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卢彬士的钵莲和《俦庐文稿》
卢彬士的钵莲和《俦庐文稿》

 

吴雨苍

 

五十年代初,常到苏州王长河头周瘦鹃先生的爱莲堂去看盆景。记得有一年夏天,正是周老庭院里荷花盛开的季节,去时忽然发现爱莲堂的案头,高高供着一只青花小瓷碗,碗内亭亭玉立两朵桃红色的小莲花,绿叶芙蕖,逗人喜爱!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见到的特殊盆景“钵莲”。

钵莲,又称碗莲,是莳在碗钵里的小莲花。夏日书斋清供,不但如凌波仙子,出水起舞,而且阵阵芳香,沁人欲醉。

周老以濂溪的传统家风为自己厅堂取名“爱莲堂”,他堂前挂着老友林伯希画的荷花轴子,庭前放着盛开荷花的巨缸,那天案头更高高供着巧夺天工的一碗钵莲,瓶子里也插了几株鲜艳的红莲,这个气氛环境名副其实的是爱莲堂。

周老不但好客,而且健谈,对于荷花的品种、历史、掌故、诗文等等,更是口若悬河。他从唐代白居易做苏州刺史在山塘河移植白莲(古人认为莲茎与藕质绵韧,入泥后可保护堤岸)及离任北去洛阳时带走了白荷花谈起,一直谈到明代文震孟艺圃池内的四面观音。最后他指着案头的钵莲说:“我虽喜欢弄盆景,但对这玩意儿却始终弄不成!这是卢彬士老先生送给我的,卢老一生爱种莲花,特别善于培养钵莲,他是国内唯一对钵莲有研究者。”他说着还从书斋里拿来卢老写给他的诗一首:

戊子夏为周瘦鹃先生莳钵莲,已现双花,携去为爱莲堂添清供,媵之以诗。

“花样君家(君尝谓莲为我家花)补别裁,红莲今亦入盆栽,案头清供搜罗广,敢为先生费手培。”

当时在座的有朱犀园先生(擅画松),据周老说,他栽植盆景还是从朱先生学习来的,朱先生才是盆景能手。周老自己说:由于早年体弱多病,弄弄盆景,接近花木,可以活动身体,对伏案写作的读书人有好处,所以开始跟朱先生学习盆景艺术,说不上雅人深致,至于“钵莲”这一绝技,除了卢老就更没有其他人了。

后来我通过周老和朱犀园先生的介绍,在沧浪亭可园认识了卢彬士老先生。卢先生名文炳,清末优贡,苏州人,省文史馆员。他曾在苏州图书馆工作,可园的古籍图书,一度移藏在东北街李经羲住宅藏书楼。由于彼此工作接近,于是有机会经常见到卢老悉心专一培育钵莲的情景。他从每年清明时节开始,就忙着为钵莲选种下秧,他对怎样施肥、除草、灭虫以及促使早日发花等,有一整套的经验与理论。

据卢老说:“最初钵莲这个异种,原是安庆迎江寺和尚世代秘传,已有千年历史,寺僧每年夏天发花之后供养佛前,香烟缭绕,气象庄严,从不轻易赠人,其培育方法始终讳莫如深。”后来有个叫曾影豪的获得种子和知道一些培育方法,辗转传授给卢老,经过卢老长期反复试种才获得成功。《群芳谱》、《艺海一勺》、《瓨荷谱》等书,从来没有关于“钵莲”的记载。所以钵莲可以说是园艺中独树一帜的奇工异采,是花卉中的“逸品”。

在李宅藏书楼下,卢老每天从早到晚,把许多小巧玲珑的陶瓷钵子和碗盂香炉之类,一忽儿从室内搬到室外,一遇天气稍有阴晴变化,又急急忙忙从室外搬到室内,仿佛幼儿园里的保育员小心翼翼照顾幼苗。钵莲不但能发花,红白都有,而且一个钵子里往往能发几朵花,最令人惊叹的是小小钵莲,居然还能结成小小莲实。卢老还把生平最得意的精心杰作,如并蒂、重台的钵莲,照片,以及友好唱和“钵莲”的诗词拿给大家看。可是当时似乎他并没有关于怎样培养钵莲的著作,多少年来,事过境迁,我一直引为憾事,没有及时向卢老讨教培育钵莲的方法。后来我一度调离苏州去南京,屈指算来,彼此暌离,已经二十多年时间过去了。

