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叙文作文指导5

记叙文作文指导5---剪裁

 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学会获取材料,在接触生活,感受生活中,取得第一手材料。中学生的生活领域已经扩展到家庭、学校、社会和自然界的各个方面。这些生活内容都是学生选择题材的领域,积累写作素材的基础。对学校学习生活的感受、对家庭生活的体验、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以及对艺术、自然的观赏,在这些范围中,只要随时留心,确有见闻和积累,作文就有材料了。

    掌握材料之后,就要根据文章中心选择材料。有了丰富的材料,如果不会选用,文章就写不好。选择材料要遵循一个原则,即紧扣文章中心。凡是和文章中心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材料,就要舍弃。而那些内涵丰富、对表现中心有重要作用的具体材料要充分加以利用。选材之后还要对所用的材料进行剪裁,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主次要分清。一般来说,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材料要详写,其余的略写。

    掌握了以上的基本要求之后,还要根据具体的写作要求来确定材料的取舍。下面我们以具体的题目来谈谈材料的剪裁和详略。

    写一个人物,可以是白描式的勾勒,也可以在典型事件中细细描摹刻画。不管是哪种方式,都要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写。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注意观察,掌握人物最突出的特点,根据写作的不同需要来强调人物的某一个特点,(不必面面俱到,把人物所有的性格特征都写上去)也可以从关于这个人的素材中归纳出最突出的一个方面,然后根据确定的中心来选材。材料要有详略主次,否则会造成材料堆砌或者内容空洞贫乏。所用事件都必须为主题服务,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但是,在我们的生活领域中,更要多注意那些看似细小平常,却能展示人物高尚思想感情的小事,做到以小见大,使人物真实感人。确定了所写的内容后,就要对材料进行裁剪,哪个材料要作为重点来使用,哪个材料在文中作简要叙述就可以了。总之,要有详有略的安排材料,在描写中凸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展示所写的人物的与众不同之处。

    比较常见的题目,大家较为容易确定文章内容。当然,越是常见的素材,要翻出新意,就更为不易。这就要作者在写作中避免程式化,写出人物独特的性格。那么,在选择和剪裁材料时,就要特别注意那些反映人物独特之处的事件。也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要遵循紧扣文章中心的原则。

   

     [作文示例]

    原稿:

    我们的语文老师

    宋向英

    这个学期,我们的语文老师退休了。这不,来了一个新老师。老师刚上任,就在班级里规定:生字不教,注释不讲,段落大意不概括,中心主题不归纳,都要我们自己研究。大家愣住了:老师,你这也不教,那也不教,那么你还教我们什么呢?我们还要你这样的老师干吗?不明白,真不明白!

    老师一丝不苟地执行他的施政纲领,两个星期中,只是重复我们早在小学时就掌握的查词方法,预习课文,阅读课文的方法,然后让我们自己读了两篇课文,并且宣布,要考试了。发了考卷,试卷上全是声字声词的默写、解释,课文的阅读分析,反正都是他不教的东西,全班考得一塌糊涂!老师没有发火,说:“明天再考。”大家不明白“明天再考”的含义,稀里糊涂地过了一天。第二天发了试卷一看,天哪,一字不差,还是那张试卷!又是一塌糊涂!老师看看大家,又是一句“明天再考”。大家吃足了苦头,谁还敢不拼命地看,第三次考试的成绩不言而喻了。

    我们恨死了,但是不敢不看,不敢不记,不敢不自习,为了那该死的考分!

    一天,老师让我们用“纷纷扬扬“这个词语造句。这还不容易!同学们纷纷举手,用“雪花、纸屑、气球、灰尘”等词语造了句子,老师一一作了肯定,接着问:“有没有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的东西也能用‘纷纷扬扬’造句?”我忍不住站起来说:“老师,你这也不教,那也不说;你一再追问、苦苦相逼,你太懒了,你的懒名声早在学校里纷纷扬扬地传开了!”没想到,对于我的非难,老师只字不提,反而大大表扬了我,说:“小道消息,流言蜚语,某种信息这一类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也可以用‘纷纷扬扬’造句。”

    老师很宽宏大量,但有时又严厉得令人难以忍受。有一次,我教上去的作业本被退回来了,“重抄”,我不是写得很端正吗?后来,我才发现,我抄错了两个词语。

    哎,我们遇到的许多好老师大多是带病上课、放学补课、深夜还在备课的好老师。他们一个个苦口婆心,恨不得把自己的知识都塞给我们。在他们的关心下,我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学能力能有多少?

