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在课堂上,大家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课前备课是分明是这样设计的,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情形却相去甚远——有时是学生漫无边际地谈,远离了重点;有时是有人打破沙锅问到底,消耗了时间;有时是有人心不在焉,闹出个小事件扰乱了你的教学思路……凡此种种,它几乎不可能让你永远称心如意.它似乎总以一种美丽且傲慢的姿态突袭你在那灯火阑珊处,或者与你的美好期望擦肩而过,或者与你的美妙设想激烈碰撞……它就是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一、精心预设,使语文课堂更精彩。

何谓预设?语文教育专家高林生先生这样解释:预设,其实就是根据学生发育、成长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事先计划和设定的提供正确调制信息的渠道和内容;

    要上好一节课,教学流程的预设是一个辗转的过程。具体点说,预设就是:这节课我要教什么?我要学生怎么样?我准备采用何种方法?我期望学生怎么回答?想深远点还有:我期望的理想状态怎样?学生的现实状况如何?偏离了预设情况我该怎么办?预设越精彩越细致,课堂生成就越让人为之心动。

那么,语文课堂应该怎样预设呢?

第一,预设属于紧扣文本主旨来展开的。让设计层层地触及文本的实质内涵,扎实而精彩的教学都是建立在深入钻研文本的基础之上的。课堂生成固然重要,但精彩的生成离不开教师巧妙组织、有效引导。如果缺乏对文本内涵的深入把握,预设不充分,势必导致教学缺乏整体设计,东一榔头西一棒,教得碎而浅,学得散而浮。教师只有吃透文本主旨,并以此为教学的情感主线设计各环节,让文本内涵在教学中层层渗透,步步深入。这样的教学设计才形散神聚,精心的预设和恰当的生成结合,形成围绕文本“主旨之魂”而展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系统持续地展开。

第二,进行多元化的预设。多元化的预设为教学活动的展开设计了多种“通道”,为教学思路的形成提供了广阔的背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化体验可能会得出许多新颖的个性化的观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多元化的预设,来应对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把自己、学生、文本和情境等诸多因素融为一体,从而将课堂有条不紊的引向精彩。这一切都要求我们预测可能发生的一些课堂变化,思考其对策,然后存储在自己的弹性预设空间内。

第三,进行动态的预设。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动态发展的过程。只有动态的预设,对教材更深入地理解,对整个教学设计更为成熟地把握,才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而动态的预设并不是说,只是简单地备课,仔细地想好教法就行了。因为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特征等方面具有复杂性与差异性,要充分考虑到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感受到每一次课堂脉动,灵活地捕捉和处理课堂上出现的种种情况。同时我们的预设要有留白,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真正做到关注学生鲜活的生命个体,这样的预设才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动态预设人性化的预设,同时更应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预设,并给自己预留一个可以自由支配的弹性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生动起来。

同时,还要预设些什么呢?教师依据教学参考资料和教科书,预设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要预设一些关键的环节

首先,预设学生情况。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我们知道,每个人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等皆不相同,再加上课前准备的程度不一,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准确了解、把握学生的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便于制订相应的措施。我认为从以下三点来预设学生的情况,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征是不尽相同的,或者说,世界上根本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有的学生领悟得比较快,有的学生基本技能却比较差,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将学生的情况尽收眼底,有的放矢。

2.拿捏学生的心理变化。现在的学生大多敏感而脆弱,容易受伤。因此,教师要细心观察,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还要具备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根据他们的情绪变化和行为举止窥测其内心深处的变化,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应遵循这些规律进行教育。同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在兴趣、思想、动机、能力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教师要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呼唤学生的情感世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说只有在学生心目中产生“想学想习”的内在情感因素才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应该是流淌着情感的。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创设放飞灵性翅膀的机会。

