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朝一乞丐临死前,写下一首小诗,短短4句话被人传唱至今
说起乞丐,大家首先会想到什么呢?是金庸小说里面的丐帮吗?还是大街上肮脏邋遢的讨饭人?乞丐在历朝历代都存在,并且是社会的最低层人员,他们容易被社会所忽视,甚至连基本的尊重都得不到。然而,在清朝的时候,有一位乞丐在临死前,写下了一首小诗,短短4句话却被人传唱至今。
大图模式
根据史书记载,清代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有一名流浪街头的乞丐长期在京城顺天府郊外的通州一带活动,他浑身脏兮兮的,衣服破烂,两眼无神,腿上有伤,附近居民几乎每天能看到他上街乞讨,他路过人家时,只要食物,不要钱财,能果腹就很满足了,偶尔也会乞讨一些御寒用的衣物,其他则一概不感兴趣。仅凭这一点,附近的居民大多都乐意施舍给他。然而,在某天清晨,小商小贩支起摊子,准备做生意。这时候有人发现:在官道的旁边,这个乞丐已经被冻僵了。根据尸体上覆盖了一层寒霜来看,这个乞丐多半已经去世了。
大图模式
其实在古代社会,不论是什么盛世,每年都会有饿死的人。一个乞丐被饿死,更是不足为奇。然而,当地官府在接到通知后,衙役前去验尸时却惊呆了,因为他在验尸过程中意外发现乞丐身上的遗物,顿时变得不淡定起来。这件遗物看似平平无奇,只是一张写满了字的纸,但是纸上的内容却让人惊讶不已:“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
大图模式
就是这么短短4句小诗,让人看到了这个乞丐身上独特的发光点。当时的衙役说什么也不敢相信这首诗是出自这个乞丐的手笔,更难以相信一个乞丐能有这样好的学问。于是他掩盖不住激动的心情,将这首诗交给了当地的州官。州官是举人出身,他认真读完了乞丐的诗后,由衷的钦佩这位乞丐的才华,认为这首诗无论是在品质还是境界上,都一点不输于优秀的唐诗宋词。他甚至有些愧疚,认为自己是不称职的父母官,没有早早发现这样的人才,让其白白损失了。
大图模式
随后,州官下令将这首诗公布于众,好让通州的文人雅士们好好学习。州官还决定,要为这个乞丐建造一座陵墓,并且刻上的碑文由他题写。于是,大名鼎鼎的“永嘉诗丐之墓”就这样诞生了。历史上,一名乞丐还拥有陵墓和墓碑的,恐怕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为了纪念这个乞丐,后人甚至将他写的这首诗提了一个名字叫《绝命诗》,方便继续传唱。如今在我们看来,这首诗仍具有相当精彩的地方,比如诗的颔联“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意思是说,讨饭的饭囊里边存放着残月的余晖,我打着拍板迎着秋风歌唱。在这样饥寒交迫的处境下,只有心态豁达乐观的人,才能有这么高的境界。
大图模式
最后小编想说的是,虽然很多人都喜欢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实际上,真正的真相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古往今来,被埋没的豪杰、被耽误的英雄实在太多了,很多英才被埋没,很多英雄被无辜牺牲。阻止社会向前的也许不是坏人,而是被压抑的才华。诗人乞丐就是例子。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被冻死的无名乞丐,临死前写下一首绝命诗,至今被世人传唱
千古乞丐第一,无名无氏,冻饿而死前写就绝命诗
这首佚名诗可谓千古绝唱,意境行云流水,当...
一个乞丐在冻死前,写下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命诗,让无数读书人羞愧
清朝一乞丐,临终前写下一首绝命诗,流传至今,令无数大丈夫羞愧
清朝一乞丐死前作出的绝命诗,不输一些大诗人,看完让人悲叹不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