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事半功倍的上墙法挂谁的作品?启功:张贴习作;黄庭坚:张贴法帖
userphoto

2023.08.06 河北

关注

启功先生是当代为数不多的受人们敬重的学者,集书法家、画家、文物鉴赏和鉴定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红学家、诗人为一体的国学大师,一位真正称得上大师的大师。

他于书画方面的研究,也给后人留下很多可以借鉴方法。他曾经提出落笔先画圈、功夫不单练、黄金比例结字法、影摹检验法、上墙学习法等等好理解、好作用的学习方法。其中上墙学习法,得到了很多人的验证。

启功跋宋拓颜真卿争座位帖

有人说上墙法不是启功的独创,他可能是学古人的。黄庭坚就曾经说过:“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尽管有此说,可启功先生的上墙法却与他的身世和社会环境有关。

启功先生出身皇室贵胄,但是父亲早亡,因此生活几度清苦。也正是因为这些特殊的经历,使他更加刻苦奋进,也是因此遭受过不公。“文革”期间,启功以一种特殊的方法,不间断地深入学习书法。

启功临苏轼赤壁赋局部

那时的教学和研究都得不到正常开展,启功先生更没有资格参与大字报的张贴。因为他写一手好字,因此被要求书写大字报。启功先生没有敷衍,开玩笑地说,启功先生在书法方面的成功,抄写大字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甚至有时候先把纸贴到上墙,后面由他面壁书写。他站立悬手书写的功夫,应该就是那个时候练出来的。世上事就怕认真二字,不管怎样抄写大字报,出于对书写的尊重,他都认真对待。

启功临玄秘塔局部

在这种别人看来单调屈辱的工作中,启功先生却有了意外的发展。他在书写完一张贴在墙上的空纸后,由于认真,他会回头看一眼自己写的大字报。遇见原来写好了贴上去的,也会留心。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原来觉得写得不错的,贴到上墙问题就出来了。

此后他就把这个经验保持下来,只要写完了,就会挂起来反复观察。对比研究,看看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不好。以至于考虑再次书写时怎么完善、怎么保持。

启功作品

启功先生得益于这种上墙法,在他后来的教学中,也把这个自己摸索出来的方法教给了学生。这种上墙法也叫“问墙法”,张贴的是自己的习作。目的是出于复盘考虑,上墙的功能是验收。相当于用反复书写,挂出来检验,再反复书写,再挂出来检验,直到收到满意的答卷。

黄庭坚所说的上墙法,张贴的是古人作品,是用来临摹的法帖。他在这段话前面说:“字中有笔,如禅家字中有眼,直须具此眼者,乃能知之。”

黄庭坚 杜甫寄贺兰铦诗

黄庭坚认为,学书如参禅,用笔不能全形具摹,要深刻体会用笔的含义。不能只看见用笔之“其然”,不知用笔之“所以然”。这样即便写得再怎么毕肖,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只有体会到与书写者同样的神仙境界,才能下笔时时都随人意。

一个字是这样,整篇也是这样,把体会到的这种境界养于心中,然后再书写,定会被人当作楷模来学习。

黄庭坚 七言绝句 局部

黄庭坚说的这种上墙法,目的是将要临习的法帖挂起来,时时观看,时时体会,体会原作者的用笔用意。然后举一反三,人为我用,就如同课前的预习,但比普通的预习要求高得多。与启功先生的上墙法不是同一种学习方法。

这两种方法,黄庭坚的上墙法,张挂古人法帖,用于临写之前,相当于预习;启功的上墙法,张贴的是自己的习作,用在书写之后,相当于复盘。这两种方法虽然不同,但不影响同时使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书法学习的这两个上墙法,就是教会人们在临写前和临写后都怎样用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UC头条:一种比“临帖”更有效的方法, 唐太宗、黄庭坚、启功、沈鹏都推崇
据说,启功先生的书法,是写这个练成的
1974年,启功虽然在抄大字报,却写下了这篇绝世书法!
北宋黄山谷《筠清馆法帖·杂记二则》等
侧锋与古代书法
“临帖不入帖,一切都白扯,练字不得法,再多也白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