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元御《四圣心源》译读 第147节;快读网
  手少阴为心经,属火,木生火,其母当然是肝了,火生土,脾就是他的孩子了。他和肾水构成夫妻而为夫。这是来自于易经系统的规定。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最先出自伏曦的《易经》. “两仪”指“阴阳”。 四象的说法更多,如少阳、老阳、少阴、老阴;东、南、西、北;春、夏、秋、冬;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金、木、水、火…… 在身体上是肝、肺、心、肾四脏。所以黄元御的理论一句话表达就是“土枢四象,一气周流”土为位于中心的脾胃,其它的肝、肺、心、肾四象左升右降一气周流

  中国哲学的思维是天人合一系统的理论体系,是象数思维,象就是能够看到的东西(比如太阳,月亮为一阳一阴),有了象就有了“数”,这是易经的对应性规定,如同五行的数一样,是规定。
  我们今天的科学,其实是亚里士多德体系的逻辑和因果关系,这个体系也只是亚里士多德的一家之言。比如一个人得了肝癌然后死了,按照科学的描述就是,因为得了肝癌,因为死了,所以就是死于肝癌。逻辑又因果关系了吧?
  但是,其实完全不一定是这样的因果关系。得了肝癌是对的,但是死于什么的可能性多的很,也可能死于肺的毛病,也可能死于心脏病,到底死于什么就不是唯一的因果关系的对应。西医也叫死于并发症或者转移之类的。
  从理论上讲其实就不是严格的逻辑和因果关系能够知道的。
  如同鼻炎去治疗鼻子一样,肺开窍于鼻,根源在肺上,与鼻子的关系有多大?古人的象数思维很自然,但我们不行了,我们丧失了那样的思维方式或者习惯。就如同数学上的公理一样,也不需要推导和证明,而象数思维曾经是中国哲学的常识,所以古人信手掂来

  下气汤解析
  下气汤,载黄元御所撰的《四圣心源?卷四》。原方为甘草7克、半夏11克、茯苓11克、杏仁11克(泡,去皮尖)、贝母7克(去心)、五味子7克、芍药7克、橘皮7克,治气滞在胸膈右胁。去敛肺止咳的五昧、贝母,加润血疏肝的首乌、丹皮,化裁为茯苓11克、粉甘草7克、炒杭芍12克、粉丹皮11克、制首乌20克、广橘红11克、炒杏仁11克、法半夏11克的药剂,变功专清降肺胃原方,为既能右降肺胃,又能左升肝脾的升清降浊的药剂。以之作为主方,随证灵活加减,而治绝大部分内伤杂病。
  说苓健脾渗湿,治在脾而助其升。半夏和胃降逆,治在胃而助其降。甘草和中,治在脾胃,助其升降。三味和合而调理后天脾胃,助其气血生化的根源,以扶正抑邪。杭芍、丹皮、首乌,入血分,疏肝升陷,兼以平胆。橘红、杏仁,入气分,清肺理气,化痰降逆。八味和合而共奏健脾疏肝、清降肺胃、调和上下的功能,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肝升而血不郁,肺降而气不滞,心肾因此交会泰,诸脏腑紊乱的气机,因而复其升降的常态,病可向愈。
  药虽平淡无奇,然而握中央而驭四旁,复升降而交水火,所以用治内伤杂病,切病机而效可观。之所以这样,内伤杂病,多是多脏腑功能的失调,脾胃功能失调尤其显著。病机为中气不健,肝胆郁滞,肺胃上逆,脾肾下陷,而导致脾胃不和,肝胆不调,上显标的虚热,下显本的湿寒。此方和中调郁,渗脾湿而不伤肝阴,滋肝阴而不助脾湿,降浊阴而去其上维,升清阳而理其下陷,自可收脾升而肝肾随之也升,胃降而心肺随之也降的功能。使紊乱的脏腑气机,恢复他左升右降的常态,胃善纳而脾善磨,肝不郁而肺小滞,气血渐旺,各种症状自可向愈。
  湿气盛(如水气病、脾虚胀满),以猪苓片11-15克易茯苓,建泽泻11克易甘草。
  湿气盛而腹胀,以茯苓皮11-18克或猪苓皮11-15克易茯苓。
  历节(如风湿或类风湿),以土茯苓15—30克易茯苓,建泽泻11克易时草。
  胃逆纳呆,头目昏晕(如血压偏高),以炒白术11-15克易甘草(甘能令人中满,而妨食纳,且甘草补气升压)。
  暑月湿热,苔白腻而胃口小开,以生苡仁15- 20克易甘草。
  胆胃上逆,甲木化火,口苦咽下,头痛眩晕,关寸脉大,舌红苔黄,以黄芩炭11-15克易杭芍,平胆以清上热。
  脾湿肝郁,乙木下陷,小肚子冷痛下坠,关尺脉大,舌淡苔滑,以桂枝7—11克易杭芍,暖肝以助升发。
  血虚(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阻碍性贫血),以炒赤芍11—15克易杭芍,润燥以补血虚。
