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本末倒置的英文阅读教学,终究培养不出爱读书的孩子

点 作为非英语母语使用者,中国孩子的英语素养究竟该达到什么程度?由于英语母语国家的分级体系并不完全适用于非母语阅读者,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研发出一份面向中国中小学生的英文分级阅读标准。学校和家长该怎样进行科学的阅读指导?有哪些合适的方法值得推广?一起来看外滩君对课题组成员敖娜仁图雅老师的采访。


文 | 吴妍娇   编辑 | 闻琛

 


朱永新教授曾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在如今这个倡导“全民阅读”的时代,阅读英文原版书早已不是什么时髦的概念。相对于传统语言教学,阅读显然更有助于孩子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事实上,不少父母都会早早地让孩子以绘本为起点,逐步接触英文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书以及怎么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早在19世纪初,美国学者就首次提出了分级阅读的理念,其官方说法是:


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思维水平,并根据语言学习规律,为读者选择阶梯式系列英语读物。


通俗地讲,就是孩子学习阅读时,应该阅读与其能力相匹配的书,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最好的发展。

 

事实上,英美国家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已经设计出了多种不同的“分级阅读系统”。其中最为人熟知的“蓝思”和“AR”系统都包含两个评估体系:一是对读者阅读能力的评估,二是对文本阅读难度的评级


关键点在于,为孩子创造一个最理想的“阅读区间”——在阅读难度方面,不太难也不太简单,需花一些力气但不至于造成困扰。孩子能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同时兼具思考的深度。

 

那么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中国迟迟没有出台自己的英文阅读分级系统?或者为何不直接沿用国外的分级阅读系统?

 

事实上,就在前不久,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的王蔷、陈则航教授就带领课题组,完成了《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实验稿)》(简称“《标准》”)的研发。


课题组历经整整五年,调研200多所学校,经过边实验、边改进、边评估、边建构的课堂分级阅读教学实验后,终于研发出了一套属于中国自己的、科学系统的英文分级阅读标准体系。

 

身为课题组一员的敖娜仁图雅老师告诉外滩君,近年来,家长和老师对分级阅读的现实需求越发显著,虽然市面上有海量英文书籍,却不知以何标准去选书,选定后又该如何阅读。因此,标准的出台逐渐成为了刚需。

 

“首先,你需要给孩子选择合适的书,在此之前,你得知道孩子现在的水平。分级阅读的概念就是把阅读水平和读物的内容、难度进行精确匹配。而且,分级阅读也不只是对这两个方面进行匹配,它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阅读指导方式、阅读教学模式都需配套研发。”

 

提及为何不直接沿用国外成熟的体系,课题组的敖娜仁图雅老师告诉外滩君,国外采用的是英语为母语标准的分级阅读系统,而外语读者和母语读者之间的个体差异非常大,若将其直接引入中国,可能会遭遇水土不服。

 

英文阅读素养≠英文阅读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标准》提出了“英文阅读素养”的概念,它与我们过去常常说的“阅读能力”有何差异?

 

事实上,“英文阅读能力”如今已越来越偏应试,主要指的是解码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这也是在考试中最常考察的两项基本功。

 

而“英文阅读素养”来自英语中的reading literacy,其概念的外延更广。当我们一味地强调阅读能力时,一种“伪阅读素养”(aliteracy)就应运而生了:一个孩子的解码能力很强,阅读理解能力也很强,但他就是不爱阅读。孩子的阅读能力强,也许是因为家长的督促或老师的作用,但是出了校园,就没了可持续性的阅读发展。

 

“可以说这种教育是失败的,我们最终是希望孩子能够有一个可持续性的发展。学校教育可能只是教给孩子技巧,给他创造环境,但是出了校园,孩子却不读了,这就有些本末倒置。”

 

敖娜仁图雅老师说,之所以会出现所谓的“伪阅读素养”,正是因为孩子的阅读教育,缺了一个重要的维度——即阅读品格。


阅读品格包含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两个要素。其中,阅读习惯包括阅读量、阅读频率和阅读方法,而阅读体验则强调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的情感成果,包括阅读兴趣、阅读动机、阅读态度和自我评估四个要素。


——引自《标准》实验稿



阅读能力分为4个维度、14个要素,阅读品格则分为2个维度、6个要素 

 

国外在界定阅读素养时会强调各种各样的阅读目的,其中有一个叫作 read for fun,而这正是中国孩子在进行英文阅读时最为缺乏的意识。他们往往觉得阅读是获得知识的途径,但对阅读本身并没有兴趣。因此阅读品格其实是发展持续性阅读的一种动力。

 

“分级阅读”如何分级?

 

分级阅读中最关键的,就是“分级”二字,也就是说,要为每个孩子找到合适难度的书,同时培养能力、激发兴趣,最终形成持续阅读的习惯。那么,此次的《标准》究竟是如何给孩子的阅读分级的呢?

