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补平语文资料】七年级期中考试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资料

《伤仲永》复习资料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耕:属于

焉:对……感到诧异

其名:题上;名字

收族为意:团结;内容

指物作诗立:完成

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

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

以钱币之:有的人;求取

其然也:以……为有利可图

之天也:接受,承受

先人还家:指死去的父亲

不能前时之:相当;名声

泯然众人:消失

仲永之通悟:通达聪慧

于才人远矣:胜过;有才能的人

众人耶:能够;普通人;停止

仲永环于邑人:通“攀”,牵、引;拜访

二、句子翻译: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

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5.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6.泯然众人矣。

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7.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8.卒之为众人,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9.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

10.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三、阅读理解:

1. “伤仲永”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伤”是感伤,哀伤,惋惜之意。

作者为什么要“伤”仲永? 作者为仲永的经历感到悲伤,为仲永由一位“神童”最终变成常人而深感惋惜。

造成仲永“泯然众人矣”客观原因是“其父利其然”,“不使学”。(用文中原句填空)

2.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回答。

说明后天的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3、本文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详写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这样安排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是符合作者意图的。文章意在以仲永为反面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4、方仲永有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其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作者是怎样看的?

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5、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作者所说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资;“受之人”,是指后天的教育。作者认为,二者之间,后者更为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6.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四句,自为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木兰诗》复习资料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问女何所(思念) 愿为鞍马( 买长鞭( 集市 ( 战马 )

万里赴戎机(战争) 关山若飞( 气传金柝(北方) 策勋十二转(记功)

赏赐百千(有余) 我旧时裳( 穿 能辨我是雄雌( 怎么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另译:在集市买齐了马匹和马鞍、马鞍下的垫子、驾驭马的嚼子、笼头和缰绳、长鞭等用品。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北方的寒气中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木兰)凯旋归来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三、问答题。

1、 请概括花木兰这个人物形象特征。

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2、一千多年来,女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为何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请说说原因。

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她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故一千多年来,木兰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3、 你知道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吗?请列出她们的名字和事迹,至少两个。

1、穆桂英大破天门阵 2、梁红玉击鼓退金兵 3、红娘子起义赴疆场

《孙权劝学》复习资料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当涂掌事:(你 )( 当权 )

2、蒙辞军中多务:( 用 )

3、孤岂欲卿治经博士邪:( 研究儒家经典 )(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

4、但当涉猎:(粗略的阅读 )

5、见往事耳:(了解 )( 历史 )

6、孰若孤:( 谁 )( 像 )

7、蒙始就学:(于是,就 )

8、卿今者才略:( 才干和谋略 )

9、非复吴下阿蒙:( 不再是 )

10、大兄见事之晚乎:( 长兄 )( 认清事物 )

11、即更刮目相待:( 重新 )(擦擦眼 )( 看待 )

二、写出本文的两个成语并解释

1、成语:吴下阿蒙

解释: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才能的人

2、成语:刮目相待

解释: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

三、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4.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

四、阅读理解:

1.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2.对比吕蒙和方仲永的不同变化,你得到哪些启示?

一个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令人刮目相待;一个年幼不学,虽天资聪明,最后却泯然众人。这两个人的变化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侧面描写)

5.古今中外有许多表现劝学的名句,你知道吗?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五、填空:

1、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最初吕蒙推辞的理由是军中多务。

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5、《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 ,它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 编年体 通史,记载了从 战国 到 五代 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北宋 政治 家、 史学 家。


编辑整理:王补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仲永》《孙权劝学》习题
《孙权劝学》《伤仲永》阅读答案及翻译
qinianjidanan
《伤仲永》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问答题汇编
《木兰诗》中的修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