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法指导/解“词语”而晓篇章(如何理解文本中重点词语)


解“词语”而晓篇章

——如何理解文本中重点词语

上次牛老师根据朋友们的要求,写了一篇跟识字方法有关的文章,今天这篇文章是与词语相关,结合课文来谈一谈词语的理解对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一篇文章是由一连串的词语组成的,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如果含糊不清,那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就会流于肤浅,甚至造成误解,写起文章来也容易出现用词不当的现象,词不达意等不能正确的表情达意的错误。文章是由若干个词语构成的,每一个特殊的含义都需要特定的词语来完成表达目的。有些具有特殊意味的词语的恰当使用,不仅能够为文章增强表达效果,还能够达到启迪读者或者印发思考的作用。

最新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各学段的阅读能力目标的阐述里,都有对“理解词语意义”能力目标的专门表述:第一学段(1-2年级),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一般试卷中常看到的题目类型是:找出文章中的近义词/反义词;按照拼音写出词语;词语搭配,连词成句等。第二学段(3-4年级),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试卷中常出现的类型题目有:根据意思写出词语;词语搭配;写出近义词或反义词;文中某个词语的含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等题目。第三学段(5-6年级),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细看一下新的课程标准对于词语理解的阐述,我们就能发现:第一学段侧重于“了解”词义,第二学段侧重于“体会”作用,第三学段侧重于“推想、辨析”词义。“了解”是指对学习材料有一定的认识和记忆,其所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体会”是体验领会,一般用于对某种境界或事物的感受。“推想”顾名思义是“推测、想象”,即根据已有的经验积累推测该词在此处为何义。

所以说,高段阅读教学中理解词语的指导,离不开低段和中段的训练和积累。低段阅读中对基本词义的了解(一般为本义,通过查字典可得),尤其是中段阅读中对重点词语意义的体会,都可以帮助学生在高段阅读中对词义进行推想,从而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义。

那么怎样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呢?下面我们就具体的课例来谈一谈理解词语的方法。

要想准确、生动地理解并使用好词语,除靠平时的学、说、用之外,掌握一些解词释义的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今天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

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是学习词汇的基本要求。解释词语要确切,要全面了解词语的含义。

平时经常查阅工具书,这是我们理解词语意思最简便准确的方法。但是考试时是不允许查字典的,我们就要掌握一些做法:

①可以用近义词来理解词语。

②可以弄清组成这个词语的每一个字的意思,然手在连起来考虑整个词语的意思。有时,一个词语中常常有一两个关键性的或疑难的字,只要知道这一两个字的意思,整个词语都不难理解了。

③有些词语要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了解词语的基本意思后还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内在的含义。

还有些词语由于所处的语言环境不同,词语的意思也会不同,这些意思又互相有联系。我们要牢记“字不离词,句不离文”的规律,根据词语的语言环境解释这些多义词的意思。


一、去“伪”存真法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往往运用了比喻、拟人、比拟等修辞手法,这些词语因为运用了修辞手法而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和具体。理解这些词语的方法是找到这些词语,将词语还原为它本身的含义,把生动、形象的说法还原为普通而平实的说法后,再放入到句子中体会含义。这样就能够领悟其中的内涵了。

沪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9课《真正的愤怒》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一个小姑娘拿着一个特制的大瓢,在每一棵小树苗根上小心地滴上一点点水,那动作好像是在轻轻抚摸睡梦中的婴儿。理解这个句子,需要从“轻轻抚摸睡梦中的婴儿”入手。抚摸婴儿应该是母亲对孩子应该有的动作,轻轻地体现了小姑娘对树苗的培育是非常细心的,这里把树苗比喻成了睡梦中的婴儿,读了这个句子,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母亲呵护照顾自己孩子的情景,而这样的画面好像在告诉我们什么?我们又是从哪些词体会出来的?思考后不难发现,文章作者之所以这样描述,是要通过人们的联想,体会到这里哪怕一滴水也是十分珍贵的,对待需要水才能成长的小树苗,哪怕一地水也是珍贵的,所以小姑娘小心地滴上一点点水,那样子就像轻轻抚摸婴儿一样的心意我们也可以体会得到了。


