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座城 一碗卤:地道的北京打卤面怎么做?

什么样儿的一碗面条才能算是最地道的打卤面?关于这个问题,北京人民和全国其他地区人民分歧还挺严重,问题的关键就看你怎么理解“打卤”这俩字儿。

“卤”在汉语里边最基本的意思就是盐水,“打”这个字的含义比较多,放在这里差不多可以理解为“搅拌”或者“搅和”的意思,比如“打鸡蛋”。把各种原料放到盐水里头,搅和、搅和,加热、加热,制成一种比汤稠糊的东西,浇在面条上食用,都可以叫打卤面。

如果按这个最宽泛的定义理解,就连炸酱面其实也可以改名叫“黄酱打卤面”。我这么说还真不是故意抬杠,东北就有这么说,这么吃的。人家那疙瘩是先把瘦肉切丝拿团粉抓抓,再把肥肉切丝单留着备用,葱姜炝锅儿,先下肥肉丝,再下瘦肉丝,肉丝炒得差不多了下东北大酱,临出锅儿再撒点葱花儿、葱段儿。拿这个东西拌面条吃,意思跟北京人的炸酱面差不多,可东北那边就管它叫肉酱卤。

▲ 北京的炸酱面,一百个北京人家里有一百种味儿。

从东三省往西南方向走,好几千里地以外的云南也有种卤面,大概做法儿是用炸酱搭配酱油、猪油、白糖、葱花儿和辣椒油调个汁儿,再拿这个汁儿拌面条吃。味道跟上海的阳春面差不多,可云南人偏就管它叫滇味卤面。

▲ 昆明老面馆里的滇味卤面,图源@昆明美食情报局。

河南人民爱吃烩面,这事儿地球人都知道,地球人都不怎么知道的是,河南还有种卤面也挺有名,吃起来的口感像炒面,做法儿也跟炒面差不多,只是搭配了蔬菜、肉片的面条还没炒到完全熟的时候就得出锅儿放到笼屉里蒸上15分钟。因为多了蒸这道手续,河南卤面又被称为“河南蒸面”。

▲ 需要蒸一下的飘香卤面,图源@BTV暖暖的味道。

这种卤面最早的发源地据说在洛阳白马寺。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白马驮着佛经把佛教传入中国,洛阳自此有了白马寺。白马寺的香火挺旺,每天的人流上千,洛阳当地老百姓发现了商机,就开始在寺庙附近的路边摆摊儿兜售卤面,所以也有人说河南卤面最早的名字应该是”路面“,也就是路边卖的面条的意思。

德纲成天挂在嘴边的那本《金pm》里头也介绍过一种西门庆吃的打卤面,主料是猪肉卤,拌面条吃的时候得再搭配鲜花椒泡酱油、蒜汁儿、豆豉,还有糖蒜、酱瓜之类的小菜。至于西门大官人吃的这个猪肉卤到底是个什么东西,《金pm》的作者没细说,可能就跟山西的小炖肉卤差不多吧。

▲ 小炖肉卤面,图源@幸福的眼泪。

除了这几种比较有特色的地方美食,中国人经常吃的家常打卤面还有西红柿鸡蛋卤、榨菜肉丝卤、茄子卤、扁豆卤什么的。网上有人给归纳了归纳,大概26种,可是按老北京的标准来说,这些卤都不能算真正的卤,只能叫汆儿。

汆儿和卤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汆儿不勾芡,卤呢,必须得勾芡。为了区分,也有人管不勾芡的汆儿叫清卤,勾了芡的卤叫混卤。话说回来,按老北京人的标准,也不是随便什么东西勾个芡就都有资格被叫作“卤”的,这里边有个约定俗成的工艺标准。每个人口味不一样,参照这个工艺标准搞搞微调可以,但是绝对不能调得太离谱,好吃不好吃还在其次,关键是显得自己怯勺,还惹人笑话。