    其次,要预设课堂留白。试想,一间屋子,如果塞满了东西何谈摆设?而创造也是需要空间的,它既巧妙地把语用内化这一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悄悄落实”在其中,又把课文的表达技巧“默默地”迁移,变为学生自己的表达技巧,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才能使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因而我以为教学的预设要通过“删繁就简”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比如有位老师《赤壁之战》的教学设计中,整节课大致只有三个问题板块构成:1.孙权在赤壁之战的庆功宴上会给谁记一等功?2.他的功劳簿里应该写下哪些内容?3.战争结束后,周瑜和曹操各自会怎样总结这次战争?学生似是为剖开谜底,似是为心中的英雄歌功颂德,似是为自己的成功找理由……满怀探求之心,埋头课文纷纷开始了主动而积极的阅读实践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真实而独特的思维火花不时迸射。这堂课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三个问题辐射到了整篇文章,有效地统领起对整篇文章的感悟,充分削减了许多琐碎的提问,扩大了学生领悟、交流的空间。由于没有纷繁的头绪,没有生硬的环节,给师生活动留有很大空间。教师的教学因此而拥有很大弹性,教师也可根据教学中生成的资源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在设计时切忌作茧自缚。

再次,要预设整个环节的动情点。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但是仅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语文教育是情感恣肆的海洋,因而,情的抒发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它以形象思维和情感渲染为先导,对人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广的影响,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并以精心的设计碰撞学生的阅读体验和人生体验,激动、深情、悠远是他们的共振。

由此可见,预设是语文教学的必要前提,是活水之源,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愿每个人都能握好这把金钥匙,让我们的语文课闪亮起来。



    二、关注生成,让语文课堂更美丽。

    新课程指出,教学应该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因此,课堂动态生成”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我们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机械化的“线性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板块式教学”,从“教师权威”走向“平等对话”,使新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动态变化。

    对于“生成”的课堂,钟启泉教授曾作过精辟的阐述:“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的互动中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新课程也指出,教学应该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没有按部就班地死抱预设不放,而是心中有学生,目中有学情,关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成长,从而使课堂充满了奔涌的生命气息。那么,如何及时捕捉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让它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契机,而不是夜空中一颗美丽的流星呢?

    (一)平等对话开启生成之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体对话的过程。”学生、教师、文本之间跨越时空的对话应当放飞心情,教师与学生之间关于文本的对话应当是平等、互动的过程。只有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课堂对话才能是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心连心的心潮相逐,以思促思的智力引爆,以情生情的激情奔涌。我们应当把语文教学看成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是生命之间和谐的律动,是教师、学生、文本乃至更多方面、更多范畴的对话。在语文课堂里,我们老师应当尊重学生,把学生看作一个处在发展中的有人格尊严的生命体;应当理解学生,正视学生的独特性,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应当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积极思维、大胆想象的活动舞台和心理空间;更应当欣赏学生,寻找平凡中的不平凡,对学生的每一个细小成绩给予真诚的赞赏——当一个老师成为学生的欣赏者时,那么即使只是一句简单的肯定,一个赞赏的眼神,都能使学生获得巨大精神的支持,产生超常的、无法预测的创造能力和后续力量。这种情境下,精彩的课堂才可能随时生成。



  案例1《识字6》教学片段

    初读了课文,出示第一部分“美对丑,爱对恨。……”

师:大家都听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你觉得黑板上的哪些词语可以送给白雪公      主?为什么?

生:真诚,因为白雪公主是真心对小矮人们好的。

生:助人为乐,她帮小矮人扫地,很勤劳。

生:美,她长得很美。

生:爱,她还很爱自己的爸爸。

师:故事中的小矮人,王后,王子呢?你想把哪些词语送给他们?

生:我要把美和丑送给王后,你长得很美,可你的心灵却很丑。

生:老师,我要把真诚送给王后!

    (全班哗然,有的同学说,老师,他就是不爱学习,爱出洋相,不遵守纪律。面对这种情       况,老师没有急躁,没有呵斥该学生,而是冷静地与这位学生进行了对话。)

师:你这样说一定有你的道理,能跟大家说说吗?

    生:我希望王后以后会对白雪公主真诚一些,对别人也真诚一些。

师:噢!你真是一个好孩子。是啊,这些美好的词语,我们把她们送给那些善良的人们,同        样,我们也可以像这位小朋友一样,把她们送给那些原本不够善良的人,希望有一天,他      们的心灵也变得美好。你们说呢?


