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学各科学习方法大全

科学记忆十二法

记忆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科学记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加速知识积累。因此,就要学会科学记忆。

一、交替记忆法:就是把不同性质的识记材料按时间分配。交替记忆的方法。

交替学习几门知识,从而有效地发挥单位时间的最大作用。从实践经验看,交替学习和记忆是非常有益的。

二、形象记忆法:在记忆过程中尽量运用直观形象和形象思维,以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事物的直观形象给人的印象深刻,知识比较真实具体,较枯燥抽象材料容易识记。在记忆时,应尽量运用模型、图像、照片、录像、电影、电视、幻灯等直观形象的方式。

三、自测记忆法:就是通过自己测验自己来增强记忆的方法。首先它可以帮助自己确切了解自己哪些知识没记住,那些地方易混淆,也能马上纠正,避免一再失误。其次,可培养应变能力。

自测记忆法有以下几种:①定期测验;②默写自测;

③设问自答。

四、争论记忆法:就是通过与别人对识记材料进行争论探讨以强化记忆的方法。

争论有助于记忆。争论可以帮助自己检查记忆的准确性,争论还可以使双方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互相受到启发。运用争论记忆法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动机要正确;②态度要端正;③方法要对头。

五、兴趣记忆法:就是通过培养对识记材料的兴趣以增进记忆的方法。兴趣与人的需要紧密相关,记忆与兴趣也是密切相关的,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有记忆。兴趣会使人集中注意力,对识记材料保持注意的时间大大延长。兴趣还能引起对事物的认真观察和积极思考,问一问为什么,想一想所以然。同时,人们兴趣盎然时往往表现出良好的情绪,而良好的情绪可以激发脑肽的释放。科学家们认为,脑肽是记忆与学习的关键性动力。

六、笔记记忆法:就是通过认真做读书笔记来巩固和保持记忆的方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高度概括了记忆与笔记的关系,说明了笔记的重要性。做笔记的好处主要有:①帮助理解;②战胜遗忘;③积累资料;④促进成才。可以说做笔记是一条成才的途径。做笔记的主要方式有:抄写笔记、卡片笔记。批语笔记、符号笔记、概要笔记、心得笔记、专题笔记、日记笔记。听讲笔记、观察笔记等。但是,无论何种笔记,都应注意经常翻阅,以达到巩固记忆的效果。

七、理解记忆法:就是通过对识记材料深入理解而增进记忆的方法。理解记忆比机械记忆好,它能使识记材料与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建立起密切的联系。知识结构趋复杂越系统化的人,记忆就越全面、越迅速、越牢固。那么,怎样进行理解记忆呢?首先,要对识记材料分析综合,弄清其内容实质;其次,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在运用中加深理解。实践中可能碰到意外问题,就更需要多方面的思考和学习,这就会使记忆得到巩固和深化理解。

八、比较记忆法:这是对相似而又不同的识记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弄清它们的异同以进行记忆的方法。比较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有比较才有鉴别,不经过比较就很难弄清事物的相互关系。比较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对立比较法、对照比较法、顺序比较法、类似比较法。比较的基本原则就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九、概括记忆法:就是对识记材料进行提炼、抓住关键来记忆的方法。识记材料有所简化才有所强化,所以必须提炼出材料中的关键部分,然后进行综合概括,形成一个个简单的“信息符号”,便于大脑接收、储存和提取。概括首先需要积极的思维活动;其次需要辛勤的筛选劳动。概括记忆法的主要形式有:主题概括、内容概括、简称概括、顺序概括、数字概括等。

十、联想记忆法:就是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的记忆方法。依靠联想,人们把输人大脑的信息穿串编排,构成记忆的网络;依靠联想,人们从记忆的仓库中寻找所需的材料。该法不但有利于迅速记忆,而且有利于巩固记忆。

十一、歌诀记忆法:就是把识记材料改编成为歌诀的形式来记忆的方法。由于该法要求语言编码韵律化,所识记的材料应具有语音和谐、节奏鲜明、顿挫有致、语言精炼、句式整齐等特点。编制歌诀的方法有罗列法、概括法、简缩法、特征法、对比法、谐音法等。

十二、运算记忆法:就是把需要记忆的数据转化成简单的算式,从而帮助记忆。把枯燥无味的数据进行形象加工,会起到奇异独特的效果。常用的方法有:①加法。例如,李时珍于1578年写成《本草纲目》,可想为15=7+8。②减法。例如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时间是公元前770年,可想为7—7=0。③乘法。例如,1644年清军人关,明朝灭亡,可想为16=4×4。④除法。例如,秦王赢政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可想为2÷2=1。⑤叠加法。如党的一大是1921年,二大是1922年,三大是1923年,按加一递增;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1917年护法运动开始,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顺序是叠加二;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1931年九一八事变,1941年皖南事变,顺序是叠加十;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889年第二国际成立,顺序是叠加百。

记忆的方法和技巧很多,可以灵活运用,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切实可行的记忆方法。这样,就一定能够提高记忆速度,巩固记忆效果,取得好的成绩。

预习与复习方法

预习是听课前的初步自学,其目的就是在课堂正式学习前做好知识准备工作。

预习是一种完全的自我学习行为,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自学。预习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预备性阶段,就像运动员正式比赛前的准备活动一样,它不要求预习者在预习阶段就能完全理解和掌握全部学习内容,只要求能解决部分问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就可以了,而主要问题可以放在课堂学习中去解决。预习是为课堂学习打基础的,通过预习,对课堂上教师讲什么内容可以大概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怎样进行预习呢?

1.通读:通读内容包括课前提示、全文或一个章节。应该到边到沿,课题、注释、图示都要知道。这样,通过通读就能使自己大体了解整个教材的基本内容。2.作记录:通读时,对自己不会读的字词、不理解的句子、不会解释的内容都记下来,以便在课前问老师或同学,或者在课堂上认真听讲,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大凡经过费时费力解决的问题一般会长期不忘。

3.思考:通读完教材后,还要思考下列几个问题:下节课老师讲什么内容?新旧知识有什么内在联系?下节的内容和已学习过的有关知识的异同点?这样通过思考,承上启下,融会贯通,就可以举一反三.事半功倍n课后复习是课堂学习的延续,是巩固、消化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怎样进行课后复习呢?

1.独立做作业:作业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准备的,是巩固课堂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手段。因此要独立认真地完成作业,这对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具有重要意义。

2.整理笔记:课堂上要记笔记、记板书。板书是教师精心设计的,是对课本知识的高度浓缩。课堂上把板书和教师讲的重点内容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补充、查缺补漏,使其整体化、完善化。二是扩展知识,把板书具体化,把知识点扩展延伸,充分展开,成为一个知识网络体系。

3.卡片复习:自做卡片,卡片小巧灵活携带方便,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课后把主要知识点、重点和知识网络图表写在卡片上,可随时随地翻阅查看,是对知识理解记忆和巩固的有效途径。

4.询问讨论:在课堂上听不懂或不甚理解的高难度问题,课后要积极主动及时地询问老师或同学,还可以和同学讨论。通过讨论,取长补短,既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学到了知识。

5.前后联系:教材在知识结构上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复习时把有关知识前后联系起来,既能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又能巩固记忆。

6.“过电影”:把当天学到的知识,在课后、午休或晚睡前几分钟从头到尾在脑子里想两遍,一遍想不起来可以看书、看笔记和卡片,第二遍思路就清楚了,犹如放电影片一样。这对知识巩固是一个好方法。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还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久而久之,知识就记忆犹新了。

选择题审题法

我国现行各类考试中考察学生的各种能力,其中审题能力很重要,审题错了,其他都无从谈起。对于选择题来说,审题显得尤为重要。只要审好题,选择题就得以顺利完成。那么,如何审好选择题呢?

一、审题干:首先要弄清题干的中心意思,因为它是题目的主题部分,决定着题目的中心要求。审好题干直接关系着选择题的任务能否顺利完成。随着考试改革的深入,越来越测重对能力的考核。题干越来越多地引人材料,弄清材料的中心意思,也就成为审题干的关键。因此,就必须分析题干的阐述层次,还要注意题中的标点符号。弄清层次,就可较准确地确定出题干的中心内容。

二、审关联字词:审关联字词的目的是弄清题目要求。所谓关联字词,就是指那些用于连接题干与题支的词语。关联词语可分为“要求型”,例如“这是因为”、“这说明”、“归根到底是由于”等等;“指向型”,例如“正确的有”、“错误的是”等等;“归属型”,例如“从哲学上讲是”、“用经济学观点看”、“属于唯物论的有”等等。审好这些关联词语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着选择题答案正确与否。一定要看清、看全、看准关联字词。千万不要粗心大意,一看而过,粗枝大叶害死人。

三、审题支:审题支主要是弄清题文意思。题支也是选择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能体现命题者考核方向与意图的。命题者常在题支中针对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安排一些干扰题支。这些干扰题支的类型大体有“认识误区类”,即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认识上的误区,即错误的题支。“因果倒置类”,即题目要求是原因,而题支出现是结果,或者前后颠倒过来。“题干重复类”,即题支与题干说的是一个意思,甚至于题支只是题干的重复。“题干异化类”,即题支是题干的异化,或与题干根本没有任何关系。这就要首先弄清题支是否正确,把错误的题支排除掉。四、审联系:即弄清楚题支是否符合题干要求。选择题是由题干与题支两部分、由关联词语连接而成的一个整体。要想正确地选出正确答案,必须完整地审好题,而不能孤立地去审其中某一个部分。有时孤立地看题支是正确的,但如果把题干与题支联系起来就会发现或是因果倒置,或是题干重复,或是题干异化,把这些不符合要求的题支一一排除,剩下的当然就是正确的选项了。在审联系时,要特别注意题干与题支之间必须是直接联系,而不能是间接联系。如果是间接联系的话,题支也是不能选的。

看来,审好选择题,一是要仔细,二是要认真。一丝不苟,再联系教材和时事政治,就可能减少失误了。

语文学习法

学习语文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记诵法。对于课本上的范文和课外读到的名篇佳作,要反复诵读,直到能够熟记或背诵其中的名言佳句、精妙词语、精彩段落。朱熹说:“凡读书,……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经久不忘。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只有熟读许多名篇佳作,才能逐渐领悟名家在遣词造句、状物写景、明志抒情、布局谋篇等方面的佳妙之处,逐步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同时,只有熟记大量词语。句式,运用起来才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

二、泛读法。吕叔湘先生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事实的确如此,因为要想学好语文,有效地提高读写能力,光靠课本上的几十篇、几百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课外大量阅读名家名作。鲁迅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有“读书破万卷”,才会‘下笔如有神”。北京景山学校曾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阶段,要学习朱自清、赵树理。巴金、老舍的大量作品,五六年级集中一段时间学习鲁迅作品;在低年级学习短小的古文、古诗,到初中《古文观止》几乎整本地学,这种做法是很有道理的。

