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族政策常识教案
请选中您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教 学 设 计
时间: 2009 年 3 月2日                        星期:  一
课题:第四课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一、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第  1  课时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风俗习惯及其形成、重要性,风俗习惯的多样性。风俗习惯的特点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意义。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怎样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践行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完成问题,学生不易理解的教师进行点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树立正确风俗习惯观,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
二、教学重点:风俗习惯及其形成、特点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怎样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四、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指导阅读法。
五、教学准备:精读教材,把握教材思路,编写问题。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1、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2、风俗习惯的特点
我国地域辽阔,拥有56个民族,在衣食、饮食、婚丧、节庆、生活方式等方面各具特点。
(1)、风俗习惯及其形成:
①什么是风俗习惯?
②风俗习惯的形成及形成的因素:
③风俗习惯往往是民族的重要标志。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各具特点:
饮食习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不养猪、不食猪肉。
服饰特色:
丧葬习俗:
节庆:
禁忌:
(1)稳定性(2)群众性(3)民族性(4)敏感性
引出主体
了解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及形成的因素:
理解风俗习惯
3、我国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4、阅读与思考:
结论:民族风俗习惯对民族关系有很大影响。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
(1)“保持和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2)怎样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①从思想上认识她的重要意义(不是个人的小事,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群众性和民族性,处理不好就会伤害伤害民族感情、影响民族团结)
②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要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
③必须是少数民族享有保持和改革风俗习惯的自由。
(3)落实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政策的意义:
有利民族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
1、什么是民族风俗习惯?请列举不同民族习惯的实例。
2、民族风俗习惯有何特点?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有何意义?
3、怎样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的特点及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意义
知道怎样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问题驱动,促使学生阅读理解
七、教学反思:
审批者签字:                                         年  月  日
教 学 设 计
时间: 2009 年  2 月24 日                            星期: 二
课题:第一课:二、尊重和白虎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第  2  课时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宗教的特征,宗教与迷信的区别,宗教与民族的关系。我国并行流传的五大宗教,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原因,怎样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过程与方法: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完成问题,学生不易理解的,教师进行点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想上认同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言行上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二、教学重点: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三、教学难点:怎样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四、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指导阅读法。
五、教学准备:精读教材,把握教材思路,编写问题。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宗教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二、我国的宗教信仰状况
1、宗教的特征:社会历史现象;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实体。
2、宗教活动与迷信的区别:宗教活动是在宗教活动场所按照宗教习惯在教徒自己基加利进行的诸如拜佛、诵经、烧香、礼拜等活动。迷信则是指神汉巫婆、算命先生等利用封建迷信愚弄群众,危害社会治安的活动。正常的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而迷信活动依法取缔。
3、宗教与民族的关系:有的民族只信仰一种宗教,有的民族信仰多种宗教,有的民族的全民族信教。民族问题具有民族性和群众性。
1、五大宗教并行流传:佛教(2000年历史)、道教(1700年历史)、伊斯兰教(1300年历史)、天主教、基督教(150多年)。
2、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政策: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基本内容:①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②不强制公民信教或不信教,不歧视信教和不信教的公民③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④政教分离政策⑤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认识宗教的形成及特征
知道宗教活动与迷信的区别
了解我国的宗教信仰状况
理解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三、阅读与思考:
3、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目的:
引导宗教团体和人士把爱教和爱国结合起来,把宗教活动纳入宪法和法律的范围,逐步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4、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是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的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
5、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加强信教和不信教群众的团结,把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上来。
6、作为中学生,怎样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一要在言行中认真贯彻宗教政策,尊重各民族合法的宗教活动。二要树立正确的宗教观,从小培养科学的世界观,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世界。三要坚决抵制利用宗教分裂祖国或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1、宗教活动与迷信的有何区别?
2、怎样正确宗教与民族的关系?
3、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什么?基本内容有哪些?
