研究进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预计为 2年,分三个阶段。
(一)、研究阶段
课题准备、探索阶段,2009年3—8月。
1、3—4月,课题组成立并确定研究方向,由课题组主研人员收集整理与本课题有关资料,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2、5月,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并上报学校课题组和县教委课题中心。
3、6月,课题组参研人员报名、审核并确定。
4、7—8月,课题组培训实验成员,加强与本课题相关理论的学习。
(二)、研究实施阶段
1、前期,开始实施课题,2009年9月——2010年2月:
(1)、9-10月,课题开题;
(2)、10月,各子课题组形成子课题实验研究报告,各课题组老师形成本班特殊家庭学生个人档案。
(3)、11月,以学校班级为单位对不同类型(如速富家庭、特别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的特殊家庭学生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采用调查、观察、个案研究的方法,总结其在成长过程中表现的共性、个性特点,分析其反常心理产生的成因和教育对策。
(4)、12月:研究者深入不同类型(如速富家庭、特别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的特殊家庭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进行调查,从个案研究入手,分析其反常心理产生的成因和教育对策。
(5)、2010年1月,课题组的老师收集整理资料,对不同类型特殊家庭学生产生反常心理的原因进行分析,形成调查分析报告,并交心得体会和经验论文各一篇。课题组负责人收集资料并形成报告,同时整理完善研究方案。
2、中期,研究实践阶段,2010年2月—2010年8月。
(1)、2 -4月,各课题组老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家庭学生的反常心理调查分析形成自己的疏导策略。
(2)、4月,邀请专家指导课题。
(3)、5-6月,课题组反复论证特殊家庭学生反常心理与疏导对策。
(4)、7-8月,课题组的成员收集整理资料并交特殊家庭学生反常心理与行为疏导个案分析报告和阶段性论文一篇。
3、后期,2010年9月—2010年10月。
(1)、继续开展特殊家庭学生反常心理研究与疏导实践活动,召开班级师生座谈会 ;家庭教育问卷调查 ;社会问卷调查 。
(2)、跟踪回访学生的社会行为习惯,了解课题研究的成效,确定系统推广的价值。
(三)、课题结题阶段
总结经验、评审验收,2010年9——12月。
1、整理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2、撰写总结子课题实验研究报告和论文。
3、整理出一套比较切合农村中学实际的德育教育模式 。
4、分析成效,提炼经验,撰写研究报告;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展示研究成果,推广应用。
七、预期研究成果
1、形成本班特殊家庭学生个人档案。
2、特殊家庭学生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3、特殊家庭学生教育对策研究报告。
4、典型个案及案例集、论文集等相关资料
八、课题领导及管理
(一)、课题组成员
1、课题顾问组(武隆县教委、教研室相关领导)
组  长:徐大都
成  员:邱国全  肖素碧  陈明俊   陈明美   刘 群
2、课题领导小组及具体实施组织
教 师 职  务 担任职务 职 称 备 注
李德学 校教长  组长 中高 领导管理 实验经费
阚龙培 德育主任 副组长 中二 主持常务实验工作
何兴明 班主任 主研 中二 撰写整理资料
陈建中 年级组长 主研 中一 撰写整理资料
唐  兵 年级组长 实验教师 中二
李朝茂 年级组长 实验教师 中一
陈明林 年级组长 实验教师 中二
李厚平 年级组长 实验教师 中二
黄  会 班主任 实验教师 中二
戴  立 班主任 实验教师 中二
刘明红 班主任 实验教师 中二
李志民 德育教师 实验教师 中二 收集资料
(二)、保障措施
加强对整体课题实验的调控与管理,使整体课题能够得以顺利进行。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监督,保证课题组成员的长久参与性及课题进行的实效性;
2、对每一阶段的课题工作进程进行检查,保证课题达到预期目标;
3、对课题报告的撰写及各种课题材料进行指导审查;
4、邀请专家进行课题指导及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5、本课题得以顺利运行的各种需要给予充分的财力和物力保障;
6、定期举行课题组成员的研讨与培训,不断加强课题组成员自身的学习与提高。
陈建中·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人教版高中教案
·人教版选修教案
·人教版初中教案
·苏教版高中教案
·苏教版初中教案
·语文版高中教案
·语文版初中教案
·粤教版高中教案
·粤教版选修教案
·鲁人版高中教案
·北师大初中教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耒阳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参评教师-黄双红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研究》
开题报告案例:新时代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导力提升策略研究
弱势群体子女心理偏差矫正的策略研究
《离异家庭子女的德育研究》开题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