三、练习法。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指出:“一切语文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语言文字是一种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而任何工具的掌握主要都得靠练,如同叶圣陶先生所说:“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因此,要学好语文,必须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就写作练习来说,要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并经常写一些读书笔记、观察笔记,主动地练习写一些散文、短诗、评论。“开始不一定图巧、图妙,应该力求其正确。把自己所见到、所听到、所想到的东西,正确地写下来,这是很必要的事。写得多了,写得久了,自然也就会巧起来、妙起来。”(郭沫若语)

数学学习法

数学学习方法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

一、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是数学之“本”,一定要下大力气掌握。数学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定理、公式是推理论证的工具。数学中的一切分析、判断、推理都得依据概念、公式来进行,它们是学习数学,进入数学大门的通行证;是解题的理论基础及有力武器,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要透彻理解各种定义的由来、内容、特征,掌握其本质,并注意新旧概念间的有机联系,使数学定义成为判断的有力工具。要明确定理、公式的成立条件、推证思路、主要功能,只有这样,应用时才会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这里还应该指出的是,学习数学概念不仅要解决“是什么”与“怎么样”的问题,更要解决“是怎样想到的”即“怎么来”的问题,以及有了这个概念以后,“理论将怎样建立与发展起来”即“又怎么去”的问题。这样弄清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的来龙去脉,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实际意义,使新旧知识联成一片,才能掌握完整的、系统的知识,才会运用,即使在忘记了的时候也能自己推导出来。同时,要在对定理、公式理解变通的基础上牢固记忆,“以记导用”,“以用促记”,这样,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二、要认真领会数学教材中的例题,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认真总结其中的规律,归纳其中所用的技巧和思路,学会运用这些技巧和思路来解决问题。三、解题练习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训练方法,一定要思路开阔,灵活多变。解题证题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方面,做足够数量的习题练习,是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必要途径。

解题能力的高低,证题方法的得当,决定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一方面取决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又是在练习作业中锻炼培养出来的。在练习作业中会训练思维,开拓思路。怎样才能提高解题技能,并逐渐形成技巧呢?

一要练习一题多解,并选择其中最简便方法。

二要全力从条件中找出问题的特殊性。一个题能用某种技巧,多是由于它具有某种特殊性,找出它的特殊性,是运用技巧的关键。

三要学会“变术”。孙悟空会七十二变,变来变去,才打败了取经路上众多的妖魔鬼怪,解决了取经路上一个个疑难问题。同样,数学解题,也要善于灵活地变换角度、变换思路、变换解题方式,不能一条道走到黑,钻牛角尖。

四要学会“搭桥”。代数中的换元法、几何中添加辅助线法,都是常用的技巧,看起来麻烦,实际上和过河搭桥一样,不如此就不能沟通某些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

外语学习法

一、排除本民族语音干扰,正确掌握语音。

初学外语者往往按照本民族语的发音去听和发出外语语音。例如:会讲普通话的人将英语音标[tr]的音听成或说成“粗”,将俄语的(国际音标为da)的音听成和说成“达”。只有经过反复比较,促使分化,才能将自己的发音纳入外语语音系统,从而正确地知觉和复现外语语音。一般说最难的发音是与本民族语类似而容易相混的声音和发音方法完全不同的声音。为此,在学习外语语音时,首先要搞清楚每个音素的发音部位和方法;其次,一定要进行分析比较,造成视、听形象的优势,这样才能找出差别、甄别正误。注意把外语和本族语的发音作比较,找出发音困难所在,力求排除本族语的负迁移,同时利用它的正迁移作用。又如英语的清浊音问题:有的同学把字母b读成汉语的“必”,把do读成“度”。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英语字母b、d和汉语拼音字母b、d的发音方法不同。英语[b]、[d]、[g]都是浊辅音,发音时声带振动;而汉语中b、d、g都是清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经过比较不难纠正这些错误。又如湖南的方言的干扰,易将q[kju:]念成求[tlju:],将glass[gla:s]读成[gala:s],将日语囗囗囗读成汉语的giao(壳),将囗囗读成laxi(拉西)等。这就应注意排除方言干扰,及时反复纠正。总之,掌握外语语音,既要听老师的读音,又要看其发音口型,采取视——听模仿法,同时配合发音要领,观看发音部位图表,有条件时可将自己的发音用录音机录下,然后放给自己听,以便正音。这样多听、多练、多模仿,不断纠音正调,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二、多种方法并举,大量识记单词。

初学阶段,主要是靠机械记忆,尚未摆脱小学里“强记”的学习方法。这时,记忆力强可以作为优点发挥。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会碰到大量的词汇,这时应由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发展。记忆单词的方法有多种,但可以重点掌握以下几点:

1.把单词放在具体的课文和环境里去记忆。集中大量时间、大块时间来记忆单词,往往是无效的。

2.重复记忆。要分散时间经常见面。并且每一次都要充分利用各种器官协同动作去记忆,如用手写,用口读,耳听自己的发音,眼看单词的形状,脑子里想这个单词怎么用。如果第一天学了15个单词,那么这天晚上休息前应花十几分钟边读、边写。边想,使大脑同时留下单词的音、形、义的信息;第二天早晨用六至十分钟去记忆这15个词;第三天用五分钟记忆一次,然后过一周后记第四次,一个月后记第五次,这样经过五次重复识记,就能较好地记住这些单词了。

3.依发音记忆。英文字的读音和拼写有密切的联系。同学们在学习中也往往会由读音想起一个单词的拼写,这种习惯是好的,这种“望文生义”也是有益的。

4.联想记忆方法。即利用外语本身的各种联系去记忆。如异形同义词对比联想;同形同音异义词的对比联想;等音异义词的对比;同义词的对比;音义相反词归成对偶进行对比等等。

5.用构词法记忆。英语单词中有大量的词根、前缀、后缀,掌握一些词缀记忆单词,是大有帮助的。

三、善于比较,学好语法。

初学者在学语法时,都要配以大量例句来琢磨,在大量的口语活动的基础上就慢慢地能琢磨出语法的规律了。比如在学习时态时,十几种时态看来很多,而且有几组还难于区分难于掌握如过去时和过去完成时就难分辨,一般时和现在进行时也较易混淆,这时用例句来比较就能一目了然。此外,与汉语相同的语法概念和结构形式较容易了解,而与本族语不同的语法概念和结构就需注意其特点。例如同是代表一个概念,在汉语为他动同,而在外语则往往是自动词。如不加以比较,找出其异同,就会把外语中某些自动词误认为他动词。

四、加强听和说训练,学好口语。

培养听和说的口语技能,是锻炼用外语进行思维,全面提高外语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口语练习要使听说方面达到一定的速度,掌握好正确的声调,这是提高外语口语技能的重要因素。为此,口语练习第一要注意掌握语音的时间因素,如音素延续时间,音节与音节之间、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的间歇时间,以及声调的高低、强弱等,因为它们都有着表意的作用。音素的延续或间歇时间过长或过短,声调的高低强弱掌握不准,都难以准确地表达思想。作为屈折语的英语、俄语等,其声调的高低对于区别词义往往有很大作用,但作为胶着语的日语,其声调高低对于区别词义的作用远不如俄、英语重要。第二要注意速度问题。初学者用外语交流思想时,往往是借助本族语,通过心译再转化为外语,这种心译过程影响着听说的速度,所以口语练习必须逐步克服心译活动,学会用外语进行思维。要尽可能建立起用外语的语言环境,经常用外语对话,使外语和自己的感知觉、动作。思想、情感建立直接联系,而无须本族语言起桥梁作用。

五、加强阅读书写和翻译训练,提高书面语技能。

书面语技能的形成要靠阅读书写和翻译三种技能的锻炼。

阅读理解外语作品开始是通过以本族语为中介的心译来实现的,随着外语程度的提高,心译活动的功能逐渐减弱,最后达到直接地理解外语。如养成预习课文的习惯,是锻炼阅读的好方法。在课文之外,还可选一些有趣的、单词量不太大但常用的文章来“精读”,同时另选择一些文章作为故事来“泛读”,可加快提高阅读能力。

练习书写过程应注意的是书写与读音有时是不一致的。如英语的know[nou]、high[hai]中的k与gh不发音,俄语的囗中囗读为T,化为清音,日语的“囗囗囗囗囗囗囗囗”中的囗读成囗,囗读成囗的音等。要通过书写与读音的对比,加以区别,以免误写。用外语表达思想的书写练习可采用缩写、改写已学课文或还原式翻译,逐步养成自由表达思想的能力。

在阅读、书写技能锻炼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进行翻译技能的锻炼。翻译要求更高的技能。它要求释译者的两种语言都具有较高的水平。因为只有通晓外文才能透彻理解,这是前提,只有精通中文,才能确切表达,这是结果,二者是有机联系着的,不能截然分开。为了培养翻译技能,要善于对两种语言的异同进行比较,特别要注意其不同点。在翻译锻炼过程中,不断地作这样的比较分析,才能有效地提高书面释译的水平。至于一篇优秀的译文,要做到信、达、雅,那就更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了。

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

记忆单词是英语学习中面临的难题和任务。英语是拼音文字,abcd等26个字母,经过排列组合构成几十万个英语词汇,如果只靠死记硬背,那真是太难了;但如果科学巧妙地抓住规律去记忆,采用灵活的记忆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机械记忆法:该记忆法适合初学英语者。因为接触的词语量少,单词简短,词之间的联系不多,容易记忆,所以可巧妙地设计随身携带的生词卡片,随时随地背诵记忆,还可进行单词记忆竞赛等。

二、“五用”记忆法:学习和记忆英语单词时需要精力集中。要调动五种感观参加训练学习,以获得最佳效果。即:用眼睛看着,用嘴巴念着,用耳朵听着,用手写着,用脑子记着。眼、口、耳、手、脑同时并用,提高学习效率,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三、理解记忆法:就是利用单词之间的各种联系,如重读音节的读音相同,拼写结构相同,词性相同,词义相反或相近的词进行科学的分类集中,按照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学。这样学习,七零八散的单词就有了可循的规律。因为英语单词是声音和音节的结合,而不是孤立的字母拼凑。在读音和拼写形式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很多词发音与拼写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学会一般读音规则是非常必要的。平时要注意把开音节、闭音节。字母组合等基本语音知识运用到拼写单词中去。英语中许多词拼写与读音并不一致,但其排列组合也是按一定规律构成的。如果变化前缀或者后缀,词根就可以构成很多词。因为在读音上、拼写上、意义上可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可以“成串成串”地记。这样做,不但有助于记忆,而且也丰富了自己的英语词汇。

四、奇想记忆法:奇异独特的事物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青少年更喜欢奇特事物,喜欢奇想。如果把英语单词造出一个个奇异的特征,有鲜明的形象特征,采取奇特的趣味记忆,记得会更牢固,效果会更好。

五、分类记忆法:就是把英语单词按其性质、用途等归纳分类,使其系统化,就容易记忆了。可分为人体部位的,还可以分为学习用具、交通工具、动植物等多种多样,活学活用,方便记忆。

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很多,如比较记忆法等等。但是,不管采用哪种方法记忆,也都要把学习过的单词经常复习,要“温故而知新”,熟能生巧,巧就是规律、诀窍。

思想政治课学习法知识、能力、觉悟是学好思想政治课的三要素,必须在学习中狠狠抓住这三个要素不放。

一、学好基础知识。

思想政治课传授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知识。它包括马列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两个部分。基本概念部分,例如《辩证唯物主义常识》中的物质、意识、唯物论、辩证法、形而上学、矛盾、实践、真理等;《政治经济学常识》中的商品。价值、货币、资本、工资、价值规律、剩余价值、经济危机、垄断、帝国主义等;《社会发展简史》中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阶级、国家等,必须在充分理解其含义的基础上熟记定义。基本原理部分,例如关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关于内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关于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关于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经济危机论以及帝国主义论的基本原理;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等等,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力求能联系实际加以运用。只有在正确地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才能完整地掌握基本原理。

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全人类精神文明的伟大成果,是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是提高新一代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的有利武器。因此,我们要下大力气学好它。要在教师指导下把每个部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排个队,一个个地弄清楚。对教材的难点、重点,务必真正弄懂、吃透教材。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原理要注意区分清楚,如规律和规则,劳动力和劳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等。掌握好基础知识是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基本功。

二、锻炼运用能力。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吃透了理论,为的是运用。因此,提高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根本目的所在。

怎样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成为自己的能力呢?

