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给神秘的三焦正名

中医经络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迷团,那就是拥有实质的三焦经却找不到的实在三焦器官来。事实上,我们认为,所谓的三焦就是胰脏。这个结论我们已经在“五行学说的证明”(又名“六行学说的提出”)一文中给出详细的论证,结果是支持者很多,但反对者也不少,现在我们就这个问题作出更深入的说明。

    三焦主管的就是人体周身的白膜板油腠理。因为脏属阴,所以不应该叫手少阳三焦经,而应该是手厥阴胰经。对应地,心包经才应该叫做手少阳心包经,因为心包在本质上只是一个空腔性器官,是一个具体的腑。这样一来,经络学说就有些地方要修改了。例如,中医经络理论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足太阳膀胱经中没有胰腺的背俞穴,在膈俞和肝俞两个俞穴之间是一个空缺。而这个空缺,正是胰俞。问题是,我们的祖先们对于胰属脏而心包属于腑这个认识相信不会不深刻,但是,祖先们为什么还是把三焦胰经称为手少阳经而把心包经称为手厥阴经呢?原来是这样的,心包属于形体上属于腑,但它却行使着脏器的功能,所以祖先们就把心包称为“臣使之官”,就相当于所谓的宦官,代心君行令。宦官就是太监嘛,太监虽然是男儿身,但却是一个被阉了的娘娘腔,所以在形体与功能的比较之下,祖先们还是把心包经定性为阴性而称之为手厥阴经。对应地,胰脏虽然是脏器,但却是行使着腑的功能,就像一个女将军似的,所以尽管其体属于阴类,祖先们还是三焦胰经称为手少阳经。

    事实上,首先提出三焦就是胰脏观点的并不是晚辈,而是大有前辈在前。最先是唐容川认为三焦是网油白膜,张锡纯对此极为赞同且随后作进一步的发挥。赵隶华等则依据古人解剖中无“胰腺”一词,从《难经·四十二难》的“脾有散膏半斤”和陈无择的“在脐下有脂膜如掌大”之论说,根据胰腺的现代解剖位置及其形恰如散膏,约如手掌大,结合其生理、生化、病理,认为三焦可能就是胰腺。

    唐容川说:“三焦,古作膲,即人身上下内外相联之油膜也。唐宋人不知膲形, 以为有名而无象, 不知《内经》明言焦理纵者, 焦理横者, 焦有文理,岂得谓其无象?西洋医书, 斥中国不知人有连网, 言人饮水入胃, 即渗出走连网而下, 以渗至膀胱, 膀胱上口, 即在连网中也。中国《医林改错》一书, 亦言水走网油而入膀胱, 观剖牲畜, 其网油中有水铃铛, 正是水过其处, 而未入膀胱者也。此说近出力, 斥旧说之谬, 而不知唐宋后, 古膲作焦, 不知膜油, 即是三焦, 是以致谬。 然《内经》明言三焦者, 决渎之官, 水道出焉, 与西洋医法,《医林改错》正合,古之圣人,何尝不知连网膜膈也哉,按两肾中一条油膜,为命门,即是三焦之原, 上连肝气, 及胸膈, 而上入心, 为包络, 下连小肠大肠, 前连膀胱, 下焦夹室, 即血室气海也, 循腔子为肉皮, 透肉出外, 为包裹周身之白膜, 皆是三焦所司, 白膜为腠理, 三焦气行腠理, 故有寒热之证, 命门相火布於三焦, 火化而上行为气, 火衰则元气虚, 火逆则元气损, 水化而下行为溺, 水溢则肿, 结则淋, 连肝胆之气, 故多挟木火, 与肾心包相通, 故原委多在两处, 与膀胱一阴一阳, 皆属肾之府也, 其主病知矣。”

    弄清了这一点,对理解医理特别是《伤寒论》有重要意义。例如,一般认为少阳邪在经是往来寒热,邪在腑是持续发热。就“往来寒热”来说,历代注家的解释不尽一样。有的注家说,少阳主枢,少阳介于表里之间,当少阳之邪外出太阳之表的时候,他就恶寒,太阳病不是有恶寒吗。当少阳之邪内入阳明的时候,他就发热,阳明不是但热不寒吗?有的注家就是这么解释。还有的注家说,三阳有发热,三阴没有发热,说少阳是阴阳之枢,是阳证转入阴证的阶段,当邪气外出三阳的时候就发热,当邪气内入三阴的时候就恶寒,所以出现了往来寒热。这两种解释说得都很有道理,但却是正好是相反的,相互之间是矛盾的。前面一种解释说,是邪气出表就恶寒,入里就发热,后一种解释是出表就发热,入里就恶寒,所以使后世的学者无所适从。我们认为,往来寒热是邪在白膜板油腠理处,也确实是夹在“半表半里” 之间,或者说是界于阴阳之间,因为三焦白膜网油在四肢则名为腠理,在脏腑则名为板油,在腠理处人体当然可以通过发汗的方式驱邪外出,而在板油处人体却应该通过泻下的方式驱邪外出,如此一会发热希望发汗以驱邪外出,但里面的板油发现此路不通,所以一会又希望通过泻下以驱邪外出,由于这样引邪入阴所以表现为寒象,但在外的腠理很快也发现这样也不妥,因为这样邪气会内陷,所以又赶快调动正气以驱邪外出,于是很快又表现为发热,如此循环不断。也因为这样,少阳病禁汗吐下三法。计唯和枢机解郁结,亦即和解之法,用小柴胡汤。张锡纯说:“少阳经所居之部位,介太阳、阳明之间,此指手少阳而言,三焦所属之腠理也。而其传经之次第,乃阳明之后,此指足少阳而言,胆经所属之板油也。板油与包脾之膜油相近,故从此可传太阴。小柴胡证多兼咳,其咳者多咳吐黏液也。乃太阴湿气,经少阳之热炼铄而成。是以愚验此证,常以吐黏液为的。而(小柴胡汤)方中之参草大枣,亦所以补助脾经,断其传太阴之路也。”