现在周卢两老都已先后逝世。近年由于提倡绿化环境,几乎每户家庭都摆设几盆花草和盆景,但对卢老钵莲绝艺,似乎人们有些淡忘了。前天偶然在乱纸堆里发现了一本“俦庐文稿”,薄薄几页竟是卢老遗著,没有正式刊布过的油印本,内收有“君子吟”(二十一首咏荷诗)和“莳荷一得”一篇。后者分缸荷种植法,碗莲培养法两部分,碗莲部分有九节,分述拌泥、出种、施肥、注水、曝阳、除虫、选器、扶持、收藏等,幸尚齐全。他详细说明了培育钵莲的一系列过程和技法,以及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

《俦庐文稿》首为己丑(1949)初夏作的《莳荷一得·自序》,内云:“十五年前于曾君影豪处得皖垣迎江寺钵莲名种,岁有分栽。虽余于抗战期间弃家避寇,幸未失之,嗣后益见繁殖。”又说:“荷虽易生,但种不如法,则不易花,若钵莲则尤难养,以器小易干,肥多易腐也。”特别对钵莲器皿的选择十分考究,他说最好利用入过土的古陶瓷盂钵或香炉之类:“下广而深者莳之,若钵口太弇者不可用,身狭而底浅者亦不能用。”因为钵莲如以莲子直接下种萌芽,必须留有回旋余地,如以小藕作秧,更须有充分舒展场合。一旦花叶摇曳,娇弱如临风美人,怎样扶持它,这就和日本“花道”技巧有共同之处。所以培植钵莲对器皿形制与色彩,就非常值得认真研究。《君子吟》中有一首诗,咏他为彭恭甫以秋叶式博古小碗莳钵莲事。彭与瘦鹃、烟桥诸老均有钵莲,予屡见之。后余亦得两碗,皆汉陶宋瓷钵莳之。

从《俦庐文稿》里,我们知道过去江南一带曾经有许多名贵的莲花,如松江亭林镇的蜜钵,这种莲花大约是蜜黄色的,俗称佛手莲。昆山正仪镇玉山草堂有用石板凿空压住,花能从石罅洞中萌放出来,俗称千叶莲或百合莲。

苏州拙政园和沧浪亭,本来都是夏日赏荷的去处,据说过去园内种荷花时,先把巨大的荷缸深埋池塘,荷秧莳在缸内,这样能导致荷花聚拥成簇,不致花叶东倒西歪,满池散乱。同时仍然留出宽广水面,保持碧波荡漾的情调。1953年维修拙政园,彻底疏浚河水,果然发现荷花根基都是分植在大缸里的,并不散乱。而沧浪亭向园外借景的一条河流,原来直达孔庙门前,接通府学泮池,河内尽是一片红莲,是附近结草庵和尚莳的天竺种。《俦庐文稿》的诗文里还有叙记。至于并蒂莲、品字莲以及罕见的重台玉百合,粉千层、楼上楼、金相玉质的洒金莲、绿玉镇边的钵盂莲等等,诸如此类,看来卢老生前尚都一一亲眼欣赏过的。卢老有一首“自题凭阑观钵莲小影”五言诗:“人好花亦好,人老花未老,怒放见心花(种系重台),钵小花非小。君子固爱莲,异种尔时少,心瓣与俱开,君子何矫矫?居约态自舒,励清形不搞,岁岁荷风前,好花看不了。”

他对钵莲的癖好和自得的意趣,于此诗可见一斑。

因此,这本《俦庐文稿》中关于钵莲栽培方法的秘传,值得国内外研究盆景园艺的人士重视。又因这小册系蒋吟秋先生特托乔禹门先生见惠,嘱我保管整理并写文记述,今蒋、乔二老均归道山,故作此文,以留地方故老遗韵云尔。

19828


附《俦庐文稿·君子吟》

 