最根本的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把教材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同当前青少年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恰当地结合起来,使自己逐步学会运用基本原理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三、提高思想觉悟。

将知识和能力转化为政治思想觉悟,是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政治课成绩一方面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他们的觉悟程度。学习政治基础知识、锻炼运用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注意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注意改造主观世界。知识、能力、觉悟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不可偏废的整体。掌握知识可以提高能力,而这两者最终应转化为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

时事政治复习法

时事政治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想学好时事政治,就要做到“四结合”,即听与看相结合、讲与赛相结合、主与次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听与看相结合:听就是听广播、听报告会等形式学习时事政治;看就是看电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看报纸和杂志《人民日报》、《瞭望》、《半月谈》等来学习时事政治。不但要听和看,更要把国内外重大事件记录、收集整理、保存下来便于应用。收集整理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过程,形式方便灵活,自主性强,记忆深刻。这也算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吧!

二、讲与赛相结合:讲就是在听和看的基础上,举行时事政治讲演,把搜集的材料在同学中进行交流,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赛就是举行时政竞赛。利用课余时间把搜集来的重大时事进行归类,在此基础上,互相提问,互问互答,互相帮助、补充。

三、主与次相结合:学习时事政治,一定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一般来说,国内与国际时事中,以国内时事为主;国内的政治、经济、体育、军事、教育、文化的内容,以政治、经济方面的内容为主,千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习时事政治不能死记硬背,一定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如中共十五大精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澳门回归。人口和资源环境问题等等。

历史学习法

历史基础知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史实性基础知识,一类是理论性基础知识。史实性基础知识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名物、典章、制度等。理论性基础知识包括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更、阶级斗争的状况、社会制度的演进以及上述几方面的相互关系等。而这些知识又是由五个要素构成的——是时间二是地点,三是人物,四是内容,五是评价。了解了这些特点,循着这些特点去学习,才能逐步地钻进去,才能窥见生动活泼的历史画卷的奥秘,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根据这些特点,吸收到丰富的文化营养。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学好历史课呢?

第一,要采取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

首先,阅读课文时要找出课文中的主要史实和基本结论,要找出课文中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他的主要事迹,并对他作出基本的正确评价。其次,要注意做到新旧知识的衔接,学习每一段内容,要思考它与旧知识有什么关系,要把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去思考,了解它们在整个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以及与前后史实的联系。这样一边整理一边学习,就会逐步理清历史线索,弄清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使之成为具有规律性的知识,这样才能清晰地掌握每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内容)、意义(作用),做到以史带论、史论结合。再次,要注意研究编、单元、章、节、目的标题,掌握它们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标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历史知识连成系统。

第二,要采取制表图示的学习方法。

历史基础要素较繁杂:在时间上,要求你能记住每个朝代的起止年代、重要历史人物的产生年代或一个统治者在位时间等,能计算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距今有多少年;在地点上,要能识别中国历史地图上的重要山脉、河流及其流向,识别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能掌握、描出国家的疆界以及农民起义进军路线,能读懂教科书上的插图等。至于人物事迹、事件内容及其历史评价等要素就更为繁杂。要把握这些繁杂的内容,先要一段一段阅读、理解,然后还要把消化了的历史知识概括。归纳、整理,制成历史朝代演变表,历史事件比较表,重要年代关系表等等,这样才能把课本上的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设计图表的过程是:先画出草图,将教材的内容加以简化浓缩,然后再从草图中去掉次要因素和次要联系,这样就可做到以简驾繁_目了然。例如,可以编制秦统一中国大事年表,明清时期科学家、文学家和他们的代表作简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比较表等等。这种列表图示法,可以使历史知识经过消化,达到简化、系统化,既便于记忆,又便于比较分析,从中明晰地看出历史的总体发展趋势。

第三,要采取知古鉴今的学习方法。

学习历史为的是“知古鉴今”、“古为今用”,要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要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这就要求站得高,望得远,发掘得深,要把历史学习与自己的思想实际联系起来。可通过写一些笔记、评论或小论文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例如:通过学习历史,我们了解了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了近千年,社会发展、文化科技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直到明朝后期才逐步缓慢下来。我们不妨深入思考一下:为什么这样一个文明古国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这样联系实际、结合现实的思考,可以使我们不忘历史教训,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壮志。再如,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经涌现出无数的志士仁人、英雄人物,从林则徐、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直到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他们历经千辛万苦,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终于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他们的宏伟志向和献身精神,可以激励我们继承革命传统,努力学习,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献身。这样联系实际、结合现实来学历史,才会明确目的、学出兴趣,加深对历史事实的理解,逐渐把握历史的真谛。

历史知识记忆法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主客观条件,实施不同的方法。因历史知识需记忆的内容很多,下面介绍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

(一)利用歌诀记忆:如对“张衡发明地动仪”可记为:科学家里数张衡,“浑天仪”器他发明;测定地震“地动仪”,早于欧洲一千七(百年)。又如对“郑和下西洋”可记为“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东、红海岸,早于欧洲半世纪,出发地点刘家港。”

(二)特点记忆法:如唐朝灭亡后,在黄河流域先后建立的五代是:后梁、后盾、后晋、后汉、后周。每个朝代的前面都有个“后”字,可按特点记忆:“梁、唐、晋、汉、周,前面加个后。”

(三)专题归类法:将同类型的历史基础知识,予以专题归类。如中国古代史上各朝代的货币:战国时,秦国是圆形方孔钱,赵国是铲形币,楚国是蚁鼻钱,齐国是刀形币;秦朝是圆形方孔钱;西汉是五株钱;新养是大钱;北宋是铁钱和纸币;明朝时,白银成为流通的货币。

(四)比较记忆法:许多历史事件,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差别。为防止张冠李戴,可以采用比较记忆法。如记忆两汉时期两次同匈奴、西域的关系。

西汉同匈奴的关系:①公元前200年,平城之围和亲政策;②汉武帝时对匈奴三次大规模战役。

东汉同匈奴的关系:①公元73年,窦团出击北匈奴;②公元89年,窦宪大败北匈奴。

西汉同西域的关系:①公元前138年、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②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

东汉同西域的关系:①公元对年,班超出使西域;②重建西域都护。经过比较,一目了然,便于记忆。

(五)纵横联系记忆法:把有关的历史知识总结归纳,梳理成条,如天文学、医学、货币、农民起义……下面以我国古代医学上的成就为例:①扁鹊与“四诊法”;②《内经》;③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④华佗的“麻沸散”与“五禽戏”;⑤唐初的分科医学校;③《唐本草》;①孙思邈与《千金方》;③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等。

(六)浓缩记忆法:把课本中的一段话或一个问题,用几句话或几个字概括,在浓缩的过程中,可以对事件本身的认识加深理解,以利记忆。如介绍《皖南事变》,课文用了约400字,可以浓缩成:“在第二次反共高潮中,1941年1月,国民党8万人在皖南茂林袭击新四军9000人。奋战7昼夜,千余人突围。叶挺被扣,项英被害。事变后,我党坚决回击,重建军部。”还可浓缩为:“1941.1,8万,茂林,9千,7夜,扣叶,害项,重建。”

(七)地理方位记忆法:借助地理学科中的方向位置,利用形象的图形记忆历史知识。其特点是形象记忆与理解记忆相结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如:

(1)“一”字形记忆法:用于记忆行政区的界线或行军作战的路线。

(2)“十”字形记忆法:用于记忆疆域四至。

(3)“品”字形记忆法:用于鼎足而立的国家、政权、地区。如魏、蜀、吴三国位置;宋、金、夏的并立;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开始反攻的三路大军过黄河、挺进中原后建立或发展的根据地等。

(4)“米”字形记忆法:多用于5个或5个以上方位的历史知识,如清朝前期的疆域;19世纪后半期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等。

(5)“丰”字形记忆法:如战国七雄的位置。

(八)利用历史地图记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总可以在历史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许多历史活动与地理环境有着重要的联系。但教材的历史地图一般比较复杂,可以把课本上的地图作些取舍,设计简明地图。也可以编成口诀记忆:“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

(九)诗词记忆法: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写的诗词,内容有其现实性。背颂这些诗词,对历史背景的理解和对历史年代及历史事件的记忆很有帮助。如章炳麟1904年写的“题慈禧七十寿辰”:“今日幸颐和,明日幸海子,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庆有;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此时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此时又割东三省”,指慈禧太后七旬时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结束后,在美国签订的《日俄朴次茅斯条约》中把中国的东北割给沙俄和日本。由此向前类推,六旬指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签定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给日本;五句是指1884年中法战争后签订的《中法新约》,清政府同意法国在云南开埠通商,修筑铁路,中国西南的门户被打开了。记住了这首诗词就记住了三个历史年代、三个历史事件和三个条约中中国领土被列强分割的情况。世界历史复习法

有的同学感觉到学习和复习《世界历史》比《中国历史》要难得多。《世界历史》中的人名、地名字多难记;事件多,有的又不相关连,复习起来没有头绪,无从下手,下面就谈谈怎样复习《世界历史》。

一、全面复习,抓纲理线。世界历史上下五千年,纵横五大洲,内容多,头绪杂。因此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理解全部内容,不可忽略任何一部分。当然,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全部内容确实不易。因而复习时要抓住纲,理清头绪和线索,以便于尽快掌握基本知识。如世界近代史的纲是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并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即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可以归纳为四条线索:①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无产阶级革命运动;③民族解放运动;④争霸斗争。这样抓住纲,理清线,纲举目张,世界近代史的脉胳就掌握了。

