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丁玲晚年谈论自己的代表作:这书是写给毛主席的,我对他一往情深

老覃在前天写了《1948年,大作家柯仲平辞别毛主席,自称要写一部<红楼梦>式的作品》一文,文中提到:毛主席在1948年5月抵达了平山县的西柏坡村后,与之前到西柏坡参加全国土地会议的大作家柯仲平见面了。柯仲平在全国土地会议结束后,留在华北局主持编辑《中国人民文艺丛书》。毛主席到达西柏坡村时,《中国人民文艺丛书》的编辑工作已经接近了尾声。柯仲平来向毛主席辞行,声称自己准备回到陕北,沉下心来,用史诗式的笔墨来写一部刘志丹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书。

可惜的是,柯仲平后来忙碌于各种各样的工作,他的这个创作计划未能实现。

基本也在同一时期,另一个大作家丁玲也在西柏坡见到了毛主席。她已经用史诗式的笔墨写出一部反映土地革命的大书——《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关于毛主席和丁玲的交往,老覃在多年前写过《她是杨开慧的同学,崇拜毛主席,倾慕彭德怀,第四任丈夫活了102岁》一文,文中已作了详细的讲述,在这里就不再赘言了。

总之一句话,毛主席是非常欣赏丁玲的,这从他以电报的方式填了一首《临江仙》词相赠,便可以说明一切问题。

初到延安的那段时间,丁玲时常会去毛主席那里请教,主要是谈论文学,谈论写作。

丁玲后来回忆说:“那时我听他谈话,深深地感觉出自己的文学底子太薄,只能当他的听众。我,以能当他的听众为荣。”

过了些日子,丁玲被安排担任政治部副主任。她有些惶恐不安,跑去问毛主席:“主席,我恐怕不能胜任。”

毛主席不容置疑地回答说:“你能胜任,不会就学嘛!只要肯学,任何东西都是可以学会的。”

知道她正在写《警卫团生活一班》,毛主席关爱地提醒她说:“要一个一个去认识要写的人,了解他们,做他们的知心人。”

西北战地服务团在延安举行汇报演出,丁玲在节目中领衔主演一位八路军女宣传员。

毛主席特地站在侧幕旁边,从幕布缝隙里探头为她加油。

1944年6月,丁玲下基层锻炼,根据靖边县供销合作社主任田保霖的心路历程,写下了著名的报告文学《田保霖》。

欧阳山也在这一时期写下了《活在新社会里》。

毛主席对这两部作品都非常满意,写下一封热情洋溢的信,邀请他们两人到自己的住处枣园畅谈。

丁玲、欧阳山两人在1944年7月1日下午如约来到了枣园。

毛主席见到丁玲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一口气读完了《田保霖》。”

第二句话是:“这是你写工农兵的开始,希望你继续写下去。”

第三句话是:“为你走上新的文学道路而庆祝。”

毛主席这几句鼓励的话,让丁玲找到了“一条平坦宽广的路”,即到工农兵队伍中去,紧扣着时代的脉搏写作。

丁玲随后连续写出了《三日杂记》《魍魉世界》《民间艺人》《我在霞村的时候》《袁广发》等一批颂扬工农兵形象的好作品。

毛主席的夸赞接连不断。

为报答毛主席的栽培之情,丁玲准备动手写一个反映新解放区的土改斗争情况的长篇小说。

1946年夏天,当党的土改政策的指示下来,她马上请求参加了晋察冀中央局组织的土改工作队,前往怀来、涿鹿一带参加土改。

《中国土地法大纲》正式颁布之后,丁玲又到石家庄附近的宋村搞了四个多月的土改。

有了工作的实践和生活的积累,丁玲感觉“《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已经构成了”,所需要的东西“只是一张桌子、一叠纸、一支笔了”而已。

1949年6月,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初稿完成,丁玲于6月15日兴冲冲地找到毛主席汇报自己的创作成果。

毛主席拎了两张椅子到枣园前面的空地上,与丁玲并坐,一起畅谈历史、点评风流人物。

毛主席把丁玲与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人并列在一起比较,说:“鲁迅思想深邃,文章可为喉舌和风骨;郭沫若才华横溢,热情奔放,但组织性差些;茅盾的作品很有现实意义,但说教成分多了些;你呢……”

丁玲受宠若惊,赶紧打断毛主席的话,说:“我的文章不好,不能和他们相提并论。”

毛主席笑了笑,很认真地对她说:“历史不是几年的,是几十年的,是长期的,它是向前发展的,还是停止的,抑或是倒退的,时间长了,就呈现出来了。看一个人也是这样,要从几十年来看。”

送走了丁玲之后,毛主席邀请胡乔木、艾思奇、萧三一同来讨论丁玲的这部作品。

毛主席的评价是:“丁玲是个好同志,就是缺少一点基层锻炼,有机会当上几年县委书记,那就更好了。”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于1948年9月与广大读者见面,很快就被誉为“史诗般的作品”、“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中国新文学的一座丰碑”。

1951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荣获斯大林文艺奖金二等奖,一举奠定了丁玲在新中国文坛上的显赫地位。

1980年10月,《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再版,丁玲在前言中这样写:“当时我总是想着毛主席,这本书是为他写的,我不愿辜负他对我的希望和鼓励。”

有外国记者问她:“这么多年了,你对毛主席的看法有无变化?”

丁玲发自肺腑地说道:“毛主席是伟大的,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

随后,她又补充了一句:“我对他一往情深。我的遗憾是,我没能听到他对我说那么一句话:丁玲改造过来了。”

丁玲一生热爱毛主席,忠诚于毛主席,至死不渝。

她病逝于1986年3月4日,享年82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夏日读书正当时 |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丁玲:我总想着有一天我要把这本书呈献给毛主席看的
1984年,年已八旬的丁玲作家,又重新出现在中国文坛上 虽然历经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作者:丁玲)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十大系列之十大红色文学经典(下篇)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