    又如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郝万山前辈对本条文的解说是:“不少人认为这里的‘呕不止,心下急’和‘郁郁微烦’是少阳兼有阳明里实。就‘呕不止’这个证状来说,我认为是少阳病小柴胡汤证,‘心烦喜呕’,喜呕这个证状的加重,它不是阳明腑实证的临床特征。我们在讲阳明腑实证的时候,阳明腑实证的临床表现中有呕吐吗?有没有?阳明腑实证的临床表现中有呕吐吗?没有吧!不仅没有,还有一句话说,‘阳明病,其人呕多,不可下’,所以呕吐这个证候,不仅不是阳明病本证,而且在阳明病的过程中见到呕吐的,你还应当禁用承气汤泻下,所以你不能把呕不止当成阳明病,那绝不是阳明病的临床表现。‘心下急’是阳明病吗?阳明病的三个承气汤证,腹部的实证表现是腹满、腹胀满、腹大满不通、绕脐痛、腹满痛,哪一个提到心下了呢?都没有。所以阳明腑实证的病位在腹部,不在心下。阳明腑实证的病位不仅不在心下,而且还有一条说‘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下’,还记得吧?所以绝对不能把心下急,也就是心下拘急疼痛的这个证状当作阳明腑实证。心下急这个证状,应当是小柴胡汤适应证的那个心下支结的这个证状的加重。我们讲柴胡桂枝汤适应证的时候不是有一个心下支结吗?你看146 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就是胃脘部有一种支撑的、结滞的感觉。心下拘急疼痛应当是小柴胡汤证心下支结,这个证状的加重。所以‘呕不止,心下急’,从病位来说,没有离开少阳,‘呕不止’是喜呕的加重,心下拘急疼痛不能忍受是心下支结的加重,病位没有离开少阳,显然也没有入阳明,那么为什么证状加重了呢,这是由于少阳胆热伤津,津伤化燥,因躁成实。这个话似曾相识,邪热与胆腑精汁相合而形成少阳胆腑热实证。阳明胃肠属于六腑之一,少阳胆腑也属于六腑之一。邪在阳明,因热伤津,津伤化燥,热和阳明的糟粕相结,我们把它叫做阳明腑实证。热在胆腑,热盛伤津,津伤化燥,因燥成实,那是热邪和胆腑的精汁相结,胆汁浓缩,这就形成了少阳胆腑的热实证。这个概念我们过去可能没有听过,这基本上是我提出来的,这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病呢?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急性胆囊炎、胆道结石的急性发作,以及急性胰腺炎。大家想一想,急性胆囊炎也罢、胆道结石的急性发作也罢、急性胰腺炎也罢,你能把它诊断为阳明腑实证吗?不能把它诊断为阳明腑实证。另外,这些证候都有一个特点,它的病变部位在心下而不在腹部,你看都是上腹部的疼痛,心下拘急疼痛而不能忍受,你看胆绞痛的病人,胰腺炎的病人,那病变的部位不都是在心下吗?另外急性胆囊炎、胆道结石的急性发作和胰腺炎的病人不都有呕吐不止吗?都有呕吐不止。所以这里所说的‘呕不止,心下急’,病位不在阳明而仍然在胆腑。”

    郝前辈的解说已经是够详细的了,其不尽言处,就在于胰腺炎这一类疾病,在《伤寒论》里是被安排在少阳病篇的,胆是足少阳,胰脏不就是我们所说的手少阳吗!它们终究还是属于少阳的问题,所以最后“病位不在阳明而仍然在胆腑”这句话不如改为“病位不在阳明而仍然在少阳胆胰之腑”。如此,则条理更加清晰,再也没有疑问。

    张锡纯说:“王叔和《脉决》三焦与心包络,皆诊于右尺,后世多有诋其差谬者。愚向亦尝疑之,后见容川所论三焦与肾系,心始豁然。所谓肾系者,即络肾之脂膜。其根连于脊椎,自下数第七节处,此为命门穴,乃相火由生之处。此油膜原与网油相连为一体,上为膈膜,更上为心与肺相连之包络,由斯知心包络与三焦亦皆发原于命门。且心包络与三焦脏腑相配,又皆属火,故可与相火同诊于右尺也。”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得知,为什么糖尿病的本在于肾而标在于胰?我们一般用土克水以及水反克于土来说明问题,但在这里我们至少可以清楚地看到,肾与胰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紧密相连啊!肾气一旦受伤,则其油膜也连带受伤,此油膜原与网油相连为一体,所以主管这些白膜网油的胰也会连带出现问题。关于三焦的问题我们暂且说到这里,而关于糖尿病的问题我们将在其它篇章详细介绍,非常感谢您的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少阳病主要病位在脾胃肠和胆
三焦说
柴胡———能升能降守关门
张锡纯:小柴胡汤解
三焦
伤寒论96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