二、抓住重点,提炼要点。在全面系统复习的基础上,对每一章节的重要历史人物及重要事件要进行分析,明确重点,然后提炼要点。①以内容(历史事件)作线索;②以时间为线索;③以地点为线索;④以人物为线索。应根据历史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如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可按时间提炼要点的方法:a.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b.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成立;d.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转折点);e.1781年约克镇战役胜利;f.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三、灵巧妙法,加强记忆。明确重点、要点后,关键是采取最有效的方法记住这些基础知识。如:①网络记忆法,按时间顺序,列举史实要点;②归类记忆法,将历史知识归类,提炼出要点来记忆;③浓缩记忆法,将史实压缩成几个词、句、字来记忆;④特征记忆法,通过分析,找出事件的特点来记忆;⑤图表记忆法,将相关的历史知识、问题编成图表巩固记忆;③直观记忆法,观看历史题材的电视、电影直觉记忆;①比较记忆法,把相同、相似类型的历史事件(也可和中国历史比较)加以比较、鉴别,同中求异,异中求同;③口诀记忆法;③谐音记忆法;④读写记忆法等。

四、反复训练,提高能力。平时要对每一章节、每一单元进行认真训练,最后进行总复习,多角度、多题型的强化训练。内容要以基础知识为主,题型要多样化、题量要适当、难度要适中,通过训练以灵活运用历史知识,提高审题、解题的能力,这是进一步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过程,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历史概念复习法

中学历史内容繁多,要在短期内掌握,困难不少。尤其是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有时会越记越糊涂。可采用以下几种记忆方法:

一、规律记忆法。大量的历史知识之间存在着一定规律。如,两河流域中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其地理位置容易混。观察地图发现,底格里斯河在东北,幼发拉底河在西南。这样,只要记住“底”字结尾的河流位置在底下这个规律,就记住其地理位置了。又如,我国史书中称阿拉伯为大食,巴格达哈里发国家为黑衣大食,开罗哈里发国家为绿衣大食,科尔多瓦哈里发国家为白衣大食,国家与大食名称容易混。只要找出离我国越近颜色越深这个规律就迎刃而解了。

二、谐音联义记忆法。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的音义达到记忆的目的。如古希腊悲剧家埃斯库罗斯和喜剧家阿里斯托芬,怎样区分悲与喜呢?悲与哀同义,而“埃”与“哀”同音,抓住这点就记住该问题了。又如古希腊具有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家是赫拉克利特和德漠克利特,前者用“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的比喻来记赫拉克利特(河),就不难记忆该问题了。

三、联想记忆法。该法的特点是由记忆对象联想到熟悉的知识,由此直接得出应记的结论。如,英法百年战争中出现的法国农民起义领导者吉约姆·卡尔和英国农民起义领导人瓦特·泰勒,两人的国别容易记混。可以联系蒸汽机的改良者瓦特是英国人。由此得出,名字中有“瓦特”二字的农民领袖是英国人。

四、地理方位记忆法。是利用熟悉的地理位置记忆历史概念的一种方法。如:公元前525年,波斯灭埃及;公元前539年,波斯占领巴比伦。这两个年代极易混淆。可以利用巴比伦比埃及离波斯近这一地理知识,就能记住波斯先占比较近的巴比伦(公元前539年),后灭较远的埃及(前525年)。同样,波斯被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灭亡是公元前330年,希腊屈从于马其顿统治的时间是公元前338年这两个年代,也可以利用希腊离马其顿较近,波斯离马其顿较远这个地理位置特点而进行区别记忆。

另外,还可以用口诀记忆法和趣味记忆法等等方法来记忆容易混淆的知识。例如用“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的口诀来记忆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也可以用“形似皮靴,脚踏地中海”的形象比喻来描绘公元前对年,爆发了世界古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奴隶起义——斯巴达克起义所在地意大利半岛。

历史年代巧记法

历史事件发生年代的“偶然性”,增加了年代记忆的难度。如何有效地掌握历史年代的记忆方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理解事件之间的联系。可以利用历史事件彼此的相互联系来加深记忆。例如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党的成立都是重大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都要求记牢。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在马列主义指导下,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又为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这三件事的特征是每隔2年发生一件,只要记住十月革命是1917年,就能记住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党的成立。又如1898年戊戌变法、1899年义和团运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这些事件前后紧密联系,知其一也就知其他了。

二、运用坐标记忆。我国现行纪年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可用坐标记忆法来记年代。

以数轴标年。即以“0”为原点,公元前为“一”,公元后为“+”。如:

---+---+---+---+---+---+--+--+---+---+---+---+---+--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公元前476                            公元476

中国奴隶制结束                     西欧奴隶制崩溃

①从图中可以形象地看出,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1000年左右;而且数字相同,只是公元前后之分。②也可以看出,公元前年代数字越大,离今越远;公元后数字越大,离今越近。

三、运用对比记忆。1640年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提出“均田免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第一国际成立);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始);1861年俄国改革(美国内战开始、清政府设置总理衙门、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夺取清朝最高领导权)。利用相同年代不同事件进行对比记忆,有利于巩固知识。

四、利用时间间隔五进或十进等规律帮助记忆。近代史上,差不多十年左右就发生一次大规模战争。如1883——1885年中法战争,1894—1895甲午战争,1904—1905日俄战争,1914一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相隔两年的重大事件;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第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1917年护法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共成立,1923年二七罢工、中共三大,1925年五卅惨案,1927年南昌起义,1929年古田会议,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胜利,1935年遵义会议,1937年七七事变。相隔十年的重大事件:如1901年辛丑条约,1911年辛亥革命,1921年中共成立,1931年九一八事变,1941年皖南事变,1951年西藏解放,1961年党提出克服困难的八字方针,1971年“九·一三”事件,1981年宋庆龄逝世。又如:1905年同盟会成立,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1925年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1935年遵义会议、“一二·九”运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再如:1917年十月革命,1927年南昌起义、八七会议,1937年七七事变,1947年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1957年反右斗争。

五、利用古今中外历史上发生的相似事件对比记忆。如: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刘备称帝的前一年(即220年)曹丕称帝,后一年(222年)孙权称帝,三国鼎立。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在古希腊的雅典发生了梭伦改革。把有关事件联系起来,对照比较,以加深理解记忆。

四种纪年法

《中国历史》教材中经常出现诸如“共和元年”、“贞观元年”。“辛亥革命”、“公元××年”等等历史年代和历史事件,这些称谓是怎样来的呢?

帝王纪年法。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纪年方法,它是以帝王即位之年或次年为元年,依次则为二年、三年……按顺序计算。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时间是西周时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从此以后,每一个帝王都有确切的纪年,如周平王元年为公元前770年;汉高祖元年是公元前206年。春秋、战国时期较为特殊,在全国范围内采用东周帝王纪年。在列国中,则以诸侯纪年,如周平王三十一年和楚武王元年都是指公元前740年(见“中国历史纪年表·十二诸侯”,“周·春秋纪年表”)。

年号纪年法。年号纪年法是帝王纪年法的继续,自从汉武帝(刘彻)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开始,以后我国历代帝王就都用年号纪年了。例如,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他的统治时期就用“贞观”纪年,贞观年间指的就是公元627年至公元649年。从西汉的汉武帝到清朝的宣统皇帝,我国历史上共有600多个年号。有的皇帝有好多个年号,如唐高宗李治有14个年号,武则天有17个年号。明清的诸位皇帝都是使用一个年号。如明成祖一直使用“永乐”年号。因此,明清两朝时也就以年号作为皇帝的代称了。例如“崇祯帝”、“康熙帝”、“乾隆帝”等等。但在历史书籍中通常用“双时法”,即将公元纪年附在后面,如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

帝王纪年法也是如此。

干支纪年法。我国古代使用的由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依照一定的顺序,配对组成的纪年法。甲、乙、丙、丁、戊、巳、庚、辛、壬。癸组成了天干;十二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六十年轮回一次,称一甲子,周而复始。该种方法始于汉代,是我国古代文史资料记事用的纪年标准,与年号纪年法并用。在我国的历史教科书里,该纪年法多用于近代史方面。例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庚子赔款、辛亥革命等。干支纪年法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凡是甲字开头的,公元年代的末位数必然是4,乙字开头的是5,丙为6……辛为1……依次类推。例如: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发生于甲子年,即184年;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年是1894年。又如《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901年;辛亥革命则发生在1911年,其尾数皆相同。

公元纪年法。是世界上通用的纪年方法。公元就是公历纪年,公元元年是开始纪年的标志,相传这一年是传说中耶稣的诞生年。由公元元年开始,向前推算称之为公元前X年,向后推算称为公元×年(可以省略“公元”二字)。从推算的数字中可以看出,公元前的年代,数字越大,距今越远;公元后的年代则正好相反,数字越大,则距今越近。这种纪年方法在欧洲6世纪时开始使用,全世界普遍使用则是在公元1400年前后。我国是在辛亥革命后才使用公历的。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会上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9月27日,我国政府决定,把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历史复习中的比较法

在历史复习过程中,运用比较法整理历史发展线索,能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从而培养自己的概括力、综合力、分析力和鉴别力。一、归类比较法。复习时,按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教文化等专题归类作比较,系统复习。如复习中国古代史。①政治方面: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代改革,如春秋管仲改革、战国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周周世宗改革、北宋王安石变法等;边疆地区管辖等。②经济方面:各时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等;赋税制度,如鲁国的初税亩制度、西汉的编户制度、北魏及隋唐初的租庸调制度、唐朝中期的两税法、明朝的一条鞭法、清朝的地了银等。③民族关系。④科教文化:分哲学、史学、文学、艺术、医药学、天文历法、数学、科技文化著作、四大发明等。

通过归类比较法复习,对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发生的同类或相似的历史事件加深理解,系统掌握,进行归类比较,是训练归纳概括能力的一个好办法。

二、分析比较法:在归类比较的基础上,把性质相同或相反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分析。如:比较秦朝和西汉前期统治政策,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西汉初期和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史实比较,分析统治政策连续性的重要性;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影响,分析其异同;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异同,分析三个条约分别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比较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比较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的异同;比较国共两党两次合作;比较我党工作重心的几次转移、分析原因和条件等等。通过分析比较法复习,不但加深了记忆,也训练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横向比较法:①是把同一历史时期中国历史上和世界历史上所发生的不同或相类似的历史事件作对比。如:公元前594年,中国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商”,雅典出现梭伦改革;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行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夺取清朝最高领导权,俄国废除农奴制、美国内战争爆发;1917年,孙中山领导护法运动、俄国十月革命;1919年,中国爆发五四运动、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共产国际成立;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重庆谈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等等。②是把不同时期世界上所出现的相类似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如:世界三大宗教的产生;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世界史上三次无产阶级革命(六月起义、巴黎公社、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欧洲的文艺复兴和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等等。

