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来猜猜颜鲁公的模样

作者:李跃林

对颜真卿的书法,素以“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为名评,且向来与其人生的忠烈事迹紧密相连。如黄山谷所云:

“余观颜尚书死李希烈时壁间所题字,泫然流涕。鲁公文昭武烈,与日月争光可也。正色奉身,出入四十年,蹈九死而不悔。禄山纵火猎九州,文武成禽。鲁公以平原当天下之半,朝廷势重,赖以复立。书生真能立事,忠孝满四海,不轻用人。国史载之行事如此,足以间执谗匿之口矣。汝蔡之间,所谓建诸天地而不悸,质诸鬼神而无疑。”

但是,在旷世书法大家和千古忠烈之外,颜真卿还是一位有趣的“骚人”,这就不太为人所知了。我在网上搜索到几个颜真卿画像的版本,面目各异,我们可以结合下文,看看哪个更加接近于真实的鲁公?

我们先从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竹山堂联句》来认识一下颜鲁公。《竹山堂联句》书于大历九年(774),时颜真卿被贬为湖州刺史,这是一段静好的岁月。而《竹山堂联句》可以确定为原迹的双钩填墨(详见武英书画第217期)。

图1、《竹山堂》局部,颜真卿结衔为“光禄大夫行湖州刺史”。

《竹山堂联句》的特色之一,是使用了大量“别字”。对早已习惯了文字规范的现代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这也成为《竹山堂联句》是后人伪作的指证。

其实,颜真卿在碑刻中大量使用了异体字,而在《竹山堂联句》有些字也不见于现存的颜氏碑刻,如“山”、“鲁”、“并”、“长”、“罢”、“丽”等字。

图2、《竹》中异体字源流。上排:《竹》中字;上一排:颜氏其他书迹中类似写法;上三排:字书和其他书迹中的类似写法。下排:篆书和隶书字源根据。《张骚墓志》,贞观十三年(639),现藏河南新安铁门镇千唐志斋。

把这些字的篆书、隶书写法相对照,可以发现,其字源凭据是一目了然的。“山”、“长”字头、“并”就是篆书的楷写,“罢”的四字头也是篆书的楷写;“丽”字头部是隶书写法,在魏碑中大量出现。至于“鲁”字,虽然并不直观,在篆书中“鱼”字头的左右原是分开,也是有字源的。这一写法,完全可能是当时的俗字,在宋人毛居正重增《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中,“鲁”字条只记录了这一种写法。 “罢”字的“四”字头的写法记录在《补干禄字书表》中,并出现在《郭家庙碑》的“罪”、《清远道士诗》的“罹”中。而“长”字这一写法,在隋唐碑中多见,也见于宋人的《集韵》;“山”字写法,出现在《曹全碑》中;“并”字写法,见于《新加九经字样》,等等。

有些学者,特别指出,颜真卿不可能写《竹山堂联句》的图3、图4的数十个“讹字”。我们在图中已经列出历代碑刻、写本中的相同或类似的写法或源流,就不一一分析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竹字头”与“草字头”的通用,包括我们所熟知的“等”“第”“节”等以“草字头”代“竹字头”, “冫”、 “氵”互换的例子如唐代从“氵”为正而现在从“冫”正的有“凉”“决”“况”“冻”“减”字等,唐代从“冫”为正而现在从“氵”为正的则有“洁”,“滅”字等,都很正常不过。

图3、《竹》中别字的比较:第二、三排:颜氏在其他书迹中类似或相关的写法;第三、四排:早期或同期非颜氏书迹中的类似或相关写法;第五排:篆或隶书中的写法。

分析了这些“别字”之后,会有人问,颜真卿一代忠臣,政务繁忙,哪有时间搞这些考据?事实上,颜氏家族以学问文章传世,在文字学上尤有渊源。颜真卿曾叔祖颜师古著有《颜氏字样》,叔父颜元孙更编过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干禄字书》(求官时可用到的异体字字典)。在书写《竹山堂》的同年,颜真卿还亲自书写了《干禄字书》。

图4、“学”字字例都出于唐人敦煌写本。

这里大量使用的“别字”、“讹字”,实际上,展示了颜鲁公的另一种“文人学士”的身份。据记载,在湖州期间,颜真卿远离中央政治,倾心学问。正云:“政尚清净,……而耽嗜文籍,卷不释手。初在德州,尝著《韵海镜源》,遭难而止。至是,乃延集文士,纂而成文,古今文字该于理者,摭华撮要,罔有不备,为三百六十卷。以其包荒万汇,其广如海,自末寻源,照之如镜,遂以名之。又著《吴兴集》十卷,《庐陵集》十卷,《临川集》十卷,并行于代。”

一方面,颜真卿完成了从天宝十三年(754)开始编纂的《韵海镜源》;另一方面,文学创作成果丰盛。《吴兴集》等书的原本已佚,虽非颜氏一人之集,但也是他与当时近百位文人词客诗会唱和、联句之结集,诗存五十八首、词约二十首。重要的是,这其中除抒情写志而外,更有消遣娱乐者。现存《颜真卿集》中就有几首这样的戏谑联句诗,如下面两首:

