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技术分析(4)

              技术分析(4)

 

 一般而言,在持续的涨势中,12日EMA在26日EMA之上,其间的正差离值(+DIF)会愈来愈大。反之,在跌势中,差离值可能变负(-DIF),负差离值也愈来愈大,所以当行情开始反转时,正或负差离值将会缩小。MACD理论,即利用正负差离值将会缩小。MACD理论,即利用正负差离值与其9日平滑均线的相交点,作为判断买卖讯号的依据。

  2. 计算方法

  (1)计算平滑系数

  MACD一个最大的长处,即在于其指标的平滑移动,特别是对一某些剧烈波动的市场,这种平滑移动的特性能够对价格波动作较和缓的描绘,从而大为提高资料的实用性。不过,在计算EMA前,首先必须求得平滑系数。所谓的系数,则是移动平均周期之单位数,如几天、几周等等。其公式如下:

  平滑系数=2周期单位数+1

  如12日EMA的平滑系数为212+1=213=0.1538;

  26日EMA平滑系数为227=0.0741

  (2) 计算指数平均值(EMA)

  一旦求得平滑系数后,即可用于EMA之运算,公式如下:

  今天的指数平均值=平滑系数×(今天收盘指数-昨天的指数平均值)+昨天的指数平均值

  依公式可计算出12日EMA

  12日EMA=213×(今天收盘指数一昨天的指数平均值)+昨天的指数平均值

  =213×今天收盘指数+1113×昨天的指数平均值

  同理,26日EMA亦可计算出:

  26日EMA=227×今天收盘指数+昨天收盘指数+2527×昨天的指数平均值

  由于每日行情震荡波动之大小不同,并不适合以每日之收盘价来计算移动平均值,于是有需求指数(Demand Index)之产生,乃轻需求指数代表每日的收盘指数。计算时,都分别加重最近一日的份量权数(两倍),即对较近的资料赋予较大的权值,其计算方法如下:

  DI=C×2+H+L4

  其中,C为收盘价,H为最高价,L为最低价。

  所以,上列公式中之今天收盘指数,可以需求指数来替代。

  (3)计算指数平均的初值

  当开始要对指数平均值,作持续性的记录时,可以将第一天的收盘价或需求指数当作指数平均的初值。若要更精确一些,则可把最近几天的收盘价或需求指数平均,以其平均价位作为初值。此外。亦可依其所选定的周期单位数,来做为计算平均值的基期数据。

  3. 研判

  ① DIF与MACD在0以上,大势属多头市场。DIF向上突破MACD可作点交叉向下,只能看作行情的回档,不能看成空头市场的开始。

  ② 反之,DIF与MACD在0以下,大势属空头市场。DIF向下跌破MACD,可作卖;若DIF向上突破MACD,是高价位抛售股东的股档的回补现象,也可看作少数投资者在低价位试探着去接手,只适合买入走短线。

  ③ 出现背离走势:股价出现二或三个近期低点,而MACD并不配合出现新低点,可做买。

  股价出现二或三个近期高点而MACD并不配合新高点,可做卖。

  ④ MACD可配合RSI(相对强弱指数)与KD(随机指数),互相弥补各自的缺点,也可对买卖讯号作双重的确认。

  ⑤ 高档二次向下交叉要大跌,低档二次向上交叉要大涨。

  随机指数(KD线)

  随机指数,是期货和 股票市场常用的技术分析工具。它在图表上是由%K和%D两条线所形成,因此也简称KD线。随机指数在设计中综合了动量观念,强弱指数和移动平均线的一些优点,在计算过程中主要研究高低价位与收市价的关系,即通过计算当日或最近数日的最高价,最低价及收市价等价格波动的真实波幅,反映价格走势的强弱势和超买超卖现象。因为市势上升而未转向之前,每日多数都会偏于高价位收市,而下跌时收市价就常会偏于低位。随机指数还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价格波动的随机震幅和中、短期波动的测算,使其短期测市功能比移动平均线更准确有效,在市场短期超买超卖的预测方面,又比强弱指数敏感。

    1. 计算方法

  随机指数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日数作为计算基础,例如五日KD线公式为:

  K值=100×[(C-L5)/(H5-L5)]

  D值=100×(H3/L3)