通过比较法复习,使其认识历史事件的异同点和特征,不但加深了理解记忆,巩固了基础知识,而且也增强了鉴别能力。

词语揣摩复习法

中学历史教材内容广泛,涉及古今中外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年代等等。这就需要全面复习,把握重点;既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又要十分注意突出重点;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从遣词造句上、揣摩词语的不同用法上得到启迪。教材在叙述重要历史事件时,常用一些表述词语。如中国现代史的内容,凡用以下七种修饰语或断语之一者,无疑是记忆复习的重点。

(一)“转折”:这个词通常用在历史发展进程的关键处,可以说是一字千钧。如:“八七”会议“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的转折点。”遵义会议——“这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二)“标志着”:用来表示这是路标式的大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正式成立”;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三)“揭开了序幕”:用来表明历史翻开了新一页,写下了历史新篇章。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四)“奠定了基础”:多半用来表明具有奠基性质的大事。如:大生产运动——“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整风运动——“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五)“开始”、“开端”:往往用在某个时期某个阶段重大历史事件开端处,在许多情况下,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五四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起,“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开始了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六)“第一”:在众多同类事件中具有最早、影响最大的性质。如: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第一次党代会;第一个党纲;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第一个农民革命根据地;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国在奥运会夺得第一块金牌等。

(七)“最”、“重大”:是对众多同类性质的历史事件作权衡后所下的断语,具有高出其它同类事件的重要地位。如: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陕甘宁边区的生产运动搞得最热烈;等等。

另外,凡属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事,诸如各种“政变”、“事变”。“事件”等也都应该是复习记忆的重点。

地理学习方法

一、读书看图对照法。

学习地理首先要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地理表象。地理表象就是地理位置、地形(如山脉、河流)以至地图等等地理事物在人脑中所形成的表象。这些正确表象的形成是理解地理知识的基础。

根据表象的来源,可以把地理表象分为两类。一类是地貌表象,即由直接观察局部地区的实际面貌所形成的表象,如人眼所见的山地、河流等形象所形成的表象。这类表象所反映的是较小的空间。另一类是地图表象,即由观察地图而形成的表象。地图是表示地理空间关系的图形。它所包括的领域比较大,远远超出视力所及的范围。所以,地图表象所反映的是较大的空间。我们学习地理不能到处去实地考察,主要还是通过地图表象来学习的。

因此,我们学好地理,必须掌握“图”、“书”对照法,即一边看书,一边看图,把书中用语言表述的内容移到图上。只有这样形成习惯,才能建立正确的地理表象,掌握好地理知识。

这里应引起重视的是地图的学习和运用。须知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必要工具,又是“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地图的图表语言是国际通用的。各种地理事物的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等,都要用地图加以显示。离开了它,就不易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就无法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获得真正的地理知识。因此,在学习中要充分运用地图,认真锻炼读图、用图的能力,这是学好地理关键所在。

要学会读图、用图,先要学好地图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包括搞清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等高线和地形图,以及图例、注记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如果这些基础概念不清,不会运用,就不可能正确地阅读地图。例如,不懂得经纬线的性质,就谈不上用经纬网来确定方向;不了解比例尺的各种表示方法和意义,就不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同样,不明白等高线的意义和表示方法,也谈不上利用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地表的高低起伏状况等等。掌握了地图知识后,还要不断地有意识地反复练习,把它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作为帮助自己继续学习的工具。常用的地图有:挂图、图册、课本插图、填充图,学习中要配合使用。例如,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地表高低起伏,色彩鲜明,但不易看清山脉分布和走向;而在课本中的山河分布示意图上,山脉走向却十分鲜明突出。二者结合对照使用,就能达到互为补充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地图册和插图的注记不尽相同,要仔细查看注记,对照使用。

二、用好同类比较法。

比较法是识记地理知识的有效方法。地理学习中的比较法,从形式角度来看,有列表比较、单项比较、综合比较或地图对照比较等方式。从内容角度来看,可有以下几种:①类比法,即将同类地理现象或不同类地理现象的相同属性作比较。②纵比法,即将同一地理对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状况加以比较。③横比法,即将同类地理对象在同一发展的阶段上加以比较。④对比法,即将对立的地理现象和地理区域的特征进行比较,使各自的特点显明有力地显示出来。⑤联系比较法,是揭示地理内在联系和相互联系的比较方法。

三、培养学习兴趣法。

培养兴趣是学好知识、形成能力的前提。初学地理时往往对自然地理、区域地理感到枯燥、抽象。这是由于感性认识不多,对学习地理的意义认识不深的缘故。怎样培养兴趣呢,这就需要不断深入认识学地理的意义,特别是作为一个现代人学习地理的意义。自从现代工业迅猛发展后,大量的地下资源被发掘利用,而随着作为动力资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废气、废水、废碴无尽止地向外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同时,不可更新的资源越用越少,出现某些资源日益短缺的危险。地球上人口的增长速度愈来愈快,在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速度同经济发展速度不适应,这样就出现了世界性的人口问题。因此,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成为全世界人类普遍关心的问题。如何协调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已成为现代地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现在我国正进行四化建设,这些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具有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懂得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在从事建设时,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起来考虑,不去干那种杀鸡取卵、自毁家园、贻害子孙后代的蠢事,这是时代赋予地理学科新的历史使命。如果能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学习地理的意义,就一定会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

为了提高学习兴趣,还要联系实际,逐步培养对地理本身的逻辑体系产生兴趣。地理课程具有文理相通、人地结合的特点,它的综合性、区域性、系统性和时代性很强,而且人、地、物紧密相关。因此,联系当时当地的实际,最易引起学习兴趣。例如在“农村、牧区与城市”一节中,既讲了农村人民的生活情况,南方与北方如何因地制宜种植不同的作物、采用不同的耕作制度等,还讲了同南方、北方的地理环境相适应的人民生活风俗习惯:北方农村房屋的建筑材料,原来多就地取材,以土坯垒墙,屋内有土炕,可以生火取暖;南方则以石块、竹木、砖瓦为主,屋顶斜坡大,便于排水。北方人的主食多为面食,逢年过节有吃饺子的习惯,冬天下雪后,堆雪人、打雪仗是孩子们最有趣的游戏;南方人的主食多为大米,生长在江河湖海边的孩子们多爱游泳,端午节的龙舟竞赛,是南方水乡传统的娱乐和运动节目。思索这些联系,把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结合起来,这种联系实际的思考是十分有趣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轻松愉快、精神放松的情况下,记得多,理解得深。学习过程不应伴随任何一种紧张状态。这是在学习地理时尤其应该注意的。

地理知识巧记法

一、谐音记忆法。运用该法可把复杂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经过总结抽象编成顺口溜、趣味语言好学易记。如地壳的物质组成按从多到少顺序排列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元素,可记为“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二、精编提纲法。地理课内容多而复杂,要想全部记忆不可能也不必要。精编提纲,就是把教材内容归类,列出重点,把需要记忆的知识尽量集中,使内容系统有条理,而且概括,方便记忆。

三、单字记忆法。就是通过减少记忆语言数量从而达到易记目的,把一长串地理语言简成一些单字便于记忆。如:我国200mm等降水量线为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一线,可记为:张、兰、拉、喜一线;农业商品率高的国家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荷兰、丹麦,可记忆为美、加、澳、法。新、荷、丹等。

四、歌诀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地理事物等编成歌诀,帮助记忆。这样节奏感强,便于背诵。例如,我国的主要煤矿可编成以下歌诀:鸡西鹤岗平顶山,阜新峰峰和开滦,太原大同阳泉煤,淮北徐州加西山。

五、类似联想记忆法。有些地理事物之间在性质、成因、规律等方面有类似之处。通过类似联想有助于发现地理事物的共性,强化记忆。例如,里海与日本的面积大约均为37万平方千米。又如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气候区内的自然带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六、游戏记忆法。有的地理知识可以适合做游戏,可通过此法帮助记忆,寓学于乐。例如复习长江、黄河时,学生可分为两大组,分别代表长江和黄河;每大组再分为三小组,分别代表上。中、下游。这样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根据有关内容,开展答题接力游戏。

七、关系联想记忆法。根据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从属、并列等关系增强知识记忆的方法。如因果关系:地球自转一地转偏向力一盛行风向一洋流的流向;从属关系:总星系一银河系一太阳系一地月系;并列关系:风化作用一侵蚀作用一搬运作用一沉积作用一团结成岩作用。

八、综合记忆法。把零散的地理现象与地理事物进行组合。概括,把它们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记忆。如夏季风及雨带的推移可归纳为具有“三停两跳”来加以记忆:5月停在南岭,6月跳到长江中下游,停留1个月左右,7~8月跳到华北、东北。

九、直观形象法。就是对地理事物的特点、特征,利用现有或自制模型、图片,帮助记忆。例如,利用地球仪可以便于理解记忆经纬度的划分;利用《中国政区图》便于记忆各省市区的位置;利用沙土堆成的山地模型,便于理解记忆山地的地貌类型与等高线。另外,还可借助别的事物来加深记忆。例如,在复习亚洲时,可以借助左手,使手背向上弯曲,按地图的方位放好,拇指表示阿拉伯半岛、食指表示印度半岛,中指表示中南半岛,无名指表示朝鲜半岛,小指表示堪察加半岛。这样,亚洲的几大半岛和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就完全形象地表示出来了。十、理解记忆法。许多地理知识仅靠死记硬背不仅记忆难度大,而且也记不牢固。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容易记并记得牢。该法就是在弄懂地理原理的基础上来记忆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如:气旋、反气旋的风向。气旋:空气从四周辐合流向中心;反气旋:风从中心流向四周。另外,还应记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这些道理弄懂后,对北半球气旋呈反时针方向流动,反气旋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就易于记忆了。

十一、图示记忆法。许多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在记忆中容易混淆,往往会搞错,通过绘图可以帮助记忆。如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当冬季吹东北风时,洋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则正好相反。

十二、形象特征记忆法。抓住地理知识的特征进行记忆,是记忆地理数据的好办法。如吐鲁番盆地最低处在海平面以下155m,可记成“一五得五”;撒哈拉沙漠面积770多万平方千米,可以记成“7减7等于0”。

十三、设问巩固记忆法。通过设问强记、反复巩固记忆,可刺激大脑神经加速记忆。但这种记忆属短时强记,容易遗忘,这就需要不断巩固,与遗忘作斗争。其方法可采用不断设问、回忆或练习运用来进行。

十四、压缩与字头记忆法。记忆大篇幅知识时,可“抽筋拔骨”地记住其中关键词语,回忆时由此提示全部记忆内容。如记忆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可压缩为:西山中原东高地。又如记忆黄河的水文特征又可压缩为:上游流稳水清,中游流急沙大,下游流缓沙沉。当记忆一组知识时,可把每部分的字头(或字尾)抽出并排列起来,编成生动有趣的句子,方便记忆。如我国北方的五大产棉省可记为东(山东)西(山西、陕西)南(河南)北(河北)。

十五、比较异同记忆法。找出地理知识相近部分的异同点,进行分析,从中来比较,加强记忆。例如,我国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的情况,就可以从成因、分布、构成、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记忆。总之,只要肯动脑筋,联系地理课的特征,就能够总结出多种多样的巧记妙法,就可以做到记而不忘且生动有趣。另外,既要善记,又要巧记,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记忆效果。

化学学习法

一、掌握“化学用语”这个工具。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重要工具,课堂学习、化学实验、化学记录、化学习题计算都离不开它。那么,怎样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呢?要抓住三大关: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一出现,就要抓紧记住。要随时记,分散记,不欠账。不但要记住,而且要把分子原子论的一些概念、意义、有关定律,以及质与量几方面的知识,都联结在这化学用语上,联系得越多越熟越好。例如,每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就将与这个化学方程式有关的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尽量无遗漏地分条写出来,即把化学方程能反映出的一切关于质、量。气体体积以及许多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等关系都写全,这种连锁记忆法,会有效地帮助你熟练掌握化学用语。

二、记忆化学知识的方法。

化学有总论部分,有分论即元素及其化合物部分,而元素又有一百多种,各有其制法、性质、用途及其化合物。这么繁多的化学知识怎样才能记住呢?

