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学生写作要在积累上下功夫

中学生写作要在积累上下功夫

 中学生写不好作文的因素固然很多,但缺乏必要的积累是最主要的原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说的“厚积而薄发”,都强调了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因为一个初学写作的人如果没有必要的知识、思想和语言等的积累,写作就无从下笔。《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建议中提出:“学生的写作都需要真实丰富的材料。”由此可见,积累丰富的材料是写出佳作的必要条件。因此,中学生要提高写作水平,必须在积累上下功夫,具体来说要做到“三多”——多读、多看、多练。

 一、多读——积累丰富的语言感性材料

 写作文其实和练字、唱戏等活动是一样的。初学者学写字要临帖,学唱戏开始要跟着别人学唱都是一个道理。因此,写好作文也应该从模仿入手,模仿的对象就选择一些优秀的范文。如果学生能把这些范文烂熟于心,写起作文来也就得心应手了。在这一点上,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有很深的体会。他曾说:“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存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研究过,但是那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行语文新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就是最好的模仿“范本”,它里面选入了许多名家精品。这既有文质兼美的当代美文,也有名垂青史的千古华章,还有各国人民传诵的世界经典。这些文章题材丰富,情节引人入胜,有的抒发人生感悟,有的写景状物,有的引领我们探索科学世界。这一篇篇精彩的文章就是中学生写作时最好的“例子”。当然,除了语文教材外,其他的学科教材也有“材”可取。历史教材中爱国志士可歌可泣的事迹;思想品德课本中引人深思的哲理故事;生物书中动物生存的启示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材料。书读得越多,材料储藏就越丰富,下笔就会毫不费力,游刃有余。

 在这一方面,我国的先辈们已经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他们很早就已经懂得重视孩子熟读成诵习惯的培养了。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到《四书五经》《古文观止》和《唐诗三百首》等,无不要求学生背得滚瓜烂熟。在诵读中学生既受到了古圣先贤思想的熏陶,道德的感召,智慧的启迪和情感的滋润,又为自己积累了一笔终身受用无穷的语言财富。这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甫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为一个人如果缺乏必要的字、词、句、篇的积累,识字不多,词汇贫乏,句式单调,那么他学在多的写作方法也会无济于事的,因为他肚子里没有“东西”呀!《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二、三部名著”。当然,除了名著,各种的杂家杂说,优秀文章都可以涉猎。因为课外阅读不但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使我们获得很多的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也能为我们的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如读《鲁滨逊漂流记》我们积累了与困难作斗争的素材;读《骆驼祥子》我们了解了如何从不同角度对人物性格和命运展开叙述;读《爱的教育》我们可以懂得以日记体的形式构思文章情节的方法。

 我们在平时可以建立一个积累本,抄写成语、熟语、对联、格言、警句、诗句、精彩段落、谜语,幽默笑话等,以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也可以观看优秀的电视栏目,积累精彩的广告语、节目导语,节目中的优美句段、歌词等。如能将它们点缀在文章中则会使自己的作文在语言上新鲜活泼,生动形象,让人耳目一新。同时,我们也不要忽略了课文中精彩语句的赏析,要教育学习在品读中掌握语言锤炼的技巧。我想,只要我们的同学勤动手,摘抄,善用心领会,一定能写出好文章来。

 总之,无论是课内的范文,还是课外的名著,都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典范。中学生一定要多读书,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才会在写作时信手拈来,才会文思泉涌。因此,作为中学生,应该广泛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对于书里书外的,都要择其善者而背之、记之,这样久而久之,就一定会积累一笔丰富的财富,为我们将来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多看——积累真实鲜活的写作素材

 有句广告说的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认为:“生活有多大,素材就有多丰富。”生活中有很多的活动,学生对于活动的兴趣不逊于看电视,我认为老师要结合第二课堂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并且根据班级里学生的实际,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这既让学生有了亲身体验,有了绝妙的写作素材,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写出具体的,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作文是学生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言语,向开展的,具有规范性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言语形式的转化。”可见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有相关的知识、经验和思想,简言之就是要有说的话。叶圣陶先生说:“要写出真实的自己的话,应该去寻找它的源头……就是我们的充实的生活。”生活中处处有作文的原始素材,就在眼前,有的同学却找不到,原因在于缺少观察,对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身边的人事熟视无睹。所以,多观察是积累作文素材的首要途径。

 大家都知道,要写好文章,只有丰富的语言感性材料还不够,还要有真实生动的写作素材,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观察生活。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炉火纯青的文学巨匠,倘若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写出来的文章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持久的生命力。相反,一个文学修养真正达到一定程度的人,总是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朱熹说得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杜甫的诗之所以被后人称为“史诗”,就是因为他的大部分诗作都是关注社会变迁,反映民生疾苦的。鲁迅先生之所以能写出“投枪、匕首”样的杂文,揭露当时中国社会的实情,也正是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极深刻的思考所致。因此,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学生应该树立观察意识,做生活的有心人,从学校到家庭,从家庭到社会,只要是有意义的能引发人思考的,就用脑子用笔记记下来,积累真实生动的素材,长此下去,写作也就有了源头活水,写起来才会汩汩滔滔,不会感到无话可说。