二、追根究底法

这种需要追根究底才能够弄清楚真正含义的句子,是需要抓住带有特殊符号的词语进行理解的。比如带有引号的词语,给词语添加引号,一般表示该词语有了特殊含义,或者需要在文本中突出其意义,再或者含有否定和讽刺的意味。例如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27课《摇花船》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她两手分别抓住两旁的船舷,慢慢地向前走去,这样,船就“航行”了。这个句子中的“航行”加了引号,如何理解呢?航行的本意有两个:(1)船由水路从一处至另一处。(2)飞行。结合词语的本意和上下文来理解这里的“航行”,可以知道这个“航行”是船由水路从一处到另一处,但因为是在村坊里,摇花船的姑娘站着在船里,所以“航行”加引号,就有了特殊含义。


三、由此及彼法

有些对于文本内含或人物性格具有导向性的词语,因为高度概括又富有内含,因此理解起来必须要用牵一发动全身的气力去思考。用由此及彼的方法,根据词句所在的语境进行具体阐述。

四、五年级的考试卷中,常常会有这样一种类型的题目: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大仓老师》,“挑剔”一词表现出( ),A春美严谨认真B春美细心专注C春美仗势欺人D春美一丝不苟。原句“全校只有春美一个人穿鞋,他再不能借着班长的职权,用穿着鞋的脚踩我们的光脚板,挑剔我们的队站得不齐了。”挑剔一词的意思有三个,一是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挑选 ;二是拨弄剔除;三是指点阐明。第一个意思为常用意思。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除了要了解挑剔的本意,还要分析山本春美的背景,课文里用插叙的方式介绍了春美家的家境是全村最好了,所以才只有他穿鞋,所以也只有他才能用穿鞋的脚来踩我们的光脚板。联系上下文后我们不难发现,春美踩我们的光脚板,一方面是滥用职权地虐待同学,一方面是炫耀自己家境富裕,对于同学站队是否整齐并不是他真正在意的,因此,选项A、B和D应该被排除在外,最终应该选择C这个选项。


四、对比替换法

一些含义深刻的文章中,是否能够对某个句子正确理解会影响到对正篇文本的解读。一般来说,含义深刻的句子中,能抓住该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应该说准确理解句意就有了一半的可能性。对于这个关键词语,如果不能用常规的理解词意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去解释的话,还可以用近反义词替换的方法去找到解题的钥匙。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一曲胡笳救孤城》一文中,“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这一句中“凝视”具有着深刻的含义。我们理解这个句子不妨把“注视”这个与凝视互为近义词的词语替换到句子中,通过朗读玩味,你会发现,虽然两个词语都是含有长时间注意地看的意思,但是,凝视表现了刘琨一边长时间地看着远方的景物,一边在思索如何来挽救军士和残局。这个凝视表现了刘琨内心五味杂陈的感触,也体现了刘琨想要解救残局的迫切心情。当然这个刘琨应该也是属于运气好的,因为他凝视着远方,触景生情的长啸之声偶然引起了敌军的骚乱,才引发了他下一步的计谋,这真是天助刘琨也啊!


五、联系整合法

说到理解词语,就不能不提到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方法应该说在以上提到的四个方法中都要使用到的方法,也就是说理解词语必须在具体的语境中。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有些文本的联系面需要很大,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个词语的前后文,而应该通盘考虑全文与这个词语相关的语句。

还是以《一曲胡笳救孤城》为例,题目中称“晋阳”为孤城,那么哪些语句与“孤城”相关呢?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我们不妨把眼光放开去,“匈奴骑兵五万人马入侵,将晋阳城围得水泄不通。”“几天过去了,援军还未来到。”“城里的兵力在减弱,粮食在减少”综合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我们总结出,晋阳城确实处在孤立无援的地步了。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称晋阳为“孤城”了。


另外,关于词语理解还有几个需要提示大家的:

1、与文章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需要重点理解。

2、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需要重点理解。

3、一词多意(褒义、贬义)的词语需要重点理解。


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要通过在具体语境中进行理解,不然脱离了文本的词语理解就成为了无本之木,也就不能做到有的放矢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笔记|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18
初探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语文中如何理解词语的意思?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
怎样才算读懂句子呢?其基本要求有三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