1.归纳所学知识,进行对比记忆。

如:学习“卤素”时,可将氯气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进行归纳,得出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程序为:

汽态氢化物→无氧酸→无氧酸盐

非金属元素

氧化物→含氧酸→含氧酸盐

以后学习氧族、氮族和碳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时也同样进行归纳对比。在不断归纳对比的基础上,就可以发现学习化学的规律性,从而有效地巩固记忆。还可以横向对比。如:以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复习程序,与上述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复习程序对比,可知:

氧化         水化  中和

金属元素 → 碱性氧化物 → 碱 → 含氧酸盐(或无氧酸盐)。同理,金属、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酸碱、盐类也都可以横向对比。这样一比,就可清楚地看出元素、氧化物、酸碱(氧化物的水化物)、盐之间的联系,以及各族元素演化规律的异同,记起来就容易多了。

2.分析、理解,找出规律。

如周期表,一百多种元素,怎么记呢?我们可反复分析和理解。第一种方法是,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除掉惰性气体外,编成歌诀来记忆,比如:“锂铍硼碳氮氧氟,钠镁铝硅磷硫氯……”这样把常见元素编成一首“小诗”,好记多了。通过分析,还可得出另一种记忆方法:从周期表中容易看出,左下方的元素是金属元素,右上方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金属与非金属之间有一明显的从硼到砹的分界线,有的同学就编了如下歌谣,帮助记忆:“从硼到砹画条线,金属都在左下边。右上全是非金属,非金属不满二十三(22)。还有元素靠近线,它们都把两性显。”这样一分析,复杂的元素周期表就好记得多了。

3.相关知识,进行连锁记忆。

例如,同周期元素(除惰性气体外)自左至右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的递变关系为:

核电荷数递增 → 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增大 → 原子半径减小 → 得电子能力

增强→ 氧化性增强 → 非金属活动性增强

这样用核电荷数递增这条主线将相关知识贯穿起来记忆,就容易融会贯通了。

4.归类记忆,记少求多的方法。

对于众多物质的物理性状,一般可以归类后记忆它们的特殊性,从而掌握大多数物质的普遍性。

例如气体的颜色,只记住少数有色气体(如氟、氯、溴蒸气、碘蒸气以及二氧化氮)的颜色就可以了,因为大多数气体是无颜色的。

运用这个方法还可以记忆酸、碱、盐在水里的溶解性,记住少数几个例外,便可以掌握其他的大多数。

5.联想所学知识,有机组合成要诀。

例如过滤实验操作可有机组合成为“一贴、二低、三靠”。其中“一贴”指滤纸贴紧漏斗内壁;“二低”指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溶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指倾泻液体的容器日靠玻棒,玻棒靠滤纸,漏斗下端尖口靠烧杯内壁。

三、学会运用化学知识。

记住化学知识和运用化学知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能记住化学知识才能运用化学知识,能运用化学知识才更易于记住化学知识。初学阶段要坚持机械记忆,逐步积累知识,才能理出头绪、层次,使机械记忆转化成为理解记忆,从而更好地记忆化学知识。

怎样做到二者相辅相成呢?这就要循序渐进,长期积累。方法上可采取坚持每上完一节课,进行一次小复习或叫小总结。即用十几分钟时间,把当天老师讲的重点回忆一下,理解其内容,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对重要的概念、定理、规律等加以记忆。每上完一单元课,要进行一次单元复习或叫单元小总结,把这一单元课文有重点地阅读一下,并澄清脑子里的模糊概念。然后将本单元的知识加以整理小结,最好是画成图表形式。一学期末了,再进行一次总复习和总结。这样持之以恒,才能把复杂的化学知识理出头绪、章法,使之井井有条,由博而约,从而做到以少驭多。

四、认真掌握化学实验的方法。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而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和观察方法又是搞好化学实验,掌握化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正确的操作方法是看清图表,搞清原理和要领,然后和自己的动作联系起来,照图操作。它的具体要求是:1.掌握操作原理和要领;2.动作要规范、敏捷;3.操作要大胆、谨慎,既不能胡乱蛮干,也不能缩手缩脚;4.要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动作要有层次,按部就班,不能东抓一把,西摸一下,把仪器药品摆放得乱七八糟。化学实验观察方法,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分段进行观察。例如镁带燃烧,发出耀眼夺目的光亮,容易观察到,而燃烧中的白烟、黄色火焰和燃烧后生成的白色粉状物却易被忽视。而恰恰是这些白色粉末的生成,才足以说明“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又如做碘片升华的实验,我们注意力往往被吸引到那冉冉上升的美丽紫色蒸气和那重新凝结的闪闪发亮的碘晶体,而易于忽略固体的碘没有经过溶化阶段而直接气化的现象,但这正是碘升华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物理学习法

一、认真学好概念,掌握物理规律。

物理学的概念比较抽象,学习物理必须重视概念的理解与掌握。要紧紧抓住教科书中的基本概念,融会贯通。用题海战术或死记硬背的方法,是绝对学不好物理的。特别是难的章节,难点更要弄通。这就要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善于抓住复杂问题的本质,努力锻炼思维的速度和反应的灵敏程度,锻炼思维的确切程度。要善于灵活地思考问题,即不局限于一条思路,不被习惯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所限制。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思维的独立性,就是要自己独立地提出并解决问题,而不要总是依赖老师或别人。牛顿说得好:“我并没有什么办法,只是对一些问题用了很长时间去思考罢了。”

掌握概念还要重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把前后概念连贯起来,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通常我们可以采取画表的方法来整理物理概念与规律。如从“力”这个中心概念出发,可以找出重力、摩擦力等概念,还可以根据“力”的定义联想到牛顿三大定律,进而联想到运动力学的其他基础知识。这就可以从全局角度去理解“力”的概念。而且,这样以点带面、层层推广发散,就基本上把高一物理前四章的物理概念(规律)都回忆到了。

二、上好实验课,学会观察和操作。

物理本身是一门实验科学,它是“以物讲理”、“即物思理”。“见物明理”的一门科学,它的许多概念、原理、定律都是从实际中总结出来的,因此,不做实验,物理概念很难建立起来。物理中的定律和公式,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和一定的范围内才能成立的。例如电势公式V=W/q,单从数学角度,可以得出电势与实验电势能成正比,与电荷的电量成反比,这显然是错误的;通过实验才可能验证公式的由来,又可以明确公式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不少人对物理公式不能正确理解,也是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的缘故。伽利略在意大利比萨斜塔上进行的自由落体实验,打破了亚里士多德统治了两千多年的错误理论,也是实验操作的功劳。由此可见,实验对于物理学习是多么重要。

在实验中要注意练习观察的方法,锻炼实际操作的方法。

观察要注意下列几点方法:

1.观察要与思考结合。无论是老师的演示实验还是自己动手实验,都要掌握实验原理、目的、要求、实验步骤及仪器使用方法。要仔细观察现象,认真思考,总结规律,得出结论,切忌只看热闹不动脑筋。只观察现象而不认真思考,就等于真理在向你招手,而你却不予理会。世界上在浴池中洗澡的人不计其数,可只有阿基米德从中悟出深奥的道理,发现了浮力定律。这是因为他洗澡时一直在思考皇冠的含金问题的缘故。

2.要养成精细的观察习惯。观察中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善于进行比较,找不出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要特别注意两个不相似的同类物,既要发现其明显的不同点,也要发现其不明显的相同点;既要注意有强烈刺激性的部分,又要注意不显眼的部分。要善于捕捉细微的、特点不外露的一些现象,从别人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别人未发现的东西。

3.要养成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问题的习惯,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4.要注意那些稍纵即逝的现象。当然,观察不仅在实验室里进行,还要扩大到日常生活中间去。杭州十四中学学生刘晓华,在他写的《火车叫声引起我的注意》的论文中说道:“1979年6月13日晨,当我经过西湖边时,忽然听见火车的叫声,于是仔细观察四周,发现浓雾弥漫,空气中充满水汽。”他由此想到声音在水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要快、要远,认为今天能听到火车叫声是因为天气异常引起的。他又进一步思考,作出了当天会有暴雨的推断。果然,那天下了一场罕见的暴雨。一个中学生能从火车的叫声中,推测出暴雨即将来临,他那敏锐、准确的观察力,不能不使人钦佩。在实验中还要注意锻炼实际操作能力。要仔细听老师的指导,掌握实验的目的、操作要领,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并使自己的操作逐步做到精细、工整、准确。还可以自己动手制造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有条件的还可以试装半导体及制作航空模型等,这都可以加深对电学及机械作用原理的理解,是单纯看书所不能得到的。这样手脑并用才能使自己更加心灵手巧。

三、寻找规律做好习题,提高能力

“听得懂,记不住,解题难,”这是不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反映。这是因为,知识的迁移运用需要我们自己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思维定势形象和死记硬背的方法往往束缚着我们,使得有的同学习惯于“依样画葫芦”,白白耗费精力去寻求固定的模式,以处理变化多端的物理问题。因此,要培养自己解题、做作业的良好习惯。习题、作业的练习是巩固、深化、乃至发展已学到的知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最能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

解题通常应有以下四个步骤:一是审清题意;二是弄清需要运用的概念和规律;三是找出已知和未知条件;四是动手去做。为了锻炼自己,可以进一步练习一题多解,从中择优。每次做完习题练习,还要总结一下,在这个环节上自己学到了什么,应该学习什么。这样才能深化理解,把握规律,使练习起到更大的作用。