雨里下山蹋榆皮,(颜真卿)

莓苔石桥步难移。(皎然)

芜荑酱醋吃煮葵,(刘全白)

缝靴蜡线油涂锥。(李崿)

急逢龙背须且骑。(李益)

——《七言滑语联句》

拈䭔舐指不知休,(李崿)

欲炙侍立涎交流。(颜真卿)

过屠大嚼肯知羞,(皎然)

食店门外强淹留。(张荐)

——《七言馋语联句》

两首诗中,颜真卿的句子,生动而滑稽,可以想见诗会时的气氛。宋代诗人洪迈以为“以公之刚介守正而作是诗,岂非以文滑稽乎?然语意平常, 无可咀嚼,予疑非公诗也”,实在是偏见了。

颜真卿在湖州四年,举办过多少次这样的诗会已经无可考证。而《竹山堂联句》虽是双钩填墨,却是最接近真实的某次诗会的原始记录了,参会者包括颜真卿、陆羽、释皎然等十七人。

在这样一次觥筹交错、笑语喧哗的雅会中,“湖州刺史”也许陶然微醺,我们期望他的书法会是怎样的呢?下面是《竹山堂联句》中的一些小字加注局部,栉比错落,奇姿纷呈,就是答案。

图5、《竹山堂》的小字夹注,天然澹宕,是颜楷自然书写的原生章法,非后世向壁虚造者所能梦见。

以前读苏轼和黄庭坚对颜鲁公书法的评论,往往有些费解:

颜鲁公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殆难复措手。(苏轼)

余尝论右军父子翰墨中逸气破坏于欧、虞、褚、薛,及徐浩、沈传师几于扫地,惟颜尚书、杨少师尚有仿佛。(黄庭坚)

如今看到颜真卿这样东倒西歪、大异于庄严肃穆的碑刻的书写,想起“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 王子敬书如河洛间少年,虽有充悦,而举体沓拖,殊不可耐”的评论来,苏黄所言,也就释然了。

为后人所误解的,还有《竹山堂联句》中另一个隐藏的谐趣。这里颜真卿自书结衔为“光禄大夫行湖州刺史”。有学者以为,此处的“光禄大夫”是作伪者“诬真卿以僭窃”,因当时颜真卿是“金紫光禄大夫”,仅为三品,而无勋绶的散官光禄大夫为从二品。这是忽略了颜真卿此时“上柱国”之勋、“开国郡公”之爵皆为正二品。这样,颜真卿在湖州时官品实为正二品,是高于省掉“金紫”二字的“光禄大夫”的。同时,历史上光禄勋如左、右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等简称为“光禄”或“光禄大夫”的例子不胜枚举。与颜真卿直接相关的,是其十世叔祖颜延之。颜延之在刘宋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南朝梁钟嵘《诗品》有《宋光禄大夫颜延之》(《诗品》中尚有《齐光禄江淹》,江淹为梁金紫光禄大夫;《宋光禄谢庄》,谢庄为刘宋金紫光禄大夫,追赠右光禄大夫)。

《诗品》对颜延之的这一记录,使“颜光禄”成为典故。李白有“昔闻颜光禄,攀龙宴京湖”,杜牧有“五言宁谢颜光禄,百岁须齐卫武公”诗句。对自己的显赫家谱骄傲不已的颜真卿,对此当然不会不知。而湖州的文人们趋其所好,也许早就向颜刺史表达过对“颜光禄”的仰慕。在酒酣耳热的宴聚之中,实在不能排除颓然乎其间而年又最高的颜真卿用先叔祖之典故自况,并谐此趣,博众一笑。

总结起来,考虑到《竹山堂联句》中的具体情境,在诗会中联句作诗,以文辞争奇、文字斗异,以示博雅,在字法、笔法和文辞上戏谑博彩,自然是在情理中事。所以,《竹山堂联句》中大量俗字别字的运用,结衔的玄机,书写的颠仆拖沓,虽一反颜真卿忠烈老臣的形象,却将其骨子里文人秉性,甚至时或滑稽轻薄的一面,自然流露出来,是颜氏楷书章法、字法、笔法中未经刻手修饰的绝无仅有的一手材料。

欧阳修所云“唐人笔迹见于今者,惟公为最多。时期巨书深刻,或托于山崖,其用意未尝不为无穷计也。盖亦有趣好所乐尔”。《竹山堂联句》或许正是颜真卿“趣好所乐”的一次大展现。

题首的画像,究竟哪个更近真?

原文发表于《荣宝斋》杂志2017年02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颜鲁公竹山堂连句诗帖》墨迹本
颜真卿楷书欣赏:《颜鲁公竹山堂连句诗帖》墨迹本
颜真卿楷书墨迹《颜鲁公竹山堂连句诗帖》
颜真卿楷书墨迹 《颜鲁公竹山堂连句诗帖》
颜真卿楷书《颜鲁公竹山堂连句诗帖》墨迹欣赏
颜真卿楷书墨迹《颜鲁公竹山堂连句诗帖》颜柳欧赵书法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