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曹雪芹的人生观决定《红楼梦》的梦幻结构(三)

论曹雪芹的人生观决定《红楼梦》的梦幻结构(三)

(2008-05-30 11:08:43)



    

  第二处“开头”是宝黛的“情”线,曹雪芹寄托在贾宝玉身上的是以“情”来观照人生,把握世界,也是他自己“色”、“空”观之间有机连接体。

   所谓“因色生情”是指客体对主体所产生的一种情的感染,感发作用,而“传情入色”则是指主体将自己的感情灌注于客体之中,使之分享主体的情感体验。概而言之,“因色生情,传情入色”是借助于情,将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色”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亲情关系,一种共情体验。虽然,这里的人我们是举贾宝玉为代表,但在很多场合,贾宝玉的情的观念是涵盖,包含着林黛玉的思想意识,有时则是与她的思想意识互为补充的。

   贾宝玉的“情”是一种博爱,难免会让人误会他是不专一的。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情”的张扬首先在于将作品的主人公与自然万物以一种亲情维系起来。

   贾宝玉以“人化的自然”眼光出发,给自然万物以人的地位,认为自然万物受环境影响而作出的反映,比如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用他的话来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为灵验的”由于自然万物对环境的反映更直接,贾宝玉就对这种“灵验”大加赞叹,要以自己的真心换取自然的真情,于是“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在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贾宝玉携《会真记》在桃花树下细读“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如果说,在这里,贾宝玉对花的爱惜还可能是受了《会真记》中人情的感染,那么在第五十八回,写贾宝玉病后初愈对杏花的一片痴情,显然不可简单的看作是被他人情感所感发:

 

   (贾宝玉)从沁芳桥一带堤上走来,只见柳垂金线,柳吐丹霞,山石之后,一株大杏树,花已全落,叶稠荫翠,上面已结了许多小杏。宝玉因想到:“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不觉倒‘绿叶成荫子满枝’了!”因此仰望杏子不舍。又想起岫嫣已择了夫婿一事,虽说是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未免又少了一个好女儿。不过两年,便也要‘绿叶成荫子满枝’了,再过几日,这杏树子落枝空,再几年,岫烟未免乌发如银,红颜似水了。因此不免伤心,只管对杏流泪叹息。

 

   我们细读这段文字,发现这里有一种严格的平行对称关系。两次对杜牧诗句的引用,两次叙述时间的流逝,以及两次揣想于人,于物将来必然会有的结果。正是在这种平行,对称的表达方式中,体现了贾宝玉对物与对人一样的深情,并且人也可能对自然怀有歉意之心。值得注意的是,他对自然与对人的同样深情,使他无须在远离社会生活的前提下表现他对自然的亲昵,他在读《会真记》中,停顿下来,为落花寻一个好的安身处,然后又回到书中继续他的阅读,继续他对人情的关注。

   不幸的是曹雪芹借贾宝玉之情来和自然建立一种和谐亲切的关系并不能如愿以偿,他对花的痴情,希望花能常开,但花却难以常驻枝头。我们知道要和自然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一方面固然需要对自然的尊重,与其进行“情感交流”使之人情化,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实践,通过物质改造来创造出“第二自然”但这对在那个时代的曹雪芹是无从想到更无从办到的,所以曹雪芹最终也只能象贾宝玉和林黛玉一样在自然万物面前叹息落泪而已。其实这就是曹雪芹人生观中“情”与“色”不可调和的一种纠缠与碰撞。

   曹雪芹寄托在贾宝玉身上的这种“情”不仅是对自然万物而更多的是对社会中的人,曹雪芹也只有让贾宝玉在与人的交往中,才能把他的真情发挥的淋漓尽致。在他看来,社会生活的快乐就来于人与人的情感交流,就是爱与被爱。贵族主子式的傲慢对他来说不知为何物,因为这种傲慢架子妨碍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真切交流,难怪他做人“连一点刚性也没有”已经成为公众舆论。他无意于钻研仕途的学问,因为在这条道上走出来的人都是些缺乏真性情的“沽名之辈”。学问只有跟体验情感,抒发情感有关时才能引起他的兴趣。他是那么的珍视眼泪,因为眼泪是真性情的流露,所以他认为能够死在一群姑娘的眼泪中,也就“死得其时”了。

   他区分人的标准也是一个“情”字,没有什么善人与恶人,有的只是有情人与无情人。贾宝玉有一段议论常常被人引来引去——“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得清爽,见了男人,便觉得浊臭逼人”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里的“水”是什么意思?它不是“流水无情”的水,而是“柔情似水”的水。他对男人就一定厌恶吗?不!只要看看他对秦钟、柳湘莲、蒋玉菡的一片眷恋就知道!他对女儿就一定喜欢吗?也不!你再看看他对冷酷无情的周瑞家的态度就知道!所以他眷恋女性,厌恶男性并非绝对,关键仍要看他们是否有情,是否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感情的双向交流。

曹雪芹以寄托在贾宝玉身上的情来认识世界,区别善恶,也是以情来处理周围事件。情充溢在他的心中,散发到他的生活世界,他让贾宝玉不知疲倦的爱人,寻求爱。让他杜绝了仕途经济。其实这就是曹雪芹自己把爱人、寻求爱与周围的人建立一种亲情关系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但是这种“情”在传统社会中是难以存活下来的,所以他的“情”在传统势力的铁蹄下被无情的践踏了。这种“情”在传统势力下显得那么的弱小,不堪一击。因为他不得不依赖于金钱与现实。他的思想极其矛盾,难以找到形成“情”的和谐象征。所以他不得不让贾宝玉在梦中去呐喊!只有在梦中才能暂时离开现实生活。这是作者在“情”线中制造梦境来安慰自己的最好表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雪芹审度人生的三个视点
红楼梦里的这首曲子,直接表达了曹雪芹撰写此书的本意
浅议《红楼梦》五个书名的含义和意义
《红楼梦》虚幻描写初论
红楼梦随笔两篇
《红楼梦》:曹雪芹写了多少个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