生物学习法

一、观察、实验的方法。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要想掌握它,就得亲自观察、实验。无论植物学、动物学还是生理卫生,都与实际联系很紧密,所以学习每一章每一节都需注意从观察、实验人手。

第一,明确观察目的。无论是观察标本、实物还是观察实验,都要先经过预习,了解观察的目的性,才能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所需观察的对象上,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细致的观察,才能对观察的对象有清晰的感知。

第二,要按合理的程序观察。观察的步骤和方法一般要由对象的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观察应先指向于对象的整体,对整体有个初步的、一般的、粗略的认识后,再分出对象的各个部分,先看上面、前面,后看下面、后面,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养成按顺序观察的习惯。观察时要细致,以了解其特点、作用、各种细节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对整体获得确切的全面的深刻的认识。

第三,观察时要用多种感官和分析器。不仅要用眼看,也要根据对象的实际情况运用听觉、触觉等器官细致感知。如蚯蚓的体外,大部分体环生刚毛,刚毛较小,不易看清,常容易忽略。要用手摸,用触觉感受刚毛的存在,进一步观察蚯蚓运动的情况,体会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将生动的直观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形成正确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认识事物的本质。如了解鲫鱼各种鳍的作用,可用几条鱼作实验,一条去掉胸鳍和腹鳍,一条去掉尾鳍,一条保持各种鳍完整无缺。观察三种鱼在水中游动的情况,思索它们不同的表现,就可分析总结出各种鳍的作用。此外,要及时做好观察记录。记录观察结果既可以巩固成果,又能促进自己细致观察和思考。

第四,要勤于动手。除课堂教学中的实验外,要自己动手作生物标本和做实验。这样不但能加深印象,更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会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此外,注意对大自然的观察,结合自己身边的材料做多种实验,如解剖、养殖等等,就更能培养自己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阅读、探索的方法。

阅读教科书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认真阅读教科书,才能深入理解并牢固掌握所学习的知识。怎样阅读呢?

1.可采取带着问题阅读的方法。如学习“鱼的多样性”一节时,可以边观察、边阅读,找出有关词句,对下列各问题作答:(1)鸟鱼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它的形态构造有什么特点适于捕食小鱼?(2)比目鱼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它的形态构造有什么特点适于底栖生活?(3)肺鱼的形态构造有什么特点?这类鱼为什么叫肺鱼?(4)根据以上各种鱼的情况,想一想鱼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分析教材内容,了解知识结构。有些章节,阅读课文后要思索其知识的内在联系是什么。有些教材内容虽然联系实际,但无标本可观察。如“海洋鱼类资源的保护”,这就要分析教材,探索其知识结构,采用分析式的阅读方法。这样既能读进去,又能记得清。

3.弄清概念。生物课中名词概念较多,难记易混,是学习中的难点。在阅读课文时遇到概念要进行剖析,弄清其内涵,还要知道同类概念有哪些,学习时要前后联系对比,务必弄清。如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生殖回游、索饵回游与季节回游;留鸟与候鸟等。对这些同类概念,要注意通过比较,找出异同,从而形成清楚、准确的概念。总之,阅读与探索结合起来,才能使智力得到发展,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读到课文中所讲的两栖动物的形态结构与水陆两栖生活相适应时,自己就可以思索青蛙的形态结构有哪些特点是适于陆上生活的,有哪些特点是适于水中生活的。课文中写鲫鱼身体背面深灰黑色,由背面到腹面颜色渐浅,腹面白色,这种体色使鲫鱼不容易被上面和下面的敌害发现。读到这里,我们就应该想一想为什么不容易被敌害发现?经过这样思考得出的答案,印象就比较深刻,并会逐渐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此外,还要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注意看电视“动物世界”以及有关科技电影等,这些都能扩大视野,并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归纳整理方法。

归纳整理学习内容不仅利于掌握知识,利于记忆,而且更重要的是能从事物之间更广泛的联系中,找到新的规律,悟出新的道理来。所以,每学完一章,要小结一次,归纳本章主要内容;学完一单元,要小结一次,归纳本单元主要内容;学完一本书,要做一次系统的总结。

例如,学完了植物根、茎、叶三章后,可做这一单元的总结。归纳、分析、对比,找出正常根、茎、叶形态的主要特征,复习旧知识,明确概念,这是第一步。进一步要思考譬如仙人掌,运用所学概念分析哪部分是叶,思索为什么说肉质扁平部分是茎,上面长的刺是叶,有什么根据;进一步再思索为什么说甘薯是变态根,马铃薯是变态茎,根据什么,为什么仙人掌上的刺是叶刺,柑桔上的刺是枝刺,根据是什么。这样总结后可以找出根、茎、叶的变态规律及其识别的方法。又例如,学完了动物学的教材后,做一次系统的总结,进行深入一步的思索,就可以发现,在动物学教材中贯穿两条主线:一条是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统一的观点,另一条是动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观点。这就可以从客观的角度,更清晰地理解、掌握动物学。总之,学习生物学要根据“观察、实验——阅读、探索——归纳、整理”的线索进行。这种学习过程的结构,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音乐学习法

音乐学习一般说,包括唱歌、奏乐器、学乐理、音乐欣赏等方面。

一、学习唱歌。

唱歌是少男少女都喜爱的容易接受的一种形式。学习歌曲,可以使少男少女懂得最基本的音乐语言、音乐感知,培养正确的演唱歌曲的能力,并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感染自己、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要想唱好歌,就要努力培养自己的音乐素质,即音高、时值、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五方面的素质。

1.音阶。学习音高,要锻炼自己的听觉,听乐器的音高,听自己的发音,反复练习、纠正,使之一致。要努力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掌握准确的发音,不因干扰而变异。这就必须反复锻炼,以形成良好的听觉感知能力。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声音运动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以音乐形象来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艺术。它是一种声音艺术,首先作用于人的听觉感知。没有听觉感知的能力,便没有感受音乐的条件。马克思曾说过,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因此,掌握音高,形成音乐感知能力,是一种最重要的基本功。

2.时值。通过学习和练习演唱,要掌握拍号。我们演唱一个音符的时间长短需有一个单位(拍),以计算时值。如“四分音符”即1/4音符的简称,“四二拍子”即2/4拍的简称。演唱时必须要时值准确。

3.节奏。要分句练习记谱,认识节奏型,并边听旋律边念出全曲节奏。平素听音乐歌曲时也要踏步、打拍子,锻炼节奏感。

4.力度。演唱时要按旋律的起伏,变换自己的力度。

5.音色。在演唱较熟练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曲式分析,认识乐曲的完整音乐

形象,并据以选择音色以表现其感情。我们学习唱歌时,要通过听、唱、记、练、表现等五个步骤去掌握音高、时值、节奏、力度、音色。通过反复练习,就会增强我们的音乐感,唱好歌。

二、学奏乐器。

初学音乐,学会一两种乐器,对锻炼听觉,提高音准感和协调感很有好处。从11岁开始,学生就陆续进入了变声期,特别初中阶段,变声更为突出。由于出现声音沙哑、声带浮肿、音域变窄等现象,羞涩的心理暂时占了上风,懒于开口唱歌。

这时,学习一两种乐器是学习音乐的一种好方法。如可选用口琴练习演奏,因为它不仅具有价格低廉、携带方便、演奏容易等优点,而且有固定的音高,音色统一,有利于音准听觉的训练。学习口琴可根据说明书,先做吹、吸单音节练习,逐步练习用舌堵吹孔吹复音,再练打拍节。初步熟练后,再请老师指导,演奏较复杂的曲谱。

三、学习乐理。

学习音乐不应局限于唱歌,还要通过学习音乐知识如乐理。视唱、练耳、欣赏等,使自己能识谱,以便能自己找歌唱,抚弄乐器,扩大音乐活动领域。例如,五线谱是记录音乐的重要工具,我们应该反复练习,形成五线谱的视唱能力。用五线谱记录的乐曲,旋律在谱表上所表示的一连串音符,一会儿级进,一会儿跳进,在我们的视觉里,不断地交替出现在各自的音位上,只有非常熟练,才能形成对谱位反映的敏感性。敏感性越强,视谱能力的提高就越快。这是掌握五线谱的重要一环。要掌握五线谱的音位,可以任意点音唱,自己绘制“音位图”,进行练习。还可以利用五指练音位,即伸出自己的左手,手心向内,五指微张,作谱表状,口唱曲调,用右手食指指出该音在“谱表”上的音位。掌握了音乐基础知识后,就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欣赏名曲了。通过名曲欣赏,可以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提高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扩大音乐视野,从而使自己更加爱好音乐,能够更好地鉴赏音乐,从中得到美好的艺术享受。

体育学习法

体育课具有三种功能,即教养功能、发展功能、教育功能。要上好体育课,必须全面认识这三种功能,自觉朝着实现这三种功能方面努力。

一、认真学好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努力实现体育的教养功能。

体育课是排在教学计划中的一门课程,它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向学生传授相应的体育知识、技能。它不仅是学生采用科学方法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学生应具有的文化修养之一。因而,只强调锻炼身体而忽视这方面的学习是片面的、错误的。有的同学往往急于参加锻炼活动而忽视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这是片面的。要想搞好体育活动,必须系统地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掌握要领、形成技巧,提高运动水平,才能在生理卫生、体育卫生、运动生理卫生、运动心理学、运动力学的理论知识指导下锻炼身体,不致于只是机械地模仿别人的几个动作。

二、认真搞好体育锻炼,实现体育的发展功能。

体育课的教学不仅要传授体育方面的知识、技能,还要重视学生身心的发展,

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我们把这一方面叫做“发展”。体育课的“发展功能”不仅同其它课程一样有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含义,还包括发展体育方面应具有的特殊能力,如跑、跳、投掷、攀登、爬越、悬垂、支撑等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通过对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的发展,增强体质。

1.要全面锻炼。全面锻炼就是要对身体各部位、各系统、各种素质、各种活动机能进行全面的训练,使之全面、健康、协调地发展。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没有全身各系统功能的普遍提高,就不可能有某个系统功能的大幅度提高。身体素质的提高,也必须在全面锻炼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因此,要结合教师的教学,掌握各种运动技术的方法,全面锻炼身体,不要按个人的兴趣好恶而有所偏废。要广泛参加多种多样的活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防止片面锻炼,以免造成身体的畸形发展。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规定全面地进行锻炼。在进行单项锻炼时,也要在运动前作热身运动,运动后作整体运动。

2.要持之以恒。体育锻炼要坚持经常化。体育锻炼能促进入体构造上的变化,如骨骼的坚实、肌肉的粗壮、韧带的牢固、肺活量的增大以及其他器官机能的增强和各种素质的发展,但都需要长时间系统锻炼才能奏效,一曝十寒,于事无补。因此,要持之以恒地进行锻炼。每天要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和“两操一活动”,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以上,养成天天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和爱好选学一些简便易行的、可以长期坚持锻炼的项目来锻炼,这样在毕业后仍能继续进行,终生受益。