    ——在这个课例中,老师给了学生一个自由活动的舞台,学生却还给老师一个精彩的世界!他们让我们看到了思维的火花,个性的张扬!我们应该坚信:学生是潜藏着巨大能量的,他们才是课堂生成的不竭活水。友好每一位学生,依靠每一位学生,也许你会大吃一惊,就像叶澜教授说的一样,课堂成了向未知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二)学生的独特体验显示生成之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再创造行为,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处境、心境的差异,必然会对同样的文本产生不同的理解,更何况是充满奇思妙想的少年儿童。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课堂生成,从根本上说,就是学生独特体验相互撞击而迸发火花的过程,是学生独特的体验在某个特定时空因为相遇而绽放出动人光芒的过程。因此,没有学生的独特体验,就谈不上心中有学生,更谈不上课堂生成的精彩迭起了。

    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我们必须让学生敢说话、说真话。课堂上,如果出现学生常常不知所措、沉默是金,常常不懂装懂、懂装不懂,常常答非所问、辞不达意,常常不说自己想说的话尽说老师想要的话这些类似的情况,那么,我们就不能说我们的课堂已经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了,而是我们已经漠视很久了。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正确理解学生的情感,营造出足够宽广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地翱翔。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多给学生一点问题,让他们去探索;多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多给学生一些空间,让学生表现自主,让学生进行个体的独特体验。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充满激情和活力、有待点燃的火炬。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和课前的预设应当是为了如何去点亮这些火炬,使他们自己发光,从而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人教版第十册选修课文中有一篇普希金的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我在与学生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在金鱼、渔夫和老太婆三个角色中,你最喜欢哪个。答案很显然,渔夫忠厚老实,金鱼知恩图报,只有老太婆最惹人讨厌,是个贪得无厌的人。可是有一个学生却站起来说,她喜欢老太婆,不喜欢渔夫和金鱼。当时,我愣住了,就问她为什么这样认为。我记得她当时是这样说的:老太婆和老头儿住在蔚蓝色的大海边,同住在一所破旧的小木屋里整整过了三十又三年,老太婆在家纺纱。三十三年的清贫生活,老太婆对老头儿不离不弃,这可以看出老太婆是一个能吃苦耐劳的勤劳妇女。而后来她的贪婪都是老头儿的纵容和金鱼的盲目帮助造成的。老头儿作为丈夫对自己妻子的错误言行没有给予管制和纠正,而是一味地盲从;金鱼呢,她报恩的方法只是盲目的答应对方的条件,这样不但没有报恩,反而让对方越发肆无忌惮。老太婆后来变成渔夫和金鱼应负一定的责任,这一席话说得真真切切,讲人性分析得是如此透彻。事实不就是这样吗?随后又有许多同学说了不喜欢渔夫和金鱼的原因。认为渔夫太软弱,没有主见,没有原则,觉得金鱼报恩的方式不可取,认为金鱼后来将所有承诺收回,没有诚信等等。人性的火花就这样在教室里碰撞,孩子们对生存观、价值观有了很深刻的认识,我想这大概就是作者想要传递的人性种子吧。

    ——因此我们说,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只有在学生获得了独特体验的课堂才能显出语文教育的博大任何知识、任何能力、任何情感态度和任何价值观,必须在特定好恶、特定切实、特定具体、特定鲜活到个体情感级、个体厉害级、深刻交往情境中、在学生的真实体验中孕育、生成、发展,这根本是教师无法包办代替的。那么,只有鼓励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独特感受和独创见解,引导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经验储备,多角度、多层次地体悟文本所涵盖的信息,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真切地体验他们在特定背景中的喜、怒、哀、乐,达到情感的交互共鸣,才能得到人生感悟,获取语用积累


   (三)开放设计迎生成之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课堂是学生和老师共同的一段生命历程,教师是不可能完全预设的。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课堂教学情景是丰富而千变万化的,常常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现象产生。语文课堂开放设计关注了学生课堂灵魂的自由,关注了学生课堂生命的成长。在新课程视野中,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这种课程观的指导下,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就必须删繁就简,变严密刚性的硬设计为高度弹性的软设计,而不必斤斤计较于细节的预设。开放设计,要善于捕捉课堂生成点。