 例如在家庭里我们不妨留心一下家人的喜怒哀乐、一言一行。有时父母的一句唠叨的话:“出门要注意车”;“天要下雨了,记牢带雨伞。”你失意时父母的安慰:“孩子,你一定行”; “跌到了,再来。”清晨香喷喷的早餐;深夜父母为你送上的微微冒着热气的牛奶——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深情的祝福,甚至于一缕温馨的灯光,这些难道不会让你感受到父母对你的关爱吗?用心体会我们就没有必要千篇一律地去重弹什么“生病时父母背我上医院”之类的老调了。有时父母望子成龙,让孩子埋头于堆积如山的练习、书本中,我们不妨大呼几声:“给我一片自由的天空。”如果我们再留心一下,就会发现家庭成员之间还有不少的乐事、趣事、烦心事等待我们去发掘。父母亲之间的情感,父母与爷爷奶奶之间的爱、摩擦等等,这些都是家庭生活类的好素材。只要我们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叙述清楚,人物的音容笑貌描摹具体,情感的跌宕起伏描写细腻,那么这些内容都可以变为精妙的作文题材。学校里这种素材更多了,你不妨多关注老师们的言谈举止,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教学风格,他们或是学生的慈母严父,或是朋友。还有班级的同学们,你们的交往友谊,你们的互相帮助共闯难关;或者是一次合作开展活动,成功的,失败的,一定会让你有所触动。还有那精彩的一堂堂课,堆积如山的作业,考试的失利,成功的喜悦,只要你用心品味,一定都会让你有话要说的。用你手中那轻灵之笔把它们一一记录下来,那都将是新颖别致之作。

 每个人都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着,生活中有许多写作材料等待我们去描写,去表现。如街头见闻,街道市容的变化,好人好事,甚至街头流浪者的不幸遭遇都将触动我们的心灵,又如报纸、电影、电视、网络等传媒,更是打开了学生们的精彩世界。那些优秀的电视栏目如“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百家讲坛”、“艺术人生”、走进科学”和“探索发现”的一个个故事、新闻、百科知识等都是写作的好材料。大自然也是丰富多彩的。一片树叶、一朵小花、一株枯树……都是我们观察的对象。花、鸟、虫,一山、一水等都能让我们有感悟,有情要发,如蜘蛛织网启示我们要锲而不舍;蜂采蜜告诉我们要博采众长……面对着巍峨的大山,波涛汹涌的浩瀚的大海时,我们不禁赞叹大自然的威力;繁花似锦的春天,抑或是落叶满地的秋天,让我们几多欢乐几多忧愁。古往今来,不少的诗人作家就是触景而生情,写出了不少的佳作。那么走进大自然吧,只要我们抓住景物的特点,细致观察,用心体味,相信在写作上会有收获的。

 三、多练——积累创新作文的最佳途径

 多练,是由积累到倾吐的过程,也是由模仿到创新的过程。自古就有“学以致用”之说,学生模仿性极强,我们在教学中适时的为学生提供练笔的场所,是锻炼学生理解运用能力的最佳途径,也是学生展开智慧翅膀拓宽创新空间的舞台。熟能生巧,勤学勤练是作文成功的保证,如果光说不练那也就是“纸上谈兵”。所以,平时要注意让学生多动笔,将一些生活中的人、事用笔记录下来,这样可以更有效地积累生活素材。

 首先,多练是一种积累的途径。比如,读报纸记下体会,看小说写下心得,诵读诗文抄下来做一番评注,对生活的思考、感悟等笔写下来,这既是练的过程,也是一种积累的途径。举这样的一个例子,大家大概都有这样的体验:某些时候,接触到什么人,听到什么话,或者看到什么事,阅读一篇文章,就会生强烈的倾吐的愿望,只可惜当时手无纸笔无法表达,一旦激情过去之后就再也写不出来,由此可见,作文离开了写,什么材料难以积累,而写作本身就要求练。例如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自古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让学生根据提示补写出具体的历史人物事例要与上下文连接自然。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让学生假想于勒叔叔发了大财回来的时候,菲利普夫妇会是什么表现,补写时既要符合原文中心。符合人物性格,又要大胆发挥合理想象。学习了《哨子》一文后,让学生模仿课文“当我… …当我… …”造句。“当我——,当我——,当我——,当我——我就感到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我必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通过这些仿写可以使学生把握语言,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大大增加,写起作文总有不少“亮点”闪现。

 其次,多练也是一种创新的途径。前面说过,我们写作文要从模仿入手,一开始先从形式上模仿文句、结构、开头、结尾;接着对范文的内容与形式进行融合,探得作者匠心之所在,模仿其风格,“走进去,出得来”,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慢慢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这就是创新。而这一过程正是练的过程,而且只有多练才能完成这一过程。勤学勤练是作文成功的有效途径。勤于练笔,将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记录下来,将促使自己更加有意识地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勤于动笔,可以有效地积累生活素材,还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选取素材。培养学生记日记,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这样他们习作时选材就更得心应手。我们可以就文中的人物或事件假设一个话题,顺着这个话题让学生去编写新故事。例如按照《孔已己》一文的人物特点,设题为《孔已己当了县太爷》。还可以将课文中的人物与其它人物结合起来设置话题,例如《孙悟空状告武松打虎》等,这些饶有趣味的题目都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学生看后总有写作冲动,激发了他们创作热情,活跃了思维,丰富了想象,提高了写作水平。

 再次,多练要紧扣时代热点和高考考点。例如,我们最近的练笔可以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来做。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问题。包括:感恩、心理及身体健康、自我认识及其代际特征、教育及其影响、成长环境、理想信念等。比如“艳照门”事件的影响、早些年的“超女”。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的关系到底该如何梳理?动物、植物伦理,网络是把双刃剑,等等。2008春的雪灾,“手足口病”的流行,缅甸的风暴潮,四川“5·12”地震,甚至包括喧嚣一时的“华南虎”事件。

 综上所述,多读、多看、多练,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大家只要平时做到多读、多看、多练,就一定能在诵读中掌握技能,在观察中发现素材,在练习中有所创新,那么,写作水平的提高自然会水到渠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指导中学生作文
从生活到作文的最佳途径——日记
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途径和方法之我见--萧山实验区
写作材料的积累与选择
略谈中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方法
如何提高写作水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