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议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拓展

浅议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拓展            
在当代语文教学中,仅凭一本书或一篇文本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语文教材决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上教师应创造性地超越教材,将学生的学习资源拓展到更为宽广的领域。教师可在教材文本的基础上精心选择教材以外的内容,利用拓展所带来的丰富内涵开拓学生的视野,积累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自主阅读学习能力,我想这正是阅读教学拓展的最终目的。 
在实践的诸多案例中,大凡拓展主要有以下几种:以某一文本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者的其他作品拓展;以文本中作者的思想情感为基点,向作者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和人格拓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不同作家的作品拓展;以课文的主题为基点,向现实生活中学生的道德修养、价值观拓展等。 
[教学情境一]:《书愤》教学片段 
教师在串讲诗意,引导学生领会了诗歌中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之后,PPT出示朱光潜、朱自清和钱钟书对陆游的评价,让学生体会陆游诗歌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板书临终时写给儿子的〈示儿〉体会他终其一生的完整的人格——爱国主义情怀终其一生,蕴涵于所有作品。 
教师以文本中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感为基点,既向作者的其他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情感,又向作者完整的人格拓展。以篇带类,带动了高中语文在阅读中探讨贫乏与丰富在阅读中探讨贫...在阅读中探讨贫...陆游其他诗歌中“铁马”、“大散关”、“出师一表”等反复出现的典故的理解;带动了壮志未酬、“战斗情节”的理解;带动了陆游其他作品中饱含的爱国主义情感的理解; 也带动了英雄悲歌的时代中“辛弃疾、岳飞、文天祥”等同类题材诗歌的情感的理解。 [教学情境二]:《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片段 
师:周末同学们已经阅读了林徽茵的《城南旧事》这本小说,作者为何以此为课题呢? 生1:城南是指北京城。 
生2:旧事,往事,写的是她童年的事情。 
教师接着介绍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在一曲李叔同的《送别》中,出示并朗读《城南旧事》的后记。   
这节课的拓展于文本阅读之前,是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拓展。教师在文本的基础上,以原著以及后记中的写作意图“夏天过去??童年重临于我。”来导入,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配乐朗读后记,渲染了文本的感情基调。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相辅相成,正是由于课前的拓展,文中阅读的难点就变得容易了。 [教学情境三]:《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片段 
     在学生理解了哈尔威船长这个人物作为一个真正的强者的精神之后,教师出示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你怎么理解诗句? 
生1:第一句中的人,他对于别人没有意义,有的人虽然死了,但是他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心里。象哈尔威船长属于第二种。 
生2:正面人物往往是后者,而反面人物往往是前者。 师:联想一下,假如生活中真的发生了灾难,你会怎么做? 
教师围绕着哈尔威船长与船共存亡,履行了他的做人之道,选择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而臧克家的诗句正是他的精神的写照。这既是以课文为基点,向类似主题的不同作家的作品拓展;又是以课文的主题为基点,向现实生活中学生的道德修养、价值观拓展。虽然联想举例不妥,但不可否认它有助于学生在认识文学人物的基础上,加深对自己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教学情境四]:《百合花开》教学片段 
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了百合花的形象之后, 
师:课文中的百合以开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仿写你所知道的人,仿照第9段(“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为他们写一段独白。 
    读写结合,以读导写,以读促写。仿写、续写、改写等方法,在诸多教师的阅读教学拓展中被广泛应用,其片断化写作往往是基于文本的理解,或是通过写作来深化对文本主题或者是人物形象的理解;或是通过写作激发学生的思维,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合理去想象;或是通过文本示范,学生仿写,进而学习修辞方法或写作手法,以期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 
无论向哪个角度拓展,基点都是文本本身。文本的内与外,内是“皮”,外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有的拓展必须围绕着 一个中心,那就是语文文本。这是进行课外拓展的根本原则。巴班斯基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凡是与学生的"学"无关的课外拓展都是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 
其次还要把握好适量原则。拓展也不是越多越好,语文教材都是经提炼的名篇佳作,所以语文课外延伸必须建立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精心选择,简明扼要,千万不可以无限制的拓展延伸代替课堂的语文训练。40分钟的课堂,教学的主体文本阅读的重点都一一落实之后,拖沓冗长的拓展是根本无法有效地展开。如:《书愤》教学中,关于名人大家对于陆游的评价,只需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两句即可;也无需罗列所有爱国情感的诗歌,只要列举学生耳熟能详的名句即可。拓展无需面面俱到,关键在于适切,要把握适量原则。 
最后还要把握好适度原则。拓展也不是越深入越好,范围越大越好,要适当合理,不能只追求课堂的轰动效应,流于形式,应该把握好拓展的适度原则。例如:某教师执教《少年心事》单元的《羚羊木雕》一课,“最近你有什么烦恼吗?”学生倾诉生活中的苦恼,教师给予疏导成为心理医生;“木雕该不该要回,你怎么看?”于是学生纷纷站在反方,一致声讨父母只看重金钱,对孩子不理解、不尊重,语文阅读课变成了学生对家长的声讨课。“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阅读教学的拓展也要把握适度原则,真正起到有效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无论是从作品主题角度的拓展、作家角度的拓展还是写作角度的拓展,恰倒好处的拓展,能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理解和欣赏语言上,而且是进入了与文本和作者对话的智慧层面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议阅读教学的语用价值
浅议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哪里 王庆祥
「专家视点」李华平:文本教学解读的价值取向
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特征及设计策略
扣“点”教学 丰富阅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