1.生成于学生的质疑问难

问题才是起点,探究之路由此出发,科学之锁此时定位、钥匙此时开造;

问题是种子,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学生领进精彩的问题空间,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引起质疑、探究、发现;更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提问,在学生的提问质疑中捕捉到课堂生成点。

案例3《江雪》教学片断

在课堂上,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么冷的天,这个老人能钓到鱼吗?鱼儿不会上钩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也纷纷附和。此时,我马上抓住机会,问学生:那老人既然知道钓不到鱼,这么冷的天,他是在干什么?等待片刻之后,有学生终于举手回答,老人是在欣赏雪景,万里江山、粉妆玉砌,渔翁之意不在鱼,而在于雪景之美也!另一个学生马上接着回答,老人内心十分孤独、寂寞,把每一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就是“千万孤独”,多精彩的发现啊。紧接着,其他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我觉得老人是在磨练自己的意志,因为天冷可以锻炼人,考验人。有的说:这位老人看起来很清高,与众不同,诗人那种不愿与人同流合污的心迹不正隐含其中马?最后,一位学生说:老人是在钓一个春天!一语双关,是啊,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诗人在遭受沉重打击之后,仍然孜孜以求,不正是在等待他人生的春天吗?在课堂上,学生的诠释真是让我震惊,他们独具慧眼,语言精彩,观点明确,使课堂上迸发出了智慧的火花,充满了活力和魅力,显现出生命多姿多彩的美丽


平时,课堂上往往教师是主人的比例占多,串讲串问,有时学生脱离轨道马上拉回来,生怕浪费一点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有时又害怕学生造成尴尬的场面,自己下不了台,每次涉及质疑问题都是“蜻蜓点水”,有时甚至牵着他们走,浇灭了学生的火花。这堂课,我顺着学生的学路,进行了新的教学,虽然与备课时的思路,有一定的差距,但反而感到轻松,因为我看到了学生创造的火花在不断的闪烁。


2. 生成于课堂的想象拓展。

语文课程应当开放和充满活力,这就要求我们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个人的性格特点上,每个人对文本的二度创造不可否认会带上自己鲜明的特色。教师应当在课堂中创设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畅所欲言,在无拘无束的想象中纵横驰骋,在思维的彼此碰撞中产生火花。

案例4《窗前的气球》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童年的友谊是真挚的,假如我们也是科利亚的好伙伴,在不能与科利亚见面的情      况下,你还有别的办法让科利亚高兴起来吗?

生:可以放一只画着笑脸的风筝。

生:我想给科利亚写一封信,让医生交给科利亚,表达我的祝福。

生:我们还可以一起站在楼下为科利亚唱歌。

师:这个办法真好!我们现在就为科利亚唱歌好吗?(师生同唱:祝你平安,啊,祝你平安,      让快乐围绕在你身边……)

生:我想发明一种带胶的箭,一射就粘在窗户上,上面挂着一个写着“祝你快乐”的字条。

生:我还可以拿一个录音机,在楼下为科利亚播放好听的歌儿。

师: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大家真是有爱心的孩子。你现在想对科利亚说什么?

生:我想说:“科利亚,祝你快快康复!”

生:科利亚,你快好起来,回到伙伴中间吧!


    ——这篇课文带着浓浓的情感,文本价值在于教育学生“懂得珍惜友情,获得美好的人生体验”。所以,教师在这里进行了文本的拓展,表面看是训练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实质是发现学生爱心,教育学生关爱他人,是人生最快乐的。这个环节有预设,也有生成。例如,学生说为科利亚唱歌,教师就顺势利导,共同歌唱《祝你平安》,课堂教学掀起高潮,情感得到了升华。在课堂中,学生的一句句话语,表达了他们真挚的童心。


    3.生成于课堂的多元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跨越时空的对话应当放飞心情,感悟生命的历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关于文本的对话应当是平等、互动的过程。

“对话”与我们过去教学中常用的“谈话法”有着质的区别:“谈话法”实际上是教师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只是用“谈话”的方式把学生往既定的答案上引,而“对话”则是对话者之间信息的沟通、情感的交融、思想的碰撞。按照解构主义哲学的观点,“对话”应当是一种“消解”,——既消解教师在课堂里的中心地位,也消解好学生在课堂中的"话语霸权",话题也是随着对话者的关注点而转移的。在这样的"对话"中,教师和学生都会有新的思想和语言生成。