 

课题组基于阅读素养理论框架和其他相关研究成果,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的不同心理认知发展特点出发,根据学生阅读能力、阅读品格的发展趋势,最终确定了“三阶九段”共20个级别的英语分级阅读标准结构,分别对应各个年级,并且细化到学期。

 


 

三阶九段主要由“读者能力概况”、“读者阅读素养目标”和“读物特征描述”三个部分组成:


“读者能力概况”关注本阶段读者的年龄特点、兴趣、学习特征等;


“读者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目标”具体描述该阶段读者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的发展目标;


“读物特征描述”从读者特点和能力水平出发,推荐了相应的读物。


三者互为补充,一方面对读者进行准确定位,另一方面使他们能够挑选到合适的读物,其目标都是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


——引自《标准》实验稿

 

外滩君发现,此次《标准》对于阶段的划分还是比较细致的,这一点跟国外的分级阅读系统类似。但敖娜仁图雅老师又告诉我,其实粗细与否也有一个普遍的规律,通常一个新的分级阅读系统刚出台时会比较general,随后逐步细化,但之后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又会变得比较general。这也算是一个大趋势。

 

说到底是阅读教学出了问题

 

目前,在中国的学校,阅读教学还是比较传统,这里面当然有考试的反拨作用以及教材的局限性因素。而在课堂上,老师们也往往没有太多发挥的空间。另外,大部分老师还没有接触到比较新的阅读教学理念,更别提接受系统的培训了。

 

反观美国的课堂,你会发现自己始终被书环绕着,而孩子最爱读的绘本自然是数不胜数。这得益于美国人数众多的童书作家,又有明确的阅读分级体系。

 

美国课堂首先要解决的是孩子的动机和兴趣问题,培养孩子自己提出假设和疑问的探索欲望,而不是仅仅让孩子被动地去接受。因此,除了有鼓励阅读的大环境以外,好的阅读教学方法也很必要。

 

在美国低龄孩子的课堂上,一种典型的阅读教学法picture tour会包含下面6个步骤:

 

第一步是读封面,包括书名和作者,让孩子对书的背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美国孩子往往在很小的时候就能说出一长串知名的童书作者以及他们的作品。


第二步是做预测,让孩子猜猜看这本书里会发生什么事。


第三步是读图解义,孩子最爱书里的插图,这一步可以让他们对故事有个大概的认识。


第四步是读文章,老师读的过程中会偶尔问几个问题,孩子则进行各种思维训练,包括比较、联想等等。


第五步则是让孩子进行归纳总结


最后一步是分享各自的观点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方法能够很系统地教会孩子如何阅读。


事实上,在很多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小学三年级也就是孩子9岁的时候被界定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9岁之前,孩子是learn to read,三年级之后,才是read to learn。


但遗憾的是,learn to read这个过程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中是基本缺失的,阅读只是一个工具。而且老师往往会在一开始就强调解码能力中的词汇概念,却忽略了阅读思维和习惯的训练,这其实并不利于培养真正的阅读能力。

 

敖娜仁图雅老师告诉外滩君,在课题实验过程中发现,小朋友刚接触绘本时,是完全没有阅读习惯的,他会随意翻看,而且翻看的都是图片。他对这种文本怎么读并没有概念,也没有兼顾图文的意识。因此,真正亟需要改变的是我们的阅读教学。

 

敖娜仁图雅老师也推荐了几种实验中用到的阅读教学方法,如guided shared reading,有点类似亲子阅读,往往是老师带着孩子一起读。要不然就是拼图阅读(jigsaw reading),也叫做合作阅读


有些文本比较长,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处理,那就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负责一个部分。之后各组抽一个人形成新的小组,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告诉对方自己读到了什么。这种分组阅读法很适合高年级,或者是比较长的文本。

 

另外还有持续默读(sustained silent reading),让学生每天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安静阅读,这是一种完全独立的阅读,老师不会干预。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已经形成阅读习惯的孩子,能够进一步巩固他们的阅读能力和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甚至会很自然地习得一些词汇。不同于纯粹灌输式的学习,其增长的不仅仅是词汇量,更是整体英语能力的增强。

 

当然,和分级阅读体系一样,这些好的方法也不可一味地照搬到中国,也需要经过本土化的调整。就好比在英美国家,是先learn to read,然后才是read to learn,这样的思路其实并不适合中国。因为母语国家小朋友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储备了相当的词汇量,但是中国孩子在上一年级之前没有积累那么多词汇,必须一边要学会怎么读,同时学习语言知识。

 

小贴士:家长如何指导孩子阅读?

 

既然有了标准,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操作了。作为家长,可能要从三个步骤入手:

 

首先要确认孩子在某个年龄段的认知发展水平(即读者能力概况),给孩子划定一个大概的范围,看看他适合读什么样的书。这一步主要是确定主题的思考深度和语言难度。之所以一定要同时强调这两者,是因为往往可能会出现两本书,语言难度差不多,思想高度却不一致,所以选择尤需谨慎。


接下来,就是根据英语阅读素养的目标,去一一对应读物的特征,从而选择合适的书籍


最后,是让孩子去试读,在这个过程中要考虑到个体的兴趣问题,以及对主题的适应性。

 

举个例子,如果是6-8岁的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一般喜欢小动物,好奇心强,喜欢模仿,想象力丰富,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因此,建议的读物就不宜过于抽象或复杂,而应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如家庭、动植物等主题。在方法上,则最好采取分享阅读或亲子共读的形式,读后,可以鼓励孩子用图画或表演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读物的理解。

——引自《标准》实验稿

 

敖娜仁图雅老师还特别强调,在阅读这件事上,大人一定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因为孩子会模仿大人的行为。


“如果你想让孩子爱上阅读,那么你自己要先爱上阅读,你也捧一本书和孩子一起看。”这样,孩子才有可能形成持续、稳定的阅读习惯,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素养。


点击下图立即购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小学英语阅读素养出炉,您的学生能达到分级阅读标准吗?
提早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阅读素养(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RLS)
只要掌握五点,就能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建议收藏)
中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胖·观察|要重视中小学整本书阅读“重刷题轻阅读”的伪阅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