3.要循序渐进。体育运动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运动时要掌握运动量,即运动时身体的生理负担量,注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不要超出自己身体的负荷能力。运动量过大不利于身体健康,运动量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效果。一般掌握运动量大小,以30分钟活动时间,脉搏跳动的频率达每分钟139次为宜。在锻炼过程中,人体对运动量有个逐步适应的过程。适应之后又可以在新的基础上增加运动量,促使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进一步提高。

4.要注意自己的特点。身体锻炼还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体质强弱,选择和制订各种不同的“运动处方”(锻炼内容),科学地确定自己的生理负荷量。少男少女时代是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体育锻炼,可以为一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这个时期身体锻炼好了,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关系一生健康的大事。三、主动锻炼自己的意志品格,努力实现体育课的教育功能。体育课还是提高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的重要手段。通过体育的学习和活动,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组织性和纪律性,团结活泼、勇敢机敏、顽强拼搏的精神,坚强的意志等。要上好体育课,必须全面认识它的三个功能,并自觉地朝着实现这三个功能的方面努力。

美术学习法

第一,要提高对美术的认识。

美术课决不仅仅是学画画,它是培养人陶冶人的重要手段,它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息息相关。就拿它和智育的关系来说吧,科学用的是抽象思维,主要以科学概念的形式反映客观世界,而美术用的是形象思维,是通过具体形象认识世界的。这两种思维在认识世界中是互相补充的,互相不可代替的。艺术形象积极地揭示生活的真实,概括并显示出现实生活的本质。通过艺术认识世界是生动鲜明的,是富于理想和充满激情的。大脑右半球是管形象思维的,左脑是管语言逻辑思维的,这两种思维互相结合就能发展创造力,所以学习美术课可以促进右脑发达,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人的创造力。可见,美术不只是学画画,还会使人变聪明哩。

第二,要抓住素描,狠练基本功。

初学美术时应重视素描的学习。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是决定一切绘画和创作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素描是用铅笔进行的,用具简单,便于携带,随时可画。一幅具有表现力的铅笔画本身,同样也可以成为优秀的艺术作品。素描进行过程可分六步:1.思想准备。在落笔之前,应对物体进行观察、分析和比较,把物体的特征牢记在心,还必须培养一种热爱对象的感情和想把它表现出来的热切欲望。2.开始。作画时首先应选择角度,在画幅上作一根水平的底线来衡量物体的透视变化,随即在面上勾出物体的基本形。然后,以“分块分面”的方法,用长直线勾出一个淡的大体轮廓,再用较深较精确的短直线修正轮廓。同时,在物体上找出淡、灰、深三个基本调子的分布面积,用淡线勾出它们的范围,定出明暗的分界线。3.进展。轮廓肯定之后,可将一切直线改为曲线。接着就可以按照“分块分面”,开始衬光,进行明暗处理。在最能表现主体的背光部分,画上紧密均匀的线条,先画深面和灰面,空出淡面,最后在深面里留出反光部分,淡面里空出高光部分,这就表现出了物体受光的五个基本调子,使所画物体有了立体感。4.结束。把画面的五个基本调子联接与混和起来,使它显示出足够的立体感和正确的形,直到与物体完全相似为止。5.加工。当素描作品接近完成的阶段,再施以精确的加工和调整,使其整体面貌得以充分的表现。6.检查。最后做一次总的检查。在室内练到一定程度,便可以到室外去写生。

第三,尝试前进,总结提高。

无论画什么画,不管是素描、水彩、油画、版画等等,都要在尝试中前进。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个人都会有失败的作品,这是初学绘画时经常有的事。我们应该认真地检查失败的原因,总结出经验教训来,作为下一次改正的参考。这样尝试着前进,一次一次地减少错误和加深认识,绘画就会进步了。有些初学者往往忽视每次失败的宝贵教训,不加总结地将画丢在一边,或把画撕掉,或怀疑自己的能力,这些态度是不正确的。

总结检查可围绕下列三点进行:1.是否已经完全画出了最初所认识和感受到的东西;2.对象的造形,包括比例、轮廓、结构和质量是否正确;3.透视和构图有没有错误。经常进行这样的自我总结,就会进步快。

第四,学习理论,指导实践。

虽然说美术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光靠实践去摸索,那是学不好美术的,一定要学习理论知识。理论知识中有的是科学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前人遗留下的宝贵经验。它告诉我们一些法则和规律,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

第五,鉴赏名画,吸取经验。

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了素描技术,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通过鉴赏名画,摹仿学习前人的绘画风格,吸取名家绘画风格中的经验和优点。风格和画家的思想感情有关。比如画家杜弥爱和盎格尔,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不同,他们的表现方法也各异。前者用线比较繁复而奔放,后者用线却是严谨雨洗练,他们风格不同,但他们都是有巩固的素描基础的。对初学者来说,在素描基础未巩固之前去摹仿前人的绘画风格是不正确的。应该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学习。

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的读书方法

爱因斯坦(1879—1955年)和居里夫人(1867—1934年),一个是相对论的创立者,一个是“镭的母亲”。他们都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其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爱因斯坦用淘金法读书。他说:“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并把其他的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到不良之处的一切。”话的意思,是说他的读书方法,就像沙里淘金一样,把有用的“金子”留起来,而将那些无用的“沙子”统统扔掉。他在阅读伽利略、牛顿等前辈物理学家的大量著作时,把这些经历了二百余年历史的。许多与当时新发现产生矛盾的观点,果断地予以抛弃,只吸取一些有益于自己研究工作的东西,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创造了举世无双的“相对论”。有人很钦佩他读书的本领,向他询问读书的诀窍,他说:“我是抓住了书的骨肉,抛掉了书的皮毛。”正因为爱因斯坦善于使用这种“淘金法”读书学习,所以他才不会让那些“使头脑负担过重”的“沙子”充塞自己的头脑,而“金子”的诱惑会把他引到科学的深处,使他不断为现代物理学开拓崭新的道路,成为世界瞩目的科学巨匠。

居里夫人用专注法读书。

她读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神情特别专注。她上中学时,学习成绩常常名列全班第一,一看书就着迷,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周围的什么事情就都不知道了。女同学见她这副痴迷的样子,怪可笑的,就想方设法捉弄她。一次,大伙儿乘她伏案读书的时候,悄悄地在她的座位背后垒起了一座椅子塔:以三把为底座,再往上摆两把,最后,再摆上一把,做这个建筑物的顶。椅塔搭成后,伙伴们就捂着嘴忍住笑退到一边,假装没事似地一边看书,一边等着看热闹。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居里夫人竟然一直没有发觉,仍在聚精会神地读书。时间过了半个小时,居里夫人才合上书,站起身来,只听见哐——当一声,椅塔倒了,砸在她的肩膀上。居里夫人看看在一旁吃吃发笑的女伙伴们,只说了声“无聊”,就又到隔壁的房间里做功课去了。读书必须专注,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这样对所读的内容才能真正理解得深,记忆得牢固。倘若读书时心不在焉,读书的效果必然会差。要真正做到读书专注也不那么容易,没有顽强的毅力和良好的自制力是不行的。而毅力和自制力来源于对读书目的的正确认识,同时也必须经过自觉、艰苦的磨炼。有志者事竟成。此乃千古真理。

鲁迅先生的读书方法

鲁迅(1881—1936年)是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象、革命家,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他一生酷爱读书,手不释卷。他在很多文章、书信中谈过自己的读书经验,还专门写了《读书杂谈》、《读几本书》、《随便翻翻》等文章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

背书法。

鲁迅的背书方法与众不同,他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上面写有“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十个工整小楷字。他把书签夹到书里面,每读一遍就掩盖住书签上的一个字。读了几遍后,他就理解默诵一会儿,以加强记忆。等把书签上的十个小楷字盖完,也就把全书背下来了。多翻法。鲁迅说:“书在手头,不管他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他认为这种多翻法可以防止受某些坏书的影响和欺骗,还有开拓视野、启迪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

抄书法。

《尔雅》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字典。鲁迅为了认识、记忆这部字典中的生僻字,他从《康熙字典》中摘出有关部分订成大本,为他经常查阅、运用这些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鲁迅先生的日记中记载着:“写《谢承后汉书》毕,共六卷约十多余万字。”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鲁迅写的古籍书竟达10多万字。跳读法。读书遇到难点,当然应该经过钻研弄懂它。但遇到暂时无法弄懂的问题怎么办?鲁迅认为,要“跳过去,再向前进”,这样,到后来“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读书要“先易后难”,不钻牛角尖。书读多了,理解力就提高了,知识面就扩大了,先前不懂的疑问就会迎刃而解了。设问法。鲁迅先生读书,爱向自己提出问题。他拿到一本书,先大体了解一下书的内容,给自己提出一大堆问题。例如:书上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自己对这个题目又该怎样写?等等。鲁迅认为,带着这些问题再去细读,效果会更好些。这样边问边读逐渐深入,就能很有实效地读书。

博览法。

鲁迅认为,读书“须如蜜蜂一样,采集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先生在精读时,又主张博览群书。他在年青时,除规定的功课之外,天文地理,花鸟鱼虫,无一不读。鲁迅先生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份以外的书……即使和本专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这样做,与读书要有针对性并不矛盾,因为“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五到法”。

读书要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是指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口到”,是指开口读书,读出声音来;“眼到”,是指仔细浏览,目光专注;“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脑到”,是指读书时要善于动脑筋、勤思考,多分析。

立体法。

鲁迅对阅读文艺作品曾说过“先看几种名字的选本,从中觉得谁的作品自己最爱看,然后再看看这个作家的专集,最后再从文艺史上看看他的历史位置。倘若要知道得更详细,就看一本这个人的传记,那便可以大略了解了”。这种立体读书法把泛读和精读结合,既有横断面,又有纵剖面;既读原著,又看辅助读物。该法能帮助自己迅速全面地掌握作家的创作思想,有利于认识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的组成。

剪报法。

鲁迅先生在治学中,非常重视资料的积累,剪报就是他积累的一种方法。鲁迅的剪报册贴得很整齐,分类很严格,每页上都有他简要的亲笔批注。鲁迅1928——1933年期间的剪报,是从上海出版的报刊上剪下来的,多数是有关国民党反动派摧毁进步文化的消息报道和反对他本人的文章。鲁迅曾用这些剪报,写过不少犀利的杂文。鲁迅还用剪报编选过一部《肖伯纳在上海》的书,该书的封面也是先生用各种剪报图案画拼成的。剪报的确有益于学习和写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各科学习方法
一位状元谈高中各科学习方法
想成为学霸必须掌握的各科目学习方法
高考资源 | 2018-2022近五年高考全国卷9科考点分布及学习方法归纳
10种地理方位记忆法,教你轻松背历史!建议收藏!
政治/历史/地理答题小技巧,拯救做不完题的你!附政史地背诵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