    在课堂“对话”中,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发现他们思想和语言的闪光点。孩子虽然幼小,却常常有让老师心灵震颤的时候。

    如一年级教学《两个鸟蛋》时,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这个小朋友拿了两个鸟蛋玩得那么开心,你想对他说什么?”老师设计的意图只是要求学生像课文写的那样,提醒他鸟妈妈一定在焦急不安了。没想到有位小朋友说:“他要是把蛋打破了,两只小鸟就死了。这是两个小生命。”教师没有料到一年级的小学生也能从生命的高度看待玩鸟蛋事,心头一热,马上说:“我们都爱惜自己的生命。我们也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惜小鸟。”我们看到,正是这种平等的对话使“教学相长”。


4.生成于学生的趣味创造。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课堂教学如果能向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无疑是很好的“创新生长点”。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儿童具有创造的天性,假如老师为学生搭建一个舞台,他们的创造潜能可以极大地得到发挥。课堂教学中大量的事实表明,我们往往对学生的创造潜能估计过低。而我们的种种不放心和不放手,最终将导致学生思想翅膀的退化而永远不能高飞,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肯定是一个退化的民族,那将是中国教育的悲哀,也是我们民族的悲哀,所以我们必须都相当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如有位教师上《曹冲称象》,教案中预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爱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品质。在课堂推进过程中,有些学习小组学生举手“老师,我们有更好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教师敢于接纳这一始料未及的信息,放手让学生回答,学生说:“石头又要开掘,又要抬上去、装上去,特别麻烦。曹操手下有的是兵,人站到船上方便、省力,最后只要每个人说出自己的体重,加一加,就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学生的智慧、潜力真是无穷无尽,他们敢于超越古人,勇于创新,而这些不可能是目标所能预设到的。教师在课堂上大为赞赏:同学们,你们这种敢于创新、敢于超越古人的勇气令我感动,我为你们骄傲、自豪。

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新课标”倡导下的每一堂课,都应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善于发现生成性的教育资源,进行积极的价值引导,使课堂有效“生成”,让语文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


三、正确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语文课堂充满灵动之美。

教学具有预设性与生成性双重特性。课程改革对我国过去统得过死的僵化教学进行了变革,强调教学的生成性,这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是,实践中存在的过于强调生成而弱化预设的不良倾向,却有矫枉过正、以一个极端代替另一个极端之嫌。有效的教学应当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追求生成与预设的和谐统一。
  (一)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不能忽视课前的精心预设

