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改革这盘棋:第二步,高等教育必须转型

教育改革这盘棋:第二步,高等教育必须转型

2021-08-19 13:10·民间区长

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研究:如果以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指标,可以将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分为“精英、大众、普及”三个阶段。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时,说明高等教育就进入了大众化阶段。根据咱们国家的统计,截止到2019年,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越过50%这一关键节点,也就是说,在咱们中国,凡是高中毕业的学生有一半以上都考进了大学,咱们的高等教育,早就实现了普及化的程度。

勤奋学习的大学生

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给中国人观念上带来了哪些直接变化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8个方面的变化。#义务教育九年改十年#

第一是观念上的变化 :在50年代,60年代,甚至在70年代,能够有机会考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被普遍认为是家庭出身好或天赋高,或老师两者兼而有之的人。总之,他们都是受人尊崇,被人仰慕的天之骄子;90年代之后,大学毕业生不再包分配,大学的毛入学率达到或超过适龄人口15%,大学生虽然依然吃香,但显然也没有以前那么走俏了。到了2000年之后,当入学率达到或超过适龄人口50%时,接受高等教育已逐渐被看作是一种义务,考大学和以前考中专或者是高中都差不多了。

第二是功能上的变化:普及之后的高等教育不要是以前的精英教育,主要目的不再是仅仅培养高精尖顶级人才,更多的是提高人们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

第三是课程和教学形式的变化:普及教育阶段的大学课程,界限完全被打破,师生之间那个师带徒式的方式被完全抛弃,大学教育也逐步快餐化,学习和生活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函授、电视、计算机和其它技术进入教学。

第四是学习经历的变化:现在的大多数大学生,“时学时辍”现象增多。伴随终身教育的兴起,正规大学教育与其它生活经历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

第五是学校类型与规模的变化。以前的大学通常只有两三千人,后来流行各种高校扎堆的“大学城”模式,现如今,大学的规模已经完全不受限制,把人们聚集起来只是为了教学,其中大多数学生很少或从来不去主校园,他们几乎没有共同的标准、价值观和身份。

第六是高校领导与决策的变化:在普及教育阶段的大学办学,有越来越多的公众或社会力量介入了高等教育的领导与决策,高校公司化动作已经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第七是学术标准的变化。普及高等教育之后,对大学生的评价标准越来越低,不少学校愿意招收学术水平较低的学生,因为要提高那些低起点学生的水平比高起点学生的水平更加容易。这样的观点,促成了开放招生的原则。

第八是入学和选拔的变化 。以前哪家人出个大学生,全村十里八乡都要前来道贺,就像中了状元那样高兴。随着高等教育之后,入学选拔标准不再是望尘莫及的,只要你不是笨得无底线的学渣,你都有一半的机会从高中升入大学。

高等教育这8个方面的变化,直接又催生了高等教育的逐利化。这些年,国内很多二三四流大学,不管有没有办学条件,也不管有没有师资力量保证?看到其他大学招生紧俏的专业,自己也会想方设法地开设相同或者相近的专业,目的就是为了多招生,多收费,多赚钱。直接的后果就是:会计专业过剩、法律专业过剩、新闻专业过剩、建筑专业过剩、电子专业过剩、外贸专业过剩、电子商务过剩......

正因为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匹配,更严重的后果就是,每年八九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因此教育改革这盘大棋,需要高校从以下4个方面转型。

第一是办学理念要转型:高等教育不仅仅要为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从长远来说,更要为国家的百年大计服务。因此,咱们的高等教育,不能再停留在挣钱、创收、效益、规模上面,而应该突出高等教育在思想树人、技能立人、实用成人的办学理念。也就是说,咱们既要培养有思想观点的精英人才,也要培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人才,更要培养当前不用但长远来看国家必需的基础性人才。

第二是办学规模要转型: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甚至一个单位,规模越大就需要一种先进的文化来凝聚思想。规模越大,学生人数越多,管控的难度系数就越高。这些年的高等教育实践改革已经说明:如果招生的规模超过了师资的能力范围,那教育质量肯定就得不到保证。只有规模适度,大学老师才能避免疲于奔命的上课,才能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专业和学术上来,才能教育出高层次的国家兴旺,民族复兴的人才。

第三是专业设置要转型:现在全国各地的大学,基本上都热衷于一窝蜂的兴办所谓的热门专业,哪怕社会需求已经过剩,依然不管不顾。这种现象就导致了“我教我的学,你招你的人”这种两张皮现象。这也就是前文提到的,每年900万大学生中一半的人找不到工作,反过来企业有1900万用工缺口。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出面协调,根据国家当年的产业发展规划和人才短缺情况,调整现有的自主招生模式为有计划地定向招生,定向培养。

第四是办学模式要转型:普通专科院校,完全可以和高职院校进行合并,一些所谓的4本院校,完全可以把优秀的职业高中进行兼并,让学生一半的时间学理论思考,一半的精力学实用技术。这样,每一个大学生经过4年的学习,到毕业时就基本上都有一技之长,求职就业就不再是难题。#媒体人周刊/参与讨论#

明天更新第三步,敬请期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看中国教育百年之变
中国教育改革30年回顾 从高教大国迈向高教强国
邬大光|探索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大国道路”
组建国家开放大学的几点思考/杨志坚
独立学院难“独立”——292所独立学院“验收大考”延期系列报道之一
教育部终于强调“产品”质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