君子吟自序

 

莲,花之君子也。周子爱之,以其出淤泥而不染,故独具真赏焉。昔人好之者众矣,顾品种之多,恐不今若。犹渊明爱菊,决非如今日菊业之繁滋也。余亦爱莲成癖,佳种广搜,十年前得钵莲名种,可作案头清供,同好竞索,应接不遑。年耒襄理曲藏,日涉可园,笔政余闲,喜其地广庭空,分栽尤夥,盆盎罗列,皿碗杂陈,且补莳池莲,以美园西风景焉。花时清香四溢,时集名流,绿意红情,辄增诗料。分题吟咏,闲及所无,惟体物未工,而寄情惟适,汇而录之,题曰君子吟,盖犹濂溪之旨也。至于观荷之作,酬唱之篇,亦附焉。一九四八年秋日俦庐卢文炳。

 

咏荷二十一首

 

①沧浪亭晚荷

 

沧浪亭西原有红莲,藕小而花大,色深红,多实,深秋尚花。距今二十五年前,余董浚池之役,揠藕更莳之,花益繁茂,余友居池上,时相过从,凭栏赏花,摘鲜莲子供客,助我清兴不浅。后为染厂浊流所败,偶有发生,又为运输船,舟楫及撩草摸鱼者摧折殆尽。今时现三五嫩叶,旋即不见,欲护无从,殊可惜焉,因作忆红莲诗志之。

池荷昔日榼朝霞,岁岁桥西尽吐葩,一自沧浪歌水浊,至今红藕不重花。

 

②钵莲  亦称碗莲

 

皖省迎江寺有此名种,寺僧不轻与人,余向曾君影豪乞得之,历劫犹存。经余手莳,未有不花者。除头秧外,二秧、三秧及藕带旁有芽者,均可使花,与用莲子种者异。种似小桃红,初常结实,近多变为重台,结子者较少。亦有一碗中两种俱有者。查《瓨荷谱》所载,有小水红,器小能花,或即此种与?

溯从咒钵幻生莲,便有灵根落九天,皿碗分栽无大小,花时一例色鲜妍。

 

③彭子恭甫以秋叶式博古小碗倩予为莳钵莲,

以所容过小,予初难之。经加意培植得花,携去

留影,赠我着色放大片,喜而赋此。

余有周子癖,植莲遍盆盎,尤爱钵中莲,佛国结遐想。君子约善居,勺水惯生长,岁岁常作花,时时惬清赏。艺术摄影频,罗列观既往。所恨缩本微,花容在想像。彭子乞此花,辛勤为培养。土厚只寸许,碗窄仅如掌。涌现双莲花,出水绝尘块,将镜摄花魂,扩大精神爽,饰色胜写生,同时叹无两,一片持赠予,诗心为开朗。

 

④蜜钵

 

多少名花色尚黄,莲开蜜钵益清香,合占元吉裳何灿,欲向亭林问异芳。

抗战前闻松之亭林镇某氏家园有此花,今遍访无知者。

 

⑤名种并蒂莲

 

昆山正仪东亭子玉山草堂遗址,池莲极著名,相传池面护以石版凿空出花(今审其原因,以此花并蒂形如百合,有心十余,每心有百余瓣。有人折一朵细数之,有1400余瓣,其重可知,一经风露容易倒伏,经雨尤甚。惟以石版框之,空处出花,则每簇挤紧可以畅开,盖有深意焉),花大而平,色粉红无房,不若四面莲之中耸,曩见折来一花,盛以五寸盆适满,他处未之见焉。

芳塘石版护深根,岁岁花开直到今,曾见折枝颜色好,满盘香溢簇多心。

 

⑥其二  今补

 

元代遗留千叶莲,畅开石空色鲜妍,远香堂后曾移莳,爱护无人尽化烟。

苏州市拙政园曾移莳此种,初莳花蕊极多,不见畅开,花多倒伏,或着水腐烂,以其不能畅开,遂不加护持,任其日渐消灭,今已绝迹,殊可惜焉。(编者注:拙政园于1963年又曾引种)。

 

⑦品字莲

 