  心动悸,脉虚数或结代(如心脏病),以生地炭11-15克易丹皮,润血以复脉。
  血瘀头痛,经络瘀阻.肢体串痛,或半身不遂,月经涩少,以老川芎7—11克易丹皮,通经活络以祛瘀。
  月经量多,色淡神疲,以全当归 11-15克易首乌,温经补血以调经。
  脾肾虚寒,纳减轻腰痛,关寸脉大,舌淡苔滑(如胃病、慢性肾炎),以上肉桂35克易首乌,温中暖下以祛寒。
  陈年咳嗽.水源乏竭,舌红少苔,夜热烦躁,以大熟地11-15克易首乌,滋燥以生水。
  肺逆咳嗽,以广陈皮11-18克易橘红,顺气以止咳。
  胆胃气滞,胸胁痛疼(如胆囊炎、胆结石),以炒枳壳11克易橘红,破滞宽胸以止痛。
  胸胁气滞益重,以炒枳实11克易橘红,破气开滞以止痛,兼利大肠。
  更重更痛,以炒青皮7-11克或鹅枳实7克易橘红。
  肝郁胁痛(如急慢性肝炎),以佛手片7—11克易橘红,疏肝理气以止痛。
  胃脘痛疼,胃酸缺乏,食少疲困,以香橼片7—11克易橘红,舒肝以开胃。
  气滞胸闷,痰多不利,以全瓜蒌11-15克易杏仁,化痰利气以宽胸。
  胸脯胀闷,俯仰都难,以瓜蒌皮11-15克易杏仁,利气以除壅。
  咳唾痰挺,胶粘难出,胸闷气短,以炒蒌仁11-15克易杏仁,利痰遂饮以宽胸。
  气滞胸闷,大便干而不利,以郁李仁11-15克易杏仁,清肺润肠以利便。
  月经涩少,色黑有块,胸闷心烦,以炒桃仁11-18克易杏仁,活血理气,化瘀以通经。
  妊娠呕恶,食纳不开,以姜半夏7—11克易法半夏(法半夏有堕胎的弊端),和胃降冲,顺气以开胃。此主方的随证随病化裁,总而叫做“舟”。
  凭脉察舌,据症据病,于主方内加入主治某症某病的药品,而组成治疗各个具体病症的方子,且据各症各病的并发症,加减所需的药物,灵活化裁,而治各种内伤杂病。
  如心悖(心悸),以生地炭易丹皮,加广郁金11-15克、延胡索11-15克、柏子仁11-15克、北沙参15—30克、白蔻仁7—11克、赤丹参15—20克、白茅根11-15克。
  肾寒腰痛,以上肉桂4克易首乌,加炒杜仲12克、川续断15克、骨碎补11-15克、炒干姜4—7克、草蔻仁4—7克。
  咳而痰少,以广陈皮12克易橘红,加前胡12克、川贝母11克、炙冬花12克、北沙参20克、白蔻仁7克、炙五味4—7克。
  胆胃病(如胆胃气痛、胆囊炎及胆结石),以炒枳壳11克易橘红,以全瓜蒌11克易杏仁,加广郁金11克、延胡索11克、川楝子7克、广木香12克、白蔻仁7克。
  肝胃病(如慢性肝炎),加广郁金l2克、延胡索12克、半枝莲12克、白花蛇舌草12克、缩砂仁11克、赤丹参15克、软柴胡11克、焦山栀3 5克。
  胃脘痛(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炒白术11克易甘草,加广郁金11克、延胡索11克、乌贼骨12克、炒干姜4克、白蔻仁7克、三七粉4克(分冲)……。此各病的主方。据各病的并发症,而加减相应的药物。如心悸而下寒较重,另当以上肉桂4克易首乌,以补骨脂11克易白茅根。肾寒而膀胱热涩,另当以建泽泻11克易甘草,仍用首乌,以北沙参30克易干姜,加焦山栀4克……。此随证随病的加减。统而叫做“撏” 。
  拨干钧的舟,一撏之木。都是健脾和胃、升清降浊功能的主方,生气血而调阴阳,这是扶正,为御邪的根本,与各症各病所加祛邪的药物相合,抵达病所,共奏愈各症各病的功能。主方以黄芩易杭芍,加龙骨、牡蛎,则平胆而降浊,主方以桂枝易杭芍,加柴胡,则疏肝而升清。此是下气汤灵活加减化裁,用治绝大部分内伤杂病,且疗效甚佳的根本原委。之所以这样,病机相同或相近,虽病症病名不同,治可相同,异病同治。而内伤杂病,大多脏腑功能失调,升降紊乱,是其大率,即病机相同相近。升降紊乱,均当恢复他升降的常态;而恢复他升降的常态的关键,重在调理脾胃。下气汤以健脾和胃为本,兼调肝肾心肺,切中内伤杂病的主要病机,所以灵活加减化裁,用治内伤杂病,既稳当而效可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83)劳伤解:精神;右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汤
黄元御的“下气汤”,看麻瑞亭怎么化裁通治百病!
麻瑞亭--下气汤--内科病调治之法(一)
下气汤解析高上林
麻瑞亭与下气汤
麻瑞亭的下氣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