  公式中:C为最后一日收市价:L5为最后五日内最低价

  H5为最后五日内最高价;H5为最后三个(C-L5)数的总和

  L3为最后三个(H5-L5)数的总和。

  计算出来的都是一个0~100的数目,而得到的数都画在图上;通常K线是用实线代表,而D线就用虚线代表。

  以上为原始计算方法,亦有改良的公式:将旧的K线取消,D线变为K线;三日平均线代替D线。

  2. 运用原则

  随机指数是用K、D二条曲线构成的图形关系来分析研判价格走势。这种图形关系主要反映市场的超买超卖现象,走势背驰现象以及K与D相互交叉突破现象,从而预示中、短期走势的到顶与见底过程。其具体应用法则如下:

  ① 超买超卖区域的判断。K值在80以上,D值在70以上为超买的一般标准。K值在20以下,D值在30以下,为超卖的一般标准。

  ② 背驰判断。当股价走势一峰比一峰高时,随机指数的曲线一峰比一峰低,或股价走势一底比一底低时,随机指数曲线一底比一底高,这种现象被称为背驰。随机指数与股价走势产生背驰时,一般为转势的讯号,表明中期或短期走势已到顶或见底,此时应选择正确的买卖时机。

  ③ K线与D线交叉突破判断──当K值大于D值时,表明当前是一种向上涨升的趋势,因此K线从下向上突破D线时,是买进的讯号,反之,当D值大于K值,表明当前的趋势向下跌落,因而K线从上向下跌破D线时,是卖出讯号。

  K线与D线的交叉突破,在80以上或20以下较为准确,KD线与强弱指数不同之处是,它不仅能够反映市场的超买或超卖程度,还能通过交叉突破达到归出买卖讯号的功能,但是,当这种交叉突破在50左右发生,走势又陷入盘局时,买卖讯号应视为无效。

  ④ K线形状判断──当K线倾斜度趋于平缓时,是短期转势的警告讯号,这种情况在大型热门股及指数中准确度较高;而在冷门股或小型股中准确度则较低。

  ⑤ 另外随机指数还有一些理论上的转向讯号:K线和D线上升或下跌的速度减弱,出现屈曲,通常都表示短期内会转势;K线在上升或下跌一段时期后,突然急速穿越D线,显示市势短期内会转向:K线跌至零时通常会出现反弹至20至25之间,短期内应回落至接近零。这时,市势应开始反弹。如果K线升至100,情况则刚好相反。

  相对强弱指数(RSI)

  1. 计算公式和方法

  RSI=[上升平均数÷(上升平均数+下跌平均数)]×100

  具体方法:

  上升平均数是在某一段日子里升幅数的平均,而下跌平均数则是在同一段日子里跌幅数的平均。

  2. 运用原则

  ① 受计算公式的限制,不论价位如何变动,强弱指标的值均在0与100之间。

  ② 强弱指标保持高于50表示为强势市场,反之低于50表示为弱势市场。

  ③ 强弱指标多在70与30之间波动。当6日指标上升到达80时,表示股市已有超买现象;如果一旦继续上升,超过90以上时,则表示已到严重超买的警戒区,股价已形成头部,极可能在短期内反转回转。

  ④ 当6日强弱指标下降至20时,表示股市有超卖现象;如果一旦继续下降至10以下时则表示已到严重超卖区域,股价极可能有止跌回升的机会。

  ⑤ 每种类型 股票的超卖超买值是不同的。

  ⑥ 超买或超卖本身并不构成入市的讯号。有时行情变化得过于迅速,RSI会很快地超出正常范围,这时RSI的超买或超卖往往就失去了其作为出入市警告讯号的作用。例如在牛市初期,RSI往往会很快进入80以上的区域,并在此区域内停留相当长一段时间,但这并不表示上升行情将要结束。恰恰相反,它是一种强势的表现。只有在牛市末期或熊市当中,超买才是比较可靠的入市讯号。基于这个原因,一般不宜在RSI一旦进入非正常区域就采取买卖行动。最好是价格本身也发出转向信号时再进行交易。这样就可以避免类似于上面提到的RSI进入超买区但并不立即回到正常区域那样的“陷阱”。在很多情况下,很好的买卖讯号是:RSI进入超买超卖区,然后又穿过超买或超卖的界线回到正常区域。不过这里仍然要得到价格方面的确认,才能采取实际的行动。这种确认可以是:趋势线的突破;移动平均线的突破;某种价格型态的完成。