    现在,我似乎明白了,语文呢老师这也不教,那也不教,似乎包含着一个什么哲理。哎,用心良苦的语文老师。

   

    同学评论:

    沈凯:我看了这篇文章,觉得这个老师虽然是与众不同,但也看不出怎样的“用心良苦”。

    宋佳音:文章里选的事例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都太简单了一些,没有重点。离开好作文的要求还差一点。

    王天骊: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比较流畅,内容还是很丰富的,有新意。但是感觉上精彩的地方不多,我觉得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个很生动的人,文章里面看不出来。

   

    修改稿:

    我们的语文老师

    宋向英

    教室里,五十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讲台。新上任的语文老师正在颁布他的“施政纲领”,洪亮的声音响在教室:“我……生字不教,你们自己查字典;注释不讲,自己看懂;段落大意不概括,中心主题不归纳……课后练习的答案不讲,你们自己研究……”大家愣住了:老师,你这也不教,那也不教,那么你还教我们什么呢?我们还要你这样的老师干吗?不明白,真不明白!

    老师一丝不苟地执行他的施政纲领,两个星期中,只是重复我们早在小学时就掌握的查词方法,预习课文,阅读课文的方法,然后让我们自己读了两篇课文,并且宣布,要考试了。发了考卷,试卷上全是声字声词的默写、解释,课文的阅读分析,反正都是他不教的东西,全班考得一塌糊涂!老师没有发火,说:“明天再考。”大家不明白“明天再考”的含义,稀里糊涂地过了一天。第二天发了试卷一看,天哪,一字不差,还是那张试卷!又是一塌糊涂!老师看看大家,又是一句“明天再考”。大家吃足了苦头,谁还敢不拼命地看,第三次考试的成绩不言而喻了。

    我们恨死了,但是不敢不看,不敢不记,不敢不自习,为了那该死的考分!

    一天,老师让我们用“纷纷扬扬“这个词语造句。这还不容易!但他提了个要求,后面的同学不能重复前一个同学造的内容,大家要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多多益善。同学们纷纷举手,用“雪花、纸屑、气球、灰尘”等词语造了句子,老师一一作了肯定,接着问:“这些东西具有什么相似的特征呢?”大家七嘴八舌,意见不一,最后概括出了“小、细、轻、多”的特点,老师很满意。可是他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刚才造的都是看得到的有形的事物,有没有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的东西也能用“纷纷扬扬”造句?大家被问住了,教室里没有一丝声响。第二天,老师重复了这个问题,我心中的火山终于爆发了,我唰得站起来:“老师,你这也不教,那也不说;你一再追问、苦苦相逼,你太懒了,你的懒名声早在学校里纷纷扬扬地传开了!”

    教室里一片寂静,空气沉闷得像要爆炸,大家都为我捏了一把汗。

    “哈哈,”老师突然爆发出一阵笑声,“你终于懂了,你终于明白了。小道消息,流言蜚语,某种信息这一类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也可以用‘纷纷扬扬’造句。造得好,造得好!”同学们被感动了,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对于我的非难,老师只字不提。

    哎,我们遇到的许多好老师大多是带病上课、放学补课、深夜还在备课的好老师。他们一个个苦口婆心,恨不得把自己的知识都塞给我们。在他们的关心下,我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学能力能有多少?

    现在,我似乎明白了,语文呢老师这也不教,那也不教,似乎包含着一个什么哲理。哎,用心良苦的语文老师。

   

    简评:

    通过原稿和修改稿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原来的材料上进行了恰当的裁剪。文章要突出语文老师的“良苦用心”,有针对性的选择了材料,并且在具体运用时,详略得当。“颁布施政纲领”也不是简单的一笔带过,而是放在教室这一个场景中去描写,突出了学生们刚开始对老师的不理解,也为下文“我”非议老师设下感情的基础。接下来的“考试事件”略写,“造句事件”是重点,用心理、语言、场面等多角度的来描写,相当精彩,读者似乎能体会到当时的紧张气氛。最后出人意料,收束到主题上。原文中,订正作业的这一情节略显多余,删去为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语文全程辅导
小学语文记叙文及其教学
百篇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免费领取
语文不开窍,作文不会写怎么办?教你3招立竿见影!
中考语文:记叙文常见结构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教案(共12课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