4、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5、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6、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7、作为中学生,怎样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知道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目的、实质和出发点
知道作为中学生,怎样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通过问题驱动加大阅读和理解,掌握基础知识达到知意行统一
七、教学反思:
审批者签字:                                         年  月  日
教 学 设 计
时间: 2009 年  2 月25 日                        星期: 四
课题:第五课 独具特色的回族文化  回族概况及来源  第 1~2  课时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回族分布特点,回族的形成,绚丽多姿的回族文化,回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回民族的风俗习惯
2、过程与方法: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完成问题,学生不易理解的,教师进行点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回族的产生及其特有的文化和奉祀风俗习惯 ,增强对回民族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回族的形成,回民族的风俗习惯
三、教学难点:绚丽多姿的回族文化
四、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指导阅读法。
五、教学准备:精读教材,把握教材思路,编写问题。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回族概况
1.回族的分布特点:
2.回族的形成
引言:在我国有56个民族的百花园中,回族是其中鲜艳夺目的一朵。了解回族的历史及其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增强兄弟民族感情,增强各民族的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都有像是意义。
1)人数相对多(9816805人,居55个少数民族第三位,排壮、满之后)
2) 居住分布广(98℅以上的县都有回族居住生活)
3)大分散、小集中。
回族的形成是历史上中亚、西亚等地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因经济文化交流进入中国,与中国本土的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人等通婚、融合入形成的。
早在唐代阿拉伯、波斯商人、传教者、学者、旅游家等沿着“香料之路”“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一部分人滞留中国娶妻生子,定居下来。到宋代,定居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已有相当规模朝廷专门划出区域供他们居住,建起清真寺、开辟公共墓地有的办起学习汉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子弟学校。
13世纪初,蒙族崛起,因蒙古人西征强行政调来数十万中亚、西亚等地穆斯林东迁中国,他们被称为“回回人”。随着元朝统一中国战争的完成,回回人分布全国各地,从政、经商、屯田、从事手工业
引出主题
了解回族的分布特点
了解回族的形成
二、绚丽多姿的回族文化
1、回族是一个重视科学和艺术的民族
2、回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回族的风俗习惯
四、阅读与思考:
制造其中以西北、中原及云南为主要聚居地,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居住格局,为回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到明代,因通婚、信仰伊斯兰教等原因,大量的汉人、蒙古族、维吾尔族人融入回回人之中,加速了回族的形成。民国政府只允许称为“内陆生活习惯特殊之国民”。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经过民族识别运动,回族正式得到国家法律的认定。
1)在数学方面:阿拉伯数学知识引进中国,弧三角法的传入,郭守敬大受其益,间接推出流传大360年精确度很高的《授时历》。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运算加倍简便,促进中国数学的进步。
2)在医药学领域:五代时,波斯人李口著《海药本草》,丰富了传统中医药物学的使用范围。“切口排脓”“宽布带高位绑扎止血”“放血疗法”“拔火罐”
3) 天文地理方面:元代天文学家扎马鲁丁建议主持修纂《元大一统志》地球仪的制作;郑和创造航海之先河,第六次行号队航海归来,编绘《郑和航海图》
1)明学者李贽在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明末清初的王岱舆称为与儒家文明对话的第一人。清代状元诗人马世俊流传作品800多首收入《匡奄诗集》清代诗人沙琛著有《点苍山人诗钞》
1)语言文字:汉语中保留了阿拉伯语、波斯语词汇。
2)回族姓氏:保留了阿拉伯、波斯人的传统,明代实行汉化政策,禁止使用本民族姓名习惯,汉姓汉名取代传统名姓出现了新的姓氏,如:赛、纳、喇、哈、海、回、冶、铁、韦、岩、等,同时使用经名。
3)特色服饰:男子多戴白帽,女子多戴盖头。
4)清真饮食:受教规影响,不饮酒不是猪肉、血液、自私的和未按穆斯林方式屠宰的畜禽,不吃狗、驴、马、骡等动物的肉,不吃一切小噢那个凶禽猛兽、奇形怪状、丑陋的东西。清真食品以“性善”“佳美”“洁净”“安全”为原则。
5)信仰:伊斯兰教
1、简述回族的形成和风俗习惯。
2、简述回族科学文化成就和杰出代表人物。
知道绚丽多姿的回族文化
掌握回族的风俗习惯
掌握重点知识
七、教学反思:
审批者签字:                                         年  月  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书籍报刊新闻出版工作涉及民族宗教问题的内容
中国的民族政策
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
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第七课第三框)
新中国民族政策发展60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