    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是“统得过死”。新课程对统得过死的僵化教学提出批判,有助于增强教师的生成意识并创造出教学实践中许多未曾预约的精彩。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美化、强调生成而贬低、弱化预设,便是其中之一。
   例如:一些教师认为,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注重动态生成,因而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设计得越简单越好,甚至不用备课。于是,人们时常可以看到远离文本、任意生成的现象。一位教研员撰文述说了他观摩小学语文课时“不知所措”的生成课。一位教师执教的是《乌鸦喝水》。为了让学生体验乌鸦的聪明,领悟遇到困难时自己主动想办法的道理,教师特意准备了瓶、水和石子,让学生上台演示。在一个学生演示时,一粒稍大的石子卡在瓶口,任凭怎样摆弄也进不到瓶里。教师当即抓住这个“生成”的机会,提议让学生想法解决这个难题,课堂上顿时热闹起来。学生争先恐后地拥上讲台,教室里乱作一团。但直到下课,石头依然卡在瓶口。显然,石子卡瓶的情节不是教师有意安排的,然而为了实现即兴生成,教师非让学生走“卡在瓶口的石头必须进入瓶内”这一死胡同不可。其实,换一粒小石子就能很容易地解决问题,可教师却没有引导学生这样做。
   这一错误的做法,根本的原因在于教师没能辩证地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从表面上看,预设与生成是矛盾的。其实,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教学的预设无不是为了有效生成,有效的生成也离不开精心的预设。两者都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服务于教学效益的提高。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它们都是有效教学的手段:一方面,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充分的预设,使生成更具方向、更富实效。没有精心的预设,学生再活跃,课堂再热闹,也掩盖不了教学实质上的苍白,好看而不中用。另一方面,教学需要在生成中展开,不能很好利用生成资源的课堂,往往会缺失人文关怀和创造灵性。新课程不是不要预设(也不能没有预设),而是要改变传统过于注重预设的弊端。因此,我们不能矫枉过正,用极西端代替极东端。就当前教学实践而言,尤其需要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也不能贬低和忽视课前预设。
   (二)兼容兼顾,让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互动共生
   精心预设可以为动态生成“保驾护航”----保证生成的合情、合理和有效。课堂的有效生成至少需 4个条件:第一,教师良好的素质和较强的驾驭能力,是其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基础;第二,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务实的评价机制,是其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动因;第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其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前提;第四,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有效的弹性预设,是其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关键。也就是说,新课程强调课程的动态生成,并不是说师生可以在课堂上信马由缰,而是要实现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互动共生。
      第一,坚持目标导向。教学目标是一定时空下教学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是教育者预想的教学结果。只有制定恰当、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有效的实践。教育者要充分认识目标导向的重要意义,切实制定正确的教学活动目标并用它去统领教学,这是有效教学的首要环节和前提。新课程提出“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其中“学生的发展”就是新课程下教学活动的目标,教育者要让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服务。
    第二,无为而为。曾看过这样一则报道:美国迪斯尼乐园主体工程竣工后,如何确定连接景点之间的路径成为令人头痛的问题。如何解决?设计师决定采取绘画的“留白”艺术:他们在乐园空地上撒上草籽,提前开放乐园,让游客在景点与景点之间随意踩出一条条小路。之后,设计师依照游人踩出的小径,设计出景点之间的道路。这个设计获得了“园林艺术最佳设计奖”。设计的独特匠心在于:景点之间的道路是游客自然“生成”的,而这种自然生成又是设计师精心预设的结果。游客的“有为”缘于设计者的“无为而为”。同样,教学过程要实现“鱼跃”“鸟飞”的生成,也需要预设“海阔”“天高”。“鱼跃”“鸟飞”正是“海阔”“天高”预设的“无为而为”。
      第三,兼容兼顾。一个好的教学预设要符合3条标准:一是有正确的方向;二是实事求是,符合科学规律,既不虚夸也不保守;三是简便易行,具有可检性。简单的说,就是要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合理、方法科学、措施有力,能随时检验执行的情况。为此,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生成类资源,这既是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有效动态生成的起点。 
     第四,有收有放。预设不是在课前对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完美的设计,进而形成教案,然后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展示出来。它是教师对学生课前进行的清晰理性的设想,是教师对课堂上可能出现问题的预见和对策的准备。学生的差异性和教学的开放性使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实际的教学活动在很多时候与教师的预设存在差异甚至相反。这时候,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事先预设,机智地生成新的教学方案。教师的预设要有弹性,以免临时被动。 


      总之,有效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的统一体。我们关注预设,并不是否定生成的意义,而是反对“强制性预设”;。我们提倡生成,也不是要摒弃预设的作用,而是要避免“无效生成”。预设与生成兼容兼顾、互动共生,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精彩。



   各位老师,正像我们无法预知我们将来的人生一样,课堂中将会跳动一些怎样的音符,我们同样无法提前知晓,因为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教学尤其如此。教师不能为了既维护自己的“主导地位”又显得尊重“主体”,以“研究”为名牵着学生的思维走,让其一步一步走向教师预先布置好的“雷区”,“地雷”炸了,学习也就完成了。这样思维的广阔空间既被老师霸占,思维的过程又没有张力,认识的火花也就无从迸出。

    课堂教学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讲,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发表见解和提出的问题的权利,尤其是当学生发出“不和谐的音符”时,需要的是平等,民主,宽容和开放。有了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教学才成为一种艺术,才充满生命的气息,才有了令人叫绝的“柳暗花明”。

    让不曾预约的精彩在新课程的语文课堂中大放异彩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的曲线之美
教师应怎样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
关注语文教学细节 打造精彩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
简简单单教语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