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写实画派:徐唯辛作品(二)

中国写实画派:徐唯辛作品(二)

 

 

《工棚》琐记

徐唯辛

 

  1997年时我就开始注意农民工的问题。当时要为中“全国首届油画风景展”准备作品,打算画幅别致的城市风景来参展,就去建筑工地找灵感,发现工人和没有完工的建筑组合在一起有一种难以言表的视觉感受,尤其是农民工的形象令人难忘。

  这之前,经常画那些远在天边的民族风情题材,生活在真空里,对身边发生的一切熟视无睹。回到现实里再睁大眼睛,惊诧地发现,世道改变了,熟悉的形象变形了。从前被灌输在头脑里的工人形象概念是雄伟的,是领导阶级和国家的主人。面前的当代工人,完全不是概念里“高大全”的形象,而是背井离乡具体生动的农民,衣衫褴褛,哪里可以挣钱糊口,就往哪里流动。据说在全国各个城市打工的农民约有一亿左右。既没有福利也没有劳保,工资微薄,还经常被恶意拖欠。昔日理论上的“国家主人”完全沦落到了社会的边缘,成了真正的“无产阶级”。他们与城市的主流保持着距离,生存在无形的隔离状态中。其实他们和主流社会在本质上又密不可分,而且正是因为主流社会的公平机制出现问题,才导致了他们如此的境遇,社会却有意无意地视而不见。这个现象的背后,隐藏了多么深刻的问题!

  虽然对农民工的生存状态有如此感触,但如何改变自己多年形成的审美模式,把这些感受转换成画面和形象,于我不是简单的问题。当时正在画《酸雨》,因为画面很大,创作过程旷日持久(画了整一年,距结束仍好像遥遥无期)。在这种情况下,关于农民工的创作只是勾了些不成熟的草图而已。2000年报考清华美术学院的博士,考创作时,我的草图就是《打工图》(2005年入选第二届北京国际双年展)的雏形。

  其时,社会上已经出现了类似题材的作品,记得有两个:一是行为艺术。作者在北京一个美术馆召集了一些真民工,做了些事先设计好的表演。另外一件是彩色雕塑,有点像美国艺术家西格尔(GEORCE SEGAL)的作品。表现的是一个街头常见的外地农民的板车车夫。这两个作品的共同点是已经注意到了这个社会问题,不过个人认为作者都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着他们。特别是那件雕塑,把农民工当作另类,形象丑陋委琐,缺乏对他们的尊重。

  也许与知青下乡的生活和成长的背景、年龄有关,对民工的尊重和同情是我创作的前提。从人的角度看,我们和他们绝对都是平等的。农民工中许多人是为人之夫,为人之父,他们为了生计离乡背井,虽然缺乏教育,但是并不缺乏人的基本尊严。这样的态度始终贯穿我创作之过程,因此,在《工棚》的画面上,虽然这些看上去营养不良的农民工们衣衫褴褛,但他们的态度不卑不亢,坦荡地注视着观看他们的观众。

  2003年的“非典”事件后,我才真正有状态进入《工棚》的创作。我任教的大学校院内有个巨大的工地,除了管理层,干活的都是农民工,约有千人。构图就是在这里开始的。老套路:先去工地和工人宿舍转,和工人套近乎,勾小稿,然后上画布,铺颜色,再就是无休止地修改。

  2003年11月,四川一个农民工的家属向总理诉说被拖欠工资的问题。新一届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广泛性和严重性,于是由中央出面为解决此事专门下发文件,各级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干预,全国刮起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风暴。农民工不仅成了热门话题,也成为了这个剧变时代中国社会病症的一个符号。作为画家,通过绘画和自己的观点使这个符号得到了进一步诠释,不仅从一个侧面记录了这个时代,也表达了社会良心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徐唯辛  工棚  布面油画  200×220cm  2003年

工棚局部

工棚局部

工棚局部







徐唯辛 2005年作 打工图

打工图局部

打工图局部

打工图局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画最底层的农民和矿工,每天9小时,他却成为最出彩的画家
写实画派五周年展作品 (下)
写实画派五周年展作品(上)。
【引用】写实画派五周年展作品(上)。
【引用】写实画派作品欣赏
写实画派五周年展作品(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