君子原来德不孤,三英交粲若相扶,并头更以多为贵,别种还将品字呼。

 

⑧并头莲

 

池上花开总并头,鸳鸯叶底尽风流,不知儿女相思苦,双影亭亭度夏秋。

 

⑨重台  莲子变形,一名楼上楼

 

园满莲台佛座宜,重楼叠翠见芳姿。却缘无子心无苦,便有心花怒放时。

 

⑩大  绿

 

生自淤泥不染尘,青莲出水见丰神,诸天涌现芬陀利,无垢衣披证净因。

 

11  绿

 

同是青莲具体微,一般洁白月分辉,花房却易成莲实,缩本花容不在肥。

 

12大洒  一名洒

 

金谁把银囊渲染工,鲜明藻采现当风,似拈五色江郎笔,写出芬葩便不同。

 

13 

 

即金镶边,一名玉钵盂震象分明若仰盂,金相玉质护花须,天工巧取僧家样,幻出芙蕖瓣特殊。

 

14小桃红

 

浅晕轻红雅淡妆,玲珑花朵映晴光,爱看菡萏如桃实,疑是西池作色香。

 

15粉千叶

 

千叶莲开为竞芳,六郎傅粉作何郎,似嫌脂重污颜色,红褪花尖白曳裳。

 

16大红十八瓣

 

一品衣披作大红,数符学士瓣相同,不须映日成奇采,灵运诗篇赋自工。

 

17四面观音

 

大士凌波不白衣,一池妙相现晴辉,不须映日成奇采,翠盖浑如紫竹围。

 

18佛座莲

 

花形特大拥莲台,佛座平铺绝点埃,生长西方清净界,一花一叶一如来。

 

19咏白莲

 

佛说芬陀利,诸天菡萏香,白描当夏暑,红映褪朝阳。色相空莲界,丰神绝藕塘,花明缘得月,瓣素讶迎霜。倒影迷鸥侣,邻英耀鹭行,瑶华笼雾縠,翠盖拥云裳。品洁真君子。容娇贱六郎。波光浮玉钵,露气泄银裳。风定和烟淡,凉生过雨芳。亭亭尘以外,皎皎水中央。雅集高贤社,清瞻大士装。托根宜净土,拥现遍西方。

(余二首“赠周瘦鹃”及“自题”已见文中)

·志林片羽·

 

陆益元堂百周纪念碑

 

徐维新  陈其弟  辑点

 

陆益元堂百周纪念碑几经迁移,幸有苏州东来仪文教用品商店珍藏,至今完好无损。碑长、宽各60厘米,碑文为小篆,现辑点刊发,以供研究。

 

百周纪念

 

笔,小道也。与国运相终始。中国文化一日不断,则笔亦一日不能绝。鸿渐有见及此,爰汲汲焉以提创之,以冀国粹之不坠而文化之寿命无量焉。溯毛笔之制,固始于秦,而抉择之精实始于晋。吾乡湖州善连镇,即晋智永禅师造笔之母地。夫笔何地不有而必以湖州之产品为佳,何哉?因羊毛之坚驯无过于吾乡,水分之胶合亦莫善于吾乡,此智永之所以择兹地,而湖州名笔遂传之不朽。自晋迄元,传及我始祖启隆,结构愈求完善。因欲穷其运用,遂集碑帖以研之;抉择纤细,复雇女工以选之。元代文化最广,其时湖笔几被及于全世界,浸浸乎可谓极盛时代矣。由元而明而清,我家继述不替,均称首之。迨及我祖元苍,始设肆于姑苏城内,以洪羊之乱中歇。及先严奂章爱焉,兴继述之志,遂恢设于苏城养育巷,名曰益元堂,海内文人莫不称许。屈指迄今,刚值百年,鸿渐不忘祖德,爰思扩充其业,以发达文化是用,谨述之以为纪念焉。

民国十一年七月日                          益元堂主人陆鸿渐谨志

吴兴严正篆平江周容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花中君子------黄书元国画荷花
君子之花,圣洁之韵
古猗荷韵
苏州园林的正确欣赏方式
夏日.赏荷
六月花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