 ⑦ 强弱指标与股价或指数比较时,常会产生先行显示未来行情走势的特性,亦即股价或指数未涨而强弱指标先上升,股价或指数未跌而强弱指标先下降,其特性在股价的高峰与谷底反应最明显。

  ⑧ 当强弱指标上升而股价反而下跌,或是强弱指标下降而股价反趋上涨,这种情况称之为“背驰”。当RSI在70至80上时,价位破顶而RSI不能破顶,这就形成了“顶背驰”,而当RSI在30至20下时,价位破底而RSI不能破底就形成了“底背驰”。这种强弱指标与股价变动,产生的背离现象,通常是被认为市场即将发生重大反转的讯号。

  和超买及超卖一样,背驰并不构成实际的卖出讯号,它只是说明市场处于弱势。实际的投资决定应当在价格本身也确认转向之后才作出。虽然在行情确实发生反转的情况下,这个确认过程会使投资者损失一部分利润,可是却可以避免在市情后来并未发生反转的情况下投资者可能作出的错误的卖出决定。相对地说,这种错误会对投资者造成更大的损失,因为有时候市情会暂时失去动量然后又重新获得动量,而这时价格并不发生大规模的转向。

  乖离率(BIAS)

  乖离率,简称Y值。是移动平均原理派生的一项技术指标,其功能主要是通过测算股价在波动过程中与移动平均线出现偏离的程度,从而得出股价在剧烈波动时因偏离移动平均趋势而造成可能的回档或反弹,以及股价在正常波动范围内移动而形成继续原有势的可信度。

  乖离度的测市原理是建立在:如果股价偏离移动平均线太远,不管股份在移动平均线之上或之下,都有可能趋向平均线的这一条原理上。而乖离率则表示股价偏离趋向指标百分比值。

  1. 计算公式

  Y值=(当日收市价-N日内移动平均收市价)/N日内移动平均收市价×100%

  其中,N日为设立参数,可按自己选用移动平均线日数设立,一般分定为6日、12日、24日和72日,亦可按10日、30日、75日设定。

  2. 运用原则

  乖离率分正乖离和负乖离。当股价在移动平均线之上时,其乖离率为正,反之则为负;当股价与移动平均线一致时,乖离率为0。随着股价走势的强弱和升跌,乖离率周而复始地穿梭于0点的上方和下方,其值的高低对未来走势有一定的测市功能。一般而言,正乘离率涨至某一百分比时,表示短期间多头获利回吐可能性也越大,呈卖出讯号;负乘离率降到某一百分比时,表示空头回补的可能性也越大,呈买入讯号。对于乘离率达到何种程度方为正确之买入点或卖出点,目前并没有统一原则,使用者可凭经验对行情强弱的判断得出综合结论。

  由于股价相对于不同日数的移动平均线有不同的乖离率,除去暴涨或暴跌会使乖离率瞬间达到高百分比外,短、中、长线的乖离率一般均有规律可循。下面是国外不同日数移动平均线达到买卖讯事号要求的参考数据:

  6日平均值乖离:-3%是买进时机,+3.5是卖出时机;

  12日平均值乖离:-4.5%是买进时机,+5%是卖出时机;

  24日平均值乖离:-7%是买进时机,+8%是卖出时机;

  72日平均值乖离:-11%是买进时机,+11%是卖出时机;

  均量线

  1. 计算方式

  一定时期内的成交量(值)相加后平均,在成交量(值)的柱形图中形成较为平滑的曲线,即均量线。一般情况下,均量线以10日作为采样天数,即在10日平均成交量基础上绘制,亦可以同时选设10日和30日的采样天数绘制两条均量线。其中10日均量线代表中期的交投趋势,30日均量线则代表较长期的交投趋势。

  2. 运用原则

  在有均量线的成交量图中,可以看出均量线在成交量的柱形图之间穿梭波动,从而揭示股价变动的趋向。在上涨行情初期,均量线随股价不断创出新高,显示市场人气的聚集过程。行情进入尾声时,尽管股价再创新高,均量线多已衰退疲软,形成价量分离,这时市场追高跟进意愿发生变化,股价接近峰顶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股票卖出指标:股票指标详解
记住口诀八句话,股市牛熊都不怕
技术指标之 DMI W%R KDJ CCI BIAS
各种指标的运用
随机指标的典型背驰运用妙法
相对强弱技术指标RSI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