总的来说,在打卤面的“卤” 的这个问题上,北京人民向来都很严肃,严肃到了有点儿走火入魔的地步。25年前,情景剧《我爱我家》着实火过一阵子,里头有这么个桥段,说的是贾家儿媳妇和平娘家装修,只好把自己的老娘弄到婆家暂住几天。和平妈是旗人,规矩大,讲究多,进门以后贾家人问她晚饭想吃点儿什么。按北京人的习惯,主人这么问问也就是表示个客气的意思,按固定套路,客人应该回答说吃什么都成,客随主便吧。没想到老太太不按套路出牌,点名儿要吃打卤面,还特意跟亲家强调说:“打卤面不费事, 弄点肉末打俩鸡蛋,搁点黄花木耳、香菇青蒜,使油这么一过, 使芡这么一勾,出锅的时候放上点葱姜,再洒上点香油,齐活了!”

不明白北京打卤面门道儿的人看了这段戏可能会觉得和平妈忒矫情,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回事,她要吃的这个打卤面按北京统一的工艺标准来说,只能算最低配版,属于名副其实的穷人乐。要想打造一碗地道的北京打卤面,那个基础的汤就不能将就,必须讲究,清水不成,得用炖白肉的肉汤。吃白水煮大块猪肉的习惯是我们满族人从关外带到北京来的,天长日久,整个华北地区乃至南方的很多地方也都跟着接受了这种饮食文化。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个地方可以带着点韵律念)。

这段民谣在中国家喻户晓,不同地区的版本多少又都有点变化,主要区别集中在二十六这天。清真贵教按自己的民族习惯得说“炖羊肉”或者“炖牛肉”,稍微含糊着点儿也可以说“去割肉”,汉民大教多数会说“炖猪肉”或者“炖大肉”,北京汉民有个版本特别具体,直接就告诉你说“二十六,煮白肉”。

白肉在北京人的生活中曾经占据过特别重要的位置。过去的北京人过年以前,但凡日子不那么紧绷的人家,都得想法儿煮几块白肉。煮好的白肉切成薄片沾佐料直接吃可以,再加工、加工,弄个蒸碗、烧碟什么的也可以,反正怎么弄,怎么都好吃。

北京离海远,老北京人不讲究吃生猛海鲜,赶上家里有个红白喜寿事,就可以买口大肥猪,招待亲戚朋友吃顿白肉席。平时要是想请朋友吃顿饭,也可以去白肉馆子,好吃又有面子。今天全国人民差不多都知道北京有个砂锅居,砂锅居卖砂锅白肉最有名,时间倒退100年,北京城里类似这样的白肉馆儿大大小小足有十多家,只可惜到了儿就只剩下这么一家儿。

白肉里头的门道儿要真说起来那可海了去了,咱们以后可以单说,今儿还是专门聊聊打卤面的事。肉汤是煮白肉的副产品,这个汤当然不可能倒在下水道里,正好可以拿来打卤。正因为打卤面的卤讲究用煮白肉的肉汤,所以才有人说,“打卤面”这3个字其实应该写成“大卤面”。

大卤面的这个“大”字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说这个卤的汤是拿大肉熬的,第二层意思主要强调这个卤金贵,平时轻易吃不着,所以得特别加个“大”字表示恭敬,相当于马三立先生《夸住宅》里头说的“加大显得阔”的意思。

北京打卤面的这个卤到底能阔到什么程度?那还真说不好。

打卤的白肉汤里最起码得有黄花、木耳、口蘑这3样儿东西,黄花、木耳都是干货,口蘑也不能是在市场上卖的那种又肥又大的鲜口蘑,必须是来自张家口外草原上的干口蘑钉儿。口蘑钉儿看起来小,可味道特别足,所以泡口蘑的水也不能糟蹋,得连同泡黄花、木耳的水一起掺在白肉汤里打卤,滋味更美。


致谢和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碗老北京打卤面,究竟需要什么?
面条怎么做最好吃?
北京人平日爱吃炸酱面,但过生日那天,一定要吃碗打卤面
钾含量是番茄的17倍!夏季遇到这菜我从不讲价
石万荣大师抻面
今咱们聊聊 明油亮芡儿 众美味集一身的老北京打卤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