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现存惟一一座明代五品县衙——叶县县衙
userphoto

2018.03.14

关注

叶县县衙,始建于明洪武2年(1369),又分别于清咸丰8年(1858)、同治年间(1865—1869)和1997年进行重修,位居河南省叶县东大街,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衙署,是现存古代衙署中惟一的一座明代县衙建筑。作为明至清时期的古建筑,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县县衙,坐北朝南,占地16,848平方米,由中轴和东、西两侧副线上的41个单元、153间房屋组成。主体建筑有大堂、二堂、三堂、狱房、厨院、知县宅、大仙祠、虚受堂、思补斋等。

叶县县衙的大堂、二堂、三堂均为五间七架,屋面蓝瓦兽脊,梁栋檐桷青碧绘饰。大堂前的卷棚,是我国现存县衙中唯一的卷棚,是居官者身份地位的象征,是高级别官衔(五品)在建筑形式上的反映,在卷棚与大堂前檐连接处所采用的“天沟罗锅椽勾连”搭接法,其木作技术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孤品。

叶县地处中原地带,占据“南通云贵,北达幽燕”的交通要道,属南北经济及文化交会地域,故县衙的建筑风格将南北融为一体,既沿袭了中国北方地区对称的庭院结构布局,突出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粗犷、端庄、古朴的建筑特点;在木作、砖雕技术等方面又融入了南方精巧、细腻的建筑工艺,为研究中国古代南北建筑流派特点以及变化规律提供了实物依据。

据《河南通志》载:保存下来的县衙大门下,原有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8)时任叶县县令王者佐修葺县衙的二堂碑记,但这个石碑于文革时期被毁。明嘉靖《叶县志·公署》中,对叶县县衙的方位和主要建筑设施做了详细的记载,虽然建筑格局屡有调整,但总体布局无大变化。几百年来,叶县县衙屡经战火、兵灾,历任职官也不得不经常增修或重建部分设施。

在1997年召开的叶县县衙修复工作论证会上,与会的古建专家一致认为:我国古代各级官署衙门超过20,000座,但残存于世的只有7处,其中县衙仅有3处,叶县县衙在建筑年代、现存规模、古建完好程度等方面均居全国同类建筑前列,是研究封建社会尤其是明清时期县级政权机构的重要实物依据。

为增加叶县县衙的文化内涵,叶县文物部门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了“孔子过叶遗迹”“叶公事迹”“黄庭坚在叶任县尉故事”等展示内容。在新落成的文物展厅内展出文物300余件,其中包括青铜升鼎、《幽兰赋》碑刻等有70多件文物为全国仅存的稀世珍宝;而《幽兰赋》碑刻全碑十二通,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黄庭坚(1045—1105,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所书,是最能代表其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品,为我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在叶县出土的于春秋中期铸造的“编钟”被誉为县衙的“镇衙之宝”,是中国首次发现的春秋时期组合式编钟,代表了春秋时期音乐的最高成就(编钟共由8枚缚钟、9枚钮钟和20枚甬钟组成,其中最大的一件通高近60厘米,最小的一件通高16.8厘米,出土后每个钟都能发出两个不同音高的乐音,这套编钟可以演奏古今中外各种乐曲)。

叶县县衙的戒石铭是县衙内唯一一座碑式官箴,碑高2.1米、宽1.28米,厚20厘米。正面书“公生明”三个大字,背面则是由曾任叶县县尉的黄庭坚书写的官箴:“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大堂卷棚的匾额上,赫然书写着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1879—1964)手书:“天地正气”,大堂的匾额悬挂着“明镜高悬”;在二堂屏门上方有金字大匾“清慎勤”,为明洪武皇帝朱元璋亲笔御书,敕令悬挂于全国各府、州、县,为匾联互为映衬,时刻警示衙署工作人员,为公应清廉勤勉;三堂匾额为“清如镜水”。

衙门楹联用以明志,是一种政治文化。

叶县县衙所有的建筑前的匾额、楹联以其语言精练、内涵丰富而令人赞不绝口,使人看一眼就会烙在心上、印进脑海,感觉要比那千篇一律的“明镜高悬”来得真实。

在大门廊柱上的抱柱联:“天听民听、天视民视,人溺己溺、人饥己饥”,是知县欧阳霖于清同治6年(1867)到任之初所撰,表达了作为一方父母官愿意接受群众监督,与百姓同甘共苦的坦荡胸怀,表白了作者清正廉洁、体察民情的决心与情操。

在大堂卷棚廊柱上的“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以及“山色壮金银惟以不贪为宝;江流环铁石居然众志成城”的两副楹联,则深刻地表达出了上至朝廷、下至百姓对为官者的期望。

楹联作者身为地方官,能自觉与百姓一等,视百姓为衣食父母,的确难能可贵,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看后使人感触颇深,可谓警世名言,绝无仅有。

二堂正中檐柱上有楹联“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意为弘扬人间正义、学习古今德操完备之人;三堂两侧廊柱上的楹联醒目而特殊:“今古今古今今古,古今古今古古今”,以有限的两个字的变化来开启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仿佛世界上一切可气、可怒、可恨的情绪都随着这有限的两个字而融化了,多了一分恢意、一分恬静、一分快乐。

……

建于600多年前的叶县县衙,从其楹联匾额上所体现出的政治文化,将百姓作为衣食父母,现在看来也是非常亲民的文化,令人深思……

(文+图:王永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南叶县明代县衙
【联风景】河南平顶山·叶县县衙
叶县五品县衙游记 (2012-11-20
【总第272期】《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原创散文《美哉,舞钢》
现存唯一明代县衙,门前楹联“今古今古今今古,古今古今古古今”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县衙,见证了明朝时官府的样貌,你去看过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